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诸多丰富多彩的教学形态纷至沓来,以至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绚丽中,因“迷路”而无所适从。其实,好教学,始终是一种删繁就简、化难为易的教学; 始终是留点时间,留点空间,留点暗示,让学生去思考、联想、探究的教学; 始终是用文本的“核心知识”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教学。教师应该准确把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理念, 遵循一定的教学法则和教学规律,创造性地运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1
知识有其系统性,平时传授知识,分章分节,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但随时应注意要使新知识和已学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逐步了解本科知识的轮廓全貌及其内在联系,随全部知识讲完而形成系统。
2
教必须循序,教学须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部分到整体,由片断到系统。教师讲授,不仅是引导学生了解各个局部,还须引导学生掌握总体。这也是教学必循之序。
教师教学中要尽力使重点和一般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举一(重点)反三(一般)。通过主要知识寻求出基本规律并牢固掌握,从而达到触类旁通。
1
在教学中进行规律性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比较教学。通过观察的方法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找出新旧知识间的异同点,从而发现知识的增长点。
3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思的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各个知识点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只有抓住了知识间的衔接点,才能把知识学活,在知识的运用上才能灵活多变,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4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探索客观真理,力争有所创见。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创设求异思维的意识,给学生创设求异思维的环境。
5
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应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多从反面想问题,定会有所突破。
举个浅显的例子把复杂深奥的道理轻易地说懂了。借助感性材料讲明理论和概念,是深入浅出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也叫做“把抽象的教材讲得具体化”。深入浅出的教学,则难自可转化为易,深奥自可转化为浅显。
浅显的内容,学生容易理解,但往往理解得比较肤浅,教师就要深入地开掘,不要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要揭示其内涵。深奥的内容学生难于理解,教师就要善于将难点解剖成若干个较易理解的组成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掌握。
对于具体的内容要加以综合、归纳、概括上升为抽象的概念;对于抽象的问题,要加以分析、解剖、比较、举例、演示、实验,具体化为学生容易感知事物。
1
语言的直观:讲课语言必须清楚、简炼,文史课更须形象、生动。
2
实物的直观:直观教具、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具可使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更生动深刻的观念; 把教材的难解部分通过直观形式加以表达,减轻学生理解的困难。
1
文史各科应注意利用教材所具有的思想性去感染学生。思想教育只能是在讲懂讲透所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联系实际,旁征博引。教师必须先把载道之文钻研透彻,才能弄清文中所载何道。
2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境界和生活修养。关注古今,热爱教育,使观点正确,爱憎分明,讲授时有所联系和发挥,自可热情洋溢,感染力强。
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知识的巩固,讲新知识联系有关的旧知识,从旧知识自然地引入新知识。
1
借助旧知识设计新知识的形成过程,做好“温故知新”。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容地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探究能力的提高。
2
温故知新,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师要在旧知识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层地设问。最佳设问应该在“已知区”和“最近开发区”的结合点处,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最近开发区”上升为“已知区”。
①关键处讲得清楚明白,使学生能够懂得和掌握,学生可以跟得上,可以独立完成作业。②教师讲课不平淡、不沉闷、方法灵活、集中紧凑、师生关系融洽③教师讲课材料充实,深入浅出,每堂给予学生的知识,都是学生迫切需要,且又是学生当前水平及知识领域所不能独自见到的东西,通过教师讲授,每堂均有收获。
2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教师讲课,要注意引起学生兴趣,语言逻辑性强,层次条理分明,善于运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分析教材,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教学中注意抓关键,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讲课注意符合学生的认识过程,从具体问题引入,抽象概括,得出结论,再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比讲懂几项知识尤有重要要意义。教师须以全面负责的精神,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先复习再作作业,认真阅读教科书,能标重点和作简明提要,书面作业整清、不出错,一定独立完成。
4注意使用课本
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材为“本”,把握编者的教学意图,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对课本进行加工提炼,删繁就简。讲出学生体会不到的内容,讲出教师自己钻研教材的心得体会,独到之处,教师要把教材读“厚”,把教材教“薄”,使学生活学活用,简便易学。
5严格基本训练
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技巧。 语文注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数学提高计算解题能力,综合运算能力,培养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化培养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语文和外语还要培养朗读和口语交流能力。 注意培养学生精确、迅速、细心、整洁的作业习惯。
6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甜”
这里的“甜”,是指充满教师的激情的授课语言。饱含知识营养,能激发学生求知欲,能让学生在甜美、欢悦的感情所造成的氛围中,集中精力,认真学习。
7教学语言的速度要得当
教学语言的速度“快些慢些”,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科学,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学语言的速度,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学问。
8教学语言的响度要适当
上课堂讲课,说话的高、低、强、弱就是个不能不讲究的重要问题。如果响度不当,不光对授课效果有影响,而且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有关系。
9讲课要有节奏感
语言节奏是指讲课时语音、语调的高低和说话的速度。教师在课堂上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随时与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节奏。
1对教材难易和学生程度要心中有数
通过课堂提问、课外辅导、批改作业、试卷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业程度、接受能力、知识上存在的问题、学习上存在的困难,不断积累材料,做到心中有数。然后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讲新课或进行复习。
2估计学生的程度要避免下述两个方面
过高地估计学生的水平,教学上常出现的问题是:讲课跳步过多,学生思维跟不上。过低地估计学生水平,教学上常出现的问题是:简略的内容,重复不已,把课程中精彩之处完全充淡,没有回味余地。
3精选习题,达标巩固
学生学习的情况怎么样,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来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教师对习题的精选尤为重要。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考察什么知识点?什么能力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怎样?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绝不能让学生在一些无效的习题中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教师应以此为鉴,力争因材施教。
(1)
授课教师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弄清每班学生及个体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态度、知识基础等,做到心中有数。
(2)
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共同的基本要求,还要根据个别差异进行重点指导,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
正确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教师必须对学生表现出的差异特点进行全面而具体地分析,以发展的眼光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十教学相长1
师生关系好,应该是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敬师长,师生思想一致,团结一心,共同搞好教与学。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有如春风化雨,学生自然勤学乐业;教师也可毫不分心地传授知识,情绪高、讲得兴会,这对教学工作至为有利。
2
教师一定不要满足于目前的成就,应该清醒地知道,教学还有更高的境界,只有虚怀若谷、刻苦努力,才会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才会感到教学的乐趣。
3
必须教育学生尊师,尊师是纪律教育的中心环节,学生扰乱课堂秩序,不尊重教师,必须严肃处理。学生对教师提意见是允许的,但须有礼貌,并注意场合。
★
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新课程中有变的,也有不变的。作为新课程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关键。好教学应该始终表现为教师对于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