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他爷爷奶奶回老家了。要和孩子好好的单独相处很长一段时间了,面对他的调皮捣蛋,该怎么办呢?在网上搜了搜 ,发现下面这篇文章,看了感觉挺好的,可以借鉴一下:现代家庭B2008年2月刊《替代打孩子的N种方式》。
都说现在的孩子娇贵,可是,娇贵的孩子也容易养成坏脾气。孩子大哭大闹怎么办?孩子故意捣蛋,不是抢别人的玩具,就是揪同学的头发怎么办?孩子特别暴躁,稍有不顺心就打人抓人怎么办?面对这样的孩子,除了暴打一顿,还有什么办法?
本刊专访
上海市市立幼儿园是一所有六十年历史的寄宿制幼儿园。周一到周五,幼儿园的老师和几十个孩子朝夕相处,要带这群三四岁的孩子过好离开父母的集体生活,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遇到淘气得让人牙根痒的孩子,他们是怎么做的?为此,本刊特意采访市立幼儿园的副园长陆海瑾女士。
顺乎天性,保持自然
陆园长表示,他们对孩子,绝对不可以体罚。
比如说,家长送孩子上学,孩子却一个劲地哭闹,在那些还没有熟悉集体生活的孩子中间,这是普遍现象。小孩不愿意和家长分离,哭便成了他情感发泄手段。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老师们不会不准孩子哭,而是给他一定的时间让他发泄完情绪。往往也就是家长一走,孩子反而不哭了。另一个方法就是通过游戏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一旦自由地玩乐开来,也就不会哭了。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没有办法认真听讲,上课乱说乱动,做小动作,只要不影响别人,老师就让他们做去。等到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场合下,老师再教他们学一些东西。
犟孩子,巧方法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往往有六大人宠着。寄宿制幼儿园的孩子,大人们因为工作忙等无法天天照看他,更觉得对孩子有亏欠,想方设法要弥补他,这就造成了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性,稍有不顺心便异常暴躁,胡乱发脾气,甚至打骂其他小朋友。对于这些犟孩子,老师们将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来应对。
方法一:剥夺法。暂时剥夺他做喜欢的事情的权利,如有的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但他做了错事,确实需要接受惩罚,老师便会板起脸告诉他:“你再这样做,今晚就不能看动画片了。”这个方法对三岁以上的孩子非常管用,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对自己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估计性,能预测到行为的后果,听老师这么一说,他必定会意识到自己确实错了。
方法二:奖励法。及时地告诉孩子,你今天做得不错,很好。奖励的方法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贴小红花一种。幼儿园设立了文明宝宝、小小升旗手的评比,还有小小医生、小小礼仪员、小鬼演讲台等,每个有进步的孩子都能身负起某项“重任”,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意识,而且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
方法三:冷处理。遇到“霸气十足”、“躁气十足”,怎么教育都不管用的孩子,老师可以把孩子抱到一边。在有老师看管的情况下让孩子远离集体,先不跟他说什么,而是让他一个人自己冷静下来。
打,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您的幼儿园绝对不体罚孩子,但如果您撇开自己的园长身份,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动手打自己的孩子呢?”最后,记者将这个问题抛向了陆海瑾。
陆园长说,其实是打过的,但次数不多,而且通常动手的这个人都是孩子他爸。“我记得有一次,孩子去摸电线,爸爸一看急了,一把把孩子拎起来,给他屁股几巴掌。”孩子自然是哇哇大哭,但这以后,他确实是没有再摸过电线了。 “每个孩子都不同,有的孩子确实就是一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犟脾气,挨打了,反而记住了。”不过,即便是打孩子,也要在三岁之前,在孩子没有养成不良习惯之前,挨了打感觉到疼痛了便能造成条件刺激;三岁以后,孩子形成行为定势,打他,他会产生逆反心理,反而“疲”了,还不如跟他讲道理有效果。
[辣妈支招]
有时候,他(她)的行为足以让你抓狂,真恨不得抡起巴掌对准他(她)的小屁屁啪啪几下。但是,体罚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为什么不先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应付调皮捣蛋的小家伙,最需要的不是体力,而是妈妈的智力。
撒泼打滚VS冷若冰霜
极端杀伤力:*****
“带孩子上街,他一看到地摊上的儿童玩具,便哭着喊着要,其实家里已经有一大堆同样的玩具了。何况这些地摊玩具质量、卫生根本都无法保证,我不答应给他买,他居然一边哭闹一边在地上打起滚来,引来无数路人'参观’。”
替代法有效度:*****
孩子在公众场所撒泼,哭闹声甚至招来围观的人群,一旁的你一定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妈妈只能缴械投降,不过,只要你厚起脸皮,先过了自己心理上怕羞难堪那一关,地上耍赖的那位“小子”也只能束手就擒。
你要保持冷静,冷若冰霜,即使是围观的路人目光如炬,也要如入无人之境。孩子在地上“表演”得再逼真,你也只当在看戏。适时抛出冷言冷语:“一个人闹着吧,老妈我先闪了。”然后头也不回坚决走出三五步。此时,地上那位若是定力不够,立马就会爬起来;但也有可能变本加厉,这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千万不能乱了方寸,要坚决冷酷到底,告诉他:“再闹也没用,再不起来,下次出来逛街绝不带你!”然后坚决但缓慢地迈步离开。
这一招百试百灵。原则问题,妥协过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你一定要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
固执己见VS目标转移
极端杀伤力:***
“节日里,看到爸爸玩电脑游戏,4岁的他也非要吵着要玩,我们担心影响他的视力,在他玩了半个小时后就把他抱开了,他大哭。我们后来干脆关了手提,他见我们不给他开手提,居然在上面撒尿了。”
替代法有效度:****
小孩子的兴趣来得快,转移得更快。
遇到这种情况,老练的妈妈会首先快刀斩乱麻,关了手提电脑后,顺便放进手提包,再把手提包塞进柜子,接着给柜子上锁,然后把孩子带到另一间房间——绝不至于演变到让小孩在手提电脑上尿尿这样难以收拾的局面。
此外,他在手提电脑上尿尿多半不是他有问题,而是你有问题。试想好不容易盼来和爸爸妈妈共处的小孩,看到你埋头在电脑游戏中,那个为博你的注意,想和电脑争宠的小孩,极有可能把电脑当成他的假想敌。
如果你们第一次发生这样的状况,与其和他讲一堆道理,不如放开手头一切,投入地陪他好好玩一通。要是手提被他“淋”坏了,倒可以在拿去修理时带上他在一边观摩,并且在付钱的时候装作无辜地告诉他:“本来答应给你明天买玩具的,现在不能买了,瞧,妈妈把买玩具的钱拿来修电脑了。”
童言无忌VS插科打诨
极端杀伤力:*****
A、“一群同事聚在我家里,我们叫了外卖,吃得正开心的时候,我那女儿突然冒出一句:'王锐(我的上司)这家伙吃得比谁都多!’大家都非常尴尬。”
B、“我带着女儿约了女友喝下午茶聊天,女儿一见女友,就亲热地打招呼:'阿姨,我可以摸摸你的新鼻子吗?’”
替代法有效度:***
小朋友天真可爱的童言无忌,若是不合时宜,杀伤力绝不亚于原子弹。
要避免类似尴尬情况,你平时必须谨言慎行,特别是在天真的宝贝面前。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地谈论同事或是某个亲戚的小道新闻,人人都知道小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不是人人都能防备这种好奇心导致的执著的八卦劲道。
尴尬场面若是避免不了,你只能插科打诨,顺着童言无忌的思路下去。
“宝宝真厉害,居然都能叫出叔叔的名字!来,这个阿姨的名字你叫得出来吗?”(转移话题)
“那当然啦,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因为王锐这家伙是奥特曼变身而来的,等会儿他还要去和怪兽决斗呢!”(充分想象)
“不好意思,大概我们在谈论你整容的话被她听到了,其实,我也很想去做一个像你一样漂亮的鼻子,就是缺乏勇气……”(坦诚相告)
这个替代法是否有效,取决于你同事、朋友的宽容度。若是被气量小的记了“仇”,下次聚会时,记得千万不要带你的宝贝同去。
暴力娃娃VS非暴力不合作
极端杀伤力:*****
A、“一直都是爷爷奶奶带他,春节了,我们一家人都聚在了一起,爸爸逗他开心,他爱理不理的,在爸爸不小心碰倒他的积木之后,他突然拿起一个玩具棒子,满屋子追着爸爸打,嘴里还喊着:'我打死你,我打死你。’”
B、“幼儿园老师告状,儿子又打小朋友了,虽然我狠狠打了他的屁股,但他似乎也已经被打'疲’掉了,过不了几天又去招惹同学了。”
替代法有效度:****
不管你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还是“男孩子就是要打了才能记住道理”的实践经验,你都应该知道:暴力不是教育,暴力只会导致暴力。
近代科学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都显示,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除了肉体的,更是心灵的,且伤害的记忆甚至会影响他今后的一生。家有暴力娃娃,多半也有暴力爸妈,你一定要反省自己在打孩子这件事上的态度了。翻阅育儿书刊,上网查找育儿知识,向朋友讨教,参考过来人的建议,这些,都可以让你找到N+1种代替打孩子的办法。
西方父母在孩子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多用Time Out的办法——让孩子暂时独处一室好好反省。如果你不习惯Time Out,那么在举手打孩子之前,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你严肃的表情,坚定的语气,都比打更能体现权威。告诉孩子“打人就没有朋友”的道理,不要怕麻烦,道理讲100遍,就算孩子不听,也会渗透进他的心灵。
此外,孩子有时候的过激行为只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如果你们亲子共处时间较少,你更要提高亲子共处时的质量,给孩子足够的爱,让孩子信任你,遇到问题能与你用沟通的方式解决。你在管教他时所使用的办法,也会成为他今后学习人际交往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