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学堂的绘友妈妈爸爸们,都是陪伴孩子亲子阅读的好父母。相信各位自己也多半是书虫。
不过对于当下的中国大人们,读书已经成了最便宜的奢侈品,读书笔记则更是奢侈中的奢侈。
今天和大家分享黄宗智老师的文章,希望大家对如何做(学术性书籍的)读书笔记,或者说,如何吸收一本书的价值,有思考和收获。
黄宗智先生是著名历史社会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系教授。
一、如何做读书笔记?
1、读书首要的是概括清楚作者的观点,而不是陈述自己的观点。所以不能有太多的自己的发挥,否则那是读后感,或者是书评,而不是读书笔记。
2.、读书笔记,最主要的用处,是方便自己日后阅读查看。因为任何一本书,读后不超过三个月,就只剩下对书籍的大体印象和基本观点了,如果在写论文和教学中使用,必须要再重读。而读书笔记能解决这个问题,好的读书笔记,能够帮助你在多年之后仍能够明白书籍的内容和构架。
3、读书笔记关注三个问题:(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各个论点是靠什么样的逻辑串联起来的?(2)作者使用的证据材料、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3)作者采取了怎样的流程,去组织材料、使用方法得到论点的?
4、读书笔记还需要问自己:作者是否将你说服了?你觉得作者对论点的论证有力吗?
5、读书笔记不是对书中好句子的摘抄,也不是观点和结论的列举。我心中最好的笔记,是完全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书籍缩写成2000字以内的文章。这样长年积累,随时可供将来的研究之用。
二、如何阅读学术类书籍?
1、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
2、总结作者对自己中心论点的主要支撑证据,并同时照顾到中心论点次一级的阐发性概念及其经验根据。一个可行的阅读次序是先看首尾,掌握其中心论点之后才逐章阅读,每章看完之后用自己的话总结。
3、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更有进者,如果由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做怎样的修改?)
4、这样的读书习惯另外有一个很实用的考虑,就是为了积累自己将来研究和教学的可用材料。我们要在记忆清晰的时候,精确地总结这本书以备将来之用。
而这样的总结,不是被动的摘抄,而是积极的消化,迫使自己在记忆最完整的时候,按照上述的方法精确地掌握这本书并对之进行系统思考。
那样,将来可以随时找回检索使用。我自己要到30岁之后才清楚了解到自己的记忆(或仅仅把书排列在书架上)的不可依靠,开始积累笔记。
(图文整合于互联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