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竞赛网昨天发布的2015年奥赛金牌人均排行榜,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北京以4.12、3.68的人均金牌数量遥遥领先,而排行榜后15位的总和只有4.03,后10位仅1.9,最后一位贵州仅0.03,注意,这是排行榜上哦,还不包括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云南、西藏这六个没有拿到金牌的省份。按这个数据,贵州学生获奥赛金牌签约清华北大比上海学生难137倍,虽然排行榜不能反映全面的真实情况、但是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竞赛金牌人均数量两极分化如此严重。
有网友进行了刻薄的评论说“不可否认,贵州人是原始人”、“北京上海的智商确实比穷地方的智商要高”。来自复旦大学在读学生(木子木東网友)做出了另外一个层面的分析,现在分享如下:
金牌自身努力当然是必要的,然而我认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对能否搞定金牌有较大的影响。
一个三四线或偏远农村的中学学生,可能根本没有听说过学科竞赛、自主招生、保送。一个三四线的高中学生,可能竞赛只是学校半强制参加的与他们无关的一场考试,省内选拔的初赛也过不去。一个三四线家庭一般的学生,也许有天赋有兴趣,却没有师资力量,没有经济条件,导致他们走弯路,没法在应试的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学校里有专门负责的老师,隔壁就有竞赛教练教授,各种技能都点满,学校竞赛氛围也浓厚,没有保守独断的班主任强迫你停止竞赛,花钱请大牌教授组班上课,花钱到北京培训在这种氛围下才有大概率出国一甚至球一。我也不否认存在三四线弱校能够出大牛,他们往往极端的优秀和努力,且有超强的天赋与自学能力。
在智力天赋同等的情况下,你的出生、你所拥有的平台和资源也许已经决定你的结局。这是中国教育最可悲的地方。
学科竞赛网小编按语:
能不能获得学科奥赛的金牌取决于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主观方面,自身努力和天赋,另一个层面上外部教育资源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出生、平台、资源、家庭条件,使得两个同等努力与同等天赋的人,一个得金牌、一个拼高考;一个保清北、一个裸考普通一本。
生在农村、生在偏远地区、生在普通家庭是没有办法选择的。这部分学生可能天资聪颖,但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学科竞赛、自主招生、保送,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埋头学习、高考取得高分。
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不均衡、地区不均衡、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均衡导致了奥赛金牌的失衡、贫富差距在奥赛金牌领域显得更加明显。我们所要做的,不是批判那些本身通过努力拿到竞赛金牌的获奖者(获得金牌的同学都是天赋非常好,且非常刻苦努力的同学),文章的价值在于引导大家思考未来如何让那些天资较好却没有机会和同等优质教育资源,去参与竞赛、参与保送、参与自招的同学,让那些同样聪颖、同样努力的但是穷出生的同学也能够获得均衡学习的机会。文章片面之辞,仅代表小编观点。本文欢迎转载。
附录:2015年 各省市奥赛金牌人均实力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