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归类
“一”字序
1. 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 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字序
1. 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两种手段: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
2.国家维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两种法律手段:民事法律 手段和刑事法律手段。
3. 法律的两方面的作用:规范作用、保护作用。
4. 保护未成年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 刑罚的两大类:主刑和附加刑。
6.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7. 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8. 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9. 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10. 两种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三”字序
1.义务教育的三方面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2. 法律的三方面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三种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4. 犯罪的三 种基本特征:严重危害姓,是违法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5. 三种附加刑: 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6. 诉讼三种类型: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7.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主要有三项: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退学;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
8. 作为遗产具备三条件:其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其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其三,必须是合法财产。
9. 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0.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表现: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11. 三种严峻形势:人口——人口过多和过块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来源:学|科|网Z|X|X|K]
13. 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4. 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方面: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5. 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6. 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7. 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18. 国家安全包括三方面: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密码不被窃取、泄漏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
19.“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0. 自觉履行义务的三方面要求: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四”字序
1.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四点要求: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 人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2. 财产所有权的四方面内容: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
3.对未成年实施特殊保护的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4. 诚信守则四方面: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5. 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6.依法治国四方面的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7.“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8.“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 重创造。
9. 解决台湾问题的“四个决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五”字序
1. 五种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2. 中华民族精神五方面的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奋勇敢、自强不息。
3. 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4. 五个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构成小康社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自主创新国家。
5.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经营者的侵害后维权的五种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六”字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方面的内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他字数序
1.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
2. 公民的九大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社会经济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地位”“作用”篇“根本”类
1. 我们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 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 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发展科学、教育。
5.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7. 国家的根本大法、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测:宪法。
8. 宪法规定的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标志等。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10.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1.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2. 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4. 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5.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7.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字类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
2.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
3.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科学技术。
5. 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公有制经济。
6.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首先”“首要”类
1.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
2.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4.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6.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7.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 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所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9. 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0.“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1.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2.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4. 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诚信
15. 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16. 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力的基本保障:人身自由[来源:学科网ZXXK]
17.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保 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耀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
“基础“类
1.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 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 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6.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工农联盟。
7. 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
8. 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础在教育。
“集中”“总”类
1. 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信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 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中华民族精神在新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
4. 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初三思想品德书 观点 2014中考思想品德核心观点归类](http://img.aihuau.com/images/e/77186/3716060404370089407223.jpg)
5. 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6.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7. 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决定”“取决于”类
1. 诚信的核心:善
2. 社会主义的核心:为人民服务。[来源:Zxxk.Com]
3.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5.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6.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7.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9. 团队精神的核心:集体主义,合作共享、乐于奉献,个人的利益服从团队的利益
10. 我国权利保障体系的核心:宪法
11. 对于个人 一生成败的关键是教育。
12. 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
“关系”篇
1.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来源:学#科#网Z#X#X#K]
2. 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我国法律和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3. 集体和个人的关系: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个体只有紧紧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4.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能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的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5. 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与普通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6. 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 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来源:学.科.网
7.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8.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1.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12. 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3.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