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解密:文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另一种解释

      话说公元405年,陶渊明总算在彭泽做了县令。陶渊明不会阿谀奉承,不会上下打点,不搞贪污腐化。所以即使当了县太爷也是清贫的很。真可谓清水衙门。那年头,朝廷拨下来的办公费很少。又要负责三班衙役以及师爷的工资钱,仅仅靠俸禄是难以应对的。但是工作任务很繁重,主要是负责朝廷摊派的各类的税赋和贿赂上级的银两。所以陶渊明很累、很烦、很穷。

  有一天,上级派督邮来彭泽县检查工作,按照官场的常规,所到之处县令要好好招待,然后多多打点银子。以求督邮大人向上级美言。陶渊明没有钱打点督邮,只好准备空手去见督邮。

  手下提醒说,陶县长啊,你得穿官服,带银子去见督邮的。陶渊明终于忍耐不住了:我不能为五斗米向小人折腰。意思是我不能为当这个县令、为这点俸禄向贪官屈服。于是,一甩袖子,扔下官印,辞职还乡了。由此,历史上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辞官不做呢?仅仅是不满于督邮的检查吗?本小编分析如下:

  一、 诗人,不喜欢做官。陶渊明生于公元352年,属老鼠的,胆子小,怎么可以做官呢?他很适合写诗,特别是田园诗歌写的好极了。写下了《饮酒》、《归田园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千古不朽的诗篇。属于文人气质,信仰文学,蔑视官场,这样的人是做不好官的。

  二、 喜欢自由恬淡,做不习惯官。陶渊明在彭泽做县令只做了80天,就辞职了。他的血统里有做官的遗传因子,其祖父做过太守。公元415年,也就是陶渊明辞去县令10年后,朝廷找他做著作左郎,他称病不出。干什么呢?在家种地,亲自躬耕。陶醉于恬淡的田园生活。固守自给自足的原始农民意识。后来檀济道带了许多粱肉(腊肉),去拜访陶渊明,请他出来做官,他还是没有出来。


    三、 工资太低,又不会贪污腐败,无法做官。陶渊明说“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的俸禄是多少呢?每一个月五斗米,就是62.5斤米。按照现在每斤大米3块钱计算。陶渊明做彭泽县长的工资是187.5元人民币。即使不折合人民币,62.5斤米,仅仅够两个人吃一个月的口粮。可见当时县令的工资是很低的。

  仅仅挣这一点工资,还让陶渊明为督邮点头哈腰,阿谀奉承,陶渊明当然不甘心了。县令,乃地方的父母官,肥缺呀,天高皇帝远,土政策任意出台,权利大的很。比如,可以增加赋税、收刮地皮、勒索当地土豪、借办案之机收受贿赂、巧取豪夺……有权力,还能没有钱花吗?但是,陶渊明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这种任性,受到后人的赞赏。

  四、 陶渊明从人格上不适应官场。一个喜欢舞文弄墨、喜欢躬耕农田的人,崇尚纯真、淳朴、超凡脱俗的人格,对于官场的黑暗怎么可能适应呢?区区五斗米,陶渊明不肖一顾,还不如自己种田呢。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解密:文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另一种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6951/38251162897.html

更多阅读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译文与配乐朗诵【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曾祖陶侃(kǎn)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渊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为融资而折腰!

不为融资而折腰!昨天华创资本的朋友在MSN上跟我交流,之前我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对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E8%B4%A2%E5%AE%A2%E5%9C%A8%E7%BA%BF">onclick=tagshow(event) href="tag.php?name=%E8%B4%A2%E5%AE%A2"

不为五斗米折腰 马云为何 让俞正声、汪洋“折腰”

    “下一个比尔·盖茨”的马云正在构建一个比沃尔玛王国更具广阔前景的虚拟社会  王育琨/文  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上任伊始并不急于“拿出”上海整体发展报告,而是反复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上海为什么没出马云?俞正声的天

不为五斗米折腰 潇潇:何经华离职 用友变革折腰

11月3日,在用友工作了2年半的职业经理人何经华选择了辞职,这个时候,他违背了他上任时宣布将在5年内实现用友国际化的承诺。而大多数人并不对这个结果表示惊讶。   当初,何经华之所以选择用友,是被王文京“书写中国软件业历史”的这种

声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解密:文豪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另一种解释》为网友佐手微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