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类型:上传人:mgxbyhzhch下载许可:是下载次数:6大小:28.5K所需奉献值:2
《我们仨》散文艺术表现手法赏析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老人梦关于《我们仨》摘抄赏析序:《我们仨》好素雅的名字,这是杨绛先生在九十多岁后写出的文字,用她最后的精力与颤巍巍的手。只有老人,有哲思且生活幸福的老人,才
何谓真实?——读杨绛《我们仨》写在前面:回忆录很多,有自述个人历史,有叙述自己和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的过往,当然还有自己口述,由别人整理成书,接触口述作品多了,难免对其内容的史料价值有所疑问,如唐德刚给胡适写口述历史,“只有百分之
今天看了《看见》栏目的——我们仨,里面讲述了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为了能相互有个照应,把自己的房子零元出租,和三个女孩住在一起。里面有一段话,我记忆深刻,他说:人到了七十以后,真的很孤单,想着死亡慢慢逼近,然后午夜梦回,就是深深的孤独感
杨绛,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