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战争场面 《权力的游戏》四场战争戏 比很多电影大片还要牛气



HBO出品的史诗级美剧《权力的游戏》系列是当下最能“烧钱”的剧集:每季的制作周期长达一年,多个导演团队同时拍摄,单集投资高达千万美元......


该剧播出六季以来,提起最令人瞩目的单集时必然少不了四场旷世战役——黑水湾决战、长城之战、艰难屯突围与私生子之战,每集播毕都不免引发全球剧迷的大讨论。自第六季起,《权力的游戏》也正式通过HBO鼎级剧场同步在中国网络播出,让中国冰火迷也参与到这场大讨论之中。魔法暴击宏大壮观、冷兵器对决真实震撼、战斗场面荡气回肠,镜头语言堪比电影大片,充分证明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硬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为大家360度揭秘《权力的游戏》四大战役拍摄全过程,投身片场幕后的真实瞬间。


以下内容涉及《权力的游戏》前六季剧透,请谨慎阅读!



本集斯坦尼斯纠集庞大舰队,企图正面强攻君临城。“小恶魔”临危受命,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该如何抵挡斯坦尼斯大军?


看点1:系列首个大场面


美国有线电视剧集,平均单集制作费为200万美元。《权力的游戏》第二季每集耗资600万左右,已经算同行中的顶级水平了。然而,“决战黑水湾”这集,实实在在花了800多万美元,“烧”出了当时美剧史上最壮阔的场面。即使是对剧集略有“吝啬”腹诽的原著党们,看到野火猛烈爆炸的画面时,也会被小小地震撼一把。


看点2:“小恶魔”的辉煌时刻


“小恶魔”是该系列刻画得最成功的角色之一,但是在这一集之前,观众更多领略的是他的智谋;在“黑水湾会战”中,“小恶魔”则罕见地体现了“智勇双全”的一面。很多人在看完这一集后,成为他的铁粉。


看点3:极具电影感的场面调度


这一集的“好看”,不仅在于场面本身,还在于呈现场面的“方式”。导演尼尔·马歇尔,将这场海、陆大战表现得张弛有度,让人紧张兴奋,却又能清晰地把握战场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除了烘托场面,核心人物也都有亮眼的表现时刻。




拍古装奇幻剧特别耗钱。尽管HBO可以说得上财大气粗,但驾驭《权力的游戏》如此宏大的叙事规模,每一集的制作费依然捉襟见肘。而且,在拍第一季时,还得考虑观众反应与性价比,所以制作人对原著中的一些大场面,只能忍痛割爱。


首季一炮打响后,剧组底气就足了,决心挑战一下“黑水湾”。在原著中,这一段也是重点,占据六章内容。如何将其压缩到50分钟的剧集内容,剧组干脆将这个棘手的任务,扔给了原著作者乔治·R·R·马丁。从场面的角度看,本集大战,主要可以分为三场:海战、登陆战,以及城墙下的厮杀。


船是海战中的核心元素。斯坦尼斯大军,在海盗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舰队。为了还原出原著的气势,剧组也不惜巨资,在片场真的按实体大小、建造了一艘战船:



既然实体打造,就是为了追求真实。虽说是虚构的奇幻历史,剧组还是参考了古代欧洲船只的设计:

权力的游戏战争场面 《权力的游戏》四场战争戏 比很多电影大片还要牛气



而造船的用料和工序,也力求仿古。整个构建过程,和古代打造一艘真船并无二致:



尤其是细节,更体现用心。比如战船上最常用的兵器:



甚至连舵这样基本不会在镜头前展现的道具,也都力求还原:



船舱内部,也都按实际战船的设计,分成了不同的舱室。



当然,在实际拍摄时,模型船内舱空间有限,不利摄影机的安放与运动。所以,部分表现内舱士兵的镜头,是在片场另搭的布景:



实际上,一支舰队中有多种类型的战船。受预算限制,剧组没法一一打造,只能“一船多用”。在主体架构不变的前提下,对局部细节做些修改——比如说船首标志、风帆形状与图纹等,就能欺骗观众眼睛了。


如果说实体打造的战船唯一的“不真实”,便是无法航行,它只是片场上的一道固定布景。为了表现战船在水上的姿态,只能用电脑特效。所以,这个船体模型周围,一般都围有绿幕:



根据需要模拟的不同海上场景,绿幕的规模也有变化。下图可见,吊车悬挂的大型绿幕,可以在短时间内设置好。



这一集中最令人震撼的野火船爆炸的场景,也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首先是装载野火液体的驳船。为了节省开支,剧组甚至没有去改造前述实体战船模型,而是极为“吝啬”地使用了一块代表驳船局部的木板:



至于驳船整体图像,则交由后期特效完成。野火液体流出的效果,则是现场实拍:



为了呈现出异常猛烈、甚至可以说妖艳的野火爆炸效果,特效部门精益求精,不放过最小的细节。首先,要参考真实世界中的爆炸,做出各种物理参数尽量逼真的火焰模型:



具体到细节,火焰及气体翻滚的态势是基础,它定义了爆炸的规模与扩展的速度:



然后是添加更多的细节:



最后是颜色的变化,野火爆炸,产生的是蓝白色的非常火焰,既有奇幻的感觉,又对应日常体验中更高的温度:



爆炸所产生的火焰本体之外,还会有烟尘等附加效果,在后期合成时,得一一添加上去,才能还原足够真实的效果:



如果说爆炸的远景画面,让人感知爆炸的规模。那些具体的冲击效果,才是体现爆炸威力的画面。比如周邻战船被炸得粉碎的镜头,首先就是用数字模型描绘解体效果:



然后再与火焰效果合成:



但在拍摄斯坦尼斯舰队上人的反应时,就得尽量实拍了。现场用高强度闪光灯,模拟爆炸对场景光照的影响:



爆炸冲击波对人体的影响,则是用鼓风机来模拟:



以斯坦尼斯为例,他受爆炸影响的最后效果,如图中显示器所示:


有意思的是,扮演斯坦尼斯得力助手达沃斯的老演员,决定亲身上阵,完成受爆炸冲击的特技动作。简而言之,就是最早从香港电影人那偷师来、后来被好莱坞电影人发扬光大的“吊钢丝”:


同理,还是用强力闪光灯模拟爆炸光亮,现场实拍效果如下:


人体与船体同时受爆炸冲击的画面,相对而言拍起来更复杂些。比如那个士兵被从船上炸飞落水、同时战船本身也解体的镜头,首先得用“视觉预览”(Pre-visulization)、模拟出画面效果,包括镜头机位和布光效果等。



然后,船体分解的效果,是全部用电脑特效完成。士兵被炸飞的效果,则首先是在摄影棚内、由特技替身在绿幕前完成实拍:



然后与船体分解的数字效果一起合成最终画面:


别看野火爆炸是电脑特效,这一集其余部分,则大量运用真人特技与现场物理特效。比如这个镜头,就是实拍,后期再将绿幕替换成特效生成的海面环境:



一些士兵在慌乱中受伤的镜头,也真的是替身们在承受打击:



为了表现着火的物体乱射,剧组特别制作了火焰球,在拍摄时也是真的朝替身们乱扔:



至于水花、破碎的船体乱飞等,也都是片场做出的真效果:


为了方便拍摄士兵们落水的镜头,剧组在实体战船模型旁边,修建了一个小水池:


结合片场其他设备,可以实现复杂逼真的各种物理效果:



这样,替身们扮演的士兵,从燃烧的战船上落水的镜头,也能在现场拍摄:


换个角度看这个水池,可以看到更全的设备,比如说空油桶改造成的“人力造浪机”:


黑水湾海战的格局很大,大部分环境元素,都得依赖电脑特效生成。特效组会事先做出视觉预览,描绘出画面内的空间关系及镜头运动:


最后合成的画面,很可能包含片场拍摄的实景和人物:


这一集的大手笔,不仅体现在海上战船及爆炸规模,还表现在岸上1:1打造的城墙布景:


从上面的动图中,可看出这个布景的规模。也只有直接建在外景地,才能容纳如此大的体量:


很自然的,护城墙的设计,也有参考古代防御工事:


更幸运的是,剧组挑了处很好的外景地:


背山临水的地形,与作为君临城外景地的西班牙Belfort地貌,能衔接一致:


斯坦尼斯军队强行登陆后,就在护城墙前的沙滩上,与君临城守军展开死战。


剧组为表现这场大战所准备的道具,也可应付一场小型战争。看这堆积的野火罐模型:



以及武器:


数量最多的道具是箭:



剧组事后透露,为这场大战,一共手工打造了约4000支剪;像箭镞和尾部羽毛这些细节,也都一丝不苟:工作人员实打实地将12000度支修剪好的羽毛、粘接到4000支箭枝上。然后,观众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的箭雨,其实多为电脑特效:



有趣的是,特效师们根据现场拍摄到的临演表现,比如有的演中箭倒地的(下图)可在特效程序中设置不同颜色的数字箭枝,以区分射到人身上的、和射到空地上的。


君临城守军,大量使用火箭,斯坦尼斯一方中箭的士兵多被烧死。实拍伤亡镜头时,剧组会在地上摆放一些由硅胶制作的假的尸体,然后点火燃烧:


这一集最后,“小恶魔”决定带领部分守军,与斯坦尼斯抢滩的士兵混战。剧组在表现冷兵器战斗的残酷、血腥效果时,也毫不含糊。尤其像“猎狗”这样的砍人专家,一出手就是血光四溅,杀伤效果令胆小人士都不忍目睹。


有趣的是,这当中的血腥效果,基本上都是真实的物理特效,没有依靠电脑特效来捏造。像上图中被“猎狗”砍去半边的士兵,其实是内装喷血管的假人。而下图中“肚破肠流”的效果,其实是在假人体内塞进了真的香肠…


还有这位被城墙上抛下岩石砸中的不幸士兵,自然也是个假体,其头部是用硅胶做的,内注假血;绿幕拍摄再用后期电脑特效修饰一下,“爆头”的效果就可以假乱真了。


当然,不得不说,夜晚的昏暗光影效果,也为以上物理特效提供了便利。一晃而过的镜头,也不易让人发现破绽。


在这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战斗中,“小恶魔”也受了重伤。作为主角,他的受伤是重点表现对象。剧组在呈现物理特效时,也花了不少心思。


首先,他们在演员脸上,用硅胶做出假额头与假脸颊:


在假体之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伤口痕迹,藏有细管出口。这些细管的另一头,连接着血泵,拍摄时只要血泵一开,“小恶魔”脸上的伤口就会开裂,“鲜血”随之流出。



整个“黑水湾”一战的拍摄,用了200多名临演和替身,画面上表现出的千军万马,其实是以他们为基础、由电脑特效复制而成。比如结尾兰尼斯特援军总算来临时的镜头,现场其实只有13匹战马和临演实拍,最终潮水般的骑兵军团,都是电脑特效的功劳。



为躲避异鬼大军,野人部落决定冒险强攻绝境长城;黑堡内守夜人数量已大为减少,要同时应付来自野人大军的正面攻击、以及事先翻过长城的野人小分队袭击,不免有些左支右拙。


看点:情感丰富的战斗场面


这一集,是《权力的游戏》整六季当中,最令笔者满意的。用满满一集的长度,来表现这一场大战,无论是场面、还是角色,都很饱满生动。物理特效与电脑特效的结合,创造很多令人赞叹的画面。编导在四个场景之间的切换,也尽显沉稳大气,部分镜头的运用,更是深得电影语言之妙。最为关键的,是对整体氛围的牢牢掌控,以及灌注全集的那个情感核心,即使结束了也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这一集中,守夜人军团,面临来自绝境长城内外的两面夹击。从战斗发生的地点来看,这一集的内容,基本可分为长城之外、长城上下,和黑堡之内四个大的场景。


野人首领事先说过,要在长城之外,燃起一场当世最大的森林大火为号,开始进攻。长城之外的景象,全部是电脑特效:


那一场森林大火,其基本元素,来自片场实际隐燃、拍摄的火堆,然后用特效程序大量复制、分布到成片的森林中,再辅以烟尘、风雪等环境效果:



野人大军开始冲锋的场景,主要是现场实拍:


部分森林背景,是实体布景:


按照原著描述,绝境长城高达700英尺(约213米)。如此高的墙,自然不可能在片场完整再现。现场拍摄时,是以大型绿幕代表长城,后期再用特效生成实体画面:



30英尺高、400英尺长的超大规模绿幕,在电视特效史上恐怕也是一项纪录:


野人队伍中的猛犸象,自然也得用电脑特效来完成。和行业通用流程一样,猛犸象的数字模型,也是按骨骼-肌肉-皮肤-毛发的顺序、由内而外来构成令人信服的样子:


现场拍摄时,为了模拟猛犸象的位置与运动轨迹,剧组用绿色管条,做了个简易的模型;由四位套了绿色紧身衣的剧组成员举着走动:

在后期特效流程中,镜头内的简易模型和绿衣人员,都会被抹去、再换上数字版猛犸象:


除了猛犸象本身,数字特效还负责调整色调、添加需要的环境元素,如风雪等细节:


野人大军的另一类特色成员,是巨人族。原著中身高近4米的巨人,在现实中自然找不到。但剧组还是雇佣了全英国最高的两位特技替身,他们的身高都在2.1米以上。


之所以一定要找特高个演员来演巨人,而非用普通身高替身、或者干脆用电脑特效,是因为身高对肢体动作有影响。高个子完成一个动作需要幅度很大,那种视觉上“似慢实快”的效果,一般身高的人还学不来。


为了表现巨人动作的特有频率,每当拍摄他们时,摄影机帧率都调为30帧每秒,回放素材,则用24帧每秒,这样进一步让最终画面中的巨人动作,变得慢而重。   


这一集中巨人骑在猛犸象上的镜头,是物理与电脑特效结合的产物。片场特意安放了一个机动模型,扮演巨人的替身演员坐在上面,在马达带动下,模拟猛犸象行走时身体起伏的动作:


后期电脑特效,则会将上述实拍画面,与电脑创造的数字版猛犸象动画结合,完成效果:


针对野人部队强大的攻势,守夜人军团的防卫措施,简单而有效。其中有威力颇大的火油桶,从长城上扔下,被火箭引燃就会发生一场爆炸,杀伤力巨大。令人惊讶的是,如此威力的画面,居然是现场实拍。只能说,特技替身们的敬业精神,令人感叹。


爆炸除了火光,还会产生烟尘等其他微粒效果,这些也都是在现场实拍的素材:


扮演身上着火的野人士兵的替身们,直到导演喊停,才会有剧组成员上来灭火:


这一段有个镜头,是屁股着火的猛犸象,拉着一个套着缰绳的野人、在雪地拖行。在拍摄现场,是用小卡车+钢丝来完成这个动作:



像油桶这样的攻击手段,在对付爬墙的敌人时不那么管用。然而,守夜人在城墙上,也有自己的大杀器。这个类似船锚一般的巨大机关,又像是汽车雨刷,将攀爬在城墙上的野人全部扫落、碾碎。


这个镜头,是用电脑特效完成的:


相对而言,长城之上的防御工事,则是1:1实景打造:


然后通过电脑特效,将长城之巅的布景,延伸到远方:


长城之上,两位守夜人战士,向爬墙的野人射箭的俯拍镜头,也是实拍:


当然,后期还需用电脑特效,来加大城墙的高度,最终令恐高的观众有眩晕感。


长城之巅,距离地面虽高,但也无法免于攻击。有些破坏效果,是守夜人自己失手造成的,比如那场小型爆炸也是在片场布景中实拍。



而对于守夜人士兵最大的威胁,来自攻城巨人们使用的特制弓箭,它们不仅能射到长城之巅,而且余势依然威猛,足以射飞一个人:



上面这组镜头,是分两部分实拍,然后剪辑合成的。其中守夜人士兵中箭、撞破掩体木板飞起的镜头,在现场是以吊钢丝的方式实现:



最后落地的镜头,则是借助了特殊的道具:



巨人的巨箭,中间截断、以椭圆形框架相连。巨箭深入地下的部分,其实是连着液压装置。拍摄时,替身钻入椭圆框架内,靠衣物遮掩、加上昏暗的光影效果,观众看上去以为他是被巨箭贯穿了。按动液压装置,产生巨箭带人向地面插入的瞬间画面:



绝境长城有通往城内的唯一隧道,那是守夜人应该死守之地,也是巨人国王玛格的必取之地。由于巨人与普通人同处一个场景中,为了表现身高差异,剧组借鉴了《魔戒》系列的做法:搭造了两套隧道模型,一套正常大小的,用以拍摄守夜人演员在其中的戏份;另一套缩小版的隧道,用以拍摄巨人演员在其中颇显拘束的画面:



在某些需要巨人和守夜人士兵出现在同一画面的镜头时,就得需要电脑特效的辅助。现场实拍时,以绿色物体模拟巨人的体型与位置,后期再以巨人的影像进行替代。



这一集最后的大战,落在了黑堡庭院内部。那一幕开始不久,有一个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长镜头,摄影机基本上绕着院子转了一圈,巧妙地联系起不同角落的角色和动作。即使放到电影领域,也是很令人击节赞赏的调度:



像这种镜头的出现,加上剧集本身的规模和内容的厚重程度,都表明当今最棒的电视,已完全可以和最好的电影分庭抗礼。在这一段中,表现囧雪身手的场景很多。对演员真实身手有怀疑的,看看这些段落应该会打消不少疑虑:




在与野人首领的打斗中,囧雪最后那一榔头很有效果。而扮演起对手的演员,则要忍受长久的特效化妆过程:



守夜人这一方,有些战士的牺牲,也得用到特殊的道具效果:



拍摄时,剧组在演员的嘴边暗放一根塑料管,附带手压泵:



管子另一端连着假血存储器。需要时,剧组成员按压血泵,演员嘴里就会噗呲噗呲往外冒血。不知内情的观众,看着会觉得很惊悚。



看过这一集的观众,可能都会为那个结局而揪心。事实上,按照编导的说法,这是整个《权力的游戏》系列中、少数几处慢镜头之一:


这浪漫而悲伤的一刻,可能会留在很多人的心里。




囧雪来到野人部落暂居的艰难屯,力图说服他们南迁至绝境长城以内。不料异鬼大军突然进攻,艰难屯野人老弱妇孺居多,囧雪带领少数野人战士拼死抵抗,也难以避免艰难屯居民沦为异鬼的又一个牺牲品。


看点:野人与异鬼首次大规模交锋   


异鬼大军,在这一集中,首次展现真实的集群作战能力。那种无可阻挡的死亡气息,令人绝望。囧雪带领野人战士与异鬼的混战、巨人的愤怒,是本集中较为热血的部分。而野人部落在撤退过程中,经历的亲情考验,令人动容。最后,异鬼之王展现的“变异”能力,震撼之余,越发令人担心七国人民的命运。



由于要表现异鬼军团作战,本集电脑特效非常多。从最简单的数字背景合成:



到数字海水与船只:



再到人群倍增:



和异鬼的集群运动模式:


都是虚拟的数字效果。


至于单个异鬼与真人角色的互动,制作起来就更为简单了。



像异鬼首领之一被囧雪的瓦雷利亚钢剑劈成散碎冰晶的镜头,也是纯粹的CG效果。单就“变形”效果而论,做得稍微简单了点,不能算很突出的特效。



相对而言,还是结合实拍元素的特效更有意思一些。比如这个踩烂异鬼头部的镜头,就分别合成了橡胶、硬陶和数字三种模型的画面。



值得注意的是,异鬼不一定纯粹有电脑特效生成,有时候也会由真人扮演:



后期再通过特效流程,将演员身上的绿色部分、替代成异鬼的外表。这批异鬼之所以要以真人动作为基础,是因为它们可能刚被“异化”不久,从衣裳到肉体,再到肢体动作,都更多地保留了人、而非完全异鬼的特征。上图中绿幕部分,后期用CG特效替代的,是一片整体的地理环境。



而在有的镜头中,绿幕实拍素材,只是填充背景中的局部:



巨人旺旺,在这一集中出场次数较多。而每一次出场,肯定都要用到电脑特效,因为一方面要坚持以高个真人演员的动作为主,另一方面,则要将借助特效合成,将巨人的高大烘托得越发鲜明:



既然要合成大小对比强烈的画面,就得特别注意透视关系,包括互动角色的视线对接:



上图中的绿色小球,就是为了标明待合成的镜头中、巨人的头部位置。



这一集中的水,也是数字效果,但像“淌水而行”这样的互动,如果完全用特效完成的话,会涉及非常复杂的物理参数运算,即使费时费力完成,效果也不会很好。所以,旺旺与水的互动,都是借用真人替身演员实拍淌水的画面:



至于巨人旺旺扯个小鬼什么的,自然是绿幕前的巨人动作,加上纯CG生成异鬼动画的合成。




为夺回属于斯塔克家族的“临冬城”,囧雪与“小剥皮”这一对“冰火”系列最出名的私生子,终于正面对阵。面对“小剥皮”数倍于己的军队、以及阴险狡诈的计谋,囧雪与珊莎能挽回家族的尊严么?   


看点1:“小剥皮”的战略与战术   


虽说系列前集不乏战争大场面,但双方都是组织好的兵团阵列对冲,这是第一次。兵团作战,将士悍勇固然重要,决定战局的,很多时候是指挥艺术。在这一战中,“小剥皮”让观众领略了比较高潮的战略与战术,在深知囧雪性格弱点的情况下,一步步将后者拉入死局。全景画面下兵团冲锋、混战、包围场景,更是将每一项命令的后果展现得淋漓尽致。   


看点2:“囧雪”的“傻”与勇   


相对于“小剥皮”的老谋深算,以及冷酷无情,囧雪的行动,看起来更像是“愚勇”。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何尝不是观众一直喜欢这个角色的原因?囧雪在此战中体现出对兄弟的亲情、以及个人武力的彪悍,都令人动容。   


看点3:冷兵器交锋的残酷血腥   


在电影史上,对于冷兵器交锋的残忍与热血、表现得最突出的,当推《勇敢的心》。这一集的混战场面,则有点像那片致敬之意。不少刀锋入体、断手断脚、砍头破肚的镜头,看得人有嗜血的快感。   


看点4:末日般的融入式视觉体验   


习惯大场面的观众,不一定对这一集的对战规模有太大感觉。但是,累积的尸堆一出,特别是囧雪被野人同伙踩在脚下、几乎丧命、最终挣脱而出的画面,体现出导演高于“物理表现”的美学追求,让观众对战场体验更为感同身受。同时也让画面具有了寓意,比如囧雪自己挣扎得救,让人强烈地感受到“重生”的意味。



如前文所述,《权力的游戏》系列,从一开拍,就已是美剧历史上最烧钱的剧集。比如第二季平均单集制作成本600万美元,远超同行200万的投资价位。到了第六季,单集制作成本,已提升至1000万左右;而这集“私生子之战”据说又是本季耗资之最,可能投入1500万美元甚至更多。


钱都烧在哪呢?先看看实拍现场:



近80匹真马拍摄冲锋,在如今的条件下,比电脑特效制造群马效果,要昂贵得多。但实拍的画面,有特效还无法企及的真实感。同理,特技替身的地位,在这一集中也很重要。比如,完成以下镜头:



那种完美依从人们熟悉的物理规律的运动轨迹,是普通的电脑特效无法比拟的:



真马、真人之外,道具更是一丝不苟,精细到以假乱真。前面提到的尸堆,都是硅胶假尸,隔远了看完全看不出真假。



当然,剧情描绘的环境,对于道具“藏拙”也很有帮助,一头浑身涂满泥巴的假马,对毛发和皮肤材质方面的拟真要求,可以稍微降低。



和任何影视作品一样,画面的真实感,一方面来自表现内容,另一方面,也与镜头表现方式有关。甚至可以说,后者才是塑造观感的主力。这一集的混战场景中,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让镜头贴近主角(囧雪),让观众仿佛是跟随他一起战斗,为之激昂也为之紧张。



这种画面效果,多是用手持摄影的方式实现的:



在骑马冲锋的镜头中,为了让镜头跟上演员的行动,剧组动用了吊臂车,保证观众的眼光,时刻锁定囧雪矫健的身姿。



有时候,简单的取景技巧,可以制造出震撼力强大的假象,比如这个两军战马对冲的画面:



熟悉影视制作的都心里有底:在现有条件下,基本不允许拍摄时主观令动物受伤。所以,这样的镜头,肯定不会真的是让战马们撞到一起。实际上,拍摄现场是这样的:



特技替身们开始的确是骑马冲向对方,但当快要靠近时,都要拉起战马转向,避免真的撞伤彼此。拍摄时摄影机的角度,垂直于对冲方向,从而掩盖了“对冲错位”的事实,让双方“看起来”是撞到一处。同理,像囧雪独立面对骑兵冲锋的勇敢镜头:



的确是实拍,但现场并不像最终画面表现得那般“紧急”:剧组这里利用远摄镜头,压缩了背景与前景画面之间的景深,造成骑兵阵列与囧雪很贴近的假象;其实,没准他们此时还相隔百米之外。


至于像这样镜头中、利用景框局限掩盖打击效果:



或是巧妙利用借位和后期剪辑、渲染实拍时的动作效果:



都是简单而实用的镜头技巧,无需借助电脑特效。


但是,有些场景,电脑特效还是大显神威。比如用来扩大军队规模:



据说,这一集动用了超过250人的临演队伍,他们得换上野人或是波顿一方士兵的装束,让后期特效有可以倍增士兵数量的素材。我们最终看到的阵列冲锋的壮观画面,其实是多个画面合成的,只是由于透视关系,远景的人物极为看不清,方便了电脑特效就此造假。



战场上,还有很多元素需要后期特效合成。最简单如箭:



处于现场安全考虑,上图这种箭雨,百分百是特效生成的。对于一些不好控制的拍摄对象,比如伤损的战马,偶尔用以下数字替身。在一掠而过的快速画面中,也不容易让人看出毛病。



这一集的混战场面,让好人多看得热血沸腾;其实,很多看似惊险或危险的镜头,是特效合成的结果,现场并不像画面表现的那般千钧一发。不少画面内元素,都在可控环境下拍摄。像战马倒地的镜头,就可通过后期特效,方便地“塞入”混战全景画面中去:



像这个巨人“温温”掀翻一匹战马的镜头,就是在绿幕前拍摄,通过后期合成数字战马、以及实拍外景来实现的。



而镜头跟随囧雪冲进混战战场时,演员周遭的人或马,基本上都是特效生成的数字影像:



那些在战场上乱跑的无主战马,在拍摄现场肯定是无法控制的危险元素;利用电脑特效,可以很方便地控制它们出现的时机、和运动的轨迹,并根据实拍时演员的动作加以调整:



至于像下图中那般高难度的战马动作,还是只有在电脑中完成,才会比较安全。



简而言之,观众在最终画面上看到的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现场实拍时可能很“寒酸”:



充斥画面的,绝大部分是电脑特效生成的数字战马与骑士。后期布光、与表现氛围所需要的色调、雾气等等,都在帮助特效“藏拙”;但不可否认的是,制作这样数量的数字替身,也很考究特效工业实力。事实上,像上图画面中的数字战马,也是严格按照从骨骼-肌肉-皮肤-毛发的顺序生成和渲染的。就连囧雪坠马的画面,也是“假”的:


这其实是一个运用得比较巧妙的“换脸”特效:现场的确实拍了骑士坠马的镜头,不过那是特技替身,囧雪的头部,是后期特效合成上去的。


像这一集结尾这般令人心旷神怡的“上帝视野”,无论是呈圆阵的波顿军队,还是以三角形破阵阵型冲锋的“小指头”骑兵,基本上全部是电脑特效生成的,实拍的话,基本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私生子之战”的拍摄过程再次证明:实拍与特效结合,才能拍出既真实又震撼的战争场面。


作者:红袖添饭


时光网出品



↑↑↑长按二维码,或扫描指纹即可关注时光网



求评论!求吐槽!求嘚瑟!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推荐文章

《正义联盟》全新概念图曝光

闪电侠&钢骨全副武装现身 琼基XL确认为影片配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7451/272785012441.html

更多阅读

生死较量的游戏——浅析电视剧《征服》 上海滩生死较量

在中国电视剧诸多类型中,警匪剧并不少见。如《刑警本色》、《重案六组》等。由高群书执导的电视剧《征服》于2003年播出之后,曾经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在观众中引起了广泛的收视热潮,成为街头巷尾谈论的热门话题,可见收效不菲。一部警匪

我的游戏簿:《妹调教日记》

  游戏日文名:妹調教日記  游戏中文名:妹调教日记  发售时间:2011/8/14  游戏会社:NANACAN  妹调教日记的大名早有耳闻,一开始我也不以为意。推妹?咱推的妹还少吗。调教?黑暗向游戏咱

我的游戏簿:《天使不在的12月》

  游戏日文名:天使のいない12月  游戏中文名:天使不在的12月  发售时间:2003/9/26  游戏会社:Leaf  很荣幸地这个游戏成为了笔者接触的第一个Leaf会社的游戏,因

我的游戏簿:《死神之吻乃离别之味》

  游戏日文名:死神の接吻は別離の味  游戏中文名:死神之吻乃离别之味  发售时间:2009/4/24  游戏会社:Alcot  Alcot社的游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人物想像又不失真实,剧本简单又不失感动,对白日常又不失深度,剧情长度适中,选项很

权力的游戏战争场面 新货币战争 虚拟权力的游戏

     在比特币第一次大规模被黑客盗窃的前一周,瑞典海盗党创始人Rickard Falkvinge做了一件足够疯狂的事,他把所有的财产都换成了比特币,甚至还向朋友们借了点钱。  Rickard幸运地逃过了黑客,现在,全世界比特币的粉丝把他奉为“大

声明:《权力的游戏战争场面 《权力的游戏》四场战争戏 比很多电影大片还要牛气》为网友尼坤眨眼会发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