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着,还未翻开一页的书,好奇地猜疑缠绕于外的五根橡皮筋有何之用,而四根是黑色,一根是红色。拆下,扉页,让我明了,这是一本不寻常的书。我用了上半夜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可下半夜却无法入眠,我在思考,到底是书中的什么使我仰天叹而泪纵横呢?
这是一本记叙“少数派”的书。然何为“少数派”?书中诠释着——有自闭症患者,有聋哑人,有着LGBT人群,有精神分裂,亦有爱滋病患者,这是在网络上充斥着的本书介绍。不知是谁何时开始,以论理、道德,或以自己为标准或是凭借,认定孰是孰非,如此,人们的歧视、唾弃、憎恨,以至于他们懊恼、疯狂,然不知所措却与世长辞;他们的生活没有光明,他们生活在黑暗之中,唯一的是在深夜里街边的路灯给予最后的光照。
然本书意在何?是意在声援这些“少数派”吗?是号召我们关怀这些少数派吗?我更愿将其理解成对人权的呼唤。
事实上,少数派并非如此的“少数派”,他们不仅仅是这些所谓心理或生理有“缺陷”的人们,比如,有灾民,有自由摄影师,有杂技演员,有流浪艺人。他们拥有他们的思想——那是伟大的——然而却无法告之于世,因为这种思想会让他们被孤立——可是他们依旧坚持。人心叵测,本来只是少数人的厌恶,可惜社会缺乏对如此人的保障,人云亦云,久而久之,社会开始厌恶这些人群。
通过各种媒介,我们了解与我们不同身份的、极少数的人群,但一旦与他们相亲生活,才发现原来和常人一般,和你同样有喜欢的东西、厌恶的东西,同样有着梦想,为之奋斗的目标;只不过是在一些层面与你有着不同,比如财富,比如他喜欢的人的性别,比如他的器官是否好使,比如他是否喜欢和别人多说话,比如,比如。他们时而一无所有,却坚持生活在阴影之下,倒不如说是早将生死置之于事外,甚至不再奢望他人的同情,因为他们只为满足自己——这不是肉体上的满足,不是物质可以满足的。
少数派们被孤立,他们就生活在他们的世界里,呐喊,挣扎,却依然继续他们的“少数行为”。“变态”、“神经病”、“哑巴”、“脑残”、“妖精”……多少的“爱称”充斥于他们的耳边。然而,或许这只是我们无心地出言,却哪知在他们内心是何种巨大的打击……
我合上这本书,心想自己被辱骂之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与别人意见不一之时,或许仅仅只是三人行而两人论,自己被排除在外时,其实我们就瞬间变成了少数派。你可能因为一个好奇的想法,被人取笑,可你经受不了,便放弃了,进而再次跟随“主流”。那不过是一时的少数行为,得到的也不过是一时的打击;然而他们呢?每个人都会突然进入“少数派”,我们亦有感受别人的排斥,然而自己却又是如何对待与自己更不同的少数派?
突然脑前浮现一个词——“遗憾美”,真容得住斟酌。
或许这本书不会让所有的人流泪,可我流泪了,我变成了少数派。我厌恶别人的唾弃,可我依旧泪流。
我很喜欢柴静书中文章的标题,以此结尾吧。
“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到时候,咱们就是平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