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迈县是人道中国报道组海南行的第一站。由于毗邻省会城市海口,地处西海岸的澄迈被称作海口市的后花园。在南行路上,我们拐了个弯儿,在这个美丽的后花园稍作停留……
以揭牌为宣示
大厅很宽敞。进门右侧是一圈宣示区,墙上密集的图片和文字,向观者讲述着澄迈残疾人和残联人的骄傲与诉求;左侧是接待区,设施也比较简单,靠内墙是一排用来接待来访者的矮柜台,靠外墙则是一排供等候者休憩的座椅,侧墙悬挂的电子显示屏,却是尺寸很大,颇有气势。
因为是周末,大厅里没有什么人,穿过大厅才见到几个正在训练的小运动员。
这幢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5层大楼,就是去年刚刚投入使用的澄迈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全县2.5万名残疾人的家。
澄迈县委、县政府重视残疾人事业,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规划和建设。2009年,县里安排地处县城中心地带的这幢大楼给残联,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了使该楼更适合残疾人进出与使用,县残联投入140多万元,对大楼进行全面改造和装修,增设电梯和无障碍通道,增加无障碍厕位,完善办公设施配套。2011年9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残联办公条件大大改善的同时,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训练、体育锻炼及用品用具供应等,也都有了平台。
体育训练大厅的一角,女孩曾小若正在教练王福的指导下练举重。作为一名举重运动员,她看上去有些纤瘦。曾小若是一名特奥运动员。2011年6月,她代表中国参加在希腊雅典举办的第十三届世界夏季特奥运动会,一举夺得女子举重48公斤级提铃、卧推、深蹲和总成绩4枚金牌。自从有了这个服务中心,她与教练就挪到这里来训练了。在此训练的还有残疾人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
县残联王河章理事长仍然清晰地记得去年这个中心的揭牌仪式。海南省残联符理事长亲自出席,县里四大班子领导悉数参加,不少兄弟县市的残联理事长赶来庆贺,加上残疾人代表等,总共得有三四百人。在一个县城,这动静就很大了。于是,一次可能很简单的揭牌仪式,被操办成当地社会瞩目的一件大事,这幢5层的大楼,自启用之日起,不仅被残疾人认识,也被社会大众认识,一次效益非凡的宣传活动,就这样不经意间完成了。
以互助来带动
金江镇残疾人廖承勇的手机店,用廖承勇自己的话来说,生意“一般般啦”。据当地同志翻译,在海南话里,“一般般”就是“不错”的意思。面积100多平方米,地处闹市,月营业额数十万,在县里能有如此规模的手机店,不过两家而已。廖承勇的店就是其中之一,果然是相当“不错”。
我们造访廖承勇,却与生意无关。
澄迈全县推行适龄残疾人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实行“三免四补”政策。即免除义务教育阶段、高中和职业中学、职业学校学杂费(含公用经费),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和职中、职校课本费,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和职中、职校学生住宿费,补助十二年义务教育贫困寄宿制学生生活费,补助职中、职校助学金,补助十二年义务教育作业本费的基础上,增加补助中小学寄宿生住宿费。同时,通过实施彩票公益金项目,资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就学。县政府每年安排预算12万元,用于奖励考上大学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2011年,像往常一样,13名考大学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子女领到了3500元到5000元不等的奖金。而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每个人同时收到了手机卖场老板、肢残人廖承勇赠送的一部手机、一张电话卡和两件文化衫。
廖承勇助学,一方面当然由于残联领导的鼓励,另一方面也源于自己的认识。他觉得自己现在有饭吃了,日子过好了。虽然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但有多少力量就出多少力量吧,这样可以带动社会上有钱人来关心残疾人。对于残疾人,他感同身受,“先带头喽”。
廖承勇做的还不止于此。据了解,在县残联的支持下,廖承勇投资的一个残疾人扶贫基地项目已经启动。基地承包60亩土地,计划建猪舍、鹅舍,挖鱼塘,水产与禽畜混养,预计安排6至10名残疾人就业,带动和辐射周边60户残疾人家庭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一句平平淡淡的“先带头喽”,蕴含着无尽的行动的力量,以及感人的力量。有了这样的力量,“带动”就绝不仅仅是一种想象。
以扶持做保障
2005年,澄迈县政府在海南省率先设立弱势群体扶持基金。从那时起,全县生活困难的残疾人每人每月都能领取到60元的生活补贴。到2012年,享受这一补贴的残疾人已经有1600人,而每人每月的补助标准也提高到100元。到目前为止,已经累计投入近千万元。
2010年起,通过海南省政府的补助,加上县政府的配套,全县355名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能领到150元的生活补助。2012年重度残疾人补助对象增加到930人,补助标准也提高到每人每月200元。同时,195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纳入“阳光家园”计划,每人每月发放150元居家托养服务费,委托其家庭养护。
作为弱势群体,澄迈残疾人受到的扶持是多方面的。
文儒镇土腰村的吴清颖小朋友,小腿自出生就弯曲,3岁才能站立行走,但因为小腿弯曲,走快一点或者多走几步,就会摔跤。家里也曾带她求医,但钱花光了,只好回家。残联通过康复需求筛查,了解到小清颖的情况,马上让家长带她到医院检查,发现她符合手术条件,安排她住院,免费为其做矫治手术。现在,小清颖已经走得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好了。
开展“健康快车”和“亮睛”工程项目,使全县大部分贫困白内障患者通过免费复明手术,告别黑暗,重见光明;选送13名自闭症和脑瘫儿童、家长到省里康复和培训;向残疾人免费发放轮椅550辆,赠送盲杖、拐杖、助听器等用品用具335件;2500多人次残疾人参加实用技术培训……
扶持,是残疾人在生产、生活遇到困难时坚强的保障。
近几年,澄迈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获得很高的评价。2010年10月,被国家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授予“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称号;2011年6月,被国务院残工委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11月,被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作为海口的后花园,澄迈的海浪、沙滩、咖啡屋使人们流连忘返。而这里列举的累累荣誉,犹如这个后花园一块块沉甸甸的新牌子,记录了以往人们维护弱势者的努力,也昭示着现在人们维护弱势者的决心。
后花园的新牌子,给了人们新的希望。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