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甲申之变》,王兴亚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
向北京进军是大顺建国后最为重要的一项决策。当然,夺取北京推翻明王朝的主张,并不是这时才提出来的。它是李自成襄阳决策关中北京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关中北京战略决策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先取得关中,建国立业;第二步是夺取北京,推翻明王朝。随着李自成大军北上西进关中,定鼎长安,建国大顺的顺利实现,李自成大军继续乘胜前进,攻打北京,推翻明王朝,取而代之。
(一)北京进军战略决策部署与实施
然而,计划毕竟是计划。由计划变为行动,需要一个过程。此次向北京进军是将既定战略决策付诸实施,落实在行动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向北京进军又是大顺开国后所作出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决定。
对于这一决策,大顺领导集团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分歧,但这并不能说,大顺领导成员中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牛金星在行动上完全服从李自成的决策,并且跟随李自成,为之出谋划策,但他对大顺军夺取北京后出现的结果并不乐观。对天下大局发展趋势的估计,他似乎比李自成等人看得要远一些,不但看到了眼前一片大好的战争形势,更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国内复杂局势。此时河南有位老贡生讲述了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
我家和牛金星是姻亲,他们打下西安城后,我到西安找他求官,没想到他不答应,却说:“如今世间方乱,你才力不够,当不好官的!”我不服气,就问他:“难道您觉得北伐不能成功吗?”牛答道:“明军主力已丧失殆尽,纵有抵抗,我大军一到即破,怎么会不能成功呢?”又问:“北京一破,则天下大局亦定,您怎么说我不能当官呢?”牛喟然长叹:“我之所以说你才力不够,正在于此啊!你也是读过史书的人,你见过大顺朝这样的君臣吗?有如此之强的实力,却只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没有长远眼光,其势虽强,不过为他人驱除耳!我投身其间,只是为了避祸,前途如何,如今连我自己也把握不住了。我军北上后,你赶快返回家中,千万不要再参与这场祸乱!”我舍不得走,在牛家继续待着。数月后,大顺军回到西安,经营规模颇不同于数月前。我觉得奇怪,又找牛金星询问。牛凄然不语,但呼“奈何”而已。这段时间,牛每入议事,常常经日不出,后来甚至几天都不回家。一天,忽然置酒请我,喝到动情处,叹息道:“人生于乱世之中,哪有什么贵贱可言,都是孽报啊!”他指着自己的脑袋道:“如今看来,要保住这个家伙是很难了!我在这祸网中,大概还有机会幸免,就算被砍下来悬之市曹示众,也是说得过去的。可你强要陷死在这网中,又何必呢?年轻人啊,不是我撵你,你快换个地方住,遇到变故,也好逃命,能保住自己的脑袋啊!”于是我们两人大哭一场,就此分手。
这则材料见于郑濂的《豫变纪略》。这是一则值得注意的述说。从这里可以看出,牛金星对于攻打北京是有自己看法的。他相信攻打北京胜利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据有北京后怎么办,能不能守住北京,谁能拥有天下,是个未知数。他在这里所说为人驱除就是替人做嫁衣,究竟是谁,他没有明说,毕竟看到了这一点。至少在他看来,李自成能够夺取北京,但不能真正拥有北京,真正拥有北京的将是他人。这不能不说是有预见性的观察与分析。不知他是否向当时的李自成提出过。然而,富庶的北京,皇城的北京,取代明王朝这个巨大的诱惑,使得正在胜利推进的大顺朝的领导核心不能冷静地思考这些问题,李自成决定亲率主力东进,经山西,直逼北京。
此时,明朝与大顺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顺军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明军,而且士气旺盛,在战略上居于主动地位。适应攻打北京的需要,以李自成为首的领导集团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夺取北京。所谓集中优势兵力,就是聚集大顺军的主要力量,出动主要的将领,由李自成亲自率师前进,从征的有大顺军武官之首的刘宗敏,以及李过、李友等主要将领,大顺中央政府中的要员也都随之以行。
在兵力部署上,兵分两路,一路由李自成、刘宗敏统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攻取太原、宁武、大同、宣化、居庸关,进抵京师;另一路由刘芳亮率领大顺军,沿黄河北岸进军,先占领河南北部三府,而后由南而北推进,攻取保定,会师北京。李自成部是主力,担任主攻,刘芳亮是偏师配合,先扫清北京的外围,切断北京与外界的联系,对北京实行包围。
在做法上,以军事进攻为主,采取军事进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大力动员民众支持战争,号召军中将士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不停顿地进攻。大力开展招降工作,争取明朝官兵的归附,继续实行传牌制度,每到一地,在发兵攻打之前,先遣牌至,向守城官民及将士宣布大顺军的政策,仁义之师所到之地,不淫妇女,不杀无辜,不掠资财,所过秋毫无犯。但兵临城下,不许抗违,第一铳要印官出迎,第二铳要乡绅投服,第三铳要百姓跪接。如关闭城门,上城拒守,攻破之日,尽情屠戮,寸草不留。同时将攻城略地与地方政权建设相结合。一方面既重视军事上进攻,快速推进,消灭明军在各地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注意扩大占领区域,特别是南线作战部队,在由南向北推进时,不是单线直进,而是横扫豫北、冀南各个州县。在攻取之后,按照大顺政府的地方建置原则,立即组建府州县地方政府,委官管理,并且留兵防守。李自成在进军北京过程中,十分重视舆论导向的作用。派出将士深入明朝占领区的军民中广泛开展宣传鼓动,又通过发布文告的形式,宣传大顺军的战争政策,以及大顺军的除暴恤民,为民除害的各项政策,并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北京城内。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北京人更是注重这个节日。从正月初八开始,直到十八日,都是人们欢度佳节的日子。虽然大顺军已经挥师东进,但京城里人们依然沉醉于节日欢庆的气氛之中。守城官兵亦与广大市民一样欢度佳节。九门大开,不加提防。每天都有川流不息的人群出出进进。大顺军利用这一时机,装扮成各种人员,夹杂在行人中,进入城内。有的扮成富有的商人,拿钱买官,入城之后,遍布城内大街小巷,深入到官署与士民当中,宣传形势,宣传大顺的迎闯王,不纳粮的政策。他们奔走于京城街巷,广泛传布大顺军的信息,或则混入到守城的军兵当中,动员军兵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或则收集城内防守情报,掌握城内的防守部署,及时传递给李自成。
(二)李自成亲征与永昌诏书
向北京进军是在李自成直接参与、亲自指挥下进行的。他在出师之前,先派出由李友、白鸠鹤率领的部队2万人出行。这支先头部队的派出,一个重要原因或者说重要任务,就是要具体地探明明朝在山西方面的兵力与防守情况,以便作出最终的决策部署。
十二月十二日,李自成命令先遣部队从西安出发北上至三原,十三日至富平,十六日到达韩城,准备择机渡河。
山西与陕西只是一河之隔。黄河在山西境内长达2000余里,是上天为山西设置的天然屏障。由于河岸线长,特别是冬季十二月至正月上旬黄河冰封时期,人们乘坚冰随时可渡,随地可渡,因此,黄河防守任务十分艰巨。不仅委派要员专门负责,同时又将黄河防务作为山西巡抚的职责之一。蔡懋德是崇祯十四年(1641年)十二月,擢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的。对于黄河防守以及禹门渡口的重要性也是有清醒的认识的。他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曾经明确指出:“今日防河,即所以防全晋,防晋即所以卫神京,关系安危最大且急。”十二月一份塘报稿里曾说:“伏乞天语,严敕督抚镇道专意督率河防,勿使一瑕可乘。贼势飘忽无常,侦探宜灵,多方鼓励勇敢入秦远哨,毋徒本下不敢深入为辞,致误军机。”高翔汉在题本中说:更有可虑者,盖晋中所恃黄流一带耳。万一贼兵刻下渡河,晋中无可恃,其地崩瓦解之势与臣乡不同。所谓不同,就是人心动摇而天下事难言矣。为了加强黄河防守,防止大顺军渡河东进,在军事上作了相应的部署,实行分段把守,并增派副将熊通率部2000人到达河上。按照新的部署,巡抚蔡懋德同时负责山西黄河下游的防务。为了落实防守任务,他领3000人来到平阳(今山西临汾)视察并部署防守事务,并且责成有关将领防守河津。居住在太原的晋王朱求桂听到哄传李自成的大军要攻打太原,惶惶不安,便与巡按汪宗文商议,驰书蔡懋德,要他赶快返回太原。他以2000人分守汾州、平阳。十八日,他带着标兵千人离开了平阳,返回省城,将平阳的防务交给了守卫平阳的副总兵陈尚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