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杭州最不能错过的就是西湖了,那么你知道西湖十景是什么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对于西湖十景的介绍吧。
1、苏堤春晓
提起苏堤春晓,那桃红柳绿、春意盎然的景象,早以令人心驰神往。正是这条全长苏提春晓2.8公里,见证了900多年沧桑岁月的长堤,把西湖的春天唤醒,从而成为“西湖十景”中的第一名胜。
2、曲苑风荷
曲苑风荷,以夏日观荷为主题,承苏堤春晓而居西湖十景第二位。“曲苑”原是南宋朝廷开设的酿酒作坊,(aIhUaU.COm)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当时的西湖湖岸,近岸湖面养殖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四处飘逸,令人不饮亦醉。南宋诗人王洧有诗赞道:“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后曲苑逐渐衰芜,湮废。清康熙帝品题西湖十景后,在苏堤跨虹桥畔建曲苑风荷景碑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是一处小小庭院院前湖面小小荷花一片而已。
3、断桥残雪
断桥残雪是西湖上著名的景色,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
诗中的一句“断桥荒藓涩”,从中可知断桥原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石桥。大雪初霁,原来苔藓斑驳的古石桥上,雪残未消,似有些残山剩水的荒涩感觉,这也就潜埋下了断桥残雪这西湖上独特景观的伏笔。
4、花港观鱼
位于苏堤南段以西的花港观鱼公园,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这里曾经是南宋内侍官卢允升的私家花园,称为卢园,因为花家山的溪水经过这里流入花港观鱼西湖,所以被称作“花港”。清代康熙皇帝玄烨和乾隆皇帝弘历都对花港观鱼情有独钟,康熙题写了景名,乾隆作诗赞美道:“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
![西湖十景介绍 西湖十景介绍 西湖十景是什么 西湖十景介绍](http://img.aihuau.com/images/e/76969/2610060510260382921934.jpg)
5、柳浪闻莺
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当时的京城有座最大的御花园,名叫聚景园,柳浪闻莺她地处西湖东南角的湖岸,占地约二十一公顷,景观非常秀丽,如今它已成了柳浪闻莺公园。
柳浪闻莺,顾名思义,“柳树”一定是主景。沿湖一带汇集了几百棵柳树,有醉柳、浣纱柳、狮柳等。每到阳春三月,柳枝在清风中摇曳,黄莺在柳丝中啼鸣,“柳浪闻莺”就由此得名。
6、双峰插云
巍巍天目山东走,其余脉的一支,遇西湖而分弛南北形成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南山、北山。其中的南高峰与北高峰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气势非同一般。南宋时,两峰插云列为西湖十景之一清康熙帝改题为双峰插云,建景碑亭于洪春桥畔。其时双峰古塔毁圮已久,以至连此景原有的内涵也一度难为人知‘插云’者虚言也。设景碑亭于此,实为权宜之计。“浮图对立晓崔巍,积翠浮空霁蔼迷。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这是南宋诗人王洧的《两峰插云》诗,它告诉人们:双峰插云的景观。
7、潭印月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与湖心亭,阮公墩合称为湖上三岛。全岛连水面在内面积约七公顷,南北有曲桥相通,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将岛上水面一分为四水面外围是环形堤埂。从空中俯瞰,岛上陆地形如一个特大的“田”字,呈现出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水景称胜的特色在西湖十景中独具一格,为我国江南水上园林的经典之作。
8、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
9、雷峰夕照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巅曾有吴越时建造的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塔倒山虚,连山名也换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这座三面临水呈半岛状的名山,当年曾为南宋御花园占据。
10、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也许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末即赫有名的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尽管此图远不如他的《清明上河图》那么蜚声画坛,但却被记载于明人《天水冰山录》中。南屏山,绵延横陈于西湖南岸,山高不过百米,山体延伸却长达千余米。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晴好日 ,满山岚翠在蓝天白云得衬托下 秀色可餐,遇雨雾天,云烟遮遮掩掩,山峦好像翩然起舞,飘渺空灵,若即若离。后周显得元年(九五四),吴越国主钱弘叔在南屏山麓建佛寺慧日永明院,后来成为与灵隐寺并峙于南北的西湖两大佛教道场之一的净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