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 大众部 上座部七部论


Shangzuobu Qibulun
上座部七部论


   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七部论书,即《法聚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论事》《双论》、《发趣论》。
 《法聚论》又称《法集论》,共分4章,提出122个“阿毗达磨论母”(论的主题)和44个“经论母”(经的主题),详细地分析了心和心所(心的作用),把心分为89种,心所为40种,另外,把色(物质存在)概括为12类等。《分别论》对阿含经中的主要教说(蕴、处、界等)进行纵横的分析,内容与北传的《法蕴足论》相似。《界论》共分14章,论述蕴、处、界三个范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包摄(摄)、不相包摄(不摄)、相互联系(相应)和不相联系(不相应)的关系。《人施设论》主要论述蕴、处、界、根、谛、人“六施设”中的“人施设”,用从1种类的“人”到10种类的“人”的增支法说明 142种“人”的不同类别和心理现象。《论事》是“七论”中最后出现的部分。记述佛教在阿育王统治下举行第三次结集时长老目犍连子帝须的说教,因此,此书常常被认为目犍连子帝须所著,全书用问答体的形式批驳当时流行的219种异见,阐明上座部的正统观点。《双论》把蕴、处、界等10个范畴各分为二,成为“双对”,然后用这些正反面的范畴分析各种精神和物质的存在。《发趣论》是七论中最大的论书,因此被称为“大论”,主要内容是说明24种因缘关系。
 七部论有很多注、复注(末注)和复注的注疏(微注),出现的时间和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公元前2~前1世纪。公元前 1世纪时在锡兰(今斯里兰卡)即被用文字记录下来,后传播至缅甸、泰国、柬埔寨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地区,用当地的文字传写。1882年英国巴利圣典协会成立后曾出版用罗马字拼写的校订本和英译本。七部论目前在南传佛教地区有重要的影响。
                  于众

上座部 大众部 上座部七部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7851/824033470620.html

更多阅读

论语•人皆有兄弟•第三百篇 七家论语皆出我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南北政之说 魏晋南北朝政治制度

在五运六气的运转里,有南政制度和北政制度地说法。自唐.王冰写出了气运转十篇大论后,(七篇论加上刺法论、本病论、标本病传论),就有人争论,使后人百思不得其解。论五运六气的转动和诊病切脉,为什么非要论南政和北政年呢?在《五运行大论》中

声明:《上座部 大众部 上座部七部论》为网友尽吹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