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据村里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常常见到白崇禧从这里走出,有时候他还到村口下棋。他对我们很客气,很友善,对我们说你们注意一下,飞机来了不要乱跑,小孩不要乱玩。当年还是孩子的白景春说,他有一次还和另外一个小伙伴跑到这个指挥部的院子门口探头往里张望,白崇禧看见了,叫他们进来,分给他们每人一块糖。
白崇禧 资料图
凤凰卫视3月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1939年11月17日,日军从钦州湾登陆之后,连续突破白崇禧构建的三道防线,沿邕钦公路北上向南宁方向进发,南宁呢是广西南部的交通枢纽,控制南宁则可东进柳州,西到龙州,北达百色,遏制广西的大部,日军登陆点距离南宁不过一百多公里,这一线当时仅有国军两个师的兵力,因此日军基本上没有遭遇很大的阻击,仅仅两天之后,日军先锋部队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南宁大概五十公里的地区,22日傍晚,日军大部分已经抵达了南宁的邕江南岸。
解说:三月的邕江两岸青翠满目,黄花摇曳,南国田园生机盎然,1939年11月22日,人们如往常一样劳作休闲,谁也不会想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时年22岁的170师508团实习参谋熊寿明提前嗅到了这场战争的讯息,日军登陆钦州的时候他刚到广东运送完一批士兵的蚊帐,准备回南宁。
熊寿明(时任46军170师实习参谋):后来(日军)登到了塘堡,他分三路进南宁,塘堡离南宁只有九十里,我看了九十里,我马上在乡公所,连夜我就骑着匹马,就回到南宁。
解说:22日傍晚,日军抵达邕江南岸,随即发起强攻,开始渡江,防守邕江北岸的桂军16集团军守军全力还击,邕江是南宁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南宁的天险,邕江失守日军进长驱直入,因此在日军抵达之前,第16集团军在100多公里的邕江北岸均布置了重兵防守,渡江日军遭到激烈狙击。
嘉宾:站在南宁的邕江边,那边就是南岸,我们现在这边是北岸,那个位置就是亭子圩场,当年1939年11月24日,日本人就鏖集在亭子圩,就从那里发动了猛烈的攻击,我们的部队就在这里,守卫这里阻挡日军的进攻。
这个天险你必须要逾越,如果这个天险逾越不过来的话,很难进攻南宁,但是日本人很凶猛,他兵分六路,在前面的十铺,在下面的豹子头,还有上下洲,牛湾,思贤塘,水塘江,强渡邕江。
解说:11月是邕江的枯水季,水流较小且比较平缓,水面只有二三百米宽,在飞机和迫击炮的掩护下,日军分批乘木排、竹筏、橡皮艇强渡邕江。
谭肇毅(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日本他到了南岸从23日就开始强渡邕江了,他的船筏都在飞机火炮掩护下,强行渡江,那中国军队进行反击,在这里打得激烈,打了二十来回合,你过来坐船来,中国军队就打,逼得他们有些就退回去,退回去他们又过来又打,来回二十回合,打得非常激烈的。
解说:战事从22日傍晚一直延续到了23日,国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强攻,当天下午,日军组成多个敢死小分队从邕江上游全面强渡,国军一些薄弱防御点遭日军猛攻,很快招架不住,日军陆续突破邕江防线,抢占邕江北岸,24日,大批日军从凌铁渡口上岸,逼入南宁城区。
记者:您好。
嘉宾:你好,你好。
解说:熊寿明老人今年98岁,他至今居住在南宁,1939年,他曾参加昆仑关战役,高峰坳阻击战,日军进攻南宁时,他是46军170师参谋处见习军官,日军从钦州湾登陆后,他所在的170师被紧急调往南宁,保卫城防。熊寿明的父亲在南宁开有一家裁缝铺,靠着不错的手艺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也算殷实,几年前熊寿明刚刚购得民生街49号的一处房产,然而日军的到来却打破了生活的平静。22日日军强攻邕江时,南宁城内就已经惶惶不安,熊寿明一家也准备收拾东西出去逃难,由于熊寿明是军人,无法同家人一起离开,父亲便带着母亲、弟弟、妹妹和学徒五人一起逃离南宁,就在他们出逃的这一天,日军的飞机对南宁开始了持续轰炸。
谭肇毅:每天有数十架飞机对南宁城区和沿江的阵地进行狂轰乱炸,这个时候中国军民损失很惨重。
嘉宾:日本人的飞机一来,先把我们这个前面我们有个马草街,也就是现在的中山路,炸炸,炸了以后那个马草街一排二、三十间房子都给炸烧了,晚上的时候到处都是棺材,到处都是哭声。
解说:刚刚逃到南宁郊区的熊寿明一家也未能躲过日军的轰炸。
熊寿明:逃难没有生意没有饭吃,在外面做生意卖点青菜在那里,结果日本人来了一空炸,离我父亲差不多五十公尺,一个炸弹来,我父亲就吓倒了,后来就得病了。
解说:惊吓加上贫困,父亲的病情开始加重,得知父亲生病,熊寿明从军中赶回来看望父亲。
熊寿明:他没有死之前呢我就同他在一起住了一晚,我就问他的情况,我不愿意走,我要服侍他的病,后来我父亲讲,你走了,你军人的命令要紧,你不能耽搁,国家为重你走了,他就叫我走了。
解说:熊寿明不知道这竟是他与父亲的最后一面,在他走后不久,父亲在贫病中离世,由于南宁已经被日军占领,老人的尸骨直到八年之后的1947年才迁回南宁。
1939年11月24日下午,南宁全面沦陷,驻守南宁的熊寿明所在170师及16集团军其他部队,向南宁西北方向的高峰坳一线撤退。
陈晓楠:日军攻破邕江天险之后,南宁的陷落就是眼前的事儿了,尽管驻守南宁的桂系部队也组织了有效的抵抗,甚至同日军在城中展开了巷战,但是在日本空军和第五师团机械化部队面前呢,这个力量非常的悬殊,根本没办法阻挡,就在23日的晚上,日军强渡了邕江,那时候驻守南宁的135师405团的团长伍宗骏,擅自令其所辖的两个团放弃了阵地撤退了,南宁市内正面已经没有军队驻防,11月24日,日军全面占领南宁。
视频片段:我看是两千三百多吧,两千两百九十六名。
两千两百九十六名将士(牺牲),修建了纪念亭。
唐贵,梁加演,梁中行。
解说:在南宁市的一家幼儿园内坐落着国军第16集团军的阵亡将士纪念亭,当地人称之为红亭。在1939年11月的南宁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共牺牲了两千多人。1941年7月,国民政府为纪念桂南会战中的牺牲将士,修建了这座纪念亭,文革期间,为了使这些纪念碑文免遭破坏,国军将士的家属用水泥抹在碑上,保护了下来,1939年,日军占领南宁后,对这些阵亡将士做了简单安葬。12月10日,将在日军占领南宁半个月后,一份名为《致李白将军书》的通电发表,这份通电由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发出,在通电中今村均借南宁战事劝说李宗仁、白崇禧与日合作。
李建平(广西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第5师团的师团长今村均他就给一个电报,给李宗仁、白崇禧,软硬兼施的一个电报,就是说,我来到你们这个地方,对你们广西的建设以及你们两位将领在这边的政绩非常钦佩。
刘家幸(南宁市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第二点的话就讲他来打南宁,他主要就想掐断这个交通线,不是有意跟李、白过不去,第三点的话呢希望白崇禧跟李宗仁参加东亚共荣,携手合作,第四点的话他带威胁性的语言了,他说的话如果不合作,继续跟蒋介石抗战,他的日本军就会消灭桂军。
容杰(战地调查学者):他说嘛,你们桂系的部队忠勇将士死了这么多人,我们把他埋了,我们向他致敬,但是我们大日本的兵力还是很厉害,如果你不听我的劝阻,我们再回来收拾你。
解说:希望两位将军洞察世界大势,促进日华提携,如仍执迷不悟夺取南宁,日军南宁驻屯军必胜无疑,在这份通电中,日军极力威胁拉拢软硬兼施,压迫李宗仁、白崇禧就范,那么大战在即时,日军为何发出这封劝降信呢?实际上就在日军登陆钦州湾之前的1939年8月,在第5师团担任特务机关长的中井增太郎就曾受今村均指派,前去策反李宗仁、白崇禧,中井增太郎与李宗仁、白崇禧有着密集的交往,他曾是桂系的座上宾,与李宗仁、白崇禧关系密切。
刘家幸:在全国抗战以前,日本人跟桂系有过合作,军事合作,还有经济合作,因为桂系长期挨蒋介石打压,它也想利用日本人来抗拒蒋介石的打压,从中的话呢也派了一些士官教官到日本学习。
解说:1929年,桂系在蒋桂战争中失利,李宗仁,白崇禧流亡香港,日本人的势力就是在李、白事业的低谷时期渗透了进来,出于东山再起,伺机同蒋介石再次抗衡的需要,桂系与日本人开始了秘密合作,李宗仁、白崇禧将一批广西籍军官派往日本学习军政,同时日本军部也派出几十名军官来到广西工作,这些人进入广西军校,民团干部学校,航空学校和部队担任顾问和教官,后来在第五师团担任特务机关长的中井增太郎就是其中一员。
刘家幸:日本的那个特务机关机关长就是当年在桂系军校当过教官的日本人,他对南宁,桂南的民情还有地理,还有战略部署他了如指掌的。
解说:正是基于之前与桂系密切的交往和透彻了解,今村均才会在中日大战之际发出劝降信,希冀李、白与日合作,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军部看到了李、白二人长期与蒋介石之间的对抗性矛盾。
谭肇毅:因为抗战前,蒋桂之间矛盾很尖锐,兵戎相见,分庭抗礼,日本人就想利用他们之间这个矛盾,来达到自己的他们的目的,分化中国抗战阵线,想把李宗仁、白崇禧拉过去,建立反蒋政权。
解说:盘踞广西的桂系一直是蒋介石中央政府最强大的反对力量,为了争夺政治利益,两大派系之间纷争不断,多次兵戎相见,就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6月,李宗仁、白崇禧还曾联合广东军阀陈济棠举兵反蒋,发动两广事变。
张同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他们发动这个事变的口号就是反蒋抗日,他并不推翻国民政府,他也不反对国民党,就是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那么经过妥协之后呢,中央政府跟桂系地方政府谈判,谈的结果就是蒋介石表明我领导抗日,那么桂系呢表明我服从中央领导,只要你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我就服从中央领导。
解说:两广事变后,白崇禧调往南京担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李宗仁调往湖北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白与蒋介石捐弃前嫌,一笑泯恩仇,共同抗日。然而日本方面对于桂系与中央军的合作并不完全相信,就在战前,今村均已得到可靠情报,日军发动广西作战时,李、白二人曾向蒋介石提出请求,要求将桂系军队调回广西反攻南宁,蒋介石拒绝了白崇禧的请求,而是将中央军调进广西,今村均据此认为,蒋介石是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广西省,这样一来势必引起蒋、白之间的明争暗斗,这个时候正是策反的最佳时机。
陈晓楠:在进攻广西之前,今村均呢他想要以最小的成本拿下广西,他分析认为蒋介石最大的障碍就是横亘在他眼前的那些军阀,他的愿望呢是尽一切手段来削藩,扫清这些障碍,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作为蒋介石的心腹大患,蒋呢自然时时欲除之而后快,因此今村均极力的挑拨离间,他提出只要扳倒蒋介石,日本不但可以撤兵,并且可以帮助李、白来扩建军队,建立一个和日本平等的政府,李宗仁、白崇禧何去何从呢?
解说:1939年8月,中井增太郎奉今村均之命亲自前往桂林,游说李宗仁、白崇禧,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李、白对他的造访并不热情,对于他带来的今村均司令官的和谈条件,李、白直接予以回绝,李宗仁郑重地说,对于撤换蒋介石中国人并不把他当作回事,就像你们日本换个首相一样,中国实行中山先生的共和体制,只要人民不乐意,随时可以叫蒋介石下台,而另选贤能,白崇禧则是告诫中井,如果日本不抛弃仇恨中国的政策,再打下去将是自取灭亡,中国的胜利是稳操胜券的。
容杰:他认为我们现在是敌人,如果说我们双方不开战的话,我们还是朋友是不是,利益往来,但是打仗起来了,那是国家,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所以这一点白崇禧还是做得不错的。
刘家幸: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首脑,由于出于民族利益,他对蒋介石这一方面已经放弃前嫌了,就是说携手抗战,这一点上,广西军还是很积极的。
解说:中井增太郎碰了一鼻子灰,无功而返,但是今村均仍不甘心,日军攻克南宁后,今村均再次打算策反李宗仁、白崇禧,这次他没有采取秘密游说,而是用了公开通电的方式向李、白发出公开信,其目的就是以武力胁迫,迫使李、白就范。今村均公开信的另一重要目的在于,以这样的方式引起蒋介石对李、白的猜忌,从内部分化瓦解中方抗日阵营,今村均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就在蒋介石将嫡系第五军派往广西作战时,他委派自己的心腹陈诚以政治部部长的身份同步前往广西,负责监军作战。
容杰:陈诚来就不是一样了,他是监军啊,监督你白崇禧的呀,这个陈诚呢也是一个鬼鬼祟祟的人了,因为他是浙江人,他是执行蒋介石的命令的,督促你白崇禧,怎么样来指挥。
解说:尽管在战前蒋介石已经授权白崇禧以桂林行营主任资格全权指挥,并将中央军第五军等直系部队的指挥权也归入白崇禧,但是蒋介石在内心里还是多少存有忌惮,毕竟这是中央军第一次在桂系地盘上作战,桂系部队能否全力与其合作,共同御敌,尚不完全可知。
陈欣德(广西自治区党史研究室研究员):他究竟还是一个军阀,是不是,蒋介石属于大军阀,桂系也是一个地方大的实力派,他有夹杂这些打算,留一点兵力啊,保存一点实力嘛,也不奇怪。
解说:白岩塘,广西宾阳境内的一个僻静村庄,1939年南宁战役开始后,白崇禧把指挥部设在了这里。
村里老人:宪兵就在这个地方住了。
容杰:宪兵就在这个地方住。
村里老人:对。
解说:据村里的老人说,他们小时候常常见到白崇禧从这里走出,有时候他还到村口下棋。
村里老人:他对我们很客气,很友善,对我们说你们注意一下,飞机来了不要乱跑,小孩不要乱玩。
解说:当年还是孩子的白景春说,他有一次还和另外一个小伙伴跑到这个指挥部的院子门口探头往里张望,白崇禧看见了,叫他们进来,分给他们每人一块糖。在民国诸多将领中,白崇禧的军事才华广受推崇,也正因如此,两广事变后蒋介石才不避前嫌,将白崇禧调往南京,担任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这一要职。或许正是因为这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重,才使得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在民族大义面前完全放下前嫌,共同团结抗日。对今村均的通电,李宗仁、白崇禧只写了封简单的信予以答复,谩骂与讥讽吓不倒我们,对于闯入我们家园的豺狼,只有用大棒狠狠地打,这就是我们的回答。
解说:今村均并不知道,此时近三十万中国军队正在向南宁方向集结,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即将到来。
陈晓楠:今村均不仅对中方团结抗战不以为然,对于中国军队的反抗他也很轻视,当日军情报部门上报了南宁周围有大批国军正在集结的时候,今村均只是看了一眼,就将这个情报放在一边了,从钦州湾登陆到占领南宁,日军只有了一个星期,那么这样的情势让今村均认为说,中国军队没有很强的抵抗能力,因此在占领南宁之后,今村均只留下了第五师团21旅团来驻守南宁,另一个旅团第九旅团则是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龙州,一路前往昆仑关,但是今村均没有想到此刻国军第五军也正在快速向昆仑关集结,日军的危机也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