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思乡情怀的景物 边塞诗思乡 抒写征人思乡情怀的边塞诗名作

象征思乡情怀的景物 边塞诗思乡 抒写征人思乡情怀的边塞诗名作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原文】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

受降城:唐贞观二十年,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后世沿袭将灵州称为受降城。一说唐时受降城有东、西、中三城,此处或指西城,或指中城。

回乐峰:回乐城前的烽火台。“峰”,也作“烽”。

芦管:即芦笛,乐器名。以芦叶为管,管口有簧,管面有孔,下端有铜喇叭嘴。    征人:戍边的将士。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征人思乡情怀的边塞诗名作。

这首诗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曾被谱入弦管,广为传唱。无论就诗情、画意、音韵等方面品评,都可与王昌龄的七绝比美。

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发心中所感,写的是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一般就用直抒写出。作者却独辟蹊径,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在戛然而止处仍然漾开一个又一个涟漪。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城东面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排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而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尽”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7951/449654671502.html

更多阅读

边塞诗的特点 边塞诗的内容和特点

边塞诗的特点边塞诗象一朵凄美绝艳的异域奇葩。它开在远古的楼兰,它开在僻远的大漠,它以它似火的颜色点燃了壮士的青春,它以它馥郁的芬芳诱惑着鲜活的生命。绝艳背后,是旷古的孤独,是对人类不休争战的冷竣而理性的思索。一、概念阐释:以

习作训练:写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

习作训练:写一处你最喜欢的景物崇文街小学郭晓霞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本设计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凭借,极力创设宽松愉

表示思乡情怀的古诗词 表达思乡的古诗词

静夜思李 白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

家乡的景物作文600字 家乡的景物作文,作文家乡的秋天600字

家乡的景物作文我的家乡在洛阳,我爱家乡的秋天。家乡的秋天像一位魔术师,它能把人带入梦的世界;还像一位设计师,把一切都设计得那么美;又像一位画家,把美好的风景都融进这美好的画卷。我爱家乡秋天的田野,咧开嘴的玉米,猫着腰的稻谷,红着脸的

有情怀的辞职信 河南最有情怀的辞职信内容

河南最有情怀的辞职信内容河南最有情怀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在昨天,这封超短的辞职信刷爆网络。新浪大V、当代作家冯唐将它在微博配文转发。这封辞职信其实是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从原作者郑州

声明:《象征思乡情怀的景物 边塞诗思乡 抒写征人思乡情怀的边塞诗名作》为网友断翼天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