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藏历代碑帖拓片18万件,其中善本2000余件,主要特色为:(1)种类齐全。馆藏碑帖拓片内容十分丰富,上起战国先秦,下至中华民国。(2)善本纷呈。馆藏碑帖达国家文物等级一、二级的有200余件,其中以宋拓孤本:《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岑植德政碑》、《许真人井铭》、《淳化阁帖》卷九、《郁孤台法帖》、《凤墅帖》、《宝晋斋法帖》等为代表,堪称国之瑰宝。(3)版本繁多。同一件石刻,拥有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拓本,诸如宋拓、元拓、明拓、清拓,清早、中、晚期乃至民国拓。(4)题跋、藏印丰富。馆藏碑帖上含有大量宋、元、明、清至民国重要金石家、藏书家的题签、题跋和各式印章,具有极高的石刻史料研究和版本鉴定价值。
唐《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宋拓 海内孤本 国家一级文物
《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唐李百药撰,欧阳询正书,刻于唐贞观五年(631)。原石久佚,翁方纲考为三十五行,行三十三字。
此四欧堂本是唐刻原石拓本,海内孤本。册首有吴湖帆绘《勘碑图》、《化度寺碑式》。册中有翁方纲、罗振玉、吴湖帆、伯希和(Paul Pelliot)、沈尹默等人题跋、李鸿裔、朱孝臧、吴梅、蒋祖诒、叶恭绰等观款。册尾另装入“敦煌残本”影印件。
相传北宋庆历初,范雍在南山佛寺曾见《化度寺》原碑,叹为至宝。寺中僧人误以为石中有宝,破石求之,不得而弃,碑断为三石。后经靖康之乱,残石碎佚。
此本经明王孟阳、陈伯恭、成亲王、荣郡王、潘祖荫等收藏。至潘氏,他又作为侄女潘静淑的陪嫁物,归吴湖帆收藏。吴氏将此本与宋拓欧书《九成宫》、《虞恭公》、《皇甫诞》三碑合装一匣,名曰“四欧秘笈”。
隋《龙藏寺碑》元明间拓 传世年代最早、存字最多、拓工最精之本国家一级文物
《龙藏寺碑》,建于隋开皇六年(586)。楷书,三十行,行五十字。碑石在河北正定县龙兴寺。
此元明间拓本,末行“张公礼”等字未泐。乃传世年代最早、存字最多、拓工最精之本。《龙藏寺碑》用笔瘦劲沉着,结体平正秀雅,为楷书之神品,乃隋代第一名碑。王澍《虚舟题跋》称其书“无六朝俭陋习气,盖天将开唐室文明之治,故其风气渐归于正。”
此册经清黄云、唐翰题、沈树镛等人递藏。莫友芝署端,费念慈题签。有黄云、沈树镛题跋,唐翰题校记。
南朝梁《瘗鹤铭》出水前拓本国家一级文物
《瘗鹤铭》是古人为葬鹤而写的一篇铭文,刻于江苏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作者与刊刻年代,历来众说纷纭,以南朝梁较为通行。
不知何时,碑崩落入长江,至北宋初始为人所知。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冬,原苏州知府陈鹏年从江中打捞出残石。剔垢得铭文八十六字,其中九字残缺。故拓本可分出水前和出水后二种。残石现置于焦山定慧寺大殿左侧亭中,计五块九十三字,分左上石、左下石、中上石、中下石、右上石。
此李国松藏水前拓本。存中上石、中下石,凡全字四十二,半字四。《瘗鹤铭》是我国南北朝摩崖书法艺术的瑰宝,用笔隐通篆意,宽博疏放,乃“大字之祖”。
册中有缪荃孙、杨守敬、吴郁生等题记,钤李国松、何昆玉、何瑗玉、漆琪生等藏印。
《宋游似藏兰亭三种附陆柬之兰亭诗》宋拓本国家一级文物
《兰亭序》是晋永和九年(353)王羲之与朋友在山阴兰亭举行的一次“修稧”盛会中所写的一篇序文,因书法精美,被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此游似所藏《兰亭》三种,编次分别为:“辛之六”、“辛之十”、“壬之五”。卷后附陆柬之《兰亭诗》。
游似,字景仁,号克斋。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进士,累官吏部尚书。淳祐五年(1245)拜丞相,兼枢密使,卒谥清献。
对《兰亭》的翻刻与收藏在整个南宋时期,风靡朝野,士大夫几乎家置一石。譬如宋理宗赵昀收集前人摹刻拓本一百十七种,丞相游似亦收集了百余种,游似藏兰亭,后世称之为“游相《兰亭》”。按十干编次,每干十种,共百种,迄今存世不及十一。
此手卷长800厘米,卷中有游似手题,翁方纲、龚心钊、高振霄等题跋。
《争座位帖》宋拓国家一级文物
《争座位帖》是颜真卿在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致定襄王郭英乂的信件稿本。内容为争论文武百官在朝廷宴会中的座次问题,实质上是反对郭英乂等邪恶集团的政治斗争,信中反映了颜真卿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的精神,故此帖又名《与郭英乂书》。原稿墨迹久佚,但刻帖众多。其中关中本既是《争座位帖》现存最早的刻石,又是后世翻刻本的主要底本。
此宋拓关中本。第四十三行“出入王命”之“出”字未损,原被剪裱成小开本,后复原。此稿与《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合称“颜鲁公三稿”。又与王羲之《兰亭序》并称“行书双璧”。
此本经清代崇恩、李国松递藏,帖尾有何绍基小楷诗跋二十行。
《凤墅帖》宋拓 海内孤本国家一级文物
《凤墅帖》,南宋嘉熙、淳祐年间(1237-1252)由曾宏父选辑,是现存第一部刊刻精良的断代丛帖。凡四十四卷,《前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附《画帖》、《题咏》各二卷,121129字。计耗359石,1380板。
曾宏父,字幼卿,号凤墅逸客,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其父曾三复,字无玷,乾道六年(1170)进士。《凤墅帖》中所收诸公之法书,大部分是与其父往还手札。
此帖几乎收录了宋代大部分政治、文化、学术、艺术方面的知名人物,尤其偏重于南渡前后的重要人士,上自帝王奎章宸翰,下至将相、名臣、学者、文士的公私信札、翰苑制稿、文章诗词等等,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此宋拓孤本。残存七册十二卷,《前帖》卷十一、十五、十八,《续帖》卷三至四、十至十六,录宋九十八人书迹。
《鬰孤台法帖》宋拓海内孤本 国家一级文物
《鬰孤台法帖》,南宋绍定元年(1228)聂子述辑刻。聂子述,字善之,江西南城人,宝庆三年(1227)知赣州府。赣县西南有隆阜鬰然孤起,山上建有鬰孤台,唐时已是名迹。聂子述到任后重建此台,次年刻成此帖,因以为名。
《鬰孤台法帖》帖石久已失传,仅存此宋拓孤本,计两册,乃海内孤本。关于原帖卷数、收录内容均不详。
此帖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书法艺术价值。所收苏轼尺牍十一通其中就有七通为《苏轼文集》所未载;还收入了传世极为少见的石延年、周越书法作品。
此帖版式巨大,为历代刻帖中仅见。经清方濬颐、李葆恂、龚心钊收藏。龚心钊、李放题内外签,徐百诗篆端。有龚心钊释文题跋及过录相关文献数则。
《十七帖》宋拓国家一级文物
《十七帖》传为东晋王羲之致益州刺史周抚书札,以卷首有“十七日”字样,故名。此帖书法体势雄健,气象超迈,不仅在王羲之草书中最著名,亦是历代草书中绝品,被书法界奉为“今草极则”。
此帖以“敕字本”最精,为世所重,以卷后刻 “敕”字及“付直弘文馆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字样,故名,又称“弘文馆本”。传本依卷尾“僧权”(按:徐僧权,南朝梁时书画鉴定家,传世二王法书多有其题名)二字异同,又分“僧权”完好本与半损本两系统。
此唐刻宋拓“敕字本”,系“僧权”半损本,卷子装。经明吴宽、项元汴等收藏,清缪氏、查慎行、张燕昌等递藏。后入清宫,有“嘉庆御览之宝”印,卒归张伯英。有明张正蒙题跋。
《许真人井铭》宋拓本海内孤本 国家一级文物
《许真人井铭》南唐刻,篆书,凡七十四字,井原在茅山玉晨观内,铭则刻于井栏之上。许真人,乃东晋年间的道士许谧(305—376),道名为穆,字思玄。太和元年(366),许谧在雷平山营造宅宇,后来在宅南穿凿了一口井,这就是所谓的许真人井。
此井铭由南唐徐铉(917—992)撰文并书写。铉字鼎臣,扬州人。史载他十岁就能作文,与韩熙载齐名,有“韩徐”之称。他为各地道观写过不少碑铭文字,仅茅山就写了《复三茅禁山记》、《茅山紫阳观碑铭并序》和《许真人井铭》。
此本经赵魏、张廷济、沈树镛、潘祖荫、吴湖帆等人递藏。此不仅为宋拓孤本,更珍贵之处在于其宋代装裱式样。拓本前后有张廷济、钱坫、赵之谦、吴湖帆诸家题跋,还有陈广宁、钱泳、陈豫锺、冯敏昌、潘学敏、徐楙等人观款。
北魏《崔敬邕墓志》初拓本国家一级文物
《崔敬邕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十一月二十五日刻。楷书,二十九行,行二十九字。清康熙十八年(1679),在河北安平县出土。康熙三十年(1691)被县令陈宗石砌入乡贤祠,嘉庆年间罢任时携去,石旋佚,故拓本流传极稀。
此浓淡墨拓拼合本。前半为淡墨拓,八开;后半为浓墨拓,四开。端方得此二本合并之。此册按墓石原样将祖、父名爵列于志前首行甚为稀见。《崔敬邕墓志》结构略呈疏朗,笔势圆健,刻工精美,不事修饰。
册中有王士祯致朱彝尊手札一通,涉及借阅此志之事。有王瓘、张祖翼、端方、罗振玉、褚德彝等题跋,杨守敬、吴湖帆等观款,别附吴湖帆过录康熙三十九年(1700)陈奕禧题跋一篇。
唐《王居士砖塔铭》初拓本国家一级文物
《王居士砖塔铭》唐显庆三年(658)刻,有方界格,刻于砖上。楷书,十七行,行十七字。上官灵芝撰,敬客书。敬客,生卒年不详,唐高宗时人。
明万历年间出土于西安城南百塔寺。此铭出土时已裂为三块,继裂为五,再裂为七,且失去第一块,故全拓完本甚罕见。
此初拓本。此塔铭与褚遂良字体有神似之处,然不乏端凝,结体既端庄方正,又丰泽秀润;笔法上轻重得当,可以说融冶众长,别出新意。
经陆恭、缪曰芑、彭翰孙、潘承厚、吴湖帆等收藏。翁方纲、李丙署端。有翁方纲、吴云、褚德彝、吴湖帆等题跋。
唐《大字麻姑山仙坛记》宋拓本 国家一级文物
《大字麻姑山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唐大历六年(771)四月刻。颜真卿撰并正书。传世有大中小三种,但原石均佚,传无原碑拓片。
此乃大字本,为宋拓横刻帖本。传大字本碑石为雷火所破,元建昌知府梁伯达重建。此碑书法雄秀,寓奇逸于刚正,融篆籀于楷法,“鲁公诸碑当以此为第一。”此碑与《颜家庙》、《颜勤礼》二碑,最能代表颜氏“屋漏痕”、“蚕头雁尾”的独创风格,堪称其典型作品。
此本乃沈树镛旧藏。赵之谦题端并跋,另有赵氏致沈树镛书札一通。
《真赏斋帖》初拓“火前本” 国家一级文物
《真赏斋帖》,明嘉靖元年(1522)华夏据家藏墨迹选辑,由文征明父子钩摹、章简父镌刻。华夏,字中父,江苏无锡人。家富收藏,筑真赏斋庋藏,文征明曾为其作《真赏斋图》。
此帖共三卷。卷上为钟繇《荐季直表》,卷中王羲之《袁生帖》,卷下《万岁通天帖》。此帖量少质精,堪称明帖之冠。
帖旋毁于火,经章简父重刊,故有“火前本”与“火后本”之别。“火前本”《荐季直表》后袁泰题跋第十行与第十一行倒置,《万岁通天帖》后王方庆小字“万岁通天进”款一行较靠下;“火后本”此行提升。“火前本”之左上方“史馆新铸之印”方形大印底边与“岁”字平,“火后本”则与“天”字平,且各卷增刻嘉靖十年(1531)文征明、文彭跋。
此吴静安藏初拓“火前本”。册首吴湖帆绘《破帖斋图》,有清陈昌齐题跋,钤陈昌齐、谢水村、梁浦、陈锡钧、周辂藏印。▲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