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推荐一篇年度观察。
这是中国教师报发布的一篇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年度观察,基本概述分析了过去一年课堂教学改革领域的核心思想和现象。希望对致力于课堂改革的民办学校有所启发! (编者)
课堂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在哪里
——2015课堂教学改革年度观察
高效课堂突破了什么
在过去的一年,高效课堂在既定的旅程中一路前行,一些核心的文化因子开始沉淀下来,一些新的课题则逐步凸显。比如,“学习学”在这一年开始被提出,并逐渐成为高效课堂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有人说,教育难主要是因为学习难,而太多的教育者乐于研究“教”,却很少研究“学”。“教”和“学”是一对天然存在且很难调和的矛盾,过于关注教师的“教”,就有可能弱化关注学生的“学”。学习是一门科学,为什么我们在理念上苦苦追求因材施教,在实践中却常常被简单化为“一刀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学生学习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不够,至少在研究“如何教”上投入的精力远远大于在研究“如何学”上投入的精力。那么,如何整合心理学、脑科学等知识建构丰富的“学习学”,这将成为未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
本报特聘课改专家、河南民办教育共同体理事长王红顺曾撰文指出,建立高效课堂学习学,一方面,如何进一步认识知识加工的过程,打开大脑的“黑匣子”,将思维变得可视化,如何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思维习惯及行为习惯,使其形成一套完善的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整体性系统,这将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另一方面,如何细化知识的深度学习,如明确对概念多元探究的视角——辨析易错易混概念、上位下位概念,明晰对定理、公式、学习方法的探究,养成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特例思维、变式思维等多元思维。
杜威说过,教育并不是一件关于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的过程。当我们在以学的方式进行教的时候,首先需要追问的是,我们对学生的学了解了多少、研究了多少。
未来的课堂必然朝着大容量、结构化、高效率演进,未来的课堂也必然颠覆我们所有的想象。当新技术迎面而来的时候,高效课堂不是回避、不是旁观,而是需要拥抱、借力,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支持学习,让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变得更便捷、更简单、更有趣。
研究学生,研究学习,从而构建一种学习学,并不是高效课堂的终极目的,目的是让课堂真正成为一个以爱为最高使命的场,一个互帮互助、助人助己的场,一个敢言说真实、表达不同的场,一个不断相遇美好事物的场,一个发生错误、包容错误、善待错误的场。
杜郎口中学为什么要被铭记
再提杜郎口中学不是炒作,而是责任。
在过去的一年,杜郎口中学的经验受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课题组的关注。课题组认为,杜郎口中学自主教育模式打破了现行的教育学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规范性要求,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毫无疑问,杜郎口是一个传奇!在我们看来,她是一座山峰,不仅代表乡村教育的高度,也代表课改精神的高度。
这不是夸大和美言。无论是她创造的经验,还是经验背后的精神,杜郎口都注定是一个地标!大概是因为崔其升、张代英们的“真”打动了我们!所以,我们愿意为这个经验、为这些人说话!教育其实很简单,真实就好!杜郎口做到了!他们在做最简约的课堂,追求最简单的教育!
有人说,杜郎口是媒体吹起来的肥皂泡。奇怪的是,十多年了,这肥皂泡始终不破不灭,追随者依然不离不弃。杜郎口用时间和真实证明了那些写着酸葡萄心理的言论才是真正的肥皂泡!
客观地说,杜郎口不是被媒体神化的,而是被络绎不绝的学习者神化的。有人相信神,神才存在!而大大小小的媒体描述,可以确信都是真实的,只是视角不同、呈现不同而已,无论是记者还是学习者,你心中有什么才能看见什么、发现什么。
当然,那些乐此不疲地妖魔化杜郎口的人,也是杜郎口现象的缔造者!我想杜郎口正是在这种被神化和妖魔化的过程中一天天传播开来的!
杜郎口的火,偶然中有必然,杜郎口的火,并不代表她的完美,我相信,她的缺点、她的短板、她的遗憾、她的硬伤,与她的优点、她的贡献、她的魅力一样多、一样生长、一样真实地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认识并读懂杜郎口的核心价值!
我们想表达的是,关于杜郎口不是媒体关注得太多,而是太少,因为发现她的价值比指出她的不足更重要,而我们发现她的价值还远远不够!
杜郎口的课堂理念在中国大地成为课堂常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至少还要30年。可能少说了!陶行知倡导的从“为学而学”走向“为教而学”已经走过70多年了,结果又怎样呢?
历史需要铭记杜郎口,当下需要学习杜郎口,因为我们太习惯于遗忘,太热衷于创新,而习惯遗忘和过度创新会让我们的浮躁、肤浅、虚假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