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会看见这样的案例:我们管孩子越多,孩子却反叛得更厉害。其实,有时候不管正是为了更有效的“管”,中国人常说以退为进,也许这能进一步改善亲子关系哦!如何做到?且看下文。
教育有句名言:“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认为:有时不管是为了管,为了更有效地管。这个理念对于孩子处于逆反期的家庭最为适用。
最近咨询了不少遭遇逆反的家庭。我经常给出的建议是:少去试图管教和改变孩子,多顺着孩子,多按照他们的愿望和要求来。先处理好亲子关系,等关系好了,沟通顺畅了,有了理解和信任,再逐渐去影响和改变孩子。
有人质疑,这不是在宠着孩子、惯着孩子吗?这种所谓的“宠、惯”实质是为以前的压迫、严厉买单。关系已经僵硬了之后,对抗只能使关系更紧张,拿孩子毫无办法。所以,顺势而为是此时最明智的做法。
这是无奈之举,最好不要造成逆反的局面,保持较好的亲子关系。但是如果木已成舟,想破解困境只能通过这种方式。
最近咨询了一位大三女学生,妈妈总想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去影响孩子,总在替孩子着想,其实是在频繁地干预孩子。结果孩子多次和她说:不要管我了,不用你管。最后电话不接、短信不回,回家也很少沟通。我给妈妈的建议就是多顺着孩子,少去管孩子,在沟通中不要以为自己的都是正确的,多去理解和肯定孩子。只有这样,才能逐渐缓和亲子关系,让孩子不反感妈妈,慢慢就有交流的可能,才可能逐渐影响孩子。
有一位初三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不爱上学了,也和很多不上学的孩子交往。开始妈妈不接纳他的行为,强迫他上学,强迫他停止交往。结果孩子压力很大,心理都出了状况,而且和妈妈对抗很厉害。后来,妈妈接受了我的建议,先去理解和接纳孩子,不去逼迫他,而且也看到他交往的那些孩子的优点,逐渐孩子的心理状况大为好转,也不隐瞒他的交往、事情,局面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一位妈妈的儿子上初一,在我这里长期咨询。在我看来,妈妈理解和尊重孩子做得不错,很多事情处理得都很得当,但为什么孩子现在和妈妈交流越来越少了呢?妈妈想聊天时他就忙着干自己的事情,不理妈妈,甚至妈妈一说话就比较烦,不大愿意和妈妈聊。
后来我发现妈妈总想着借机去影响孩子,改变孩子,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想听妈妈的说教,所以一旦意识到妈妈要开始说教了,容易引起反感,停止交流。如果每次都觉得不舒服,孩子就不想理睬父母了。
所以,我建议妈妈少去想着影响孩子,真正地放下自己的想法,去倾听孩子的话,先使孩子愿意和父母聊他的事情,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在这之后,再逐渐发挥影响力,方式是先理解肯定孩子,再提出自己的看法。
过了两个星期,妈妈高兴地告诉我,我的建议有了神奇的效果。她真正放下了,不想着去灌输、影响孩子,而是去倾听孩子,现在孩子很愿意和父母聊天,那轻松的语气就像和他同学聊天一样随意自然(之前总说爸爸妈妈老土)。而且亲子关系有了改进,有次妈妈不小心搞坏了孩子的东西,他也不像以前那样生气。
只有先“不管”才可能有机会有效地去“管”,退是为了进。
一位旅日华人妈妈在我这里咨询,她总是记着我说的“以退为进”,感觉对改善亲子关系很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