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得从娃娃抓起。能够坚持一生的合理膳食习惯,也是如此。从幼年起,父母、家人、教师乃至全社会,如果能对孩子的饮食行为给予正确的指导即食育教育,使其避免营养不良和发胖,能够有和自己年龄段相匹配的生长发育,减少成年后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并在孕育自己子女的时候同样重视食物对于新生命的意义。那么受益的,则是孩子的一生,也是祖国的未来。本期,编辑部策划“加油,学子餐”专题内容,为您带来我国的“食育教育”,中高考考生的营养餐方案,以及如何快速制作健康早餐等实用推荐,期待您的关注。
饭,是要日日食,顿顿吃的。
如今,有一个流行的说法,你吃的食物决定了你是谁。婴儿从6个月起开始添加辅食,这一生要吃上万顿的饭。每一餐所含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矿物质的含量,食材搭配产生的营养功效――这些细分开来微不足道,组合起来却颇具影响力的因素,都关乎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身高、体重、智力发育以及健康状况。与其人到中年开始关注养生知识,不如真的赢在“起跑线”上。
食育教育是指:为建立儿童健康的饮食模式,面向儿童和其抚养者、教育者所开展的饮食教育干�A工作。目的是逐渐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地避免因不健康饮食、不科学饮食而带来的身体亚健康和疾病状况,努力提高新一代国民的健康素质。试想,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体魄,孩子们长大成人以后又怎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呢?
食育活动的直接对象是孩子,而重点对象却是普罗大众,是那些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成年人。家长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其一言一行对孩子认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校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完善自我的乐园。老师们教书育人,为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去学校组织一场食育活动,相关领导不能认同、老师们不支持、家长们不了解,那这个活动开展的意义又何在呢?
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存在能不能“吃饱”的问题,主要是“吃太好”或“随便吃”。小卖部五彩缤纷的零食、快餐店的高温油炸食物、街边小摊贩的诱人小吃等等,都是孩子们不健康饮食的来源。甚至,有时家中的餐桌也存在隐患,营养缺乏、营养过剩、食物搭配不合理……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学校管理者都了解一些营养饮食的相关知识,用孩子能够接收的方式进行正确引导,烹饪出能够激发孩子们食欲的健康饮食,而不是一味地说教“这个不许吃,那个必须吃”。要知道,心情不好,可是会影响消化吸收的。
对孩子们来说,“食育”应该变成一件“好玩”“好吃”的事儿。家长或老师应尽一切可能把饮食教育变得有趣和生动,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食物、了解食物、热爱食物、制作食物,令孩子们更加珍惜食物,热爱生活,感恩大自然,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我们也可以在饮食中培养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向儿童介绍各种食物的来源和制作方法时,便可结合这些食物的特点让孩子意识到劳动的概念。当然,让他们参与食物的制作,更能加深对“有劳动才有收获”的体会。
目前,我国少年儿童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除了个别贫困地区存在食物不足现象外,对营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营养意识差、知识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营养不良和营养失衡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需要将饮食健康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饮食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目前,上海市已将食育课在一些中小学作为试点课程展开,进行食品安全教育、营养卫生教育等。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制定符合其年龄层的教案,力图通过活泼易懂的形式让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加强对营养知识的接受和理解。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营养工作者,在2014年了解到并参与了食育工作。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2016年12月31日,北京青少年食育实践基地面向陶然亭小学和复兴门小学两所学校举办的食育活动。近80名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志愿者老师参与其中,面向全校的数百名同学开展食育活动。我和其他老师们一道,利用幻灯片和现场制作美食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食物的基本属性、生长周期、营养特点以及做法吃法。给大家分发了围裙、制作工具、食材原料,由班主任协助维持秩序,在志愿者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做了一道营养菜。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十分高,理解了在家中默默做饭的“后勤部长”的不容易,也明白了食材合理搭配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明白不可能通过某一次的活动而让“食育”掀起多大的影响力。而且,个人的力量也是微乎其微的。食育的核心目的是改善大众不正确的营养认知和饮食结构,最终使大家养成健康、规律的饮食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养,远离疾病困扰,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心灵。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全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共同努力,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持续的、全面的、长久的计划。
食育的内容说简单无外乎是每天吃什么,说复杂则涵盖食物、营养、安全、健康、饮食、疾病预防等多学科知识。作为家长,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培养孩子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行为习惯呢?
1.您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资料,例如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发表的关于青少年饮食健康的文章。但同时也需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一些以营销为目的的所谓“专家”的“软文”所欺骗。可以多看看,多比较比较对于同一问题,不同专家的说法。
2.可以查阅权威书籍,如《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16)》,其中就有比较全面的针对学龄儿童饮食的建议。
3.可以到医院的营养科咨询,或请教专业的、有经验的营养师。
所谓“食色,性也”,表达的意思就是吃东西以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原本是人们的天性使然。但实际上,除了果腹,要想膳食均衡、有益健康、避免疾病,却不是人类先天就具备的能力。我们需要重新“学习” 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