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
[摘要]文章从社会变革引起高校大学生思想变化出发,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如何顺应时事、结合实际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教育的一大重点,笔者试图从更新观念、改进方法、突出重点三方面进行阐述,以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更新观念 改进方法 突出重点
[作者简介]王奎东(1972- ),男,浙江椒江人,浙江台州学院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浙江临海317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5-0080-0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引起了各种思潮的涌动。高校毕竟不是真空地带,各种思想的冲撞、后现代生活方式的交错,必然会对大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尚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摒弃一些负面的影响,成为真正的人才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大难点。笔者认为应从更新观念、改进方法、突出重点三方面着手,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达到高校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
一、更新观念,奠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的谈话》中强调:“学校教育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实,当今的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而是更多地体现在“解惑”上,即解思想之惑。世界多元化的新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新走向、社会新思潮的变动形成了大学生思想变动的外因,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等,形成了大学生思想变动的内因,于是诸如“80后”等一些新名词出现了,漠视政治、追求享受等现象也出现了。这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教育观念必须及时更新。
1.树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性观念,这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它不是一个部门或少数人所能完全承担的,而是整个学校和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从高校内部的教师结构上说,它涵盖了所有的教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执行者,是大学生思想的直接沟通者;所有专业课教师以及管理工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做思想教育工作,但也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要在授课、管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其中,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从高校部门的分工上说,各院系对自己本院系的学生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责任,同时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他们应从指导者、组织者的角度出发,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和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只有这样,整个学校才能协调统一、形成合力,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好的效果。
在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社会和家庭也要发挥重要的作用。教育非学校一方的职责,社会的发展、家庭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甚至甚于学校的影响。因此,在学生家长主动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高校要重视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更要关注社会变化发展对高校的影响,尤其是对高校周边环境的建设,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2.树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观念,这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保证。《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任务和专门人才规格作了明确的规定,社会需要综合型的人才,大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社会全面而快速的发展。这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揭示了本质,指明了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①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树立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观念,这是外在环境所要求的;是否培养了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具有全面高素质的大学生也是一所高校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的体现,这是内在环境所要求的。所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工作实效的保证。
社会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全面的,既要具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在这个意义上,政治思想是首位。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实也是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主题来展开的,提出不仅要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的提高。然而,实际操作上却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上,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的现象,这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目标的实现是不利的。同时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国事家事,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有一定的理性思考,同时又具有极强的自尊心和个性,需要引导和帮助,才能树立正确的方向。这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所以我们要纠正认识的偏差,重视德育,重视育人。
二、改进方法,搭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平台
方法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事倍功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许多学者已经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值得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但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方法也需要改进。笔者认为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改进方法,搭建新的工作平台。
1.坚持榜样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榜样教育是一般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它通过典型事例、榜样人物,把抽象的说理变成生动的形象教育,变思想政治教育以虚为实的一种教育方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将外在的力量转化为人们内在的力量,从而促使人们自发地去为某一目标而不懈努力;它能振奋人们的精神,引导人们奋发向上。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榜样,需要典型,但榜样必须要有所选择,要注意时代感和可接受性,尽量选择大学生身边的、可比的典型。同时,进行榜样教育也要十分注意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一个具有良好政治素质、高尚道德情操和专业素养的教师,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这些优良品质伴随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健康而全面的成长。
在进行榜样教育的同时,要注意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辟多种渠道和途径,组织各种各样有教育意义或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自我教育。榜样的教育作用只有通过自我教育,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认同,才能达到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就在于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开展自我教育,促使其思想行为朝着符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这样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更深刻、更有现实性,更易被学生接受。
2.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加强政治理论教育,要按照充分体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要求,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努力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实践锻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受教育,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其他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3.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是因实际问题而产生的。目前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多方面的,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过大,容易造成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以及一些怪僻行为的出现。因此,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就必须努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首先是解决困难学生的实际问题。其中部分学生是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困难,对这部分学生高校首先要教育学生端正对贫困的认识,在思想上避免或减少攀比心理,鼓励其以后通过自身努力以合适的方式脱贫,同时加强资助工作,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助学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在内的助学体系,想方设法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完成学业;另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学习差造成的思想问题,造成学习差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学习环境不适应,有的是由于专业思想不稳固等,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引导,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去。其次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机制,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落实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失业救助等各项政策,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从而避免在校学生因考虑未来就业问题而产生恐慌、抑郁等心理。最后是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为了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学会自我心理保健、开发潜能、完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高校要构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等体系,立足于教育,着眼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建设上。
三、突出重点,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综合型的人才,而目前高等教育的症结在于轻德育、轻育人。要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将合适的方法运用于实际,通过一定的途径加以贯彻落实,将外在的理论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行动。
1.加强公民教育。公民教育是一个社会培养其成员,使之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能的成员、成为合格公民的教育。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良好公民,其实质是一种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价值观教育,既要求公民对本国的社会制度、法律、道德的认同,也充分肯定个人的权利,以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处理好个人与社会、政府、国家和他人等方面的关系,成为社会的好公民。“公民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品格教育四个方面。”②显然,公民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贯通,在内容上具有包容性,在目标上具有共同性,两者在许多方面实现了交融合一,特别是“四有”新人的目标使两者在根本任务上具有一致性。同时,公民教育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理想目标。在具体的实施中,并不是以公民教育取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把公民教育目标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要加强大学生公民教育,一要在“两课”教学中突出公民教育的内容,注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素质的提高;二是要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注重公民教育,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和社会意识的发展;三是建立大学生社会参与机制,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2.加强形势政策教育。高校如何育人,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开展好形势政策教育。大学生的接受能力强,他们渴望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但他们思想不稳定,容易接受片面甚至不良的东西;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强、热情高,但政治识别能力不够,容易受一些不法分子的蛊惑,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所以,要让大学生及时了解国际局势和国家政策,认清形势,明确自身所担负的历史重任,明辨大是大非,尤其是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一要注意及时性,即对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要及时进行宣传教育,特别是对大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要通过形势政策课、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加深大学生对事件的理解。二要注意有效性,即达到形势政策教育良好的效果。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高校要经常研究大学生心理特点,关心学生的关注点,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选配精干力量对大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精心编制教学计划。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高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通过教育、学习、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而又有本校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是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养成有着深刻的影响。校园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亚文化,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育人环境和氛围,校园文化可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和塑造他们的人文精神,达到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寓思想教育于文娱活动之中,使他们在享受文化娱乐活动乐趣的同时,情景交融、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灵的荡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极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帮助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4.加强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运用知识、施展才华、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由于年龄以及文化层次高的特点,大学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理性思考,高校要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多渠道地加强在校大学生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引导他们自觉地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道路,增加他们对社会的感性认识。感性实践和理性思考的结合必然促进大学生走出“自我”狭小天地,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快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社会实践可以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在服务社会中茁壮成长,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不仅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而且能通过实践深化思想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在学校时所产生的思想问题。
[注释]
①邱伟光.思想政治教育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08.
②王智.公民教育与政治教育[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9(1):2.
③寿韬.大学校园文化的设计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2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8551/139303467528.html

更多阅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如何做好高校留级生教育管理工作

     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了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下滑、学生生源素质明显下降、或因心理疾病或身体多病或家庭困难或学业不良等问题以致很多学生因成绩原因受到留级处理,因此,各高校留级生人数和比例成逐年上升

医学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人文关怀的必要性研究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对于人文关怀这一课题的关注源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1993年上海文学批评界掀起了一场关于人文精神的辩论,于是,人文关怀的思想开始进入了我们学术界。其目标就是要唤醒人们对人的主体性、对人的生存

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考

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

声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探》为网友女人学会坚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