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水谣古道,位于福建漳州的南靖县长教乡官洋村。这是一个四面环山的村落,其纵横十余里,连接和贵楼、怀远楼和裕昌楼。这条古道原来不叫云水谣古道而叫古幽道,因为它非常幽静。古道从乡中穿过,沿溪而建,全长达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云水谣》电影就在官洋村取景拍摄,那个转动的大水车是拍电影时修建的,那几颗古榕树可尽展姿容,那榕树边的吊脚楼更让人回味。2005年拍《云水谣》电影以后,市政府将古幽道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乡命名为“云水谣”古镇。这个名字将本来就清幽、恬静、古朴,有着田园般优美的小溪、土楼、古道,更是令人亲近和陶醉。平静的古榕树和奔流的溪水,一动一静,形成强烈的反差,然而却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在这里感受的是世外桃源般的宁静,犹如时间老人将现代与古老有机的凝固在一起,令人流连忘返。
这个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长教溪从村中蜿蜒穿过,溪水两旁依次生长着10多棵有四、五百年历史的古榕树,最粗的树干要10多人手拉手才能合拢。那旧圩尾吊脚楼旁的一雌一雄两棵树更为壮观,盘根错节,遥相呼应。遮天蔽日郁郁葱葱,树冠之大枝繁叶茂,大有暑不盖张之势,把偌大的河岸遮去“半壁江山”。 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00多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古榕树,背靠村落面对汩汩流淌的溪水,高高昂起伸向蓝天,那不凡的身姿,让人仰望,让人沉醉不语。它亘横眼前,似乎成了不可逾越的绿色长城,平添了几分画意诗情。在它的荫庇下,古榕之下放置着可坐可卧的青石块,坐卧其上,神情怡然,悠哉优哉,可以说是一种舒心的享受。村民们悠闲地坐在古榕下拉起胡弦,弹琴说唱,仿佛鹅卵石在欢歌,溪水在起舞,小桥在呢喃,吊脚楼在述说,游人在倾听,倾听那幽幽古道的传奇,真是好惬意的场面。
长教村的榕树很特别,不同于我们往日里所见的榕树,它没有气根,非常的秀气,难怪有人说长教村的榕树是女人树,而其他的榕树是男人树。一条蜿蜒的小溪清澈见底,溪水潺潺,鸭子、鹅在嬉戏,盈盈山水间,几十座土楼星罗棋布在古镇的山脚下、溪岸旁,好一派美妙的田园美景。驻足体味,处处流淌着沁人心脾的空气。乡风徐徐,沿着弯曲的古道走,一侧目,一回首,眼前就是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图画,让人遥想起那“古道西风瘦马”的场景,又有一种采菊东篱下的悠然自得,那种亲近乡土,回归自然的感觉不尽油然而生。
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也是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在静默中浸透着神秘与苍茫,见证了一代代古镇人的悲欢离合及梦想与渴望。村中一条条数百年前筑就的鹅卵石小道交叉穿梭,与古幽道连接起来,据考证这里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千年以前,生活在这里的简氏族人,考进士、考状元,都要从这古幽道走到北京赶考。如今,经过千年的磨砺,这古栈道上的鹅卵石已经被脚踩磨得非常光滑。这里也是漳州著名的侨乡,据《长教简氏族谱》记载,长教简氏族人从第四世(明宣德年间)至十六世陆续开始向外迁移,到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及台湾、香港等地谋生。现祖籍长教的台湾人就有万之众,近年来每年都有150多名以上的台湾人不远千里,回古镇寻根谒祖。
沿街土墙上的标语,还是50年代的: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小路旁休闲的老人坐在小竹椅上,或聊天闲谈,或毫无目的张望,或在家门口随手做点什么,那种坦然的眼神,是喧嚣的城市所没有的。幽长古道、千年老榕、青山碧水、神奇土楼,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无不给人以超然的美的感觉。美哉:云水谣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