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能够促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合力”,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一个力对某物体的作用和另外几个力同时对该物体的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顾名思义,就是要合作、协调、一致,而完美的合作、协调、一致,一定能够产生出更大的教育力量,更好的教育效果,能够更多地抵御来自于外界的各种不利于教育孩子成长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的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看来这种合力形成与否,对一个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先来看一个案例
记得在在一次家访过程中,我班里有一个学生,每次数学测验成绩都让人非常担心,而本身性格又比较内向,不太愿意和别人交流,为了了解她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以便更好地教育好她,我就去她家里进行家访。她父母一开始说话比较谨慎,说得都是浅层次的内容,而且基本上都是孩子好的一面,在心理和感情双方面都不愿意和老师做进一步的交流,对于他们这种想法我也并不意外,因为如果换成是我,遇到一个不是很熟悉的人也不愿意马上就说些内心的话,通过家访我知道了路边那个买水果的就是他父母,所以我经常主动和他们交流孩子的近况,对于孩子的学习交换意见,一来二去,我们相互之间也有了些了解,他们作为家长也能感受到我们老师对他们孩子的关心。虽然我们的交流不是非常正式的,但是就是在一次次不经意间,我对这个学生有的比较全面的认识,特别是我通过从家长那了解的情况和自己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对于老师给的分数比较重视,因为她做题错误率较高,所以很少得到好的分数,在一次得到好的分数和老师的表扬后,她就对自己有了要求,希望能再得到老师的肯定,于是有一段日子她的进步是很明显的。所以以后只要一进步我就鼓励她、表扬她,希望通过“爱的教育”帮助她树立信心,提供前进的动力,可是一段时间后,我通过和她妈妈的交谈感到太容易获得的成功对她已经无法起到促进的作用了,于是我马上调整教学的方式,抬高表扬的门槛,让她经过努力才得到心理的满足,因为学生心理的变化我们老师有时候无法及时捕捉到,所以经常和家长联系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现状,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计划作出及时的调整,进行必要的修改。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贵在真诚,我们要以自己的真心来换取家长的真心,搭建家校联系的桥梁,我们主动一点又有何妨。
班主任与家长到底怎样沟通,才能形成合力,提高学生的成绩呢?记住以下几点!
1)不管是家访还是家长来学校交换意见,我们应该立即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这个家庭的朋友,这样与家长说话就变得容易多了,千万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或指示家长怎样,那样是很难解决问题的。家长来访时,我坚持起身欢迎,搬椅让座,家长走时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尽量使用文明用语,如“请坐”、“您看”等等。这样就会使家长明白你是一个很有道德修养的班主任,为彼此间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为了让家长知道你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习成绩、性格特点、优点和缺点、家庭基本情况以及你为这个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拟一个简单的提纲。这样在与家长交流时,就能让他产生老师对他的孩子特别重视的感觉以及班主任工作细致、认真负责的好印象。这样从情感上就更容易沟通。让家长表达他的意见很重要,谦虚诚恳,专心倾听,会让家长感到自己很受重视。即使是一个牢骚满腹、怨气冲天,甚至最不容易对付的家长,在一个具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善于倾听的班主任面前,也常常会被“软化”得通情达理。
耐心,是沟通的必备良药!
4)面对学困生的家长,我们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对于“学困生”,我们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不要一次说得太多,更不能言过其实。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时,语气要舒缓婉转,用鼓励性和期盼性语言,这样就会让家长感到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老师交流,配合学校的工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互补因素,两者配合得越默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的教育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统一战线。无论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与家长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