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9日 03:28:10分享人:双面男士来源:互联网18
郑各庄出土明代瓮棺
本报讯(通讯员张妍) 23日上午,昌平区郑各庄村出土一口瓮棺。经专家鉴定,这口瓮棺为元末明初时期的文物,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
这口瓮棺采用中国传统粗瓷烧制工艺,涂有褐色釉面。瓮棺高1.26米,底围1.63米,中围2.54米,由棺体、棺盖、棺帽三部分组成,表面有人物、瑞兽、花草、飞禽等图案,棺内有一具尸骨。
据昌平区文物所工作人员介绍,瓮棺通常用于埋葬圆寂后的和尚。郑各庄村历史上曾有一座青龙寺,后在“文革”时期被拆毁。此次出土的瓮棺很有可能与这座寺庙有关。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图文]北京郑各庄出土明代瓮棺 棺内有一具尸骨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8851/729041873654.html
更多阅读
北京动物园20日 周四我们到动物园春游 每周集体活动进入第三年了,大家希望花样翻新,初步决定一周去天坛,一周出游其他景点。本周去动物园。动物园在市区,那是我们少年时最喜欢去的地方。是我们80年代带着自己的孩子去的次数最多的公
1996年6月,偃师学者康仙舟、高献中、王西明合著了《洛阳地名探源》一书。书中专辟一章:《葬关羽首级之地——关庄村》,开篇写道:“关庄,在佃庄乡东北的洛河南岸,濒临207国道,因这个村庄建在关帝冢旁而得名。”记者前去采访时,发现关庄村没有一户
悬棺概述 悬棺是中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属崖葬中的一种。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一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519~581)“地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中国东南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二千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摘要: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牲的主要有“
干尸头发、指甲尚完好。干尸身份为康熙年间的宪大夫(四品文官)黄拙吾。干尸外套清代一品官员的朝服,里面还穿了一套青色龙袍。干尸刚出土时皮肤还有弹性,呈古铜色,后来干尸的水分彻底挥发。8月20日,北京唯一一具本地挖掘出土的干尸,首次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