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4岁了,最近带他去朋友家玩,每次回来后,都发现他有把别人家的玩具或者其他东西拿回家的情况。现在孩子小,可能对这种行为没有太多概念,但是一旦养成习惯就成了偷盗,到底该怎样纠正孩子这种行为?”一位家长迫切地向记者咨询。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了偷窃行为时,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呼和浩特市支点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可以说,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偷’过东西。”专家告诉记者,小孩子的道德观和智力一样,是逐渐发展的。
在幼儿早期,孩子们没有道德观的认识,“偷”的行为正是发生在孩子们有了主动意识、明确的想法,但又没有形成完整的道德观的时候。在这个时期,有的孩子拿“偷”当游戏,或者只是想把喜欢的东西据为己有。
孩子此时没有明确的物权意识,认为从别人那里拿一点东西不算什么。这个时期发生的“偷”的行为没有强烈的目的性,且没有恶意,算不上是真正的偷窃。
至于怎么制止这种行动,刘延江特别强调,千万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打骂孩子,给他们贴上小偷的标签,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孩子若出现反复偷窃的行为,家长首先要搞清楚孩子偷东西的动机。孩子们大都会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身边的东西只要是他喜欢的就想据为己有。
针对孩子这样的行为,家长们最好先帮孩子建立物权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
如果孩子偷东西只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那就说明父母对孩子的关注不够,要多关心孩子,适当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此外,有的孩子偷东西带有侥幸心理和逆反心理,这些就需要家长多沟通多教育。
“孩子是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能看到另一个自己。孩子如果出现偷窃的行动,家长要正确对待,并懂得反省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有效制止这种行为的再次发生。” 专家后补充道。
延伸阅读:血友病患者在厦门申请可实现“0支付用药”美国关于糖尿病足伤口护理的10条建议医生提醒春季防过敏妙招 见病情有好转就停中老年疾病怎会“逆袭”青少年北京腹泻及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手足口病进入多发期 留意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