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念摄影中,照片试图传达的是一种意识或信息,这并不着重有多复杂的技巧,主要而是看制作出的照片是否符合自己所想,和表达出内心的思想。在创作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途径,但总体而言,也主要是通过前期或后期的手法来实现。那么这两种各有什么样的优势,或者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呢?接下来,我们用两组手法截然不同的作品作为例子,穸隰子和静时光两位作者分享各自的创作心得,望能对有观念人像拍摄计划的你们有所指导。
穸隰子:我选择前期
对我而言,个人更看重的是前期部分。当我确定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就知道如果前期的工作没有充分的话,那么后期的弥补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在我准备拍摄道具的时间就花了2天,提前把如何打光,模特怎么安排,道具怎么摆放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当然也会画一些范图,以免拍的时候忘记了那些曾在脑海出现过的画面。
我认为后期只是让一张照片更好地去突出前期的所有准备和想法,那些光线、构图、情绪,后期是不能凭空产生的。即使你后期有足够的强,在照片也许还是留有不够写实的感觉。
当我玩摄影的时候,我的朋友都说:“一张好的照片是不加修饰的。它能本本真真地反映情感。”我想那样的照片,是最能打动我的。所以我的摄影总是会在前期准备很充分,不会过于依赖“这个没拍好,后期就修一下”的想法。
静时光:我选择后期
为了表达内心的一些想法而拍摄,由于观念性的摄影,对于一些非常规的场景,需要运用到多种元素以及特殊的氛围,前期一次性的拍摄往往无法满足需求,或者十分困难。所以这就需要平时保存的一些素材,或者其他亲自手绘的素材来弥补,通过后期合成来塑造画面。
尽管如此,在前期拍摄的时候也需要做好构思,即使可以通过后期来塑造,但花点时间在前期拍摄,完成情绪和构图之类的东西也是很必要的。在之前我已经确定好了每张图要表达的思想,很早就把文字写了出来,所以在后期的时候尽量往想法方向去处理就行了。把前期拍摄的图,通过处理将基础画面体现出来,再开始进行色彩的调整,最后是对一些细节的调整。后期的运用可以说是对作品的再塑造,在一些条件不足情况下的摄影,能发挥很大的补足作用。
前期手法的创作思路
“神经质”这个观念题材的由来,可能源于我自身的个人情感吧。因为有时候自己太患得患失了,感觉总是神经兮兮的,通常在别人眼里就是所谓的不正常。其实我觉得这种表现是人,尤其是女人抒发情感时的依托,所以我就想把它用摄影给表现出来。
尝试用自己的观念去了解女人这个群体,再来是去了解我自己。所以我一直都在用摄影这个形式,来对女人这个生物进行画面式的理解。我想这个就是我一直在拍摄《女人系列》的原因。
在拍摄时,我就想着要拍出简简单单、干干净净的画面,不需要被其他更夺目的色彩而干扰。让观者更能直接地被模特的情绪、动作所吸引,让他们也能体会这种情感的流露。所以,从模特的服装到背景的色彩,都是选择了清一色的白色。
为了去除多余的干扰,选择了纯白的拍摄背景
器皿和其他道具也尽量使用纯白或透明的
为了表达主题的需要,在道具的配合与选择上是有段故事的。当时还是武汉的秋天,我们的学校在老远的郊外,那天我正在车上看着窗外黄黄红红的秋叶,这些画面瞬间吸引了我,突然就想到何不记录下这些美丽的自然,就这样我就抓住了这个灵感点。第二天就和我的朋友们跑上了学校的山上,找寻那些很特别的植物作为道具。
一是个人很喜欢这些植物,二是也为了跟主题有联系。植物在这里就像一个能寄托你感情的容器,就像一个能倾听你秘密的伙伴。让你得到安慰,让你的情感得到释放,让你的“神经质”能包裹在这些植物里。所以在其他道具的安排上,我也使用了一些透明的器皿,里面再摆置这些植物在其中。
和模特沟通的情况里,我有个习惯,也可能是其他大部分摄影师也会有的习惯,就是会在拍之前,去收集一些我认为模特需要表达出某种的状态的例图。一是给她在拍摄中做参考,让她更加理解我想表达的情绪;二是避免我偶尔的脑袋空白,一时不知道如何安排场景。这个方法对我很实用。
比如当时在拍摄中,我让模特躺在桌上,可是拍了好几张都不是很满意,这时我先让模特休息一下,然后我就翻开我的素材库,搜寻一些我想要的感觉例图,一会儿发现有一张能触动到我和启发到我的。然后重新构想,稍微调整一下,之后就拍得很顺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