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语录 张载语录

张载语录 张载,北宋哲学家,字子厚,风翔郡县(属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世称横渠先生。嘉佑进士,历授崇文院校书、知太常礼院。理学支脉“关学”创始人之一。提出“大虚即气”的学说,肯定“气”是充塞宇宙的实体,由于“气”的聚散变化,形成各种事物现象。著作有《正蒙》、《经学理窟》、《易说》。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时以后的思想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的著作一直被明清两代政府视为哲学的代表作之一,作为科举考试的必读之书。


 贤才出,国将昌;子孙才,族将大。

【出处】《正蒙·动物篇》

【译文】有贤才的人出现,国家将要昌盛;子孙后代有才能,家族将要壮大。

 

天良能本吾良能,顾为有我所丧尔。

【出处】《正蒙·诚明篇》

【译文】天的伟大的功能本来就是我的伟大的功能,只是因为我的功能有所丧失罢了。

 

上达反天理,下达询人欲者与!

【出处】《正蒙·诚明篇》

【译文】向上去就返还了天理,向下去就顺从人的欲望了。

 

圣人尽性,不以见闻桔其心;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

【出处】《近思录·为学大要》

【译文】圣人做事率性而行,不被自己的见闻而束缚自己的心;圣人看这个世界,没有一物不与自己同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出处】《近思录·为学大要》

【译文】探求宇宙生存发展的真理,为百姓安身立命,为以往的圣人继承独一无二的学问,为千秋万代开辟太平盛世。

 

人多以老成则不肯下问,故终身不知。

【出处】《近思录·为学大要》

【译文】人们大多因为自己的老练成熟而不肯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所以一辈子无知。

 

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

【出处】《近思录·为学大要》

【译文】做学问最大的好处,在于力求改变自己的气质。

张子语录 张载语录

 

文要密察,心要洪放。

【出处】《近思录·为学大要》

【译文】文章要严谨填密,内心要宏达奔放。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出处】《近思录·为学大要》

【译文】心胸宽广,视百物都会通达;心胸狭小,视百物就会有病态。

 

义理之学,亦须深沉方有造,非浅易轻浮之可得也。

【出处】《近思录·格物穷理》

【译文】研究义理的学问,也必须深人研究才能有创见,不是浅易轻浮的人所能学到的。

 

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

【出处】《近思录·格物穷理》

【译文】读书须要背诵下来。精妙的思考大多在夜间,或者静坐的时候有所得。如果不背诵就不容易想起来,当通晓了大意之后,读书就容易背诵了。

 

湛一,气之本;攻取,气之欲。

【出处】《正蒙·诚明篇》

【译文】清澈如一,是气的先天本性。攻击夺取,是气的后天欲望。

 

天下有道,道随身出;天下无道,身随道屈。

【出处】《正蒙·有德篇》

【译文】天下有道的时候,大道随着人的功业而展现出来;天下无道的时候,人的功业随着道的隐藏而委曲求全。

 

挤人者人挤之,侮人者人侮之。

【出处】《正蒙·有德篇》

【译文】排挤他人的人也一定受他人的排挤,侮辱他人的人也一定被人侮辱。

 

富而不治,不若贫而治;大而不察,不若小而察。

【出处】《正蒙·有司篇》

【译文】富裕之后得不到治理,还不如贫穷的时候就治理。事情大了得不到明察,还不如事情开始的时候就明察。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

【出处】《正蒙·大易篇》

【译文】易经可以帮助君子施展谋略,不可以帮小人谋取私利。

 

感者性之神,性者感之体。

【出处】《正蒙·乾称篇》

【译文】感应是心性的神,心性是感应的本体。

 

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出处】《正蒙·乾称篇》

【译文】百姓,都是我的同胞兄弟;万物,都是我的伙伴。

 

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

【出处】《正蒙·乾称篇》

【译文】玩笑的话出于思想,玩笑的行为出于谋划。

 

穷不知变,吝之道也。

【出处】《横渠易说·下经》

【译文】已经山穷水尽还不知道变革,令人悔恨啊。

 

困危之际,物思所附。

【出处】《横渠易说·下经》

【译文】困难危险的时刻,都想着有所归附依靠。

 

能通其变而措于民,圣人之事业也。

【出处】《横渠易说·系辞上》

【译文】能通变而安抚百姓,是圣人的事业。

 

君子自知自信,了然不惑。

【出处】《横渠易说·系辞上》

【译文】君子能自我了解、相信自己,就会心中了然分明不糊涂。

 

物无孤立之理。

【出处】《横渠易说·系辞下》

【译文】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存在的道理。

 

天无心,心都在人之心。

【出处】《经学理窟·诗书》

【译文】上天没有心,如果有心也都在人的心里。

 

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

【出处】《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学问还没有达到一定深度就说什么创新的,必然知道这个人最终会有祸患。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出处】《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研究学问贵在用心参悟,因循守旧不会有什么效果。

 

观书必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

【出处】《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读书一定要归纳所有的言论而推究作者的原意。

 

天下义理只容有一个是,无两个是。

【出处】《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天下的义理只能允许一个是对的,不能有两个都对。

 

有急求义理复不得,于闲暇有时得。

【出处】《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有的人着急求得义理反而不得,在闲暇的时候却突然明白了。

 

闻之知之,得之有之。

【出处】《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只有听说之后才能了解它,只有得到了才能拥有它。

心解则求义自明,不必字字相校。

【出处】《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如果心中领会,那么探求的意义就自然明了,不一定要每个字都校对订正。

 

发源端本处既不误,则义可以自求。

【出处】《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发源根本的地方既然没有错误,那么它的意义可以自己慢慢研究领悟。

 

礼使人来悦己则可,己不可以妄悦于人。

【出处】《经学理窟·学大原上》

【译文】礼仪能让人来喜欢自己就可以了,自己不可以过分地取悦于人。

 

只有责己,无责人。

【出处】《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译文】只有多批评自己,不要多批评别人。

 

穷理亦当有渐,见物多,穷理多,如此可尽物之性。

【出处】《张子语录·语录上》

【译文】推究道理也应当循序渐进,见识的事物多了,推究的道理多了,这样可以穷尽事物的性质。

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

【出处】《张子语录·语录上》

【译文】感知也需要依赖于物体,有物体就会有感知,没有物体哪里来的感知?

 

万物皆有理,若不知穷理,如梦过一生。

【出处】《张子语录·语录中》

【译文】万物都有它的道理,如果不知道推究道理,就像在梦中过一辈子一样。

 

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出处】《张子语录·语录中》

【译文】凡是能描绘出状态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有形象。凡是有形象的,都是阴阳之气所生。

 

静者善之本,虚者静之本。静犹对动,虚则至一。

【出处】《张子语录·语录中》

【译文】静是善的本源,虚是静的本源。静是相对与动而存在的,虚则返本归元。

 

天下无两物一般。

【出处】《张子语录·语录下》

【译文】天下没有两个事物是完全相同的。

 

人本无心,因物为心。

【出处】《张子语录·语录下》

【译文】人本来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心,因为有了物质世界才有了心的认识活动。

 

圣心难用浅心求,圣学须专礼法修。

【出处】《杂诗·圣心》

【译文】圣人的心难以用肤浅的心来探求,圣人的学问必须专心依照礼法来修行。

 

事无大小,皆有道在其间,能安分则谓之道,不能安分谓之非道。

【出处】《拾遗·性理拾遗》

【译文】事情不分大小,都有道理运行在其中,能够安分守己就符合道,不能安分守己就与道背道而驰叫做非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29151/405492634108.html

更多阅读

北宋五子: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

北宋易学,流派丛生,新义迭呈。周敦颐、程颢、程颐、邵雍、张载号称北宋“五子”,他们既是著名的哲学家,又是著名的易学家。周敦颐像周敦颐(1017—1073),北宋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后避宋英宗讳改名敦颐,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晚年建书堂于

魔王子语录 为什么叫魔王子魔咩咩

1.吾,魔王子;火宅佛狱代表吾。(一;初登场)2.这世上蠢人多而聪明人少,多数表决其实是让多数蠢辈,决定蠢事。(一;三角会议最终场)3.有权力的人,只要轻声细语,每一个人也能听得详细;没权力的人,就算声嘶力竭,也没人听闻。(一;三角会议,凯旋落幕)4.所谓

吕大临佚文《西铭解》辑释 张载 西铭

原刊《唐都学刊》2013年第3期,发表时略有改动。摘要:吕大临佚书《西铭解》因在史籍中的著录方式与他的其他书籍不同,故长期以来很少被人注意。本文则不仅对其内容进行了辑佚和校勘,而且对其注释风格和思维转向作了分析,认为吕大临在注

壹原侑子语录中日 壹原侑子语录

壹原侑子语录1、店,实现愿望的店。不过相反地,要付出代价。与它相当的喔。2、「语言」不只会束缚自己,也会束缚别人。3、我们所能做的事,其实只有那么一点点而已。4、人可以希望任何事

声明:《张子语录 张载语录》为网友绝怼宠尔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