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孩子幸福能力的培养 中国孩子从哪儿丢失了幸福的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曾在担任教育部部长时说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后这句话成了中国式教育的一个“魔障”,让很多父母将孩子的教育扭曲成一场焦灼的竞争;时隔多年,韦钰接受采访,引用其多年对儿童脑发育的研究,称孩子的那条起跑线,应该是父母的关注、陪伴及教给孩子幸福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文/徐蓓
我们的教育很多是“中医式”的
我长期从事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工作,1989年我在东南大学建立了国际上第一批的分子和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当时就有一个小组进行脑的研究。后来该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2002年我离开教育部副部长岗位之后,回到东南大学,重新启动了有关脑的研究,并把研究工作的运用目标放在了教育上。现在我从事的研究是神经信息工程的一个分支。
有关大脑和教育的研究,确实是一个新的领域。我家书橱里全是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我需要一边学习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一边把这些脑科学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育实践工作中去。
让我这么热衷于推动儿童脑研究的原因,是我的研究兴趣,但也是出于一种责任,出于一种危机感。目前我国很多儿童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他们承受着不该有的压力,少了欢笑,少了梦想。而事实上,每个人都只有一个童年,一个对他一生有着决定性影响的童年。儿童无法选择,但我们有责任保护他们。
我认为我们国家的教育必须基于实证研究。缺乏实证研究,这个专家这样说,那个专家那样说,那么到底听谁的好?看起来,每位专家好像都很懂教育,但实际上难免会有误区,有些做法只是想当然,只是凭感觉。
一些经验看起来比另一些更为有效,于是就形成了大家比较认可的“传统”的教育方法。打一个比方来说,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更像中医,而现在我们要学西医。并不是说西医一定比中医好,但现在中医不是也要测指标吗?也要具体分析药理成分吗?同理,我们也应该把传统的教育智慧放在科学的框架上,就像中西医结合,病人才会更得益。
目前,国际上的教育研究成果比我们领先一大截,两者差距很大。因为多年来我们的教育很多是“中医式”的,参与国际交流和了解最前沿的科学教育成果做得很不够。
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在灌输式教育中很容易被消磨
当前的中国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探究式教育。比如,原来小学科学教育标准中有这样一个“研究鸡瘟”的案例:我们家有只鸡,邻居家的鸡死了,而我们家的鸡没死。问题来了:我们家的鸡为什么没死?原来邻居家发生了鸡瘟,而我们家的鸡因为吃了韭菜,所以没有死。书本教给了学生解决方案,问题似乎解决了。但显而易见,这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并没有从中真正学到科学知识。
如今一个中学生一周学习的知识,已经超过18世纪一个普通人一辈子学习的知识。我们的学生将会在未来用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去解决我们不能预料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学生学习一些主要的科学概念,并掌握理解这些核心概念的过程。这也是国际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首先,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科学概念,科学概念和日常概念是不一样的。
其次,我们认为,学习的过程和内容必须是相结合的。
具体来说,让学生们从自己身边的事实出发,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亲历概念形成的过程,自己来找答案。教师要尊重学生各种不同的答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概念。
这是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它不仅可以用来学习科学概念,而且也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学生只有学会探究,只有学会自己研究,才会有创新。
有的人认为,现在我们国家的数学和科学教育水平已经很高了,以掌握知识和技巧而论,也许是这样。但是,我们目前的教育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也是国内外教育界的一致评价。创新能力和创新热情,在灌输式教育中很容易被消磨掉,到大学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和研究的热情。这种情况不改变,培养创新人才只能是空话。
没有人能代替家长
在世纪之交,由于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许多国家都紧急调整了儿童早期发展政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我强调“中国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必须重视早期教育,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是指让孩子早些认字、背诗、读英语,更不是把小学的课程提前教给幼儿,这绝对是个误区。
不久前我们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福克斯来中国参加有关儿童早期发展的高层论坛,在会上他明确指出,儿童发展的某些方面存在关键期,其中的一个关键期是0到2岁。这个观点不是他臆想出来的,而是研究得出的。
上世纪70年代,罗马尼亚的执政者为了增加人口,通过各种政策要求每个家庭生5个孩子。但是后来,很多家庭因为没有抚养能力,只能把孩子送进托儿机构。这些托儿机构条件很差,通常20个左右的孩子只有一个养育员,根本照顾不过来。
当时,一些科学家在基金会的资助下组成了联合研究梯队,开展了对部分儿童进行干预和科学研究的项目,福克斯教授就是研究梯队的领导人之一。他们把一些孩子送到合格家庭中去养育,对一些孩子改善了在托儿机构里的养育条件,比如增加了养育员的人数,但对有些孩子则不得不维持现状。
科学家们跟踪这些孩子一直到12岁,从中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和数据。此项研究的结果是,早期在托儿机构成长的儿童,由于互动交流的机会少,他们整个脑的体积都比受到正常照顾的儿童明显来得小。2岁以前得到改善的,脑发育可以恢复;2岁以后再改善,脑的发育恢复就很难。这说明早期教育条件的优劣的确影响到儿童脑的发育。
根据这样的科学实证研究,我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意思是,从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要把孩子的发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稳定的、温暖的、健康的、互动的环境,起点要高。
父母不应该忙着去赚钱,说等我赚了钱再来陪你,到那时就已经晚了。你情愿少赚一些钱,要多陪陪孩子。由于脑的发展是连续的,后期的发育需要在前期发育的基础上进行,如果错过了一些脑发育的关键期,一生都很难弥补。
我曾在工作中认识一位美国女性,他们夫妇领养了一个孩子后,当即决定夫妇两人各自辞掉一半工作,轮流在家带孩子,可见国外对于父母自己教养孩子的重视程度。因此说,0到3岁是个关键期,而且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能代替家长,只有家长才能给你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童年。
此外,孩子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依靠对教养者的模仿,教养者的情感和性格也会通过早期教养传授给孩子。所以父母实在无法自己教养孩子时,也要争取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尽量和孩子多互动交流,不要把孩子交给不爱他的人,更不要让电视机、电脑来代替自己陪伴孩子。
一定要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
情商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国际上现在已经不用了,而改用“社会情绪能力”。它也是目前国际上脑研究的前沿课题和热点。
研究结果表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对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人的智商一直是可以完善、可以发展的,只要你不断学习,你的知识就会长进,而且智商的高低,最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但社会情绪能力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
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地评价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你过得快不快乐,都取决于这五个方面。
过去我们认为,这些问题说教就可以解决,但其实不然,这些都与脑的发展基础相关。而这些脑的发展基础主要在儿童时期奠定,也就是说,一个人善良不善良,在碰到突发事件时他无意识时的第一反应和行为等等,都是小时候养成的,而且长大以后很难改变。
遗憾的是,情绪教育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并没有被重视,教师、家长关注的仍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据美国一位教授调查,中国的孩子比外国孩子少笑50%,对此,很多教师觉得没什么。其实这是个大问题。孩子学习时有一个好的情绪,脑子消耗的能量少,他可以集中精力学进去。没有好的情绪时,往往就学不进去。
家长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希望
这么多年,我一直寄希望于家长开窍。如果你是一个为孩子的前途着想的家长,你是一个不急功近利的家长,那你就应该学习这些最新的科学教育知识,来保护你的孩子。
家长一定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孩子的培养,什么是最重要的?不在于他能考多少个100分,而在于把他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这其中情绪教育是最为关键的。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如果没有热情了,那么,他一辈子很难过得快乐,也难有成就。
有一个针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孩子表达了自己不想在否定声中长大;31.09%的人不喜欢父母用命令、催促的口吻与自己谈话;18.05%的孩子对父母否定和贬低自己表示不满;5.16%的孩子指责父母动不动就威胁自己。其中涉及的都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负面情感问题。对此,孩子轻则产生厌学情绪,重则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甚至引发冲突事件。
现在有一部分大学生,他们几乎没有上进的热情,也不愿意发奋读书。他们急功近利,希望一夜成名,或者是嫁个大款,不想经过自己奋斗取得成功。追根溯源,我们发现这些大学生都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一直被父母逼着学习,18岁以后就一心想着轻松。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幸福感从哪里来?
人有先天的基因,孩子的学习能力不完全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不完全由后天的训练形成,而是由先天基因给出了某些能力和许多能力发展的框架,需要后天的经验来启动和发展。
我认为,所谓“开发智能”的说法并不科学。智能有多种,对人的智能多元化的理解,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发生了曲解,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澳大利亚。澳大利亚人认为土著人只有音乐和体育的才能;而中国现在流行的是,每个人都有多元智能,什么都可以学好,唱歌跳舞都去发展。但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好。
这几年在早期教育中,有不少人鼓励幼儿背诵大量东西。我觉得,很有必要在此介绍一下有关这个问题的科普知识和最新国际研究进展。在人的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幼时失忆现象”。它一般分成两个年龄段:0到3岁和3到7岁。它是指人们在长大之后,不能回忆起3岁以前的情节,而对3到7岁发生的事件也只能回忆起一些断续的片段。
所以,一些所谓的早教专家,说2岁的儿童能认识2000个字等等,这都是违背幼儿大脑发育规律的。在我看来,这样的教育不仅无效,还浪费了孩子的时间,甚至给孩子造成了危害。
其实,人一生中一定有一件事情他做起来最省力、学得最快。如果有一件事情是他最喜欢做的,而且他最擅长,而你又创造条件让他做这件事,那么他一定会很有成就,也会很有幸福感。
这件事,孩子自己会去找。他在12岁到18岁的时候,是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你创造条件让他自由选择,他自己会做决定。你需要提供环境,引导他,并且尊重他的决定,帮助他去实现。
(本文原载于《解放日报》)
更多阅读
浅谈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 反思教学能力培养
浅谈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作者:陈日升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autonomous learning)英语的能力。而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英语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教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   家长都希望孩子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又苦于没有办法,认为孩子创造力的培养是高难度的教育。其实,对孩子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家长照样能做,而且家长与学校相配合的作用至关重要。第一,激
励志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五大招式
  励志教育: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五大招式 不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再去责怪他们缺乏独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独立性,完全取决于父母对他从小的培养。 第一式:启发他自解困难 临出门时,孩子突然想起老师要他带红色的东西去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那么,在家庭教育中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思维能力是一种求新求异、设法打破框框条条的束缚而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