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得克萨斯大学以及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23日称,他们在包括易受寨卡病毒影响的胎盘细胞和脑细胞等多个细胞系内,成功复制了寨卡病毒,并创建出病毒模型,可用于寨卡疫苗的开发和测试。
寨卡疫情仍在持续,利用新工具和模型开发寨卡疫苗是对抗疫情的重要手段。
研究小组在美国微生物学会最新一期《mBio》期刊上发布了其最新成果。寨卡病毒属黄病毒属,这一毒属还包括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病毒以及黄热病病毒等。
黄病毒属的病毒都具有单链RNA(核糖核酸),难以操作和克隆。
目前,科学家可以利用反向遗传学工具,通过cDNA(互补脱氧核糖核酸)来研究单链RNA。但黄病毒属大多对宿主有毒,这是科学家研究此类病毒必须克服的问题,研究寨卡病毒也不例外。
为降低寨卡病毒毒性,增强cDNA衍生病毒克隆的稳定性,此次研究人员在克隆过程中,向大肠杆菌完整的病毒cDNA基因组中加入了内含子——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病毒的遗传多样性明显小于它们的野生型母株,后续实验则表明,它们的毒性也比母株要小。
随后,研究人员对克隆病毒进行了一些基因调整,使其可以在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中生长。Vero细胞可作为培养病毒的细胞宿主,往往用于人类疫苗的制造。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的目标是开发出减毒活疫苗,就像防治小儿麻痹症、黄热病和日本脑炎等疾病所用的疫苗,帮助人体在具有短期免疫能力之后建立长期免疫机制。
而开发出可在Vero细胞中成长的克隆寨卡病毒,为相关疫苗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平台。最近,研究小组已开始进行克隆寨卡病毒的小鼠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