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卓乱政到关东联军讨董,这之间的几个月可谓是汉末最为混乱的时期。
一方面董卓忙着杀少帝立献帝,铲除异己,另一方面还有收买人心。在这种情况下,一批在京城洛阳任职的官吏被派往各地任职。董卓此举的目的很明显,扩大控制范围。而关东的诸侯们这诗也没闲着。臧洪忙着拉人组建联军。而此时在汉末政治舞台上占举足轻重地位的袁绍,则被困在勃海动弹不得。原因是勃海所在的冀州州牧还没想好到底要帮谁。
这位州牧,叫做韩馥。他就是董卓外派的官吏之一。究竟是帮助袁绍讨董,还是协助董卓稳定局面。韩馥犹豫不决。
幸好此时在韩馥的身边还有几个能帮忙拿主意的谋士,治中从事刘子惠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应该先了解一下其他地区的情况,随大流而动。这样一来,韩馥的选择就明朗了:关东诸侯天时、地利、任何都占着,站在他们一边不会吃亏。于是,韩馥变成了讨董联军的一员。
关东诸侯讨董,尽管人数众多,却是一群乌合之众,既没有切实可行的战略战术,也没有奋勇杀敌的勇气。短暂的平静之后,董卓开始反击,王匡、曹操等人被逐个击破,联军士气受挫。好不容易等到孙坚孤军深入,赶走了董卓,联军内部的矛盾便公开爆发。一场轰轰烈烈的平叛之战虎头蛇尾,宣告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毫发未伤的韩馥,原本可以利用自己占据益州、资源雄厚的巨大优势,在汉末政治舞台上大战拳脚,却不料自己的地盘早已被袁绍惦记上了。袁绍利用韩馥的叛将麹义在冀州挑起战火,制造混乱,搅得韩馥寝食不安。同时,袁绍又联合幽州豪强公孙瓒夹击冀州。一时间,韩馥的冀州危机重重。
正当韩馥焦头烂额之际,韩馥的核心幕僚们又大都暗中投靠了袁绍,并为袁绍向韩馥传递信息。其核心意图是让韩馥将冀州拱手相让。
在这一批传递信息的说客中,韩馥的同乡荀湛是最卖力的一位。他不但将目前冀州所面临的危机无限放大,同时又指出了让出冀州对韩馥的种种好处。
本文介绍的这个成语,出处是《三国志·袁绍传》自荀湛与韩馥的对话。荀湛是这么说的:
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若两雄并力,兵交于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于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也。愿将军勿疑!
这段话最简单的意译是这样:公孙瓒太厉害,只有袁绍能对付他。如果将军将冀州让给袁绍,不仅公孙瓒的图谋无法得逞,将军你也可以像泰山一样安稳,从此无忧无虑。
本篇的成语就叫做:安于泰山,与另一成语稳如泰山是一个意思。
前面已经介绍过,袁绍的目的是图谋冀州,荀湛如此花言巧语,无非是为了袁绍,是为袁绍占据冀州寻找合理借口。可偏偏韩馥就相信了,立即派人与袁绍进行权力交接。从此,冀州变成了袁绍发家的大本营。韩馥则从此在汉末三国的政治舞台上消失。
韩馥的结局非常悲惨。不久,都官从事朱汉,率兵围攻了韩馥住处,将韩馥长子双腿打断。韩馥成惊弓之鸟,离开了冀州去投奔陈留太守张邈。后来,袁绍的使者来到陈留见张邈。韩馥怀疑是针对自己而来的。惊慌之中,在厕所中用裁信用的小刀自杀身亡。曾经在汉末风光一时的冀州牧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以上是用户分享关于历史上该成语被用来骗人 偏偏此人信了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了,感谢您对爱华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