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创业:把兴趣钩编成财富
王惠若是山东的一个乡村姑娘,虽然她从小有一手编织毛衣的好手艺,但是织毛衣毕竟不能当饭吃。于是2006年,22岁的王惠若来到了北京的一家公司打工,勤奋聪明的她在车间里只干了半年,就当上了生产线领班,哪怕是这样子,王惠若对织毛衣的兴趣依然有增无减,闲时总要买回一些毛线织些东西过过瘾。
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虽然她也拥有了一份还算不错的收入,但她总希望能够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那份事业既要自己喜欢,又是别人没有涉及的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足。想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王惠若不由得想到了织毛衣,可是在北京这种地方手工钩织的毛衣有谁会穿?就算是给自己织一件穿,也一定被人笑成是老土。王惠若沮丧了。
爱华阅读配图
一个周末,王惠若和朋友们一起去博物馆参观,看着那一件件古味浓厚的器具,王惠若动了心,以前钩编的东西都是平面的,如果能够钩编出这样的立体物件,一定很新奇,反响也肯定非常大!这样一想,王惠若决定用最原始、最古朴、最回归自然的材料和方式,勾编这些最古老的艺术品。
王惠若很快开始尝试,她在业余时间设计出了青铜鼎、古瓷瓶等物件的钩编方法。在材料的选用上,她也跳出了毛线的范围,根据不同的物件性质而采用不同材质的线绳,毛线、棉线、麻绳等不一而足。用了大约两个月的业余时间,她终于钩编出了许多惟妙惟肖地“青铜鼎”、“古瓷瓶”。随后,她来到附近的一条小街的夜市上销售,这些让人耳目一新的手工艺品很快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大家纷纷掏钱购买。只用了一个晚上,王惠若就把那些“青铜鼎”和“古瓷瓶”卖了个精光。
初步的成功让王惠若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景,也令她更加坚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王惠若很快辞职离开了工厂,用所有积蓄,在步行街上开设了一家名为“798艺术”的小店,她钩编了许多风铃、手袋、背包以及插满玫瑰的花瓶放在门口,另外她还设计出了更多的绳艺钩制法,不仅有陶瓷、青铜器、玩偶、花卉、手机链、钥匙,而且还有各式玩偶,例如小兔子、小狗、老虎、小乌龟以及玫瑰、菊花,向日葵、仙人掌等系列应有尽有。她把所有的编织法记录在一个小册子里,然后送到乡下,以“供料加工”的模式包给了乡下一些有编织手艺而又无所事事的妇女和老人,很快,一批批的产品就出来了。
王惠若把这些充满古韵,古朴典雅的工艺品高低有序地陈列在店里后,顾客便像潮水一样涌向她那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店,一时的“突发奇想”,竟然奇迹般打开了一扇市场之门,当月,王惠若就净赚了2万元!
经过三年的努力,如今的王惠若已经拥有了十名编织设计师组成的团队,而她的“798艺术”也已经成了一家拥有5家分店的连锁公司,月入数万元。2011年5月初,她还接到了几张来自美国和法国的大订单,对此,王惠若表示在不久的将来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全面展开对海外市场的开拓!
从一个乡村姑娘到一位企业主,王惠若实现了人生的大跳跃。对于自己的成功,王惠若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在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确实,兴趣是最好的志向,兴趣能保持最长久的激情,是最大的推动力,在自己最有兴趣的方向选择去开创自己的事业,是一种最朴实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