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会是我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又一个重要关键节点。为期4天的全会听取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等十五个方面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用“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等“三个解放”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全会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发展新在教育有了更加彻底改革的态度。公报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三个“最”,既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体现出了改革的创新。比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可以展望,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如今,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研究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改革新措施,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事业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是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括性的、方向性的论述。相关的配套改革具体措施,将在今后陆续推出。这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又一个重要关键节点。新,表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视野和路径,也表明着中国的未来。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主线,立足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深感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2.教育关系学生的未来,系民族兴衰和国家存亡。要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对待学生有耐心,特别对于问题生,要开启他们沉重的心扉,给予改过机会,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精心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教师要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无私的爱心。
3.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毕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让我们一起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般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4.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教育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落实到工作中,就是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工作岗位上严以律己,认真履职,注重落实,切实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党员教师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2
11月9日至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人们对通过深化改革,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矛盾和社会弊端,寄予厚望。会议的召开传递了改革正能量,为改革明确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改革是块硬骨头,要将这块硬骨头啃下来,还需要下足功夫,花大力气,这正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解决的问题。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坚决啃掉改革硬骨头的信心和决心。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深化改革,必须要有改革的勇气和信心。
今年7月,总书记在湖北调研时也曾表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证明了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党中央是有信心的。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要有具体的改革举措,要有不折不扣的落实。调查表明,有一部分民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缺乏信心。主要是因为:一、民众期盼已久的有些改革举措迟迟未能出台,让百姓信心减退。二、有些领域的改革一直停留在美好概念和漂亮辞藻层面而长久没有落实。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文件,但是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三、一些改革不到位之处给腐败者留有了获利空间,增加公众不满。这些问题的存在,令人警醒,若是让这种情绪蔓延,那么改革的社会动员力将会大打折扣,这将为改革攻坚埋下更多的障碍。鉴于此,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就是重措施、保落实。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须认清形势,改革没有速成班,只能步步推进。要啃掉改革这块硬骨头,须把改革这块硬骨头块块分解,再慢慢啃,不能操之过急,细嚼慢咽方能使这块硬骨头彻底被解决。中国的改革本身就是循着由易而难、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后全局的顺序展开。当前中国,规模之巨大,任何投入都像是“太平洋里打鸡蛋”;利益之复杂,所有事情莫不是“拨动一堆算盘珠”。更何况,我们还要面对长期的历史积弊、复杂的利益纠葛。比如养老保险,不仅要还历史欠账,还要应对老龄化社会,更需在公务员、企业职工和农民等不同群体之间掌握平衡。要想马上进入老有所养的社会,几乎没有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需要一步一步走,公众的期待也需要与现实对接。
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须算好成本账。改革是一场革命。既然是革命,就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成本。改革成本包括必要成本和过度成本两部分。比如,在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情况下,出现地区间、城乡间、人群间差距拉大,是不可避免的代价和必要的成本;但如果差距过大又长期得不到解决,超出了必要成本,就是过度的成本。只有把这类过度成本控制住,改革红利才会等比例增加。所以,未来的改革还需要做好“成本预算”这本账,要尽量减少成本支出,以求红利最大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给全面深化改革传递了正能量,彰显了党中央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相信通过各方努力,中国的改革必能走向深入,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