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分析了当前电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为今后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长足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电子专业;教学;课程;改革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现在的中职学生,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学习表现比较落后或自身缺点较多。特别是电子专业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毫无兴趣,以致学习上缺乏主观能动性,产生厌学情绪。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一、当前电子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单一。传统的电子专业课教学一般均以学科体系为出发点,即依次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技能)纵向门类排列展开教学。注重课程本身的体系结构和前后的逻辑联系,但却忽略了“可学性”,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授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课程与职业缺乏联系,致使学生学得吃力,老师教得辛苦,教学效果也不好。在专业课程学科体系内部,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课程内容以静态形式排列等,系列教学完整才能应用,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按照人为预定的那样发展,培养目标难以实现。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近年来,作者一直致力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电子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作了一定的探索。
2. 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难胜任本职工作。电子专业早年教学方向以家电维修为目的开设专业课程。目前社会上人们对电器使用在观念上有较大的改变,原先的“新三年、旧三年、修修补补再三年”的观念以彻底改变。从中职学校“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出发,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用工为导向,兼顾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开设实用的专业课程。培养毕业生的方向应转向一定电子分析与设计能力的中级技术人才培养。在新观念形式下,电子专业课程设置方向要作较大的改变,以学基础,学得会,学有用,有技术的方向转变。
3. 现有教材没有立足培养对象,导致教学难度大。教材是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学校教育有序、规范地进行的重要条件。现在使用的一些中职教材,编写时立足于培养目标,而没有立足培养对象,从而导致教学难度大。这就要求编写出既能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特点的校本课程教材,根据实际情况把比较抽象、理论性强的专业知识尽量简化,甚至不讲,摆脱知识体系的束缚。要符合学校课程的发展规律和学校制订相应教学计划的内容,不能脱离学校实际情况;缺乏学校整体性的安排,没有根据学校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周期较短,才能有效地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不足。
二、解决方法与思路
(一)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
项目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也就是通过具体任务的提出,学生自主制订计划、自主开展学习探究,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试图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现实学习能力和未来职业能力。
1. 有机重组教材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整合。目前“电子技术”课程安排,如《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基础》部分、《计算机电子仿真软件应用》等,通过设计具有典型功能的实验项目为任务,在完成实践性任务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上教材内容中电子技术、使用设备、实验设备使用等相关性程度很高,从以上教材中选择相关内容,并通过任务形式整合教学内容,把他们合并成“电子技术与实训”这一门综合课程。
任务仅仅提供了框架、课程计划表、设计实践性问题等,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使其相适应。我们可按难易程度为基本线索,加以系统组织和排列教学任务。如在“面包板”上用分立元件制作与调试器件,其任务就是“制作与调试晶体管稳压电源”,必须在此基础上施行任务教学,即“制作与调试单结晶体管调光电路”的计算机电子仿真任务。
2.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任务教学作好充分准备。任务教学是以任务为载体,在每一任务教学中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过程呈现动态结构,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授课准备。
每个任务模块在结构上以工作任务为起点,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以实践知识为焦点,以理论知识为背景,以拓展性知识为延伸。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实践知识、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练习和学习结果评价。
3.实施教学方案,是任务教学的关键所在。任务教学的关键是实施的过程。经过教学处理,在方案实施中充分发挥任务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尽可能促使学生自我学习与实践反思。教师根据中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技能情况,设计具体框架任务下的引导性问题。设计引导性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目标明确,培养对电子技术的自觉意识,增加感性了解和责任心;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在此导向下,提前查询预习相关内容,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就促使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中以解决问题为任务要求自主学习与实践,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晶体管稳压电源子任务整流电路中的引导性问题内容,应该促进学生对职业实践的整体性把握,包括对元器件性能、电路理论、安全性、经济性等多种因素的考虑。
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引领性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超越课程内容的技术理性而上升到学生探索理性层面,从而促进了学生自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由于有了明确具体的课程和任务目标,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有更多的机会选择感兴趣的话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建构自己的知识领域。在完成任务中,他们体验成功,认识不足,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二)加强动手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目前电子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差,很难胜任本职工作的状况,电子专业课程设置方向要有较大的改变,向学基础,学得会,学有用,有技术的方向转变。
1. 重基础。基础类专业课必须要,如《电子技术基础》、《收音机原理》等,这几门课程不仅不能少而且要加大学习力度。因为是基础类学科,不是很难,学生可以学得会。毕业后各级各类考试都有要求的,学好了,对以后专业的学习、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帮助。
2. 学得会,学有用。在专业实践的课程设置过程中,各校可利用简单的实验设备条件制定以下教学内容:(1)收音机组装。现代社会,认为装配收音机是无用且技术落后的一门学科。其实不然,收音机是电子技术专业基础学科的综合应用,它将《电子技术基础》及基本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这项工作过程中将系统的复习和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对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其学习的价值是将基础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能够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2)家庭电气安装。此项实践的内容是电工基础的应用,从常理来说,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毕业的学生,若是连电灯、开关、插座等基本电工设备都不会安装,于情于理都说不通。然而教学的现实告诉我们,很多学生经三年的电子专业学习,这些基本的工作难以完成。这让我们觉得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家庭电气设备安装课程的开设,将系统地为学生分析家庭电气原理、照明电的安全常识及进行模拟安装,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必要的技能。具体内容包括功率计算、电线线径的选择、调速器等基本家庭电气设备安装。
3. 有技术。以上内容要求每位学生学习完成,毕业前采用项目考核方式严格把关,考试合格才能毕业。然而这些只是基础类技术,要让学生毕业后在同类毕业生中有竞争优势,要大力加强电子专业中应用最广泛且最实用的电脑软件Portel 99 SE的教学。因为学生掌握了此项技术后,可将复杂的电子制作、设计实验在此进行仿真,并可设计PCB板图(印刷电路板)。可见Portel 99 SE对于成为一名电子技术应用人才的重要地位。据调查,中职学生能有此项技术的很少,在社会用工方面会此技术的学生选择工作较广阔,各方面待遇较好。经本人的教学实践证明,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学习效果很好。Protel 99 SE课程能将学生的学习深度以及综合知识能力方面得到质的提升,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可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增加竞争筹码。目前此软件技术的应用也得到了省、市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每年都会举办“中职生电子专业的竞赛”,相信对各校的教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 其他学科为培养目标服务。要提高一名学生的竞争能力仅有专业技能还是不够的,还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需要其他学科也要从实用角度改革教学内容,应对不同的专业有所侧重。如语文教学中将计划书、说明书等实用的应用文作为教育和考核的重要内容,英语教学中将侧重电子专业英语知识的教学,从而将电子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技能型应用人才成为可能。
综合上述,电子专业教学现阶段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我相信,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和重视,在广大老师的努力探索下,电子专业今后的发展道路肯定会越走越宽,取得骄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工作结构与职业教育课程结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05(8).
(南昌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