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观察者网杨晗轶译。】
警告:下面这道题是给中学二年级学生做的,答不出来的人可以直接点右上角红叉关掉网页,这篇文章不是写给您看的。
已知有三个连续整数,中间的数是2n,请问三个数的总和是多少?
A. 6n+3
B. 6n
C. 6n-1
D. 6n-3
超过四分之三的韩国孩子给出了正确的答案(是B),但美国孩子的正确率仅为37%,低于伊朗、印度尼西亚和加纳的中二学生。
“强尼不识字”(观察者网注:《强尼不识字》(Johnny Can’t Read)是老鹰乐队主唱鼓手唐·亨利单飞后的单曲,反映了美国社会的文盲问题)我们早就知道了;可现在看来,强尼似乎数数更成问题。
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在报告里提到,美国年轻人的阅读水平位居全球下游,然而数学水平更加堪忧——在所有受测国家里排倒数第一名。就是这样一代人,将成为美国未来50年的主力劳动力;也正是这样一代人,将去跟其他国家的年轻一代竞争。
美国年轻人阅读和算术基础薄弱,贫困不是全部因素。要知道,即便是拥有研究生学历的美国千禧一代(观察者网注:约1985-1995年生人),他们的算术技能在世界上也几乎处于垫底水平。
写到这里,请允许我再出一道题目:
从早上6点20分到同一天上午8点,时钟的分针转动了多少度?
A.680度
B.600度
C.540度
D.420度
美国中二学生只有22%正确地选择了B,正确率低于巴勒斯坦、土耳其和亚美尼亚的同龄人。
不久前,我写过一篇文章给人文学科唱赞歌。但正如某位教授在给《纽约时报》编辑的信件里写道:理科专业的学生会选修文科课程。然而文科专业的学生往往拼命逃避数学或科学(除了“诗歌中的物理”之类的课程),唯恐选的课程与数字或公式沾边。
学点算术吧,它不会使你变成书呆子。相反,在对公共政策发表意见时,要想言之有物,算术是最起码的要求。正因为太多人不会算术,政客随便拿两个统计数据就能忽悠人——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政客之于数字好比醉汉之于灯柱:为了获取支持,而不是照亮黑暗。
(我认为美国高中和大学过分强调微积分,却没有足够重视统计学。统计学常识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必须掌握的。)
政客们在公开辩论时,常常利用统计学里“标准差”等基础知识玩概念游戏,因为真正懂得这些概念的美国人太少太少,多数人一看到“平均值”便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什么都清楚了。
比如我们知道,平均每位美国成年人拥有一个卵巢和一粒睾丸,但你可以试试能不能找到这样一位“普通人”。
再来做一道小测验:
一块40厘米长的木头被切成3块。三块木头的长度分别是2X-5,X+7和X+6厘米。请问最长那块木头有多长?
美国中二学生只有7%答对了这道题(答案是15厘米)。相比之下,新加坡的中二学生正确率为53%。
可以想象,许多读者会嘟嘟囔囔地抗议,他们不就是数学稍微渣了点嘛!是的,真正的数学天才确实和你我都不一样。据说,当伟大的数学家高斯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他的老师曾让班里的学生计算1到100所有整数之和,高斯几乎瞬间就给出了答案:5050。
老师大吃一惊,问他是怎么算的。高斯解释道,他先用1加100,2加99,凑出了50对和为101的数字组,然后101乘以50等于5050。
我同意,高斯这种世界级学霸确实聪明得令人讨厌。但我们不要以此为借口,逃避与数字打交道。新加坡等国的普通孩子为何能掌握非凡的数学技能?因为这些国家努力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当然,算术不仅仅是数字,它与逻辑也有关系。让我给你们出一道家族祖传的逻辑题吧,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还是个小孩儿,这道题虽然跟数学没什么关系,但学过数学的人似乎更容易厘清头绪、给出答案。
你被关在地牢里。地牢有两扇门,一扇门能让你逃出生天,另一扇门走出去便会被处死。牢房里除了你只有其他两个人,其中一人总是讲真话,而另一个永远说假话。你不知道谁说真话谁说假话,但他们彼此知道对方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你可以向他们中的一人提一个问题,但你不知道你问的是老实人还是骗子。那么,你要问一个什么问题,才能够找出正确的逃生门呢?
这不是脑筋急转弯。当你知道答案时,就会发现其实它很简单。本来不知道答案的读者朋友如果解出这道题,请通过推特或我的脸书页面联系我,第一名将获得我签过名的新书或一幅我在伊拉克战争期间收藏的萨达姆海报。我已经在我的博客上公布了答案,但我知道你能自己解出来的,对吗?
(本文原载于《纽约时报》,观察者网杨晗轶译。预知“地牢谜题”答案,请点击一下页)
地牢问题:
你被关在地牢里。地牢有两扇门,一扇门能让你逃出生天,另一扇门走出去便会被处死。牢房里除了你只有其他两个人,其中一人总是讲真话,而另一个永远说假话。你不知道谁说真话谁说假话,但他们彼此知道对方说真话还是说假话。你可以向他们中的一人提一个问题,但你不知道你问的是老实人还是骗子。那么,你要问一个什么问题,才能够找出正确的逃生门呢?
纪思道的答案:
问其中一人:“如果我问另一人可以从哪扇门逃出去,他会指给我哪扇?”然后选择另一扇门出去。
(If I asked the other person which door is the one to escape, which would he point to?” Then you take the other do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