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和弟弟放学回家,妈妈刚烤好一个蛋糕,就拿出刀来,把蛋糕切成两块,一块给哥哥,一块给弟弟。哥哥嘀咕着,埋怨妈妈偏心,给弟弟那块比较大;弟弟也嘀咕着,埋怨妈妈偏心,给哥哥那块比较大。妈妈说,那就让你们自己来选吧!哥哥先选,弟弟马上抗议,哥哥肯定把比较大那一块先选走了。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皆大欢喜?<?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妈妈想出了一个主意:先请哥哥把蛋糕切成两块,然后再让弟弟选。这一来,因为是哥哥负责把蛋糕分成两等分的,他会认为他拿到的肯定是整块蛋糕的1/2,因此不会有任何妒忌和埋怨;同时,因为弟弟有优先选择的机会,他也会认为自己拿到整个蛋糕的1/2 或以上,因此也不会有任何妒忌和埋怨。
从切蛋糕到世界和平
哥哥和弟弟想了一下,都觉得这个办法大家都能接受,这算是平分蛋糕的解答。但是,如果妈妈在蛋糕上面涂了奶油,有些地方是巧克力奶油,有些地方则是草莓奶油,哥哥比较喜欢巧克力奶油,弟弟比较喜欢草莓奶油,那又该怎么办?此外,如果除了哥哥和弟弟,还有小妹妹也要吃,那又该怎么办?
待会儿我会再回过头来讨论这些问题。在国家、社会、日常生活中,资源、财富、赋税、工作等的分配是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经常都要面对的问题,政府如何把年度总预算分配给国防、教育和社会福利等项目?企业如何把公司所有的员工分派到研发、制造和营销等不同部门?大至国家之间如何分配某个小岛附近公海底下的天然资源、二次大战后盟军如何分别占据柏林?小至妈妈如何分配哥哥、弟弟和妹妹去做扫地、收拾房间和遛狗等家务事?要想得到公平、大家都能够接受的结果,往往相当复杂且困难。
因此,数学家建立了一个平分蛋糕的模型来描述和分析这些情景。我们要把一个蛋糕切成n块,分给n个人,每个人对每一块蛋糕有他自己主观判断的价值,说得精准一点,他对每一块蛋糕打一个分数,分数愈高,就表示他愈想分到这块蛋糕。
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一块蛋糕愈大分数就愈高,但是蛋糕的大小往往是主观的判断,更何况计分也可加上个人喜恶的因素,例如蛋糕上巧克力奶油有多少?草莓奶油又有多少?这些因素对分数的影响,也因人而异。不过站在数学分析的观点来说,这个分数应该符合两个合理的原则:
第一、一块大小为0的蛋糕的分数一定是0,换句话说,没有人要节食。
第二、把两块蛋糕合成一块,它的分数不会减少,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贪吃。
在这个模型的前提下,我们的问题是:怎样公平地把一个蛋糕分给n个人呢?
公平百百种,你选哪一种?
首先,我们要问「公平」是什么意思?「公平」的一个解释是「满足(satisfaction) 的公平」, 也可以叫做「比例(proportion)的公平」,那就是每个人都认为他得到他该得到的分配。譬如说把一个蛋糕分给n个人,只要每个人都认为他得到整个蛋糕的1/n,那就是「满足的公平」了。大家分吃一锅饭,只要每个人都认为他吃饱了;把一个总预算分给若干部门,只要每个部门都觉得有足够的款项来执行全年的任务,也都是满足的公平。说得精准一点,每个人用自己主观的判断,对自己得到的分配打一个分数,如果这个分数等于或者超过一个已定的分数,他就满足了,而且这分数不一定也不必要是大家一致的。
「公平」的另一个解释是「没有妒忌(envy-free) 的公平」,那就是每个人对别人得到的分配都没有妒忌之意,换句话说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判断,不认为任何人得到的分配比他更好。「没有妒忌的公平」要求的条件比「满足的公平」高,「满足的公平」说:我吃得饱就好了;「没有妒忌的公平」说:我吃得饱,而且别人不能比我吃得更多或者更好。
说得精准一点,「没有妒忌的公平」是每个人用自己主观的判断,对所有人得到的分配打分数,别人得到的分数,不比他自己得到的分数高,才是公平。譬如说哥哥分到半块有巧克力奶油的蛋糕,弟弟分到半块有草莓奶油的蛋糕,如果哥哥比较喜欢巧克力奶油,弟弟倒无所谓,那就是「没有妒忌的公平」,但如果反过来,那就不是「没有妒忌的公平」了。
「公平」的另外一个解释是「安心的公平」,那就是每个人对别人得到的分配都心安理得,换句话说,每个人按照自己的判断,不认为别人得到的分配比他差。也就是说,每个人用自己主观的判断,别人得到的分配的分数,不比他自己得到的分配的分数低。
「公平」另外的一个解释是「一致的公平」,如果所有的人用自己主观的判断,替所有的人得到的分配打分数,而这个分数都相同一致的话,那就是一致的公平。譬如大家都认为每个人分配到的蛋糕大小都一样,或是大家都认为每个人分配到的工作,都同样要花四十个小时才能够完成,就是「一致的公平」。
让我强调,在解释「公平」这个观念时,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若每个人对每一个分配的分数有他自己主观的判断,要如何达到公平的目的,往往是相当复杂的事情。反过来,如果对每一个分配的分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接受的、客观的、量化的判断,例如一块蛋糕以它的重量为分数、一份工作以它的工作时间为分数,「公平」的观念就比较容易了解,「公平」的目的也比较容易达成。
讲完这些架构上的观念,让我们回头具体地讨论怎样平分一个蛋糕。先让我重复上面讲过的,妈妈如何把一个蛋糕平分给哥哥和弟弟:她先让哥哥把蛋糕切成两块,再让弟弟从两块里选一块,这个分配法达到「满足的公平」的目的,因为哥哥认为他的确把蛋糕平分成两块,因此在他心目中,他拿到的确实是一半;另一方面,弟弟认为他在两块蛋糕中选了比较大的一块,因此拿到的会等于或者大于一半。
同时,这个分配法也达到「没有妒忌的公平」的目的,因为在哥哥的心目中,弟弟只拿到一半,不会比他拿到的更多;在弟弟的心目中,哥哥只拿到他不要的一块,不会比他拿到的多。至于这个分配法有没有达到「一致的公平」呢?那就不一定了,虽然毫无疑问地,哥哥认为他得到的是一半,可是弟弟可能认为他得到的是一半或者大于一半。
把这个问题延伸到把一块蛋糕分给哥哥、弟弟和妹妹,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因为「满足的公平」并不保证「没有妒忌的公平」,在三个(或者更多的)兄弟姐妹的情形之下,即使每个人都认为他自己分配得到1/3,但是同时他也可能主观地认为可能有别人分配到1/3 以上。
满足的公平
让我们看看怎样把一个蛋糕分给三兄妹,以达到「满足的公平」。首先,有一个看似最明显和简单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让哥哥把蛋糕分成三块,让弟弟选,再让妹妹选,剩下来的给哥哥。在哥哥的心目中,三块蛋糕的大小是一样的,他满足;在弟弟的心目中,他先选了最大的一块,他也满足;但是在妹妹的心目中,弟弟可能拿了最大的一块,剩下来的两块都是小于1/3 的,所以她不会满足。
有一个可行的方法,容我告诉大家:首先,我们把一块等于1/3或者以上的蛋糕叫做大块,一块在1/3 以下的蛋糕叫做小块。首先,让哥哥把蛋糕分成三块,在他的心目中,每块都是大块。然后,让弟弟来评估,这有两个可能(1) 和(2):
(1) 如果弟弟认为这三块里至少有两块是大块,他就说:「让妹妹先选吧!」妹妹先选,当然在她心目中,她选的那一块是大块;接下来弟弟选,因为在他心目中至少有两块大块,即使妹妹选了一块,剩下来还有一块;最后剩下来的一块给哥哥,反正他一直认为三块的大小都是1/3,所以就达到了「满足的公平」的目的。
(2) 但是如果弟弟认为这三块里,只有一块大块,那就是说有两块是小块,他还是说:「让妹妹先选吧!」这就会产生两个可能(2.1) 和(2.2):
(2.1) 如果妹妹认为这三块里至少有两块大块,妹妹就说:「还是让弟弟先选吧!」这个时候,因为在弟弟心目中,三块之中有一块大块,两块小块,他当然选那一块大块;接下来妹妹选,因为在她心目中,有两块大块,即使弟弟选了一块大块,还剩下来一块大块;最后剩下来的一块给哥哥,反正他一直认为三块的大小都是1/3,所以就达到了「满足的公平」的目的。
(2.2) 如果妹妹也认为这三块里只有一块大块,那就是说有两块小块,既然弟弟认为三块中有两块小块,妹妹也认为三块中有两块小块,因此至少有一块弟弟和妹妹都公认是小块,那就把这个小块分给哥哥,因为他会无怨无尤地认为每一块的大小都是1/3。接下来,我们把剩下来的两块合起来,成为一块,在弟弟和妹妹的心目中合起来那一块是大于2/3的,因为哥哥已经拿走了他们心目中的小块,我们就用妈妈的老方法(妈妈应用的正是茶壶原理),让弟弟切,妹妹选,在他们两个人的心目中都各分到一块大小是2/3 的一半或者以上,也就达到「满足的公平」的目的了。
上述可以达到「满足的公平」目的的切法可以推广到n个人,不过在这里我就不讲了。
没有妒忌的公平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若要把一个蛋糕分给三兄妹,且达到「没有妒忌的公平」的目的,该用什么方法。首先,哥哥把蛋糕分成他认为是三等分的三块,接下来,让弟弟比较这三块的大小,假如他也认为这三块的确是三等分,那就简单了,让妹妹先选,然后让弟弟选,再让哥哥拿剩下来的一块。因为妹妹是先选的,她不会妒忌哥哥或者弟弟,既然哥哥和弟弟都同意这三块是三等分的,那么不管妹妹怎么选,哥哥也不会妒忌,弟弟也不会妒忌,而且哥哥和弟弟彼此之间也不会妒忌,也就达到了「没有妒忌的公平」的目的。
但是如果弟弟在比较这三块的大小之后,他认为这三块的大小是不同的,他把它们排成最大、次大、最小三块,他把最大那一块切成两块,叫这两块做A和D,在弟弟的心目中,A的大小等于次大那一块叫做B,还有最小那一块叫做C,如图1-3 (a) 所示。让我们把D放在一旁,先分配A、B和C,我们让妹妹先选,当然她可以随便选,接下来让弟弟选,但是有一个条件,如果妹妹没有选A,弟弟一定要选A,剩下来的就留给哥哥。请注意,选A的一定是弟弟或者是妹妹。让我们只分析妹妹选了A的这个可能,至于弟弟选了A这个可能的分析是相似的。
妹妹选了A,我们就让弟弟来选,弟弟自然选了B。接下来,我们让弟弟把D分成三小块,如图1-3 (b) 所示。我们先让妹妹在那三小块里选,再让哥哥选,最后剩下来那一小块就留给弟弟。让我们总结一下:
1. 妹妹分到A和D的三小块里她最先选的一小块
2. 弟弟分到B和D的三小块里最后剩下来那一小块
3. 哥哥分到C和D的三小块里他在中间选那一小块
站在妹妹的立场,在A、B、C里她是最先选的,在D的三小块里,她也是最先选的,所以她不会有任何妒忌和埋怨。站在弟弟的立场,他分到B,站在他的立场B的大小和A一样,因为是他负责把原来最大的一块切成A和D的,B不会比C小,因为他是从B和C中间选了B的,弟弟也分到D的三小块里剩下来那一块,但是他是负责把D平分的,所以他也没有任何的妒忌和埋怨的地方。站在哥哥的立场,首先,他分到C,C是他首先把蛋糕分成三等分中的一块,所以在他的心目中C比A大,C也不小于B,接下来,哥哥也不会妒忌妹妹,因为哥哥认为C=A+D,现在妹妹只拿到A加上D的一小块,哥哥也不会妒忌弟弟,因为哥哥认为C=B,而且D的三小块里,哥哥先选,弟弟后选,这也就达到了「没有妒忌的公平」的目的了。
达到「没有妒忌的公平」目的的切法,也已经推广到n个人,但是目前推广的切法中有一个缺点,我们在上面讲过的方法:若两个人,「没有妒忌的公平」的切法,只要切一刀;若三个人,「没有妒忌的公平」的切法,只要切五刀;可是在目前已知的推广分法,即使四个人,要切的刀数却是没有上限的,也因此还有许多研究的空间。
各得其所的公平
接下来,我要讲一个不同的情景:妈妈把蛋糕切成三段放在桌上,哥哥、弟弟、妹妹,同时伸手去拿他们最想要的那一段,而且每个人的选择完全凭自己的主观和灵感,不见得和大小有关,也许哥哥喜欢巧克力比较多的一段,弟弟喜欢有白色奶油那一段,妹妹喜欢蛋糕上有一朵花那一段,而且这些主观的衡量并不是固定的,妈妈换一种切法,三个人的选择可能又会按照不同的想法来判断,不一定和巧克力、奶油和花有关系,换句话说,三个人随心所欲,没有规则可以遵循。
很明显地,如果妈妈把蛋糕切成三段,而有两个小朋友都抢着要同一段,那么就会打起架来了。反过来,如果三个人的首选都各不相同的话,譬如说哥哥要第一段、弟弟要第三段、妹妹要第二段,那就天下太平,没有任何争执了,这可以叫做「各得其所的公平」。有人问说,妈妈真难做,到底「各得其所的公平」有可能达到吗?答案是「几乎」是可以的。
让我较为精准地描述一个切蛋糕的模型,有一块长方形的蛋糕自左到右总长度是1,妈妈拿着刀垂直的把蛋糕切成三段,由左到右。明显地,我们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选择三段长度x1、x2、x3 的数值。在任何一个切法里,三兄妹可以各有他们自己首选的一段,我们的目的是寻找一个切法,让三兄妹的首选彼此没有冲突,也就是哥哥说我首选的是某一段,弟弟说我首选的是另外一段,妹妹说我的首选是不同的另外一段,当他们的首选没有冲突时,这就达到「各得其所的公平」了。
首先,假如妈妈尝试很多很多的切法,譬如说一千个不同的切法,把蛋糕切成三段,哥哥告诉妈妈在每一个切法里,他优先选择的一段,同样地,弟弟和妹妹也告诉妈妈在每一个切法里他们首选一段,那么请问:在这一千个的切法里,可不可能找到一个切法,让哥哥、弟弟和妹妹的首选都各不相同,答案是「差不多」可以的。
让我们先假设有三个切法,在这三个切法里,三兄妹的首选是不同的,有一个切法,哥哥的首选是第一段,有另外一个切法,弟弟的首选是第二段,又有另外一个切法,妹妹的首选是第三段,换句话说,他们的首选是没有冲突的。您说这有什么用,这是三个不同的切法!但是如果我同时告诉您,这三个切法都是很接近的,也就是说在这三个切法里,x1 的数值都很接近,x2 的数值都很接近,x3 的数值也很接近,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三个切法「马马虎虎」地合成一个切法,那就是一个「各得其所的公平」的切法了。在数学上严格地来说,我们从一千个不同的切法,增加到一万个、十万个不同的切法,那么这三个切法就会收敛成为一个切法了。
书籍简介__你没听过的逻辑课
书名:你没听过的逻辑课
作者:刘炯朗
台湾中研院士刘炯朗以亲切的语法,引领思考的阶梯,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逐步破解各类日常迷思,从切蛋糕、排身高、电视猜奖游戏、魔术洗牌玄机、俊男美女的黄金比例到轮盘、赌马输赢的机率,乃至预测乐透中奖号码、运动赛事胜负输赢……,都能逐一破解,让逻辑和数学不再深奥,生活变得更有趣,是老少咸宜的科普读物。
你知道吗?生活离不开逻辑……
★ 蛋糕怎么切才能皆大欢喜?
★ 一天可以学会五套魔术吗?
★ 谁是MLB冠军队?
★ 林书豪被交易的机率有多高?
★ 怎样才能独得乐透彩?
★ 百万轿车就在门后面,我该怎么选?
★ 骰子、轮盘和赌马的必胜赌盘怎么下?
★ 罹癌机率……不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