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风光(790)梅州的骑楼
梅州地方秦汉时期属南海郡,北宋时改为梅州,清代称嘉应州,民国初年废州而改称梅县,1988年成立梅州市。城市被梅江和程江所环绕,周边另有若干河流汇入梅江。
梅州市的旧城主要沿梅江北岸分布,旧城以今仲元路和凌风路为两条东西向的横路,并以南北走向的泰康路、和平路、义化路、元城路—民主路和中山街等五条道路共同构成“两横五纵”的空间格局。旧时的城,分别以东门(今东门塘处)、西门、北门(今梅州岗)和南门(今义化路与凌风路交汇之处)为四界,有衙署、城隍、学宫居于其中,而邻水的南城门接近梅江和江岸码头建筑,所形成的这一聚居区是为城市当年的繁华之地。
根据资料,骑楼的出现和兴盛,与梅州较为发达的商品贸易、近江水运和亚热带气候环境,特别是大量出洋客家人返乡经商置业,传统族群意识与开放精神的混杂交集中,产生了依附于往返客流与侨资的商业街和骑楼式建筑群。
梅州市目前所保存的旧骑楼建筑,主要在位于梅江北岸的凌风路一带,建于1932年,长约1000米、宽约8.5米,道路两侧建有连排的中西混合式骑楼商业建筑,前店后库、上居下商,以二层或者三层居多,间或有个别建筑的局部建为四层,建筑物的层高通常较低。所用的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围护结构体采用了传统的材料和地方化工艺的墙体,如:由当地的灰、沙及黏土混合捣制而成的三合土夯筑体,或者不过火夯土砖等生土建筑材料,个别部位使用火烧黏土砖但并不多见。从一部分临街旧建筑物被暴露出来的侧面或者剖面,能够看出上述生土材料与钢筋混凝土结构之间形成有机的配合,三合土墙体或者夯土砖与钢混框架的结合能够保持必要的整体强度。周边是梅州市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街区内的商铺、作坊、食肆、仓房、廊棚等建筑风格东西杂糅,建筑形式保守与前卫并存。街区内尚保存许多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其建筑形态有楼有院、组合多样,表现出闽西和粤东民居等相互渗透和影响。
次日下午,从客家博物馆出来,又走到这个部分。然而手机相机全部无电,弹尽粮绝,只好回酒店进行几重充电。然后心有不甘地再次打车前往仲元路。其实也与邓仲元命名有关。
这条街多为美容类店。旁边似乎又有机电类,看起来还有行业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