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兵伐谋
上兵,即兵之上者,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伐,原意为功劳,这里活用作动词,建功的意思。伐后省略介词,伐谋就是“伐于谋”,谋就是谋略。意即凭谋略建功,指使用策略取胜,不需动用武力。整句翻译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使用谋略胜敌。上兵伐谋是《孙子兵法》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其进一步在下文中体现为“不战而屈人之兵” 《谋攻篇》中指出“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是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思想。对后世的战争有很大的影响。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
最高层次的谋略是挫败敌人的意图,
其次是瓦解敌人的联盟,
再次是选择与敌人正面决战,
最不聪明的办法是攻击敌人的城池。
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孙子兵法·谋攻篇》
:
“曹操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上兵伐谋”作过解释。他说:
“兴师深入长驱,据其城郭,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
”他认为“上兵伐谋”
是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并和“伐兵”
、
“攻城”互相配合,力争以最小的代
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达到使敌人全部降服的目的。
“上兵伐谋”不是取消军事
斗争,
也不同于死拼蛮干的单纯军事进攻。
优秀的指挥员无不重视首先以谋略战
胜敌人,
“全国为上” 全军为上” 全旅为上” 全卒为上” 全伍为上”
兵不血刃而达到全胜之目的。
公元前204年,韩信灭赵之后,采纳赵国广武君李左车的建议,按甲休兵,
镇抚赵民,遣辩士奉咫尺之书赴燕,示以欲伐,炫耀军威,燕于是屈服于汉。
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中正(即蒋介石),时称“西安兵谏”。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全面抗战的局面,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是一个“伐谋”的成功典范。
孙武“上兵伐谋”的思想,在我国几千年历史上给政治、军事领域的斗争以
极大影响,给近代其他国家也有相当影响。
《孙子新研究·总论》记载,德国威
廉二世失败后,逃到荷兰,读到《孙子兵法》时,懊悔没有早些读到孙武的书。 现代战争无论怎样发展,
“上兵伐谋”都不会失去其指导意义。
攻心为上是以智取胜的基本要求
在企业竞争中,避开热点、独辟蹊径是“智胜”的最有效方式。
智胜”是孙子重要的军事思想。将“上兵伐谋”的思想运用到企业中来,强调的是,“不争”并不是被动地等着别人来进攻,而是让“争”具有更大的艺术性、隐蔽性,而不容易引发竞争对手发动以牙还牙的反击。
在竞争中,心战是比力战更有效的竞争手段。进行实力的比拼,即便取胜,可能双方均有损耗;而进行心智的比拼,找准竞争对手的软肋,就能一举突破竞争对手的防线,让竞争对手防不胜防。
在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百事可乐就多次采用攻心为上的策略。作为后起之秀的百事可乐在历史积淀上显然无法与可口可乐竞争,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百事可乐决定,以年轻与活力作为进攻的突破口。百事可乐确定其促销主题为“百事可乐:新一代的选择”,并策划了很多独具匠心的广告片。其中,有一个电视广告片是:有一群年轻人,每人手里都拿着一瓶百事可乐,簇拥着一位考古教授。考古教授在泥土中找出一只棒球和一把电吉他,逐一进行辨认。一个年轻人发现一个满是灰尘的东西,考古教授除去厚厚的污垢之后现出一只可口可乐的瓶子,教授说道:“这是20世纪的文物。”“这是什么,教授?”一个学生边喝着百事可乐边问,教授陷入了沉思,回答道:“我想不出来。”
寻找“蓝海”
竞争手段的变化是“智胜”的重要形式,而更理想的情形是避开竞争热点,独辟蹊径,不让竞争对手成为对手。“蓝海战略”就属于后一种情形。
W·钱·金和勒妮·莫博涅于2005年出版《蓝海战略》一书。他们认为,市场分为“红海”和“蓝海”。“红海”代表已知的市场空间,企业局限在现有的市场范围内展开你死我活地厮杀,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顾客,这样的战略被称为红海战略。而“蓝海”则代表未知的市场空间,企业通过发现蕴含庞大需求的新的市场空间,走持续增长之路,采用的就是蓝海战略。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通过跨越现有竞争边界来审视市场,以及将不同市场的买方价值元素筛选与重新排序,企业有可能重建市场和行业的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从而摆脱“红海”,开创“蓝海”。
蓝海战略思想的提出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号召企业更多地去开辟增量市场,更多地关注价值创新,追求竞争的正数和博弈。而这些,正是许多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所忽视的。 问题在于,发现一片“蓝海”并不容易,而这片颇具吸引力的“蓝海”会吸引大量的竞争对手涌入,很快又变成了“红海”
如何才能避免“蓝海不蓝”的现象发生呢?答案可以从两个方面寻找:其一,构筑“蓝海”的进入障碍;其二,实施持续的创新。从构筑进入障碍的角度而言,如果“蓝海”的开拓源于企业价值链一系列环节共同改进的“组合拳”,潜在进入者进入的难度就大;如果“蓝海”的开拓源于企业一系列难以被竞争对手观测到的努力,也就是说,这些努力及其结果存在着模糊的因果关系,阻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障碍也就越大。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