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花月季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世界各地培育的品种多达8000种以上,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切花月季的繁殖管理技巧吧!
切花月季是蔷薇科蔷薇属灌木。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叶面平整,有光泽。花单生茎顶,花重瓣,花形、花色丰富。喜温暖湿润、光线充足的环境,生长适温为15-25℃,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湿润土壤。
以扦插、嫁接与组织培养法繁殖。嫁接以蔷薇属的野生种为砧木。栽培前要进行土壤改良与深,加入草炭土、稻糠等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另外加入麻酱渣、骨粉、厩肥等作基肥。养护过程及时剪除多余的花芽和侧枝。
温室栽培切花月季的温度控制很重要,一般为白天20-28℃,因此夏季注意通风、遮光,这样既降低了温度,又减少了光照,植株在通透的环境中也不容易感病。
生长期保证土壤略湿润,休眠期减少至1周1次。为了保证花的数量与质量,生长期要及时追肥,可以追施液态的氮磷钾。冬季除保持温度外,还需要适当补光。
温度管理
月季切花生产最适宜的生长发育温度白天24-26℃,夜间14-16℃。冬季当夜间低于8℃时,许多品种生长缓慢,枝条变短,畸形花增多。夜间温度长期低于5℃时,大多数月季品种不能发出新枝,或者发出的新枝较短,盲枝增多。因此,冬季低温严重影响切花的枝条长度、发芽及花芽分化,从而影响产量和质量;夏季当夜间温度高于18℃、白天温度高于28℃时,大多数月季品种生育缩短,切花的花瓣数减少,花朵变小,瓶插寿命变短,对切花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理想的昼夜温差是10-12℃,温差过大导致花瓣黑边。在滇中地区生产实际中,夏季将大棚内的白天温度控制在26-28℃,冬季将大棚内的夜间温度控制在14-16℃,就可保障出口月季切花的高产、优质周年生产。
土壤水分管理
月季是喜水又怕涝的作物,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月季的切花产量和质量;相反,土壤水分过多又会造成根系通气不足而影响根系发育。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的水分管理。选择无污染的河水、泉水或井水作为月季切花灌溉用水,宜采用滴灌系统。月季切花的浇水时间、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受季节、天气、土壤和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生产者主要根据生产经验或仪器不断观察、检测土壤水分含量、植株生长情况等确定。仪器可使用快速测定土壤水分的土壤张力计,用张力计监测土壤水分,并作浇水参考依据。
施肥管理
月季切花在营养生长期对大量元素氮、磷、钾的需求为N:P:K比例3:1:2,开花期为3:1:3,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以每月定期施用。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植株生长状况及其产量等因素考虑;施肥方法应根据设施条件进行。在实际生产中,要注意增施有机肥。土壤种植每年需要添加1次腐熟的有机肥料,保证月季切花生长对土壤有机肥的需要。每年添加总量一般为8-10吨/亩,以补充有机质的分解,使土壤有机质达到5%以上,添加时间以每年秋季和冬末为佳。添加有机肥时在畦面的中部(行间)挖开30厘米深、25-30厘米宽的浅沟,然aIhUaU.cOM后直接添加有机肥,最后同土壤均匀混合。
切花月季栽培时间一般要长达5年至8年之久,因此在栽培时首先要施足基肥,可施入腐熟的家畜粪及氮、磷、钾肥等。嫁接或扦插成活后的小苗以株行距45cmx30cm定植于栽培室内。栽植时将根向四方撒开,苗木的嫁接部位埋入土下3cm,比周围土层高2cm左右。栽后在根周围灌透水,加强水肥管理。小苗营养生长期需水量较大,2-3天浇一次,腋芽萌动前要适当控水,腋芽萌动到新梢长出要逐渐增加浇水量,以促进发枝。花蕾形成后到开花期,是整个生育期的需水高峰,尽量1天浇1次水。8月上旬及9-10月,可适当进行中耕施肥,在株间施以油渣、骨粉、化肥和草木灰等。
小苗营养生长前期,要及时摘除一切花蕾,以利于培养开花母枝,让枝条生长健壮。而一些品种有时会在枝梢上长出2个或3个花蕾,此时要保留中间的主蕾,摘除旁边的副蕾,以免养分分散,影响开花质量。盛夏气候炎热时形成的花蕾会受高温影响发育不好即开花,无商品价值,因此这时可见蕾就摘,促使枝条发育。玫瑰修剪一年可进行两次,秋剪和冬剪。秋季生长期,花蕾尚未形成前,可将枝条重剪到60-80cm高度,以更新老枝条,控制开花期,促进枝条发育。进入休眠期后至次年发芽之前,可进行冬剪,控制植株高度,整修树型。
以上便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切花月季的繁殖管理的全部内容,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大家。也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