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无数作家的创作实践证明,先读书而后走向写作,犹如蜜蜂先采花而后酿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阅读却是作文构思的主要渠道,欣赏则是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丰富阅读,读写相长。
1 培养兴趣,丰富阅读
心理学上讲: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探索它。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在课外阅读中的重要性。所以,要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我“需要”,必须引起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使学生有了读的欲望。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让我们打开语文阅读这扇语文教育的窗口,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
2 讲究阅读,博采众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课外阅读的方法就成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关键。首先,是指导学生“该读那些书”。读书一是要广泛地阅读,要有量的积累。二是要有选择,力求质的突破。要选择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一与学习的读物去读,更要选择文质兼美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其次,是应该指导学生“怎样读课外书”。阅读过程中我们不可能千篇一律,读起来没完。为了让学生读以只用,必须要讲读之实效。“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声情并茂的朗读,体会那独特之感,品味那无限境界;“警言妙语,名篇佳句”,熟读成诵,熟记于心,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综合训练;“口不绝吟,手不停披”,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会边读边记,笔不离手,习惯养成,能力提高,写作自然储备丰富。
3 阅读积累,读写相长
我们都知道了,阅读是吸收知识,而写作则是运用知识。为读而读,读写脱节,难以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学生要写出充实优美的作文,也应该像勤劳的蜜蜂一样,从多彩的生活和浩瀚的书海中采集丰富的“花蜜”。那么,丰富的课外阅读将是学生获得写作所需知识的重要途径。比如,一部《红楼梦》既是生活的海洋,又是知识的海洋。读这部作品,无不惊叹作者在医药学、植物学、花卉学、诗词学、心理学、园艺学等多方面知识的集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肚子里没有点墨水如何写得出好文章呢?所以说学生要写出优秀的文章,也必须通过阅读大量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丰富生活阅历,扩大知识面,提高思想能力,使自己想象的翅膀像天马行空、鲲鹏惊天般飞翔起来。
总而言之,学生要写一篇好文章,就必须要有十篇、百篇文章在胸。这样,有着良好阅读基础的同学,写作时思维的闸门才会大开,文思也才会泉涌而出。很难想象:一个空无一物的头脑可以“思接千载”,一双茫然的眼睛能够“视通万里”!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一个知识贫乏,孤陋寡闻的人,即使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引导他“上穷碧落下黄泉”,他终究还是“两处茫茫皆不见”。所以,我们要不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从阅读欣赏中汲取写作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