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老撒谎
据《印度快报》9月5日报道,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骗人并侥幸逃脱惩罚后,人们会体验到一种“骗人得手”后的兴奋感,而不会心存内疚。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招募了1000余名志愿者。
第一步,研究者先假定一个考试作弊并获得奖金的情景,结果大多数志愿者预测自己事后会很愧疚;
第二步,志愿者真的通过作弊拿到了奖金,结果他们的实际感觉很“爽”。
研究者推测,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从不诚实行为中获益较少,并且没有损害别人的利益。
但尽管如此,没有被惩罚可能对人的良好感觉影响更大。
因此,不要轻易饶恕任何骗子,以免他们尝到甜头。▲
(王 萌)
【情绪管理】别让愧疚感控制你的情绪
导读:每个人都有愧疚感,其来源也会有不同。尽管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感到内疚、自责,但最早真正可以让你感到愧疚的人,一定是你很爱的人。比如,你的父母、孩子、亲人、配偶和挚友。因此,愧疚最早与爱有关,这是一个人产生愧疚的早期根源。
【什么是愧疚?】
愧疚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它是一种混合了“负面情绪”和“错误认识”的痛苦感觉。如果严重愧疚,可能引发进一步的“自罪感”。
那么,到底“愧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其实愧疚就是一种“要为别人的不愉快或痛苦负责”的情感倾向,它常常隐藏在人的内心深处,难以表达。
【愧疚的来源】
在我们的幼年和青春期,我们会因为感觉自己浪费了时间而愧疚,会因为违背了父母的意愿坚持自己的想法而自责,会因为给家庭带来了负担而内疚,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让父母生气、焦虑、痛苦而愧疚。某些时候我们甚至为“自己比别人优秀”而愧疚……因为在那些不比我们优秀的人的脸上,你看到了他们的愧疚和自责……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变成了一个愧疚的人。
愧疚感来源于一个人不合情理的主观因素,如个性、潜意识情结、价值观等等,而这些内在主观因素与当事人的个人成长经历有直接的关联。有了愧疚的主观倾向,当事人总是习惯于对人际交往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进行错误的内归因,认为是自己的过失引发了别人的痛苦,从而远离了事情的真相。
【愧疚感带来的阴影】
愧疚的人总是为别人的痛苦“买单”。相恋多年的情侣如果和自己分手,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想想对方心理上发生了什么改变,而是反省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对方一旦变心,就觉得自己一无四处、毫无价值;或者觉得自己“很受伤”,这就是愧疚感使然。有了“愧疚”和“受伤”的痛苦感受,就阻碍了当事人对“分手”这一事件进行客观分析,所采取的反应也就容易陷入盲目。
极端愧疚的人,实际上是生活在别人阴影中的人,他们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敏感于别人的态度和看法,迎合别人的需要与要求。这样一来,他们逐渐感受不到自己的需要、欲望、价值和自尊。由于当事人总是生活在别人的需要中,不能够真切地感受自己的需要,久而久之会导致慢性抑郁症或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甚至觉得自己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
【面对你的愧疚情绪】
表达愧疚:
如果你对某人因某件事情感到愧疚,你最好的选择是找个合适的机会,真诚地向对方表达歉意,并感谢对方对你的关怀与照顾。向对方说声“对不起”和“谢谢”,是化解内心愧疚的一剂良药。心理治疗认为,不被表达的愧疚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会转化为极端的“自罪感”,并可能导致“抑郁症”和“疑病性神经症”发作。而表达愧疚对当事人来说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需要为其创造一个客观、宽松的倾听环境和接纳的情感气氛。
学会感恩:
大多数人从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就生活在父母爱的包围之中。人生的难题不是有没有爱,而是是否感受到爱;不是爱不爱对方,而是能不能以正确的方式付出爱,并给予对方所需要的爱。但不管怎么说,没有人能够在缺乏爱的条件下长大。因此,我们要像韦唯唱的那首《感谢》那样,用感恩的心态来面对一切: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了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我生命,感谢生活赠予友谊爱情;感谢苍穹藏怀理想幻梦,感谢时光长留永恒公正。
珍视自己:
愧疚的人大都有一种认知误区,觉得只要满足了别人的需要,就能得到认可和关爱,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愧疚破坏自己的心情,也损坏人际关系。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是自我实现的高级动物,关爱自己、珍视自己、接纳自己,为自己负责,是一个人成为自己的前提。
实际上,任何人终其一生都存在一个如何管理情绪的难题。我们也许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至少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让内心变得自我信任与坚定。只要你恪守自己的生活准则,理解自己、尊重自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你的生命就可以自由自在地遨游于社会、家庭、生活的滔滔大海中。
内疚、责任与原谅 停下来,想一想:负罪感
想一想负罪感在你的生活中和你与父母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你对什么事情感到内疚?把这些事情列一张单子,?这个过程中不要自责,也不要想“我知道我不应该为此而自责……”你可能会因为以下的情况而感到内疚:
◆没有和父母共度佳节
◆拒绝了父母拜访或交流的请求
◆父母这些年来对你的付出
◆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
◆父母在上个感恩节时所爆发出的愤怒
◆接受他人的帮助或馈赠
◆希望父亲或母亲死亡,“滚得远远的”,或者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
为了帮助你思考,你也可以做一做下面这个改编自《不再如履薄冰》一书的练习。用你自己的经历填空补全下面的句子。
◆我为自己想要/不想……而愧疚。
◆我为自己做了/没有做……而愧疚。
◆我为自己感觉到/没有感到……而愧疚。
◆我为自己说了/没说……而愧疚。
◆我为自己相信/不相信……而愧疚。
◆我为自己质疑/没有质疑……而愧疚。
◆我为自己有/没有……而愧疚。
◆我为自己表现出/没有表现出……而愧疚。
◆我为自己对……做了/没有做……而愧疚。
◆我为自己本该/本不该……而愧疚。
想一想你自己为什么会对单子上的事物感到内疚(再次提醒,是“为什么”,而不是“该不该”)。内疚感在你的家庭中起到了?样的作用,它又如何加强了你那种要对某事负责的感觉?
父母的内疚感不利于对孩子的培养
很多原因会使父母感到对某个孩子有愧。以下是几种会产生这种内疚的典型情况:母亲上班前没顾上仔细想一想,是否有慢待孩子的地方,孩子身体残疾或者精神有缺陷;领养了孩子之后,总觉得自己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才能具备做父母的资格;父母小时候总是受到大人的指责,直到被证明是清白无辜的时候才能摆脱自己的负罪感;在大学里学过儿童心理学的父母,知道哪些做法对孩子不好,因此觉得自己必须把孩子教育得比别人好。
无论使父母内疚的原因是什么,这种感觉都不利于父母对孩子的培养。父母总是对自己要求过高,而对孩子则期望值太低。即使父母的耐心已经达到了极限,而孩子也确实淘气得过了头,需要明确的纠正,这些父母也会努力保持宽容的态度和温和的口气。每当孩子需要严加管教的时候,父母就会犹豫不决。
孩子其实像大人一样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太淘气了或者太放肆了。即使父母假装没看见,他也知道自己太过分了。他会在心里觉得自己不应该这样。他希望有人阻止他。但是,如果没有人管,他就可能闹得不可收拾,好像在说:“看我闹到什么分上才有人管?”
最后,孩子的行为太过分了,父母就会忍不住发火。父母会训斥或惩罚孩子。等事情平息以后,父母就会对自己的“失态”而惭愧万分。所以,他们不是去巩固这种管教的结果,而是对自己的做法进行纠正,或者干脆让孩子惩罚他们。
父母要么在惩罚孩子的过程中容许孩子对自己无礼,要么在问题处理到一半的时候就把处理决定收了回去,要么当孩子再次调皮的时候假装没看到。有的时候,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反抗的表示,父母反而会故意刺激他。当然,这些父母根本没有想到这样做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觉得这些描述听起来很复杂难懂,或者不合常理。如果你无法想象为什么父母会允许,甚至鼓动杀了人的孩子负罪逃跑,这只能说明你对孩子没有愧疚的感觉。
但是,愧疚感并不是个别问题。大多数明事理的父母在觉得对孩子有失公正,或者对孩子考虑不周的时候,都会偶尔放纵孩子一下,但父母很快就会恢复正常的做法。但是,如果父母说:“孩子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让我气不打一处来。”这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说明父母感到极端内疚,而且一直都在妥协让步,所以孩子就表现得越来越过分。没有哪个孩子会无缘无故地那样惹人生气。
要是父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可能太纵容孩子了,并在这些方面严格管教,坚持不懈,他们就会高兴地发现,孩子不仅变乖了,而且还更加愉快了。这样,父母就会更爱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会更爱父母。
为什么会内疚?
内疚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不正常的内疚却是另一回事。无法消化的内疚,在心中不断发酵的内疚,不是你的错但你仍然会感觉到的内疚,这些类型的内疚在边缘人格父母的成年子女那里都很常见。那么,这种内疚感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种内疚感可能来自于以下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对控制力的需求。感觉自己需要对所有事情负责,这表明你想要在自己无法控制的场合里感觉到力量和控制力。例如,一个女孩儿觉得自己对父亲多次企图自杀负有责任。这可能是因为她还太年轻,无法意识到父亲这样做是基于他自己的选择。她还可能生活在无尽的恐惧之中,因为她担心不知道哪一天自己放学回家后就会发现垂死的父亲躺在地上,或者更糟。内疚感和对此负有责任的感觉会使她觉得自己对这种不稳定的生活还拥有某种控制力。
你在家里扮演或曾经扮演的角色。当你不再扮演指定的角色,并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时,你可能会因为打破了表面的沉静,将一切都暴露在他人面前而感到内疚。比如,边缘人格的母亲眼里的乖孩子可能会在接受心理治疗谈起自己的童年之后而感到内疚。儿时,他是家里的管家,是母亲的朋友,因此,在和治疗师谈话并批判性地谈论自己的童年时,他会觉得自己背叛了母亲。
过弱的界线意识,投射性认知。如果你的界线划得不够清晰,那么在与父母相处时,就很难说得清你的责任和义务到哪里为止,你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又从哪里开始。父母可能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内疚感投射在子女身上;边缘人格患者很容易感到愧疚,为了避免这种感觉,将内疚投射在子女身上,让子女们内疚就成了一个很直接的选择。这种现象被称作投射性认知,举一个例子:一天,一位女士对自己的孩子感到不快并失去了耐心。当孩子说,“我饿了,什么时候吃午饭呢?”时,女士一下子叫了起来,“真不敢相信你这么自私。你没看见这还没到饭点吗?”这位女士实际上就是在投射;她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累了,不想再动了,什么做午饭之类的,再等等。但我这样想很自私,我无法接受这种想法。因此,我就说这种想法来自于你,都是你的错。”孩子总是相信妈妈告诉她的话,他努力想要搞明白,为什么妈妈会对饿了就需要食物这样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大发雷霆,他可能会得到以下几个推论:(1)妈妈发火都是因为她;(2)她提出这个要求很自私。认识到这两点之后,不健康的内疚感就开始积累起来了。
内疚的原因
成年子女可能会想要知道,他们的边缘人格父母是否在有意识地把内疚当作一种工具,因为他们感觉到的就是这样。稍后我们?会谈到父母的责任,不过不论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患者总是会通过各种方式诱发他人的愧疚感,他们会:
◆控制所处的环境并最小化未知因素。
◆指责别人的愿望或别人所希望的结果不道德。
◆拒绝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拒绝接受自己的感受,不愿意面对自己的想法。
鉴于你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经历,每当回顾这些经历时你都会觉得五味杂陈,弄清楚内疚感的根源也就显得更加的困难。内疚感可能会以一种很微妙的方式在家中出现,少数几个难以忘却的瞬间并不足以说明它在家庭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事实上,正是那无数段还算正面的经历?强了你的感受。
成年子女会感到自己有愧于他们的边缘人格父母,感觉他们对父母负有责任,以下是他们感觉内疚的几个原因:
对现实的认知不同。认知不同是不行的;边缘人格父母会把他们的认知作为正确的认知强加给别人。例如,米卡告诉他的父母,如果他那个周末有空并且不太累的话,他愿意帮他们粉刷房屋。而他的父母听到的是(他们希望的就是这样),“我一定会帮你们粉刷房屋。”周末到了,米卡决定不帮父母这个忙,并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父母。他的父母回答,“哦,但是米卡,我们就指望你了。你说了你会来的。没有你我们可怎?办?”
非难和指责。无情的指责和错误的责难也会引发内疚感。如果你不断地听到别人告诉你是你把事情搞糟了,你的行为不合适,你不应该这么做(或者本该做什么但没做)……你就会开始相信你辜负了他们,并应当为此负责。你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忘记了自己真的作过,所以才觉得他们的指责不对。父母的观念在你的内疚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发现自己处在双输的形势中。不论你做什么都是错的。例如,如果你为自己辩护,父母可能就会说,你怎么这么“倔”,或者让你不要这么看不开,不要这么敏感。如果你不为自己辩护,?可能就会觉得你默认了他的指责。不论怎样,受到损害的都是你。你也就会因此而开始觉得责任都在你,并感到内疚。丽丽还记得自己好几次因为自己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指责。每当她为自己辩解,而父母又不相信她的话的时候,她都会因为伤心而哭泣。这时她的母亲就会嘲笑她,“哭什么哭?被抓了个现行才伤心了?宝贝儿你还挺知道羞的嘛。”在另一个例子里,雪丽还记得她母亲的最近一次生日。“她告诉我不要给她买礼物——她想让我把钱省下来装修房子用。生日那天,我寄给她一张贺卡然后打电话给她。她在电话那头闷闷不乐地说,'卡片不错,不过我有些?望。要知道,你妹妹送了我一大束鲜花。’”
否认与投射。边缘人格父母否认自己行为的影响,并反过来指责你。例如,父母可能会拿你开一个很残忍的玩笑,如果你不笑,他们就会说,“你觉得我的笑话不好笑吗?你怎么总是这么严肃?”或者当你抓住父母正在做某件不好的事的时候,他们就会投射感情,说出诸如“你觉得我不好相处?如果你不是这么自恋,你就会发现难以相处的人实际上是你。”
扮演受难者的父母。你可能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却……”“你不知道我牺牲了多少……”“早知道你会这样对我……”“不?你怎么对待我,我都会爱你的。”
压抑感情。因为觉得你要对某事负责,你的父亲或母亲可能会对你很冷漠,或暴怒异常,直到你承认错误、认错道歉为止。
父母的错误 你是否还在重复
父母亲是小孩心理上的第一面镜子,孩子起先不知道自己是谁,靠着父母对他的反应、评价,而建立自我形象和自我观念。因此,我们的成长过程也往往反映了父母的某些观念与行为模式。而这些行为会被不知不觉的带入自己的人际关系,尤其是恋爱中。所以,在开始一段感情之前,首先看看父母及其关系在你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也许更有利于你感情的顺利发展。
回忆下:你父母的关系怎样?他们的关系是否影响了你对感情、对婚姻的看法?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关系良好,会给我们积极影响,让我们充满温暖和关爱。如果父母关系不良,会对我们产生消极影响,往往这些是我们意识不到的。所以,如果父母的关系带给我们积极影响,那么恭喜你;如果是消极影响,那你需要做的就是摆脱父母关系中不健康的方面,重新构筑自己爱的世界,并放弃对自己或对父母的任何偏见。如果你想让将来的感情生活更令人满意,那么以下的四个建议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建议1 找出“错误”
首先,重要的是找出你认为是一再重复的错误。比如,如果你的父母总是为一些小事大吵大闹,你会发现,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你可能很好斗。或者,如果你的父母之间从没有相互支持实现彼此的梦想或目标,你会发现你的伴侣可能也不会支持你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了摆脱这种不良关系,让未来的感情生活更加顺利,你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找出你在不断重复的错误。
建议2 摆脱父母的模式
一旦你确定了不想再重复的关系模式,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摆脱它们。首先,列出你想要改变的行为或习惯。比如,你可能想改变自己的专制或者委曲求全的方面。那么,在你列出这些行为或习惯后,看着它们,问问自己:你觉得哪些健康的行为能代替它们?比如,你不想再那么专制,你可以这样想:相处是需要相互妥协的,不妨坦诚布公的谈谈。但如果你总觉得自己是对的,那你得面对一个事实:你的理由不会总是奏效!
建议3 重新编写爱的辞典
下面是一些非常奏效的练习:首先,写下5-10个词,代表你对爱和亲密关系看法。再以“爱是______”的句子开头,共写5-10句话,把刚写下的5-10个词分别填在横线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了解自己为什么对对方没有吸引力。如果你也列出了包括像充满挑战、不满足、困难等词的话,那么你要做的就是重新编写你的“爱的辞典”。方法如同上面提到的,再次写下“爱是________”的句子,然后写下5-10个你认为能代表健康关系的词。比如,可能的、幸福、健康、满足等。最后要做的就是从早到晚训练自己整整30天! 通过编写新的爱的辞典,每天练习,坚持一个月,也许,最后你会大吃一惊。你可能已经改善了人际关系,得到了他人的亲睐。如果没有出现这样的结果,请不要放弃,坚持练习!
建议4 不要对你的父母(或自己)做出评判
不要对父母或自己做任何评判也是重要的。实际上,父母是很棒的。他们已经在自己有限的知识范围内做了自己能做的。那你也要学会根据自己知识做你所能做的。可以试用以下方法:第一步,找出那些没有对你产生不良影响的行为模式或习惯。摆脱不良行为模式,赞美自己能够做到的好的行为,你会发现自己在逐渐提高,关系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现在,你知道如何避免重复父母的错误,你可以自由地享受健康和幸福的未来。如有疑问,再回头看看上面的建议,按照那些列出的方面练习,并且不要强加给自己任何评判,也许,你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很有吸引力的。
愧疚
每个人的内心里都有愧疚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良心。我们的心中存有是非观念和针对事情对错的评判,这种愧疚心理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人说这是社会、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影响。可是,我们看到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并没有受到上述所说的影响,但是早在那时的人类就已经有愧疚的心理了。当他们吃了禁果后,耶和华来寻找他们,他们试图藏起来,躲避神的面,就显示他们愧疚的心理了。
愧疚本质上是对罪感到羞愧和内疚,是因为违背神的标准而产生的。简单来说罪所产生的后果之一,也是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内心感到愧疚。这个世界因着人离弃神而充满了罪,世人也因着罪受着愧疚的煎熬。在人的一生中,我们都会犯罪犯错,而且是不止一次的,不论是大是小,个人犯罪犯错后,无论后果如何,内心中总会隐约有愧疚的感觉,导致一个人生活在对自己过去的错误的自责自恨中,身负愧疚的折磨。如果得不到正确解决,会在生命中产生极多不良的后果。
愧疚心理的来源
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愧疚心理是一个严重影响人自由发展的大问题。因而,他们推崇人人是受害者的理论,一个人犯了罪,却推托是受到生理、机体代谢、家庭、父母、社会和学校等等外界因素影响,把自己当成是受害人而不承担起当付的责任。但是,我们观察到事实并非如此,现代的人不是受害太多,而是抱怨太多,推卸责任太多,更多选择,反而导致更多的不满足。
愧疚心理可以是来自人和来自神的。从人来的愧疚往往是因着他人的罪嫁祸于我们身上而产生。比如说,有一些爱操纵人的朋友、家人、长辈和老板也会使用愧疚心理来达到控制我们的目的。他们往往会说:「就是因为你......才怎么怎么样的。」或「要不是你,我们就不会这样惨了。」魔鬼也利用这些,做欺骗、搅扰的工作。这些从人来的愧疚虽然是不真实的,是别人强加在我们身上的责怪,但的的确确会困扰着我们。所以,我们要认清和识别这些不属实的怪罪。
然而,从神来的愧疚不同,它会生出属神的忧愁以致于得救。这种属神的愧疚与单单的后悔,或是毫无悔改之心,是大相迳庭的,哥林多后书七章10节说到:「因为依着神的意思忧愁,就生出没有后悔的懊悔来,以致得救;但世俗的忧愁是叫人死。你看,你们依着神的意思忧愁,从此就生出何等的殷勤、自诉、自恨、恐惧、想念、热心、责罚(或作:自责)。在这一切事上,你们都表明自己是洁净的。」所以,从神而来的愧疚是好的,也是需要的,能够带给我们真正的拯救和生命。
愧疚导致的结果
因罪产生的愧疚的危害,会影响一个人生活各个层面,圣经人物的实例向我们展示了愧疚所导致的不同结果。
第一、愧疚的心理会导致一个人生活在对过去错误事情的愧疚中,不能从中走出来,严重时有可能会自取灭亡。犹大就是最好的例子,犹大卖了主耶稣后,心生后悔,但他仍然继续靠自己,不愿来就神的赦罪恩典,导致他陷入更深的痛苦当中,以至于上吊自杀而死。我们可以想见他内心所经历的苦毒、抑郁、愤怒、挫败、以及自怜和自恨。加拉太书六章8节说到:「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犹大因着自己情欲的选择,而导致他与神永远的完全的隔绝。
第二、愧疚的心理会导致一个人自高自大,企图用抬高自己的方式来掩盖内心的愧疚,其表现为挑剔、自爱、寻求他人的认同、论断、完美主义和追求表现和成功等等。扫罗王的晚年正是这一写照,扫罗离弃了神,他知道神的灵离开了自己,虽然仗着自己外在的荣美、能力和头衔以撑场面,内心却是充满了不安和害怕。
第三、愧疚的心理会导致一个人回避后果,良心麻痹,无动于衷,从来不认错,如同石头般刚硬,这种人的心就如同提摩太前书四章2节所说的:「......被热铁烙惯了一般。」提摩太前书一章19-20节说:「......有人丢弃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其中有许米乃和亚力山大;我已经把他们交给撒但,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渎了。」这两个人在道德上本应真诚,却抹杀了良心,偏离真道,败坏人的信心,他们不能与主耶稣的国度有分。
然而,愧疚的心理也会有好的结果,它会带给一个人真正的悔过与重生。大卫不认罪时,身心受到痛苦的折磨,他向神哭求:「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诗32:3)。直到他认罪悔改说:「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在你眼前行了这恶,以致你责备我的时候显为公义,判断我的时候显为清正」(诗51:4)。神没有轻看他忧伤痛悔的心,也赦免了他的罪。
新约使徒彼得三次不认主后,想起主曾经说的话,就放声痛哭,心中充满愧疚,但因着神的恩典,彼得蒙了耶稣的宽恕和重建,从一个靠自己能力夸口的盲目跟随者,成长为靠着神的恩典传福音的使徒,他也是早期教会重要的带领者。
神给我们愧疚的心理的目的是为要激励我们,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能、罪和污秽。我们的良心愧疚让我们意识到因着我们的罪使我们离弃神、与神隔绝;也让我们认识到我们需要悔改和神的救恩。正如哥林多后书十二章9至10节中,耶稣对保罗所说的:「......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为基督的缘故,就以软弱、凌辱、急难、逼迫、困苦为可喜乐的;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
如何用神的原则处理愧疚的心理
鉴察人心肺腑心肠的神,知道我们因愧疚所受的煎熬,神愿意为我们造清洁的心,使我们里面重新有正直的灵。依照圣经的原则,我们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人与神之间:必须向神认罪。约翰一书一章8至10节说到:「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我们若说自己没有犯过罪,便是以神为说谎的,他的道也不在我们心里了。」相信我们的认罪悔改,是神能够在我们心中的愧疚感上施行祂的饶恕的开始。
第二、人与人之间:务必寻求和好,彼此认罪。雅各书五章16节说:「我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我们可以得医治。」尽可能给予物质、精神和情感等各方面的补偿,以一颗谦卑、亏欠的心去达成寻求和好的目的,这也是神的诫命之一。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作者:[美]金伯利·罗斯 弗雷达·弗兰德曼
第四章 内疚、责任与原谅
为什么会内疚?
停下来,想一想:负罪感
自己做主
停下来,想一想:掌控
第五章 没有怨恨、不再愤怒
家庭中的愤怒
愤怒的原理
第六章 用交流重塑关系
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控制交流
语境是关键
明白无误地沟通
第七章 新的过去、新的现在
潜移默化的学习
你的目标
负面的自我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