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治病的绝技秘方 民间治病救命绝技---破解高血压和糖尿病

能救命的民间失传珍贵绝技

 

 

急救脑血栓疗效如神

民间治病的绝技秘方 民间治病救命绝技---破解高血压和糖尿病

治疗血栓一法。此法百试百灵,无不神效。病人如果出现口眼歪斜,不能言则为中风和栓塞之症,应马上检查患者口腔两齿间定有两白色如带状物,并用割刀竖切断之。病人马上恢复常态。另检查舌下,如有如疣状物,应以镊子钳之出血,定有回天神力。应当牢记此法。救人于顷刻之间。还人健康,快乐自己。

用针点刺“风疙瘩”出尽恶血中风就不会发作


有中风先兆或中风刚发作时如果治疗及时,完全可以消除中风的发生。中风先兆或刚发中风时在患者的后头颈部风池,风府附近有一“风疙瘩”,用针点刺出尽恶血,中风就不会发作了。方法简单,又没有危险性,

希望大家广为流传,为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保驾护航,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消灭中风了。具体操作方法:用手捏住“风疙瘩”随便用什么针都行,多点刺几下,再用火罐拔,使其出尽恶血。注:不可刺的太深,以免发生危险。


针刺齦交穴治疗小便频繁

嘴唇中间有一条细筋,靠近顶端应该有一个米粒大小的白点,用消毒针挑破这个白点。就行了。
解释如下:
1)这个米粒白点的位置就是龈交穴,是督脉的终点,为任,督,足阳明胃经的交汇点。是任脉的盖头。龈交鼓起突出,就是盖头揭开了,膀胱的开关海底会阴穴之上的曲骨穴(女叫赤女亦曰玉女穴,男叫铜壶滴漏穴)就会漏水。


扁桃体发炎,用针刺后溪穴,疗效极快。

一患者,感冒嗓子疼的特别厉害,连咽唾液都不行,采用针刺后溪穴,针刺到后溪穴后,即刻感到疼痛减轻,又留了二十分钟针,咽部竟一点不舒服的感觉都没有了,三天以后便彻底的好了(中间再没做任何治疗)。这之后,他每遇扁桃体发炎,即针后溪,几乎都能立即止痛。

另一患者,感冒发烧39.6度,扁桃体已经化脓,不能咽任何东西,随针刺后溪穴,当即就能咽唾液了,留针一小

 

时后既可以吃东西了,以后又连针了五天便痊愈了。

专治化脓性中耳炎神奇秘方

龙胆草一钱半 柴胡一钱半 银花四钱 连翘四钱赤芍三钱 栀子三钱 黄芩三钱 水煎服脓多加鲜生地一两,痛剧加牡蛎一两,夏枯草三钱。 

70 不留宿
80 不留饭
90 不留坐

中国有句俗话叫“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意思是说,老人70岁以后,如果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主人不要强留其住宿;80岁以上的老人,就不要强留其吃饭;90岁以上的老人,更是连坐都不要挽留了。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洪昭光教授认为,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主人如果按照以上做法做也不会失礼。年事已高的人,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应该尽量少走亲访友,否则,很可能给自己和主人家带来麻烦。
  7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因为身体各脏器功能都在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疾病更是接踵而来。尤其是半夜和清晨,是意外出现的高发时段,一旦此时出事儿,会给陌生环境增加很多处理上的困难。洪昭光教授还提醒,老人最危险的两个“死亡三联症”,其中之一就是“冬天、凌晨、扫雪”。日出东方的时候,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代谢加快,血黏度上升,很容易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严重者甚至猝死。因此,早上6点—11点对老人来说,是全天最危险的时刻,国外学者也称这段时间为“魔鬼时间”。另外,老人听力、视力都有所下降,在陌生地方留宿,对环境不熟悉的老人,起夜时很容易被障碍物绊倒,发生意外伤害,所以要尽量避免让老人在外留宿。
  80岁以后,各种疾病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更有增加,连吃饭也要处处留神,特别是老人在外用餐,情绪激动,加上美味佳肴,容易进食过饱。据说英国寿星托马斯帕尔就是在152岁时,应邀去伦敦参加王宫盛宴后去世的。著名解剖学家卡尔维解剖了他的遗体后,未发现任何衰老迹象,推测其死亡是过度饱食所致。上面提及的老人“死亡三联症”之二,就是“饱餐、酗酒、激动”,这三方面本身就是老人猝死的诱因,外出就餐,更容易让三方面联合在一起,危险更大。
  总而言之,对于耄耋老人,尤其是患心脑血管疾病和耳目失聪的老人,最好减少外出机会。如果实在需要外出,最好在儿女陪伴下早去早回。在外就餐要注意节制饮食,细嚼慢咽,控制情绪、限制饮酒,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还要随身携带药品。▲

破解高血压

一,治病别害了自己

任何研究,最重要的是其严谨性。猜想也好,推理也罢,最后的结果正确与否,都要经过试验及验证。西医学的逻辑也好,中医学的的思维也罢,而最终都要经过病人的健康这一关。别管什么理论和办法,能把病治好了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医学的最高境界,不应该仅仅是治病,而更重要的是救人。不能老病没治好反而治出新病,或者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伤害。有的研究出现偏差和失误,损失可以弥补。如果楼盖塌了可以重盖,汽车报废了可以重造。而医学呢,病治错了,身体还能恢复到原来吗?人死了能复活吗?所以医学的研究来不得偏和差,也来不得错和误。很多新研究新发现新论点,在检验正确与否之前要考证。即使现有的作法,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定论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也需要考证。真理是什么,真理是有理有据,真理是要验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的是结果,权威也好,专家也好,理论说得再天花乱坠,逻辑性再强,说服力再大,但如果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那么“定论”就是错误的,就需要纠正。君子曰:己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慎施于人。自己不明白的,不能轻易乱对人讲,更不要轻易让别人去做。所以说,在我的研究发现中,凡是我说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反复推敲、深思熟虑后才把它写出来。关于我在文章里说出来的论点,都是在实践中先有发现,再经过分析判断,然后再经过实践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才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交流。学术研究来不得半点儿戏、模糊,或者模棱两可,否则给人误导,害人害己。

因为这篇文章本身就是探讨高血压的,所以先在这方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的目的不是指责什么,主要是想通过我的阐述,对现有做法提出我的质疑,说明一下所谓“真理”的误导和害人。高血压病人都知道,降压药分为五大类:“扩张类”、“利尿类”、“镇静类”等。病人如果降压效果不理想的话,医生就会让加一类降压药。再不理想就再加一类,最后甚至搞出了个“联合降压”,几种药通通来点。这不是傻子疗法吗?还要医生干什么?到药店把各类降压药都买点、都吃点不就可以了吗?而且还都在总结联合用药的种种好处。病人看医生,就是因为医生是专家,能把病人的病情搞得更明白,用药更精确。医生开的药吃了不管事,说明没给病人看明白。无论西医也好,中医也好,都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相当多的病人,都是吃两三种降压药,再吃心血康、脑心通,再吃阿斯匹林。高血压,吃上几年药,多了心脏病,再吃再吃复方丹参片,再过一段多了糖尿病,再吃降糖药,再过一段,肝吃出问题来了再吃保肝药,肝没有保好缺又吃坏了肾。大家看看最后的结果就知道,有身体越吃越好的吗?病人为了治病,必须吃的药要吃,但不必要吃的也吃,我想这不仅仅是多花钱多遭罪的问题。人人皆知药有毒、副作用,不该吃的药却在天天吃,什么结果?

任何药物或者疗法,都是一把双刃剑,利用的好,可以救人一命。利用不好,也可以害人一命。

二,抗击现代流行病,别让魔鬼缠上你。

什么是流行病?简单地说,就是普遍病、多发病,对健康甚至生命危害最大的病,死亡率特别高的病。中国古代出了四个名医,其中张仲景被后人奉为“医圣”、“方祖”。不仅是他写了《伤寒论》,也不仅仅是他开创了“辩证论治”的中医之魂,更主要的是他选择和研究及解决的,是当时的流行病,拯救的是“芸芸众生”,功德无量。

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其中伤寒病占百分之七十,这才是他对当时中华民族的贡献。智者善于研究最复杂的问题,勇者敢于抗击最艰难的挑战。所以他不仅是我们学医之辈的导师,更应是我们尊敬的医界英雄。流行病对人类的伤害,用“灾难”来形容一点也不算过分。奠定了欧洲文明基础的古希腊居然是毁于一场闻所未闻的大瘟疫,罗马帝国的命运居然也系于此,甚至中国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基督教的兴衰、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拿破仑命运的转折居然都掌握在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大瘟疫”上……(摘自网文),这就是流行病的恐怖。

目前中国高血压病人1.6亿,全世界是7亿。仅仅我国每年脑卒死就600多万,死亡200万,40%高度致残,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些个数字给我们的警示:100个高血压患者中,每年就有将近30个发生突发事件而进医院(临床)抢救,这30个中有10个抢救无效必死无疑。每年死亡200万,是汶川地震的30多倍。100个高血压患者中,每年有40个是高度致残的。也就是说三个临床高血压患者中,一个必死,一个重残,一个轻残是侥幸。高血压患者,一旦发病进医院,耗费轻者几万元,重者几十万元。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人亡家破”的不是小数目。而对于条件好的家庭,安定祥和的幸福也即不在,每个家庭成员也被拖累得疲惫不堪,更何况对心灵的打击刻骨铭心。所以说,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对于个人来说是魔鬼,对于家庭是灾难,对于社会和国家是安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更让我们忧心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化”,十几岁的孩子就开始血压高,三、四十岁死亡的已见怪不怪,“三高”大军日益壮大。今天1.6亿,不久就会3.2亿,全民高血压离我们还有多远?看看现在每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几乎都让心脑血管病人包揽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只是围绕“药物控制”的思路转来转去,我们听不到新的声音,看不到新的曙光。一批又一批的患者在等待中无奈地当了实验的牺牲品,无奈地过早离开了这个世界。

所以,为了你的健康,你应该看看我下面的内容。在下面的文章里,我们将由浅而深,一步一步地破解高血压之神秘面纱。对文章里的见解和认识呢,如果你认为它是一缕春风,那么希望你多呼吸几口清新,荡涤已往那些陈旧的思维,让企盼奔跑起来,让畅想腾飞;如果你认为它是一场甘露,那么祝愿你多沐浴些许甘甜,沁润被病魔缠绕多年的肌体,唤回久违了的清爽,把梦想变真。

当然,如果能引起国家和有关部门高度的重视,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及,笔者甚欣,患者福也,善莫大焉。

三,解剖高血压——大道至简

首先要阐明一个最关键的问题,现代医学把高血压定为一种疾病,这本身是不科学的。这也是高血压“久攻不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因为把它看成一种疾病,就缩小了研究致病机理的目标。看似简单的问题可怎么也无法明确具体原因,无形中又增加猜测的范围和难度。好似一团乱麻,越理越乱。

过去,一个人在田间劳作,突然就倒下死去了,中医把这称为“痹症”。那时候没有血压计,没有血压的概念,但那时候中医就知道是因为哪里“不通”造成的。其实,从中医学角度讲,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症在外而病在里”。发病原因是由身体内部一个因素或多个因素混合造成的。也就是说,这个人的高血压可能是因为“栓”,那个人的高血压却可能是因为“堵”,第三个又可能是因为“挤”,这也是我们下面需要探讨的。因为不同病人的死亡原因不一样,有的是“溢血”,有的是“栓塞”,那么高血压的“内部机理”肯定不一样。如果我们遵循“辩证”的宗旨,一团乱麻就会越捋越清,最后真相大白。

我们先从头捋,先从最基本的开始,先看看血压是怎么回事。朋友们会说,谁不知道血压?这还用讲?其实,最复杂的问题就隐藏在最简单的道理之中。全世界范围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高血压,几十年仍捋不清头绪。为什么?就是把血压高想象的过于复杂化了。如果我们从最简单的地方入手,血压高就不会那么神秘了。

什么是血压呢?血压就是血液在流动中对血管形成的“涨力”。什么是高压呢?当心脏收缩把心脏里的血液射出去,这个期间血管里的血液最多,称为收缩压,简称“高压”。什么是低压呢?当心脏舒展把一部分血液收进来,这个期间血管里的血液最少,称为舒张压,简称“低压”。那么,血压的“压力”取决于谁呢?主要是心脏的泵力和肌肉收缩,动脉血压的动力(向远端血管的递进力)来自于心脏的节律收缩(泵力)和血管的(弹性)收缩力,静脉血管的压力(末梢血管流回心脏的递进力),来自于血管的收缩力和肌肉收缩的辅助压力。

因此,血压的高低取决于四个因素:(1)血管的容量及弹性。(2)心搏及心率,即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及心脏“跳动”的快慢。(3)血管外周的压力(血管外周阻力)。(4)血液的前行阻力。

首先提醒康友特别注意的是:人体一天的血压也是根据能量交换的需要而不断起伏变化的。为了便于进一步分析,我们把血压初步划分为三种类型:

(1)生理血压——正常人的血压:白天属于人体活动期就会“昼高”,晚上属于人体静养期就会“夜低”。为什么人的血压会一天24小时不断变化呢?因为血液是管运输的载体,是负责人体能量交换的。血压的高低是跟着身体能量消耗的快慢而变化的,身体消耗快就需要补充得快,血液循环就得快,心率就得快。这就是生理血压,这叫血压的正常波动。清晨醒来后血压升高,至8~10时达第一高峰,至16~18时为第二高峰,午夜至凌晨2~3时降至最低谷。如果将一天的血压波动连成一条蜿蜒起伏的双峰低谷曲线,其形态像吃饭用的长柄勺。从早到晚的血压波动较小,其曲线就像“勺柄”,而午夜后2~3小时的低谷曲线便像“勺体”,这叫“勺形血压”,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同样也遵循这种长柄勺形的双峰低谷的波动规律。另外还有少数特殊高血压的变化是“非勺形”高血压,我们将在下面的文章里探讨。

(2)行为血压——如果我们站着或坐着,这时候的血液循环是“上下循环”。大概有700ml的血液“坠”向下肢,这时候测量(胳膊)血压较低(而如果测量脚腕血压则高)。当我们(睡觉)躺下的时候,血液变成“水平循环”。这时候没有了“下坠”情况,胳膊的血压变高而脚腕的血压变低,这叫“行为血压”。朋友们可以用“腕式”血压计,来做这个实验。如果我们跑上 100米再量血压,就会“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因为身体的能量快速消耗需要快速补充。这叫“应答血压”,是人体的“自救行为”。请康友们注意,这对下一步破译高血压的分析至关重要。大多数人“下午的血压要比上午的高”,就是因为上午的“劳作”消耗的体能需要在下午的时候来补充。如果你上午忙得很劳累,而下午的血压又不比上午的高,说明你身体的“自救能力”下降了。

为什么要讲“行为血压”呢?值得着重说明的也是这一点,请康友一定要格外重视:血压高本身固然可怕,但“行为血压”才是诱发心脑血管病临床事件的“罪魁祸首”。如果对二者定“罪”的话,起码要各打50大板。那么,典型的“行为血压”的危险因子有哪些呢?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强冷刺激、过度疲劳和暴饮暴食。这也是世界范围已经明确的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临床危险因子”。关于其它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临床危险因子”的探讨,也在后面补充论述。如果我们能够对这些“行为血压”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我们绝大多数的“高血压”将幸免于难。

(3)病理血压——就是血液循环出现了障碍,循环不通畅。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证实:一现象,二分析,三验证。

首先是第一个高血压之迷——右胳膊的血压为什么比左胳膊高?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高血压类型。如果测量两个胳膊的血压会一样吗?很多人认为应该一样,其实不一样。通常量血压都是测量一个胳膊,我给康友量血压时都是量两个胳膊。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你咋还量两个胳膊?对,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测量两条腿上的血压。提醒康友注意的是:我们通常测量血压只是选择胳膊肱动脉血压为参考指数,其实它只是一个局部血压值,并不是全身血压都是这个数值,从大血管到小血管的每个不同阶段的血压是不一样的。可以这么认为,这里的血压值“正常”,并不代表全身其它地方也正常。血压不正常,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循环障碍”。即使有很多人和很多文章里也提出“高血压是循环障碍”的因素,但却没人试图从解决血液循环的角度入手。我们为什么不从血液循环入手呢?如果我们能从这个最基本的思路去研究,问题是那么的简单和直观。

正常人的血压,左胳膊的血压会比右胳膊的血压高5—10个点(毫米汞柱),这是正常的生理血压。可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奇怪现象出现了,几乎所有的人的血压,右胳膊的血压要比左胳膊的血压高。特别是高血压患者,有的右胳膊要比左胳膊高20—30个点,这样的病人在高血压患者中并不是少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做个试验就明白了:如果把一个胳膊用绳子扎紧,再量另一个胳膊的血压,就会升高。这是因为扎住的胳膊血液循环不“通畅”了,血液前进受到“阻力”就会向其它地方“压”。我们通常一个姿势坐的时间长了,腿就会发麻。一会半会儿不能动,要缓解一段时间才能行动自如。这就是因为腿部受挤压,血脉不通畅造成“发麻”。这时如果测量胳膊的血压就会高,而麻腿的血压就会低,发麻是因为血液灌注不足。也就是说:血压高的患者肯定有血压低的地方,这个问题后面还要详细解释。

到了这里,还仅仅是个逻辑推理,真相是不是如此呢?判断是不是有道理呢?一是看症状:血液从左心室泵出后上行于两个胳膊和头部。如果一个胳膊不通畅(一个胳膊脉弱,一个胳膊脉强),那么有一部分应该流向这个胳膊的血液就会流向头部及另外一个胳膊,这就是高血压(偏)头疼的原因。胳膊不通畅的症状判断,除了上面提出的脉弱、尺泽穴区域疼痛外,还有疼、痛、麻、凉、抓举无力、曲伸不利等症状或感觉,在胳膊上循经按摩,还会发现颗粒结节、脂肪纤维瘤、肌肉僵硬及部分粘连、汗毛孔粗大等现象。二是看验证结果:早期或轻度的患者,通过按摩、刮痧、拔罐,重者再加上“通宝液”经络包灸、穴位贴灸及堵塞点“泻瘀血”等方法调理,上述这些症状就可消除,血压也趋于正常还有一个旁证也可验证:上面提到,胳膊的血液循环不畅通,就会引起头疼。同理,胳膊的血液循环畅通了,头疼也就立刻缓解或消失。

为什么说是缓解或者见轻,而不说是头一点都不疼了呢?因为高血压头疼不只是胳膊不畅通,还有颈椎部位的不畅通。这就是第二个高血压之迷---血压为什么有时高而有时又不高?请注意,这是生理血压之外的“反常”波动,也就是“病理波动血压”,也是高血压当中危害最大的一个因子。这也是最难防范的一类高血压,它没正常规律可循。有可能几天不高,但说高一下子就“蹿”很高。有时一天不高,但说不准哪一会就“蹿”高。这就是因为“脊椎生理弯曲变形”引起的,特别是颈椎变型(增生、错位、粘连等)。那么颈动、静脉(椎体外)血管和椎动、静脉(椎管内)血管受到挤压,也可以想象圆血管被挤扁了,血液上行(动脉供养)或者下行(静脉携带废物)就会不通畅。血液循环为了冲破阻力,心脏就会加快,血压就会升高。而当脊椎恢复正常弯曲状态时,血管恢复原状。血液循环就恢复通畅了,血压就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有的患者血压高时,不是静休而是出门走一圈,血压不但不升高反而下降了。所以说这类高血压只是在身体某种姿势,造成脊椎变形时才高。怎么验证呢?方法很简单,如果采取下蹲姿势,膝盖部的血管就会受到挤压。这样量的血压就会比站姿或坐姿高,同时伴有心率加快。如果大幅度扭脖子或很低头、很仰头,血压也会升高。如果仔细查看颈椎,会发现颈椎增生、脖子粗大、僵硬、某侧肿胀、脑枕叶部位(风府穴周围)特别厚(好像多块肉,而且有的很硬,甚至高低不平形成横沟或竖沟)等现象,按压有痛感。这种情况的血压一般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这就是颈椎引起的高血压——颈源性高血压。

具体又分两种情况:什么情况下收缩压偏高?什么情况下舒张压偏高?(1)如果受挤压的是动脉血管,那么血液上行受阻,反映的是收缩压偏高。它造成的是脑供养不足,所以这种情况会头晕、头昏、忘事、听力下降、视力下降等症状。(2)如果受挤压的是静脉血管,那么血液回流受阻,反映的是舒张压偏高。这种情况血液上得快而下得慢,所以头就会“顶”得“咚咚疼”,“危险预后”就是顶破血管“脑溢血”。又因为是血液下行受阻“血流慢”,所以容易造成“杂质沉淀”,也就是通常说的瘀血,所以会形成脖子肿大、“脑枕叶部位特别肥厚”等情况。

为什么会形成沉淀呢?我们都知道河流里的泥沙,都是在水流缓慢的地方“沉沙”,水流急的地方是不会“沉沙”的。血液循环也是这样,正常的时候杂质是不会沉的。循环正常血压就正常,血液动力及流速就会“恰到好处”地保持“动脉供养”和“静脉回收”的最佳状态。

为什么容易在脊椎形成“沉淀瘀堵”呢?因为人的一生有接近一半的时间要睡觉,整个背部(脊椎)及后脑处于受“压”状态,这就造成背部血液循环的缓慢,就容易造成“瘀堵”。另外每个人都好某个姿势睡觉,长期一个姿势也会使脊椎的“异形”造成血管血液循环的“瘀堵”。特别是枕头的软硬、高低,造成后脑部位的“增生现象”。胖人重,对“后背”的压力就大,瘀堵也就越严重,这也是为什么胖人容易血压高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把这种类型的高血压,叫“椎源性高血压”。

我们知道了挤、压造成“瘀、堵”的原因,那么就到了第三个高血压之迷----血压为什么随着年龄而增长?如果我们沿颈肩和脊椎按摩查看,会有肉皮“硬厚”、“毛孔粗大”、“脓包”、“结节”等现象。特别是在颈七和胸一(大椎穴)部位会有巴掌大的肌肉僵硬粘连(又厚又硬,用手抓不动),另外舒张压(低压)过高的人,会有一个大疙瘩(女性低压过高者见多),这就是“瘀堵”形成的增生。而且增生面积、增生病点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多增大,那么“增生”的里面是什么呢?做这个试验会让大家很惊奇:用“泻血针”在增生部位扎眼后拔罐,出来的是又黑又粘又稠的“瘀血”,我们也可以叫它“死血”。因为它已经不参与循环了,这是瘀堵在身体外部的。如果是瘀堵在身体内部呢?是不是形成肿瘤的因子呢?这是题外话,有待另外深入研究及探讨。大家会问:血液应该是红的,检查血脂也不高,血液也不粘,哪来的又粘又稠又黑的“瘀血”呢?这就是血液采样的问题,体检抽取的是血管里的好血,像包括“血糖”检测等很多检查指标不可全信就是这个道理。各种仪器没错,但操作仪器的是人,认知的不同和理解的偏差,都会影响检查的结果。这就是检查的局限性,很多毛病查不出原因,可身体就是不舒服,就是因为“隐藏”的问题不能被发现,所以有的时候相信自己的感觉比相信仪器更重要。为什么毛细血管的血会是黑的粘的呢?有两个原因:我们知道炒菜的锅,要用开水烫才会“刷”干净,因为油都粘浮在锅壁上。身体的体温是越向外越低,血液也就越向外越粘稠,血液流速也就越向外越慢,就会粘浮在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内,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栓塞”。我们煮粥的时候,粥稀不容易粘锅,粥越稠粘锅越重。古代的人一天吃多少油?过去我们一天吃多少油?现代我们一天又吃多少油?所以我们的血液越来越粘稠,所以得高血压的人越来越多。另外一个原因,血液的杂质从动脉里“挤出来”,由于杂质的直径大于静脉血管的直径“挤不回去”了,就会造成“瘀堵”。我们知道,皮里肉外(身体远端)的都是毛细血管和微静脉血管,所以我们可以叫作“毛细血管瘀堵”。

这些血液不流通了,在身体里长期缺氧就会慢慢“变质”,就会越来越黑,慢慢干化和钙化,就会形成增生。皮下的就会形成老年斑,拱出来的就会形成“肉瘊”,腐化的就会形成“粉刺脓包”。“肉瘊”一般在脖子周围会大面积出现,糖尿病人多长在两个腋下。随着年龄的增长,栓塞的部位会越来越多,栓塞的长度越来越长,栓塞的面积越来越大,所以血压也就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怎么验证“栓塞”理论呢?看舌下体静脉血管(中医叫舌下络脉)。正常的情况是:一条、两条或多条大血管“不见粗长怒张或细短紧束,其颜色多呈暗红偏蓝色”,周围小血管清晰,栓塞越重者越混浊,颜色晦暗,就像“静脉曲张”一样。高血压病史越长者,舌下静脉血管栓塞越严重,特别是舒张压过高的患者。中度的舌头伸不出来,严重的舌头不能打弯。说话不利落,半身不遂,就是这样演变(恶化)而来。

问题又来了,为什么舒张压(低压)过高的原因是由于栓塞呢?我们看下一步对高血压的详细探讨。

四,分解高血压——证据结论

科学研究也好,医学研究也好,最后要的是结论(根和据)。结论分推理结论、逻辑结论、试验结论、数据结论、证据结论。但所有结论,最真实的结论是证据结论,法律还讲“谁主张谁举证”,更何况人命关天的医学。现代医学的一些结论大都不是证据结论,所以很多病理研究和治疗思路也就可谓“盲人摸象”。证据结论又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尽管像小白鼠这类的实验,虽然算作证据结论,但属于间接证据。拿动物实验的结论应用于人体,肯定大有偏差。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本身就相当大,更何况人与动物呢?事实也是如此,很多病人当了非证据结论的牺牲品,药物也是淘汰了一批又一批。所以医学的研究,最完美的要求是(直接)证据结论。

上章讲了三个结论,高血压的三个关键问题:

(1)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症在外而病在里。

(2)高血压的发病因子(病源或者病根)---“病理血压”---血液循环不通畅(挤压瘀堵论)。

(3)高血压的临床因子(诱发原因)---“行为血压”---生活习惯。

这些结论的正确性要用直接证据(人体)验证才更符合道理。第一点毫无疑问,那么我们从第二点开始探讨:

为什么血液循环不通畅会造成高血压呢?心脏动力不变的情况下,一个胳膊不通,血液就会压向另一个胳膊,这是按“生理血压”来理解,只是理论意义上的推理结论。事实上心脏的动力是要变的,不但要变而且还会变得相当明显,这也就为验证结论增加了说服力。

道理很简单:我们都知道汽车上坡的时候要“轰”油门加大马力,不然上不去。血液前行中遇到阻力也要加大马力,心脏跳动就会加快,血压就要升高。干什么?要冲破“阻力”,这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应答血压”。它是人体的自然本能,是身体的“自救行为”。怎么验证这个结论呢?很简单,我们把两个大腿上(股动脉)用绳子紧紧地缠上几圈,流向下肢的血液就会“阻力”加大,等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再测量血压,心率会加快,血压会升高,这时候“阻力”以下的双腿就会“缺血”,就是血液灌注不足的地方,并且伴有或麻、或胀、或热、或酸的感觉,这时候测量腿腕的血压就会比缠腿之前低。按照“挤、压、瘀、堵”论,对高血压的两大疑团也各自找到了合理的答案。

这两个疑团就是:“流行规律”和“靶器官损害”。所谓流行规律,就是高血压发病的根源——通过规律找根源。所谓靶器官损害,就是高血压对身体的伤害(目标)。

一代又一代的前辈,通过对高血压的研究,尽管没有彻底攻克高血压,但是经过不懈努力,总结出了高血压的一些普遍性特点。这对高血压防治的参考功不可没,但却始终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面,无法向更深一步迈进。而按照“挤压瘀堵论”,问题将变得豁然开朗。同时反过来又可验证“挤压瘀堵论”,也为今后高血压的防治打开了探索空间。

先看对高血压流行规律的探讨——

(1)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成正比。前文已论。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女性更年期之前每月月经流失血液,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冲抵了高血压的显现;并不说明没“瘀堵”,也不说明没有高血压。是因为血总量始终处于“亏损”状态,没能力多为心脏供血,也就形不成“自救行为”。所以更年期之前女性的高血压界定标准要低,不能和其它高血压一样界定和判断。

(3)地理分布差异。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造成血压高有两个原因:一是缺氧,二是寒冷。海拔高,空气里含氧量低,人体为了满足供氧,就要相应升高一部分血压。寒冷因素前文已论,寒冷影响的是体表“微循环”或“末梢循环”。这个因素还造成一个流行规律,前人没有发现,就是舒张压(低压)过高,将在下文“特征高血压”里详细论述。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气温越高代谢越好,血液循环越好,“瘀堵”越轻。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或少饮者。高血压是生活习惯病,而饮食习惯占生活习惯的主要成份,古话说“病从口入”,就是这个道理。关于饮酒,“少喝为酒、多喝为药”,药是什么?“毒”。所以提倡“限酒”很对,大家都可以做个试验,看了结果,不怕死的才会再喝大酒。把身体泻出来的“瘀血”,放在白酒里面浸泡半小时,会形成一块像皮筋一样的胶质,用镊子夹起来不断,晾干后像石头一样硬。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其实这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体力劳动促进血液循环,不宜造成“瘀堵”。脑力劳动吃得好动得少,领导干部和大老板得高血压的是不是多?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呈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关于肥胖导致高血压,前面已经说了一个原因,胖人对脊椎的挤压变异因素。需要说明的另一个原因是,胖人的营养需求线扩大扩长,特别是解决对“末梢循环”的营养供应,身体需要增加血压。如果胖人的血压在一般人的正常水平,反而说明身体不正常。又因为心脏属于“小马拉大车”——超负荷运转,根本无力产生 “自救行为” 。所以胖人的高血压界定标准应该提高,当然是在检查心脑血管循环没有异常前提下,因此胖人的高血压判定和防治更要因人而异。

(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这个结论牵强:(1)高血压是后天病,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2)遗传是生殖基因携带,父母在生孩子的时候还没患高血压,哪来的高血压基因?谁又能确切描述染色体中哪个基因链含有高血压变异因子?所以说不准的不能随便说。这种说法很容易对高血压病人误导,很多人认为是遗传的,防治的信心就会消极。家族中存在高血压的多数致病危险因子(比方大人吃咸孩子也学得好吃咸等),也就是说,一家人的生活习惯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就容易得相同的病。现代人用空调的多了,患高血压的就多了,这就是所谓的“遗传”。

(9)妊娠高血压。孕妇并不都发生“妊娠高血压”,有的有,有的没有。所以唯一的原因就是某种胎位对腹腔血管丛的“挤压”造成“循环不通畅”,“大肚子”胖人坐低座位久了,血压就会升高也是这个道理。

再看看对靶器官损害的探讨——

寻找靶器官的损害,视角偏重于血压对心脑血管的危害判断上。这恐怕是犯了一个思维性错误,因果倒置。也就是说,目前的研究思路:高血压是凶手,靶器官损害是受害者。高血压是“因”,受害靶器官是“果”。

其实原来的研究达到这一步,已经接近了发现高血压成因的“蛛丝马迹”,只是我们没换个角度思考。既然临床及研究已经发现了很多靶器官损害,这说明它们肯定存在着因果关系。但谁是因?谁是果?那就天壤之别了。其实这些“靶器官损害”与高血压的因果关系确实存在着混淆,如果详加甄别,无疑是柳暗花明。如果我们把靶器官看做“因”,把高血压看作“果”,这不就找到高血压的具体成因了吗?在已明确的“靶器官损害”中,像“脑出血”、“心室肥大”、“心率过速”等,是高血压本身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但像“冠脉病”、“肺栓塞”、“心肌缺血”等,血压越高对它们越有利,这种情况显然高血压不是“因”而是“果”。比方“肺栓塞”,肺动脉的压力就会增高,这种情况导致的血压高,我们可以叫“肺源性高血压”。这种情况不是“左心室”肥大,而是“右心室”肺大,就是右心室打出来的血液遇到阻力向回返把“右心室”憋肥大了,这也就反过来近一步验证了“挤、压、瘀、堵”论。

既然讲因果关系,那么从对“靶器官损害”研究就又带出来一个问题,这就是“继发性高血压”,也就是已找到具体原因的高血压。那么把高血压划分成两类:“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显然又犯了一个逻辑性的错误。矛盾的是,怎样理解其划分的意义?是“有具体原因和无具体原因” 还是“已探明具体原因和未探明具体原因”?(1)如果按“原发”字义理解,是没具体原因吗?但目前全世界都在找,实际上也是有原因,任何问题都有“因”和“果”,任何现象发生都不会无缘无故。这样,事实上又对绝大多数病人形成了误导,原发性高血压“终生不愈论”及“终生服药论”怎么解释?(2)如果按“有具体原因未探明”理解,那么这个“原发性”用词不当,不贴切。这样划分就不能自圆其说,课题研究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想不到的后人可以想出来,想错的后人可以给纠正,顶多是让后人多走点弯路。但是犯这样的超级“失误”会令后人笑掉大牙。

其实,在现已发现的“继发性高血压”中,都能找到“挤、压、瘀、堵”论的症状。像“肾源性高血压”,说明“挤、压、瘀、堵”在肾血管。而所谓“原发性高血压”,只不过是暂时找不到“挤、压、瘀、堵”在哪里。一是说这些迹象已经显现了“挤、压、瘀、堵”论的端倪,只是我们没有进一步深入。二是不应该按“原发性与继发性”划分,所有高血压都是“继发性高血压”。按照“挤、压、瘀、堵”论,都能找到确切的答案。我们应该按“已知原因高血压”,“未知原因高血压”来划分,这从下面对高血压的进一步认识中将更为具体。

对“特征高血压”的思索与探讨——

什么是“特征高血压”呢?就是不同高血压患者的具体特征。现行对高血压风险程度预后的分类为三级,尽管有很大的警示意义,但对具体防范的指导性尚显不足。有的高压180没什么感觉,也可能不出危险,而有的120没事130就难受得受不了,也可能突发高危险情。这就是不同特征的不同区别,这就要具体原因具体对待。而进一步划分特征高血压,主要的目的就是探讨不同特征对不同靶向攻击目标及风险预后的深化。不过对各种风险预后是针对比较严重的、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心脑血管病的描述,主要是给康友及同仁点启一个思考判断的思路。

一,单纯收缩压高(高压高)。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情况呢?或者说这种情况问题出在哪里?我们知道,血压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心脏的“泵力”,那么离心脏越近的动脉血管压力就会越大。所以离心脏越近的动脉血管受“挤压”不通畅,收缩压(高压)就会越高。也就是说“高压高”的原因,在于动脉血管被“挤压”。怎么验证呢?用绳子扎住或用力压住一条胳膊的肘关节处的动脉网,等几分钟胳膊有麻、胀、木等感觉时,测量另一个胳膊的血压,高压升的多而且明显。这时再测量被绑扎胳膊的腕压,血压则降低。单纯收缩期高压高,就会造成(脉)压差大。高压高有什么风险预后呢?(1)如果一条胳膊血压高,另一条胳膊血压不高,就是前文提到的情况。那么可能堵在颈肩或者锁骨下动脉,有一侧胳膊就会感觉麻、疼、皱,重者胳膊伸不直,风险预后:(偏)头疼、耳鸣、脑溢血。(2)如果堵在颈椎,那么头部就会供血不足,感觉是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失眠、记忆减退等。风险预后:脑血栓、面瘫、痴呆、脑萎缩、脱发、听力下降、视力下降等脑缺血并发症。(3)如果堵在肺动脉或者冠脉,那么就会感觉胸闷、气短、心慌、心绞痛等,风险预后:心率过缓及二连律、三连率,肺心病、冠心病、心肌梗死等。

二,单纯舒张压高(低压高)。在舒张期,血压高低主要决定于两个因素:血管的总容量和血管里的总血量。随着毛细血管的瘀堵及小静脉血管的栓塞,血管总容量逐渐缩小,低压也就慢慢升高,所以低压高在于静脉血管的“瘀堵”。怎么验证呢?在全身特别是胳膊或者背部查找僵硬、粘连的肌肉,轻者按摩,重者刮痧,再重者“泻瘀血”,血压就会下来,低压降得幅度大而高压降得幅度小。这也是降压药降高压效果明显,而降低压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低压高有什么风险预后呢?(1)如果堵在颈椎部位,那么头部回血不畅,在后脑枕叶部位有“瘀血沉淀增生”。就是前面讲的横沟、竖沟,脖子粗大、有肉猴,感觉是头皮厚(水肿)、头紧、(偏)头疼、头胀,风险预后:脑溢血、脑瘤、脑栓塞等。(2)如果堵在胸椎,偶有驮背现象,也就是体位性高血压的一种。一般在早晨起床时血压高,有的坐着高躺下不高,而有的躺着不高坐着高。背部有肌肉僵硬、结节、脓疖、“肉猴”,有胸闷、气短、心绞痛等感觉,特别是腋下有“肉猴”,伴有血糖高。风险预后:肺栓塞、冠脉栓塞、糖尿病、心肌梗死。(3)如果堵在腰椎,有腰椎变形现象,也是体位高血压的一种。腰疼、发沉、发凉,有皮厚、毛孔粗、脓疖,特别是在五节腰椎左右有增生,用手按摸就像肉瘤一样的钙化肿块,压迫坐骨神经。一般从腰到腿后侧(膀胱经)疼,蹲下起来困难,妇女还有从腰到腿外侧(胆经)疼。风险预后:下肢静脉曲张、肾病、子宫肌瘤、半身不遂。

三, “非勺型”高血压(晚上高)。除了胸椎、腰椎“瘀、堵“与“非勺型高血压”有关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尿潴留”(尿频、尿急、尿不尽)。那么膀胱膨胀就会挤压血管,白天随憋随尿,不存在这个情况。到晚上特别是冬天能憋尽量憋,所以晚上血压高。

怎么判断是否“尿潴留”呢?有的人排不空会有感觉,没感觉的可以实验:膀胱的容量是350——500毫升,一次排尿量低于300毫升或者更少就会是排不尽。怎么验证血压变化呢?晚上起夜排尿之前先量一次血压,等尿完再量一次就会发现血压降低了。风险预后:这种情况很矛盾,“高压事件”和“低压事件”都可能发生。如果不吃药,第二天早晨血压升高可能突发“高压事件”(脑溢血),如果晚上吃降压药,再赶上“生理血压”低峰,又可能突发“低压事件”(脑血栓或者心肌梗死)。其实,不仅仅是“非勺形”高血压,所有高血压也是这样,依赖药物降压都是有利也有弊。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接下来对这个问题进一步探讨。

五,防治高血压——生死抉择

为什么要用“生死抉择”来形容高血压的防治呢?因为它是号称第一杀手的现代流行病。真的就像一个魔鬼,不仅让人天天烦恼痛苦,而且让我们防不胜防,稍有不慎“一命乌乎”。

其实,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突发事件”的发生。所以对防治的认识和采取的措施是关键,措施得当“无妨大碍”,措施不当“在劫难逃”。所以用“生死抉择”一点儿也不夸张,路选对了就能“生”,路走错了就是“死”。

(一)先看高血压并发症的探讨——

严格的讲,高血压的并发症来自两个方面:

(1)高血压本身造成的并发症。上文已经讲了,多项“靶向器官损害”并不全是高血压引起的“高血压继发症”。其中,高血压本身造成的并发症主要有:脑出血、心率过速、心室肥厚等。高血压的第一个并发症是“心室肥厚”,为什么会这样呢?心室为肺动脉和主动脉供血,因为血液循环的阻力超过了原来的正常阻力,为了冲破阻力心脏就要加快加劲。泵出来的血液受到阻力反过来又加大了反流力,久而久之把心室“憋”大了。如果左心室肥大,说明是主动脉循环障碍。如果右心室肥大,说明是肺动脉循环障碍。

(2)其余大都是因为药物降压造成的并发症。降压药物的并发症也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对脾胃、心脑、肝肾的“毒”作用,我们都知道怀孕不能吃药,怕药的毒性大,对胎儿不好。可是正常人吃药,毒性就小了吗?对胎儿能造成伤害,对身体其它地方就没伤害了吗?其次是尚没被警觉的“副”作用,盲目抗压的反作用。这就是前文提到的,高血压是人体的“应答血压”,是人体的自救行为。吃药把血压是降下来了,但是把身体的“自救行为”给破坏了。身体在加油门,吃药却是踩刹车,真正的问题没解决,还会引发其它副作用。血压高的部位给降下来了,但血压低的部位却降得更低。所以高血压造成的各种不适感觉并没有减轻,甚至是加重,像耳鸣、头疼、头沉、头晕、局部没劲等。因为这些情况是因为血压低造成的,应该升高血压才减轻症状,所以全身整体状况会越来越差。

(二)再看降压药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1)吃降压药不等于“治疗高血压”,只是控制高血压。很多人认为吃降压药是治疗,越吃对高血压越好。错了,吃降压药对高血压的好转一点儿帮助也没有,而是越来越重,慢慢加大服药量就说明这一点。

(2)高血压是“未明原因”病症,就是“糊涂病”。找不到具体病因,治本就无从下手,就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有降压药都不是“靶向治疗”,也不是“功能修复”,这又是“糊涂治”。所以现行的高血压防治,是“糊涂病糊涂治”。

(3)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那么吃降压药是否就真的能达到这个目的呢?不尽然,也值得探讨。高血压对心脑血管有三大危险:一是脑卒中,二是心肌梗死,而脑卒中又分“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问题来了,这三大危险是在血压“高”和“低”完全相反的状态下出现的结果。其一,“脑血栓”和“心肌梗死”是“低压事件”。我们都知道晚上最好不吃降压药,因为晚上血压处于低峰,如果吃药很容易“低上加低”,诱发“脑血栓”和“心肌梗死”。很多人睡觉“睡过去了”,就是这个原因,所以降压对“脑血栓”和“心肌梗死”的突发事件不是减少而是增多。我们看看身边常常出事的病人,是不是发生这两大危险的多?他们就像“好孩子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样”,天天按点吃、按量吃,可他们仍然“难逃恶运”。为什么?我们不应该“琢磨琢磨”吗?其二,血压越高越容易造成“脑溢血”,这也不尽然。因为也有两种情况:如果堵在颈静脉上(血压上的快下的慢),那么越高越容易突发“脑溢血”。但是如果堵在颈动脉上呢(上的慢)?血压越高说明脑缺血越严重,流速越慢越容易形成“栓塞”。一样的道理,越吃药也就越增加“脑血栓”、“脑萎缩”、“脑瘤”、“视力下降”、“听力下降”等。

(4)再看降压药物的原理:降压药的作用原理是借助调控身体的其它功能,达到“间接降压“的目的,并不是调理或修复身体本身自有的降压功能,这无疑是“饮鸠止渴”。利尿剂的原理是减少血液里的水份,就像用盐腌咸菜“摄水份”一样,也就是缩小血液的总容量。血压高是因为血液里的水份多吗?现代人的血液本来就粘稠,“粘上加粘”不更容易形成“血栓”吗?β-阻滞剂,主要作用就是降低心率,让心脏跳得慢。心脏的快慢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而灵活机动的,心脏越慢越增加“血栓”和“心肌梗死”的可能。心脏是什么器官,是全身的动力中枢,牵一发而动全身。钙拮抗剂,各个部位的钙密度是根据身体的需要而自行调配进出的。高血压是因为钙游离吗?强行人为调配,身体不会乱套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等,不是抑制就是阻滞,道理也是一样,都是以牺牲身体其它正常功能和人体正常平衡为代价。而且代价相当大,甚至对身体各系统的伤害可以说是 “得不偿失”。举个大家都知道的例子,吃降压药的人几乎都“阳萎”,性功能下降甚至衰竭。阴茎“勃起”是充血过程,吃了降压药供血减少就硬不起来,硬不大会儿。我们都知道,“伟哥”药原来是治疗心脏病的,在临床却发现可提高性功能,又成了非常知名的“性药”。什么原因呢?降压药是把身体的正常供血量给降低,而吃了伟哥增加了身体的供血,所以性功能又“奇怪”地好转了。那么,降压药干扰的只是性功能吗?身体其它功能呢?如果我们细心体会,就会发现很多类似问题存在。这就是药物对身体的“胡乱干扰”,这里只是给大家提个醒,药物的毒副作用不仅仅是临床发现的这些。所以药物降压在防止心脑血管病上,全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到底是哪里不通畅?而“千人一方”、“万人一药”严重背离了“对症下药”的医学宗旨。对有的患者是功,对有的患者却是过,并不全是利,甚至“弊大于利”。现行的高血压治疗思路和办法,显然是给身体帮了很多“倒忙”。本来在自救的过程中起码还能冲掉一些沉淀,起码能延缓“瘀、堵”的加重。而人为的药物降压,不但原来的“阻力”不能冲破,本来“瘀、堵”的地方反而会因为压力变小越堵越重。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再向下分析,就不是仅仅给身体帮“倒忙”这么简单了。它打乱了身体很多原本正常的程序,本来身体出现了一个毛病,现在帮来帮去却帮出一大堆毛病。

(三),如何避免突发事件?

我们已经讲过,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说“病理血压”是突发事件的“定时炸弹”,那么“行为血压”就是造成突发事件的导火索。只要不点燃“导火索”,炸弹就不会爆炸。那么如何避免灾难的发生,研究“导火索”至关重要。生死系于“一念之差”,关键是我们要对这些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采取积极得力的防范措施,生命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魔鬼时间:魔鬼时间有两个时间段。一是早晨6点—9点,也就是起床前后。为什么这个时间容易发生危险呢?因为这个时间血压是全天最高峰,而造成血压高峰的原因有三个“不通畅”:1,睡觉时脑枕部长时间压于枕头造成该部血液循环不通畅,最好改用带孔枕头或麻将枕头。参考“长寿枕头”。 2,颈椎因改变姿势造成动脉或静脉循环不通畅,最好把枕头的高低调整合理。3,晚上睡觉整个背部压在床上造成背部微循环不通畅,最好侧身睡或变换姿势睡。另一个魔鬼时间是晚上睡觉中,特别是子夜前后,为什么这个时间容易发生危险呢?因为这个时间血压是全天最低峰,再加上三个“不通畅”,就很容易造成“血栓”。特别是心脏部位发生“血栓”的话,人就睡过去了,最好晚上不吃降压药。特别不能喝“大酒”,酒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如果晚上喝大酒喝到到半夜,“酒劲”老是下不去,血压就老是上不来,很可能就“醉死梦乡”。

魔鬼季节:魔鬼季节也有两个时间段。一是秋末冬初(加衣服的季节),一个是冬末春初(减衣服季节)。这两个时间段都是冷热交替季节,人们换衣服不及时,容易受风寒的侵袭。高血压主要是怕寒冷,哪里怕寒冷呢?头、颈椎和脚,脚冷导致下肢循环不好,引起血压升高,一定要让脚感到热乎。特别是头和颈椎怕寒冷,因为它们的外部毛细血管里的瘀血本来就很粘稠(像果冻一样),流速本来就已经缓慢了,再加上强烈的寒冷,特别是长时间在室外,血液流动就更加缓慢,极易诱发“血栓”。冬天里室外的水管都要用防冻的东西包住,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外出一定要戴帽子和围巾,只要保护好脖子和头,就会避免危险的发生。

魔鬼行动:主要是生活习惯,前文已经说过,诱发高血压突发事件的因素有: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强冷刺激、过度疲劳和暴饮暴食。另外需要补充的还有几个方面:(1)降压药选择:一定要看说明书,了解降压药的原理,最好有自己值得信赖的专家指导用药。绝不能看别人吃什么药自己就跟着吃,特别是不能自己到药店随便买药。就像前面分析的,如果心率正常的人,吃了降低心率的降压药,造成心率过缓,就更容易“血栓”及“心梗”。(2)降压药的数量:降压药的作用就是降压,高的时候吃,不高的时候可以不吃。关键是掌握自己的血压变化特点,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很多患者家里连几十元钱的血压计都不备,夏天不知道减量,冬天不知道增量。好像吃药是为医生吃的,天天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了,能不出意外吗?(3)服药时间:一般降压药起效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所以要掌握自己的血压高峰以前吃。等感觉难受,量血压高了再吃已经晚了。再一个前面已经说了,最好晚上不吃降压药。(4)喝大酒:前文也说了,如果晚上喝大量的白酒,血压会“低上加低”。特别要强调的是,把泻出来的粘稠“瘀血”放在白酒里浸泡会形成“皮筋”一样的胶质,这或许就是全世界都在寻找的“血栓因子”。(5)输液:中国人好“打吊瓶”,一有点毛病就喜欢输液。如果长时间输液再加上排尿不方便、不及时,液体大量进入血管,血压就会升高,很容易突发“脑溢血”。(6)喝冷饮、冷啤、吹空调:喝冷饮、冷啤进入胃里,会造成周围毛细血管拴塞。经常开空调,会造成末梢循环缓慢,瘀堵越来越重,身体内里也会因为循环缓慢造成“血栓”。

六,高血压的康复有很多办法

首先对两个定论进行探讨:一是“高血压不愈论”,二是“终生服药论”。这两个定论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目前没找到真正的发病原因。但是没找到不能说永远找不到,现在的“药物疗法”只能抗压。现代医学不仅把高血压、糖尿病定为“终生不愈”,对付像失眠、头疼、气管炎、鼻炎、颈腰椎等等很多“慢性功能性病”都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病人和医生各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一是病人为什么得病?是因为在“生活习惯”上违规太多,这是病人的错。二是医生在治病时不重视和利用人体的“自愈功能”,企图用医疗战胜或代替人体自愈,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这又是医生的错。错上加错,终生不愈论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对付高血压,药物降压并不是唯一的办法,采用其它疗法康复的大有人在。不要因为一叶障目而挡住我们的视野,只是没人专门收集、总结、推广。

早期高血压,坚持游泳和放风筝或者走步就能康复,大家信不信,不信就试试。当然时间要长,只要有效果就继续,要长期坚持。如果再不信高血压能康复,那么再告诉大家一个“回归疗法”: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吃不饱、穿不暖、出苦力、流大汗,看看还有几个高血压不能康复?其实说白了,高血压就是“富贵病”、“生活习惯病”。只要改变生活习惯,天下无“高”。但现在的生活充满诱惑,没几个人愿意再回到从前。

那么大家就尝试我介绍的“自诊自疗”,高血压是人体的“自救行为”,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帮助或者辅助身体净化血液、清理淤堵、解决“阻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疗。我介绍的办法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又很复杂。说简单就是道理简单:高血压的发病机理就是“瘀堵”,调理的目的就是“疏通”,调理的办法就是“活血化瘀”。说复杂就是做法复杂:因为“瘀堵”也可能在胳膊,也可能在腿,也可能在颈椎,也可能在胸椎,也可能在腰椎,也可能在骶椎,也可能在一条经络或几条经络,也可能在某个器官或多个器官,这就是“辩证”的重要性。关键是要根据各种不同症状细心地查找堵点,每个人也可能有一个堵点,也可能有多个堵点。对这些堵点怎么理疗呢?就是应用“自然疗法”。自然疗法几十种,都是我们的祖先经过几千年与大自然作斗争,与病魔作斗争而积累总结出的瑰宝。以效果好而快,又被人们愿意接受的,就是常用的推拿、按摩、刮痧、拔罐、温灸、清瘀等几项。对脊椎变形的,我们可以按摩加温灸进行复位。对肌肉僵硬粘连的,我们可以刮痧加拔罐使其松弛、剥离。对增生肿胀的,我们可以穴位贴灸和经络包灸,也可以清瘀。总之,针对各种症状,可以用一种疗法,也可以联用几种疗法。理疗的效果好,速度快是目的,所以要灵活运用。不同病症的具体理疗措施,参考“高血压自诊自疗”。

因为每个人的病情都不尽相同,我不可能把每个人想要的都介绍得面面俱到,这里只是简单说明要点。如果认为我是“授人以鱼”那是幼稚的。把它理解为“授人以渔”,那么大家在自诊自疗中才不会感到“束手束脚”,应用起来才会“游刃有余”。《庄子》里讲一个做车轮做得特别好的老木匠,告诉徒弟说,我可以教你怎么刨、怎么削,怎么弯,但是刨、削、弯到什么程度,这个感觉,我教不了你。

很多人认为自然疗法登不上大雅之堂,不相信高血压能康复。那么就用事实说话,按照我的理疗办法,一般高血压,3—5天就会有明显的下降,随降随减降压药,一般15天就能彻底停药。中度1—2个月,重者(病史及服药史长),3—5个月彻底停药,况且身体的其它不适都相应地减轻或消失。当然,我说的时间需要长,是考虑到承受能力和休养需要,要循序渐进而不能操之过急,一是身体调整需要时间,二是减药停药身体有“戒断反应”。我的座右铭是“治病忌埋患”,不能为了治病把身体搞垮了,一切都应向好的方面发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黑猫白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能治好病的办法就是好办法,有时一碗水能救人一命,对于这人来说,水就是最好的药。自然疗法能把高血压治好,自然疗法就是最好的药,身体需要的才是最好的。再便宜的药能治好病就是好药,再高明的医术治不好病就不是好医术。

很多人好问,这样调理高血压是根治吗?你解决的是根本问题,当然是根治。不仅高血压是根治,连冠心病、头疼病、心率失常等心脑血管病都相应得到根治。因为高血压是“罪魁祸首”,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抓住问题的源头,系列问题一应而解。能撑多长时间?你只要改变生活习惯,想撑多长时间就能撑多长时间。一辆汽车,在好路上跑出毛病就会少,在孬路上跑出问题就会多。带着毛病跑,报废得就快。人也是这样,汽车还要三级保养,何况人的健康呢?更需要自己精心呵护。所以健康在病人自己,自己对不起自己的身体,反过来身体就要惩罚自己。

大家一路看下来,肯定感到压抑,我也感到压抑。但有些话不得不讲,换个轻松的话题作结束语:毛泽东出身一介穷书生,带领农民起义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又有飞机又有大炮的八百万蒋家正规军。蒋介石可有数不清的战将,又都是科班出身,为什么败给了一帮“泥腿子”?关键是毛泽东思想。他成功了,成了军事家、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他把无数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在各个领域创造了无数个神话。凭得什么?凭得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就是“活学活用”。他饱览群书但从不拘泥于书中所教,都是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发挥。

学书之人分三等:普通人,学知识、学经验。聪明人,学技巧、学方法。高明人,学思想、学智慧。

破解糖尿病

 

破解糖尿病

作者:丁和

 

《 一,警惕甜蜜杀手

我这人遇事爱琢磨,朋友们和我开玩笑,说我脑子进了水。其实人遇到问题就应该多琢磨琢磨,否则才是脑子进了水。小时候经常想一个问题: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后来,闲暇的时候也偶尔思考这个问题。再后来,30岁左右吧,思想成熟了,思维也开阔了,就非常想弄通这个问题。也许我笨的缘故,前后思索了三年才终于弄通了,世界上先有鸡。试想,不是任何鸡蛋都能孵出小鸡的,要想让鸡蛋孵出小鸡,这个鸡蛋必须是公鸡和母鸡交配过的“受精蛋”。如果不是先有鸡的话,哪里来的“受精蛋”呢?所以,世界上是先有鸡的。鸡又是哪里来的呢?是其它野鸡进化而来的吧,也许它的祖先是鸟儿。

也许很多朋友对此不屑一顾,你这不是没事浪费脑子吗?其实,我讲这个问题是想告诉康友们:在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迷茫,会遇到很多的麻烦。有的人爱“动脑子”,自然就会想明白,也就很自然地过来了。可有的人却相反,不光经常感到困惑,而且会比别人遇到更多的麻烦。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很多人却是看不透。为什么有人活100多岁才老死?为什么有人三十多就病死了?是他们真的“命不好”吗?不是,上天赐予每个人的财富可能不一样,机遇可能不一样,但“零件”是完全一样的。既然“零件”都一样,人的寿命应该是一样的。人和人的寿命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每个人对“零件”的使用不一样。是因为遇到问题时,思考不一样,行动不一样,所以“零件”的“命运”也就不一样了。据科学研究,人的大脑潜力很大,目前我们利用的连十分之一都不到。自然界的生存法则是“用进退废”,人的器官也是这样的,越用越好使,越闲越不灵,人的大脑更是这样。所以,对于没有先天缺陷的人们来说,没有谁比谁聪明的问题,没有谁比谁“能”的问题。问题在于谁动的脑筋多,谁付出的多,谁就得到的多。天道酬勤,千真万确。说了这么多废话,其实就想让大家明白一点:现代的人们越来越“聪明”,而在健康方面表现的却越来越“弱智”。很多人就是不爱动脑筋,偏偏把自己的“命”交给别人。

写完“破解高血压”,接下来该写“破解糖尿病”了。可是又不知怎么下手,写还是不写,说还是不说?到底怎么写?由于老是考虑这些问题,十几天晚上睡觉质量不好。已经是2009年的元旦了,很多人都放假休闲去了,我却没有一点“闲情逸致”的感觉。上网看到康友发来的祝福:2009年是健康年,祝大家健康快乐,于是心中又多了一份沉重。高血压被称为“魔鬼杀手”,糖尿病被称为“甜蜜杀手”,又是一个凶残的现代流行病。高血压让人“防不胜防”,所以人人惧怕高血压。而糖尿病让人没有“危伏四起”的恐惧,所以人们是在不知不觉,甚至是在快乐无忧中迎接死亡的来临。

二,阳光下的迷失

眼睛明亮的人在黑暗中才会迷失,阳光下怎么会迷失呢?诚然,现代人对一些疾病不再像过去那样惧怕,因为有“发达”的医学保驾护身。问题恰恰出在这里,也就是我在本文里将要和大家探讨的。发明枪的目的是用来防卫的,可后来又成了杀人武器。发明药的目的是用来救人的,可后来也被用来毒人。发明汽车是为了交通方便,可因为路不好,司机打偏了方向盘,结果冲进了人群。我们是怨路?还是怨汽车?还是怨司机呢?如果目前对糖尿病的研究有“错”的地方,如果目前的防治措施有“误”的地方,大家还会“无忧无虑”吗?科学是发达了,仪器是先进了,它们不会出错。但它们是人操作的,人的思想错了呢?就像开汽车,司机把方向盘没打正,路就跑偏了,这就是“阳光下的迷失”。目前对“糖尿病”的病理分析和防治措施,确实就像被“现代医学”掌歪方向盘的汽车,行驶在一个又一个布满陷阱、且荆棘丛生的崎岖之路上。

一个果园里,有苹果树,有梨树,有石榴树,它们各开各的花,各结各的果。但它们从土壤里吸收的营养是一样的,接受的阳光是一样的,经受的风雨也是一样的。为什么它们收获的果实不一样呢?是因为大自然赋予它们的“自然本能”不一样。 一棵苹果树上嫁接一条梨枝,苹果枝上结苹果,而梨枝上结梨,它们从同一个枝干上获取同样的营养,为什么结的果实不一样呢?是因为大自然赋予它们的“自然基因”不一样。

这就是自然,人也是这样。人体也有非常强大的“自然本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非常严密的,非常高级的三大功能:“防御功能”、“抗战功能”、“修复功能”。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对付疾病的“自然本能”,就看我们怎么重视我们的本能?人们自古以来就幻想找到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找来找去目前找到了“基因工程”,可疾病却越来越多。我们研究来研究去,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其实“灵丹妙药”就在我们自己的身体里,我们却把它忽略了,放弃了。“灵丹妙药”就是如何保护和利用我们的“自然本能”,把健康和生命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三,认知血糖真面目

糖尿病患者一听到“糖”字,如临大敌,似乎糖是天下最讨厌的东西。其实糖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物质。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中,最重要的营养就是糖,因为它是给我们提供能量的。糖又分为很多种类,我们所说的糖,是指葡萄糖。人们住院输液输的就是葡萄糖,是为了快速增加人的能量,利于身体修复。糖占人体每日所需总能量的60—70%,人吃进去的食物,在口腔、胃消化,在肠道内吸收,形成血糖。一部分贮存入细胞内,另一部分进入器官和组织,产生能量。细胞内能量消耗后,存入细胞内的糖份再释放出来,满足生命的需要。也可以这么说,我们每天三顿饭,吃进去的食物主要就是转化成糖。

那么,我吃进去的糖都干什么呢?(1)供给热能维持体温。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热量。(2)构成身体组织。(3)辅助脂肪的氧化。(4)帮助肝脏解毒。(5)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

通俗地讲,糖就是人体主要能量来源,就像汽车需要汽油一样。汽车没了汽油,就是一堆废物。而人离开了糖,就不能生存。糖在人体有两个最主要的具体表现:一是我们的体温,如果我们吃得少、吃的食物含糖量低,身体就会感到“冷”,甚至身体没有“劲”。有人为什么“手脚发凉”?那是因为血液循环差,中医叫“血脉不活”。血液不能“足量”地输布于远端的末梢循环,那里就没有足够的糖份“燃烧”产生热能。二是我们的力气,如果一个人胃口不好,面黄肌瘦,那么他就会浑身发软“无精打采”。如果我们不吃早饭的话,那么上午工作就没精神,如果再干比较劳累的工作,就会“出虚汗”、“心慌”、甚至“手脚发抖”,这就是糖份消耗过多出现了“低血糖”。

所以,得了糖尿病是一件很麻烦,也是很矛盾的事。人吃饭主要的是需要糖、利用糖、离不开糖,而现代的治疗办法是什么也不敢吃,甚至还要服药、打针降糖。

那么,血糖的高低(浓度)取决于哪些因素呢?

血糖的来源:1、食物的消化、吸收。 2、肝(肌)糖原的分解糖份。3、糖的异生。

血糖的去路:1、细胞组织的能量消耗。2、合成肝糖原贮存。3、合成肌糖原贮存。

当我们明白了糖的来源及去路以后,我们分析糖尿病的原因就好办了。有三种可能:一是我们吃的多了,二是身体消耗的少了,三是储存的少了。

实际上这三种情况都会存在。第一种我们好理解,如果我们吃的食物多点或者用了含糖量高的东西,血糖就会高。第二种也好理解,如果吃饭后“活动”的少,糖消耗的就少,血糖就会高。这两种情况,可以理解为正常的“生理性血糖高”。第三情况就不同了,它又带来了问题。如果对来源2和去路2、3进行分析,就会得出一个结论。请大家注意,这对于下面糖尿病的分析至关重要,这个问题就是所谓“耐糖量”的问题,也就是人体“能量储存”功能。我们都知道地震或其它灾难中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能活很多天,最重要的是消耗自己身体里的能量储存。这是大自然赋于人类抗击灾害的特别“生存功能”,也就是人体的“能量仓库”。人们吃饭除了当时消耗能量外,还要把多余的一部分储存起来备用。一部分转化成“肝糖原”储存,一部分转化成“肌糖原”储存。

正常人跑一百米后,休息一会儿就没事了。因为消耗掉的能量,身体从仓库里快速拿出来给予补充。但糖尿病患者比不了正常人,因为他们的储存几乎没有。不到吃饭的时候就饿得心慌,出现低血糖。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能量仓库”出问题了。糖尿病的原因之一,是“能量仓库”出了问题。

再对来源1和去路1进行分析,这很好理解,这是很直观的“新陈代谢”。这里面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进的问题,也就是吃多吃少的问题。另一个是出的问题,也就是身体利用多少、消耗多少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不用探讨,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就不敢多吃,多吃就会血糖高,所以第一个问题不是问题。关键是第二个问题,就是“糖利用”的问题。也就是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达成共识的成因问题,身体无法正常利用糖。但究竟是身体的所有组织都无法正常利用呢?还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无法正常利用?这是探讨糖尿病的关键之关键。现代医学发现了胰腺和胰岛素的作用,认为是它们出了问题,导致糖无法正常进入到细胞组织。所以治疗的思路就把胰腺和胰岛素作为重点研究来研究去。可结果呢?始终停留在药物降糖阶段,在防治和康复上几乎没一点办法。为什么呢?因为糖尿病不是这一个方面的问题,下文里将详细探讨。这里我们先要明白一点就是,糖尿病的原因之二是“糖利用”出了问题。

四,血糖高不等于糖尿病

我们先看看糖尿病的分类和定性:糖尿病一般分为胰岛素依赖型(I)和非胰岛素依赖型(II)两种类型。我们通常所指的是II型糖尿病,我们所要探讨研究的也是II型糖尿病。尽管有报道I型糖尿病胰腺移植成功,目前世界范围内也就个别案例,它不代表众多的II型糖尿病。关键是糖尿病的群体是众多的II型糖尿病,并不是说能治好几个I型糖尿病就代表战胜了糖尿病,而研究攻克具有普遍性的II型糖尿病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严格意义上讲,II型糖尿病还应该分为两种情况:II型糖尿病在发病初期应该叫“高血糖”或者说“血糖高”,不能上来就定为糖尿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血糖高”是现代人的普遍现象,现代人的“生活条件”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吃的好了、吃的热量多了,吃的高糖食物多了,再加上运动量少,消耗的少,自然就会血糖高。但是, “血糖高”不等于“糖尿病”,只能说血糖高后期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或者说发展为糖尿病的概率很大,但并不一定都会发展为糖尿病。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1)血糖高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糖份的多少,二是血量的多少。以往我们只考虑到血糖高了,就是糖多了,而忽视了“血量”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血液总量少了呢?测出来的血糖不也会高吗?把同样多的糖溶进10斤血和溶进20斤血里,浓度会一样吗?一个人的血液总量是体重的8%左右,就是说一个体重150斤的人,他的血液总量应该是12斤,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循环和交换质量。如果他的血总量不是12斤而是10斤呢?喝水少的人,“漏尿”的人,好喝茶的人(茶有利尿作用),高血压吃“利尿类”降压药的人,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血液里的水份减少,血糖浓度就会增高。测血糖不让喝水,就是基于这个原理。(2)大多数血糖高的人并不具备糖尿病“三多一少” 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是多渴、易饿、多尿、消瘦。“三多一少”是中医两千多年来对“消渴症”的不断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外在症状,进而来分析判断身体故障的演变。正所谓“病在内症在外”,古代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主要是看“尿”是否招来蚂蚁来划分区别。用现代的知识来看“三多一少”的涵义,就能说明“血糖高”与糖尿病的区别。所谓“多饮”,血液里糖份多了,血液就会粘稠,血流速就会变慢,就需要水份稀释血液恢复粘稠度和流速。就像我们吃的咸了就会渴,要多喝水一样,这也是人体的“自救行为”。再者身体为了自救,糖多了就会通过尿向体外排,就会造成“多尿”,水份也会流失,也需要补充水份。所谓“多食”,上面讲过了,糖尿病人的“仓库”出了问题,没有备用可以补充,所以就“易饿”。所谓“消瘦”,仓库没有储存,身体需要能量时就要动用“老本”,就是消耗脂肪。(3)血糖指标的偶然性,我们都知道验血糖不让喝水。为什么呢?喝了水血液就会稀释,血总量就会增大,再查血糖就不“准确”。那么不喝水就会“准确”吗?这里面也有很多偶然的变数,比如头天喝水多少,头天吃饭多少,头天晚饭时间,头天禁水时间,第二天的采血时间,等等,都会影响验血标准。所以不仅血糖指标,包括很多化验指标,都存在很多偶然性。比如说,你六点查的指标和11点查的指标就会不一样。你头天查的和第二天查的就会不一样。你喝杯水抽支烟,或者跟人吵上一架再查,那堆数据就会面目全非。所以有了数据,一定要对照“症状”。一定要相信自己的感觉,身体所有的疾病,都会发出“求救信号”。或者是身体上的(像粉刺、脓疖、肉猴等),或者是感觉上的(像疼、痛、酸、麻、木、胀等)。

所以说,血糖高不等于糖尿病,血糖高不必惊慌,先弄明白是什么原因再说。如果是“血量”少的话,把血补上来就好了。况且这一类“血亏型”血糖高不在少数,带有普遍现象。因为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多数人都处于“血虚”状态,特别是大胖子。如果是糖利用出问题,我们就解决糖利用的问题。而如果是库存的问题,我们清理仓库就可以了。

血糖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再出现尿糖就不妙了,就成了糖尿病了。糖尿病人为什么尿糖?正常人的尿液中为什么没有糖呢?是因为有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才保证了人体在排尿过程有效营养物质不流失。控制体内血糖浓度最高限度的总阀门是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到危害身体各器官正常运行的浓度时,肾糖阀开始开闸排糖,只有这时才会出现糖尿。这种糖尿,是体内血糖过高的表现。像高血压一样,也是人体的一个自救行为,就是说身体里的糖不能再高了,它要自动排出体外。所以说,尿糖也不可怕,说明我们身体的自救功能还能正常工作。但是出现尿糖是身体发出来的求救信号,告诉你身体里的糖超标了,要有危险了。

所以说,血糖高不等于糖尿病,只要不出现尿糖,就说明还没有达到严重危害身体的程度。我们只要调整“生活方式”,改正“错误行为”,起码不再错上加错,就不一定发展为糖尿病。就像我们经常所说的“少吃多动”,“少吃”是指含糖量高、含热能高的食物,并不是饭量的大小。我给大家介绍的办法,就是刮痧拔罐加温灸,这是最好的办法。不光简便易行,还能代替锻炼又能加大能量消耗,还能防治血糖高过渡到糖尿病。将在后面《糖尿病自诊自疗》里详细介绍,血糖高有血糖高的理疗方案,糖尿病有糖尿病的理疗方案。

这一章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大家一查体发现血糖高,就吓得不得了,马上吃降糖药,结果“假糖尿病”吃出个“真糖尿病”。为什么这么说呢?讲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一条牛过去拉着车走平道,力气正好。现在车加重了或者是遇到了上坡,它就有些“吃力” 了。作为主人我们这时应该做什么呢?(1)帮忙推一下,调养身体。(2)给它减轻负担,少吃、减重、多动。(3)拿鞭子抽它,吃药刺激。(4)不用它了,用胰导素。这条牛就是胰腺及其它功能器官,或者叫身体的“控糖机制”。因为我们后面还要探讨,糖尿病并不仅仅是胰腺自己的问题。如果在开始只是血糖高的时候,只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控糖机制”还有挽救的余地。而上来就采取“打”和“替”的办法,牛被打趴下了或者慢慢变懒了,后来一点活也不干了。前面讲过了,人的器官也是“用进退废”,你不用它就废了,就成了真正的糖尿病了。再后来吃药吃得其它器官也出现了问题,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并发症,人就彻底没救了。

在这方面,还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既然身体自己降糖不灵了,吃药降糖不是一样吗?不一样,我们身体自己控糖是智能的,它在量的处理上没有失误。而药物降糖是机械的,量多量少会有很大偏差。量小了完不成任务,降不彻底。量大了降过了,出现低血糖对身体更有害。不多不少又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人身体的血糖高低是因人而已的,没有统一标准。我们都知道任何东西都是原配的好,人体的器官也是原配的好,不但自己的功能“尽善尽美”,而且和其它器官的配合也是“和谐统一”。

这里再讲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如果“刺激疗法”把胰腺累“死”了,潜伏着一个更大的危险。现代医学只讲到降糖药物的好处,却没有对这一点进行确切描述。目前对胰腺的认知发现:胰腺细胞有A、B、C、D四种,其中B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吃药刺激就是促进B细胞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的功能是帮助糖能够顺利进入细胞组织;而A细胞是分泌“高糖素”的,高糖素的作用是促进肝糖原分解升高血糖的。就是说,身体把备用的糖合成为糖原放进“仓库”,急用的时候再通过分泌高糖素还原成糖。所以胰腺就像调控糖份的“管理员”。如果管理员死了,怎么办?今天吃替代B细胞的药?明天吃替代A细胞的药?后天吃替代C细胞的药?大后天吃替代D细胞的药?将来再发现E、F、G细胞呢?身体是不是大乱套了?这么多的并发症究竟哪些是疾病本身造成的?哪些是药物造成的?怎么能说得清?谁又能说得清?

五,II型糖尿病与I型糖尿病有本质的区别

首先看看现代医学对 “Ⅱ型糖尿病”怎么认知的呢?“Ⅱ型糖尿病”患者胰腺B细胞还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但身体中的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即发生了“胰岛素抵抗”。为了克服人体组织中存在的胰岛素抵抗,胰腺需要加紧工作,分泌出较多的胰岛素;以代偿胰岛素抵抗所带来的不足,使血糖水平维持在较为正常的范围内。当人体胰腺失去这种代偿后,胰岛素分泌模式开始出现异常。由于胰岛素分泌的这种异常在进餐后更加明显,因此使得葡萄糖在血液中蓄积。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引起Ⅱ型糖尿病发生。随着体重的增加,体育活动的减少,Ⅱ型糖尿病中的这种情况会进行性加重。这是现代医学界对II型糖尿病病理机制达成的共识,也是指导糖尿病防治的理论依据。

果真如此吗?大家一看,觉得真是这么回事。错了,上述结论是建立在“假说”基础上的描述,什么是“假说”呢?就是想象推理出来的结论。就是我们常用的推理理论,开始假设怎么样,结果就会怎么样,然后又会怎么样。这像高血压的说法一样,也是一个“无证据结论”。这种推理结论是对还是错呢?要用实验结果来说话,要在实验中得到证据依据。(1)细胞为什么对胰岛素不敏感呢?谁给胰岛素造成的抵抗呢?谁做的实验呢?做的什么实验呢?(2)为了解决血糖增高,胰腺要多分泌胰岛素,这种“代偿能力”是会有的,这也符合身体的生理现象。但这种 “代偿能力” 又是怎么失去的呢?又是谁?用什么样的试验证明了这一点呢?所以说,目前没有实验依据,至少不能证明它是对的。这就像“隔皮猜瓜”,你说西瓜是生的,我说西瓜是熟的,谁说的对呢?只能打开看结果。那么在糖尿病的治疗上,按照这样的假说,如果能把糖尿病治好,也能说明它是对的。但现在的治疗不是解决的这些假说问题,理论是一套,实践又是另一套,所以也就不能自圆其说。也就是说,目前的治疗上既不是解决的“不敏感”,也不是解决的“代偿能力”,所以也不能证明这种假说的成立。

我们都知道,常用降糖药物有两类:磺脲类是刺激B细胞多分泌胰岛素,就是让“牛”多干活,这种“透支”行为早晚得把牛累死。而且有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现象,很多人血液里的胰岛素并不少,根本就不是胰岛素少的问题。双胍类是抑制(延缓)肠道吸收,就是吃的东西不让它吸收或少吸收就排出体外,光让人过“嘴瘾”。糖尿病人为什么整天浑身没劲,无精打采?因为吃得东西转化不成能量,哪来的劲?人为什么吃饭?人吃饭有两个目的,除了过“嘴瘾”以外,最重要的是给身体提供能量。即使这种假说成立的话,我们只想到刺激胰腺多干活,为什么不给它减轻负担还干原来的活呢?这不是舍近求远地自找麻烦吗?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以前体重100斤,100斤体重自身消耗的能量+每天要提10桶水消耗的能量,每顿饭要吃一个馒头以维持这个标准。胰腺及其它功能器官也给你处理一个馒头的转化工作,这是一个100斤阶段的能量平衡,这是小牛拉小车。现在你体重200斤了,200斤体重自身消耗的能量+每天提10桶水消耗的能量,那么你每顿要吃两个馒头以维持新标准。那么胰腺及其它器官就要加倍的干活才能完成任务,这就出现了小牛拉大车。问题又来了,小牛(身体的控糖机制)就那么点力气,它不给你多干活,怎么办,我们就用药物刺激它多干,这无疑是“杀鸡取卵”。 我们为什么非要“小牛拉大车呢”?我们为什么不把“大车变回小车”呢?我们少吃不行吗?我们多动不行吗?我们减肥不行吗?但是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少吃多动减肥,血糖只能降一部分,还是高。那么,这就不仅仅是胰腺和胰岛素的问题了。

自从英国医生Banting通过狗实验发现胰腺和糖尿病的关系,近百年来,糖尿病的研究与治疗始终围绕着胰腺功能绕来绕去。诚然,这个发现对I型糖尿病人的治疗功不可没。对II型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但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毕竟不一样。

I型糖尿病是胰腺功能完全丧失,身体自身无法分泌“胰岛素”,没有胰岛素血糖肯定会高。对I型糖尿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外源提供胰岛素,这是毋庸置疑的。但II形糖尿病胰腺能分泌胰岛素,由于受I型糖尿病的思路影响,第一个怀疑的目标就是胰腺和胰岛素,这是很自然的。所以就会想到胰岛素不足或“相对不足”,但是多少是足?多少又是“相对不足”?这似乎无法界定。血糖高了,胰岛素是降血糖的,不是胰腺的问题是谁的问题?这是很“顺理成章”的逻辑推理,也让人毫不怀疑。但是问题又出来了,检查发现一些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比正常人的不低,甚至还要高,这又怎么解释呢?显然这个推理是错的,更显然“抵抗”假说的由来也是错误的。既然是抵抗,刺激胰腺多分泌胰岛素就不抵抗了吗?这也难以自圆其说。所以对II型糖尿病的认知和治疗,仅仅聚焦于“胰腺及胰岛素”的研究和应用,肯定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为什么我们的目光只盯在胰腺和胰岛素上呢?我们为什么不再从其它“致高”因素上寻找突破口呢?就像汽车,油门是控制行车快慢的。但传动部分的变化影响车速,车载多少也影响车速。既然血糖高,既然在胰岛素不少的情况下血糖还高,那么关键是这些高出来的糖本来应该去哪里?这才是解决II型糖尿病的正确思路。通过下面的详细分析,我们就会知道II型糖尿病的病理确实和I型糖尿病有着本质的区别。“胰腺和胰岛素”对II糖尿病的影响只是部分因素,不是主要因素。

但是,包括血糖高在内,尽管它们在病理上有区别,而在发展演变上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血糖高、II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这三者可以把它们看作三个独立状态或者是三种存在形式,但也可以递进式的发展演变。第一步是血糖高,如果防治措施不利的话,必然发展为II型糖尿病。从上面我们已经分析,这一级的预防主要是给胰腺减负。第二步是II型糖尿病,如果防治不利的话,必然发展为I型糖尿病。这一级的预防就是怎样重新认识糖尿病,以及采取哪些措施,才能防止我们把身体搞得越来越糟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这里我用了两个必然,目的是给大家提高警示。捎带讲一个哲理故事,大家就会明白这个警示多么重要。

二十多年前,中国各个行业刚开始搞职称评定,某单位某科室里给了一个“经济师”的名额。但是有两个老同志完全符合条件,都是50多岁的人同一年参加工作,学历同等,都要快退休了,很可能这次评职称是末班车以后恐怕再也没机会了。这不仅是影响工资的问题,还牵扯级别待遇问题,工作评价问题。但是二者只有其一,最后只有一个人评上了。落选的那个人想不开,工资、级别待遇倒没什么,关键是自己的工作没人家干得好啊,同志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于是请了病假在家不愿出门,这里不舒服,那里不痛快的,结果一个月下来,真的病了。到医院一查,“肝癌”中期,开始找了一个老专家。一问原来有肝炎病史,主要是“郁闷”引发和加重了原来的病情,建议保守治疗。中期保守治疗的话,有可能没事,最少也能活几年。家人不放心,又找了个年轻的专家,这回的意见是动手术。理由也对,如果这样的心情发展下去的话,病情会越来越重,最后决定动手术。结果手术台没下来人就“走”了。人在极坏的心情下,连手术台这道坎都过不去。二十多年过去了,评上职称的那个同志还活得好好的,都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而他当年也有肝炎史。尽管这是个现代寓言故事,可我经常想:如果那个落选的同志评上了呢?他现在是不是还活得好好的?评上的那个同志如果落选了,他会不会死?如果两个人都没评上或者一开始给两个名额,他们的结局又会怎样呢?当然,结局“必然”只有一个,但这里面确实存在着很多“如果”,也就是存在着很多“偶然”。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必然。但死于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而死就是一种偶然,这就是哲学里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偶然是必然的条件,必然是偶然的结果。一个人从健康到血糖高,从血糖高到II糖尿病,再从II型糖尿病到I型糖尿病,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偶然”, 所以不要忽视这些“偶然”。如果我们不让这些“偶然”发生,糖尿病以及并发症就不会成为“必然”。

六,透过现象看本质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辩证法,任何事物都要辩证来看待。搞任何研究都一样,如果不会运用辩证法,那么事情不是辩得越来越透彻,反而会把本来并不复杂的问题搞得越来越复杂。上章讲了一个辩证法,这里再用一个辩证法作为开篇。

“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但是很多时候,现象被一些假象所替代,那么对本质的认识就会产生错觉。真相是从正面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一种不真实的现象,它是本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虚假的表现。假象是由客观存在的种种条件造成的,属于客观的范畴。错觉则是由于人的感觉上的错误造成的,属于主观的范畴。所以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最怕的就是主观上的判断错误。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大西瓜,一个小西瓜,如果要买的话,大多数人会挑大的买,因为大的长的时间“长”,肯定比小的熟。这就是不懂瓜,把错觉当真相而犯了主观上的错误。所以任何事情,辩明真相,不要被假象或者错觉所迷惑是最重要的。

某企业老板开宝马私家车。一天发现车出毛病,因在保修(相当于我们的公费医疗卡),就找到厂家特约维修站。维修站领导很重视有身份的客户,况且名车又是“金贵之体”,于是直接安排值班主任技师亲自负责。主述:在刹车或拐弯的时候,会听到“咯哒”响声。先上监测线进行全面“体检”,数据通过电脑打出来,一切正常。于是又用本站耗资1000万刚从某发达国家进口的,目前世界最先进“超声波分析仪”,分析结果仍然正常。主任技师想:既然有响声,应该是传动系统的问题,就叫来传动技师。方向节、方向盘、驱动轮、驱动轴、传动轮、传动轴挨个查了一番,还是没查出问题。他俩想:是不是底盘可能有问题,于是又叫来底盘技师。这次连轮胎、轮毂都没放过,仍然没找到毛病。这次三个人犯了难,经请示领导,找来本站正在休班的具有30年丰富经验的老专家。老专家进行了更加详细的排查,还是没找到毛病。这次是四人犯了难,怎么办呢,于是把本站所有专家都召集到一起,召开专门的研讨会。所有到场的高手集思广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不愧是高手,引经典据、旁证博引,确实提出了几个让人看来无懈可击的方案。这次应该万无一失了吧,可结果令人更加不可思议。所有方案一路下来,还是没解决问题,这次是大家集体犯了难。于是领导急了,围着维修站转起了圈,骂起了娘:这么多专家竟然没一个能给闹明白的,都是白吃干饭的呀?这时一个打下手的学徒工开了言:能不能让我试试?所有专家瞪眼大怒,有的竟吼出声来:你算老几,你吃过几两咸盐?领导也实在没办法了,也就算“死马当活马医”吧,点头同意。学徒工对“宝马”的主人说:你能不能开车带我到路上转一圈?众专家狂笑不止,有人甚至笑得岔了气:这小子原来想过过“富”瘾。“宝马”的主人也不相信,也有些生气,可一点招也没了,只好试一试。于是让学徒工上车,带他兜了一圈风。学徒工下车后,面对所有不屑一顾的专家们,肯定地说,“把后备箱打开吧,里面有东西碰撞车体。”。主人打开后备箱一看:果然是昨天打的保龄球忘记拿了出来。

这当然是个现代寓言,可类似的故事经常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故事的主人公。说明什么呢,有的问题并不一定复杂,用复杂的思路看简单的问题,问题也就复杂了。有时解决问题不一定靠经验而是靠的脑子,除了精通业务之外,还要具备善于思考的能力。一些老思路、老办法、老观念解决不了新问题的时候,我们是否都应该换个新思路、新办法去尝试?“无知无畏”,思想决定行动,思想大于行动。

有些事物的“本质”被层层迷雾笼罩,其现象光怪陆离。那就看我们是不是善于思考,能不能甄别假象与真相,能不能揭开各个假象透视本质的真面目?糖尿病患者身体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也是“看似真相实则假象”,我们通过判断和分析,就明白这些道理。

糖尿病假象一: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如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及糖尿病足等。这里面有一个共性,都是对中小血管及微血管的损害。现代医学对这些现象达成的共识是,血糖高==>血管病变(动脉硬化或微小血管栓塞)==>循环障碍(缺血性病变)。这就出来一个关键问题要辩清,是血糖高对血管造成的损害?还是血管病变造成的糖高?这也是因和果的问题;(1)如果是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那么它为什么不侵犯大血管?(2)如果是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那么患者长期吃药降糖,血管病变应该越来越轻,最起码不会加重,结果是这样吗?(3)不仅血管病变继续加重,而糖尿病本身为什么也越来越重呢?既然降糖解决不了血管的病变,那么解决了血管病变是否能使这些症状见轻或者消失呢?这才是问题的所在。如果先解决了血管病变,改善了循环,一系列的病变逐步好转,血糖也随之下降,那么说明我们发现了真相,找到了问题的实质。是不是这样呢?通过下面的探讨,我们看看结果就会明白。这些就像高血压一样,又是一个“因果倒置”案。而如果我们把因和果倒过来看,也就是说,糖尿病的原因是微小血管病变造成的循环不畅,即而造成病灶区域能量(糖)的缺乏,对糖尿病每个症状都找到了合理的答案和解决的办法。

(1)糖尿病足病变,一开始只是脚趾甲发灰即而发黑,这是“血脉不活”营养匮乏的表现。当营养匮乏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溃疡性糜烂,溃疡的原因也是营养匮乏。而伤口的愈合==>T细胞和B细胞、巨噬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阻止病毒和细菌入侵==>人体有创伤的指令由各种形式被人体检测到,伤口附近细胞开始有丝分裂,以自身DNA为模板和指令,生长出新细胞==>伤口愈合。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全部依赖于营养的充分供给,如果我们把循环打通的话,这些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2)神经性病变,典型症状是麻木、感觉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这也是营养缺乏造成的神经感觉迟钝、神经不敏感。前期通过刮痧和拔罐把瘀堵的经络打通,症状就会明显消除。

(3)皮肤病变,典型症状是会阴瘙痒,在这个地方拔罐,会出黄色或红黄水泡,说明里面有“垃圾毒素”。这些东西出来了,那里自然就不痒了。

所有这些并发症都是因为循环不通畅造成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疏通经络,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引血”或者“换血”。只要把“好血”(带营养的血)引过来,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这种情况也属于所谓“并发症”的一个现象,为什么我列了1、2、3,而没把它列为4,就是想重点讲这个问题,这也是现代临床漏掉的一类“并发症”现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一边肩膀疼痛的现象,一般大多都是左肩膀疼,大家都认为是“肩周炎”,所以也按“肩周炎”对待。其实这也和糖尿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因为这条胳膊瘀堵造成的。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如果在两个手同一个手指上采血查血糖的话,你会发现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两边的血糖不一样,当然是忽略指标误差的情况下。它们会相差接近0.5—1.5,血糖越高的人差别越大。为什么不用胳膊“静脉采血”而用“指尖采血”比较呢?因为胳膊上的静脉血是交换完的血,此时血糖最低,差别就不是很明显。而指尖血是“混合血”,还有一部分糖份没有消耗完,所以数值高,就容易辨别这个现象。哪只胳膊血糖低呢?你肩膀疼的那只胳膊低。也有特殊情况,详细原因在“糖尿病自诊自疗”探讨。为什么呢?因为肩膀疼的那只胳膊前边瘀堵了,送过来的糖少,也可以理解为这个胳膊得到的糖少。这就回到了前文讲过的“糖利用”问题,就是说,血糖高不仅仅是胰腺和胰导素出了问题,是到不了它们应该去的地方,没有被正常“消耗”掉。不是“进”的问题,而是“出”的问题。也就是说,一方面血液里血糖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身体里很多地方缺糖,这也就不难理解糖尿病人最普遍的现象——“身体乏力”,这都是能量不足的表现。

糖尿病假象二:胰岛素抵抗,以及相对不足论。由于糖在血液里转悠进不到细胞(组织)里去,所以现代医学怀疑胰岛素抵抗,进而形成了上面的糖尿病发病原理。既然胰岛素是帮助血糖进入细胞(组织)的钥匙,那么在胰岛素给细胞(组织)打开门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进不去呢?这就要换个思路看问题了,细胞(组织)里是不是没有空间呢?这个设想对不对呢?我们接着探讨,我们上楼或者跑步,腿会发酸不适,这是因为能量消耗得快,肌肉(仓库)里储存的“肌糖原”补充不及时。平常是随消耗随补充,所以我们不会感觉到什么。而当消耗过快补充不及时的这段时间,我们就会有不适的感觉。同样,我们休息一会,等营养补充上了,各种不适的感觉也就会消失,身体就会又有劲了,这就是“能量仓库”的作用。而糖尿病人的能量仓库出了问题,所以才会经常“浑身没劲”,或者是,这里没劲,那里没劲。那么仓库为什么没空了呢?还是因为瘀堵(栓塞)。

(1)由于微血管堵塞,或者肌肉僵硬、粘连、肿块、硬结,挤压血管造成循环障碍,血液不能顺利把糖送到肌肉里某个地方或某个区域,又被血液带了回来。

(2)瘀血堵塞,在《高血压考》里我们讲到了瘀血,这些瘀血“滥竽充数”, 不再进行“糖分交换”,所以糖份进不来。为什么瘀血是黑的呢?也是这个道理,这些瘀血是死血,不再参与循环了,因为没有了养份(活性)才变黑。

(3)某些部分皮肤皮厚、肌肉僵硬粘连,“通透性”很差,氧气进不来,糖存在那里燃烧不了,所以这些部位体温低(发凉)。也就是说这里的糖老是满的,新糖来了“挤”不进去,血液只好把糖又带回去。

为什么这样呢?我们知道,人的生命特征就是生物氧化过程。我们在上面已经介绍了,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热量。而新陈代谢过程中所需要的氧,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血液。人体除了通过肺呼吸进氧以外,最大的来源是皮肤呼吸,人体的皮肤是最大的呼吸系统。已往我们只注重肺呼吸而忽略了皮肤呼吸,所以身体很多因能量缺乏造成的疾病,是因为缺氧不能完成新陈代谢,而缺氧的“真凶”是皮肤故障。有人无论怎么“食补”,可就是身体虚弱,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补不上。以往只注重检查肺功能,而忽略了皮肤的功能。一查肺功能正常,这些病就又成了“疑难杂症”,又不知道怎么治了?很多皮肤病也是这个道理,通过理疗清理杂质,恢复皮肤的呼吸功能,很多皮肤病也会痊愈。这里又出来一个思路,糖尿病人大多有“气短”的感觉,查一查肺功能,有没有肺栓塞等?解决了肺病,血液循环中增加了氧气,血糖也会下来一部分。

已往认为人体的氧交换分两个过程,在肺循环交换称为第一次交换(携氧),在微循环交换称为第二次交换(卸氧),这就把最重要的“皮肤交换”给漏掉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为糖尿病防治打开了新的探索空间,也就是说,糖尿病是因为缺胰岛素呢?还是因为缺氧呢?还是二者都缺?同样,我们通过调理肺病或者给皮肤刮痧,清理出来杂质,增强了皮肤的通透性,氧气增加了,你看血糖能不能下来一部分?糖尿病人的两个腋下都长了一些小“肉猴”,那就是因为肌肉里的杂质过多给“拱”出来的。同样,疏通了循环清理了杂质,那么“肉猴”也会消失,血糖也会下来。

“糖仓库”还有一个,那就是肝脏。上面也讲过了,身体会把暂时不用的一部分糖合成为肝糖原。如果肝功能出了问题,糖原就无法合成。这类血糖高的朋友,如果细心观察,头天喝大酒,第二天血糖就会明显地高。为什么呢?酒对身体的伤害大,肝脏要先给身体解酒,肝脏的力气就这么大,干了这就干不了那。所以肝功能有问题的人,肝糖原合成的少,也会导致血糖高。关于肝脏对糖的转化和调节机制,我们无须探求的很细。我们只要把肝功能保护好和调理好,让它工作正常就行了。所以对肝脏的保护及修复是糖尿病康复的又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说明肝病及酗酒是糖尿病的天敌。

探讨到这里,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糖尿病患者伴随有高血压?或者高血压患者伴随糖尿病?因为它们发病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血液粘稠“瘀堵”(栓塞)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另外在“破解高血压”里也讲了一个原因,就是高血压患者如果吃了利尿类的降压药,也导致血糖高(假糖尿病)。同样道理,因为血糖高、血粘,如果吃降糖药造成机体更加缺乏营养,身体也会为了给缺养的地方补送营养而产生“自救”,也就会升高血压。孕妇血糖高也是这个道理,孕妇怀孕期间进食过多的多糖营养品是一方面的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像妊娠高血压一样,孕妇血糖高也是因为胎儿某种体位压迫血管丛,造成的血液循环障碍。孕妇的腿部水肿虚胖就是典型的现象,所以孕妇的血压高和血糖高,随着胎儿的降生,就会自动下去。同样,对虚肿疼痛的地方进行按摩温灸,血压及血糖也会随之下降。

综合上面所有的探讨,我们就会逐步理解和明白,糖尿病的发病不单单是一个因素造成的,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是因人而宜,都要逐一排查。所有问题都要逐一解决,否则康复无从谈起。

七,阳光是否还会灿烂?

我们上面用“阳光下的迷失”为题目,在这章里用“阳光是否还会灿烂”做题目,为什么呢?糖尿病不可怕,并发症也不可怕,怕的是一些假象被当作真相。又怕的是,尽管我们经历了风雨,但是当彩虹出现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沐浴久盼的阳光?

(1)当我们知道了仓库出问题了,是不是要清理仓库?

(2)当我们知道管理员出问题了,是不是要协调管理员?即便是胰腺分泌出了问题,越不吃东西,它越得不到营养,它的恢复从何谈起?

(3)血糖降得越低,身体缺糖的地方越得不到糖。如果我们在乎指标就拼命降糖,而如果我们在乎身体、在乎生命,那是不是做我们应该做的?

(4)为什么不敢吃糖?血糖高,不是我们吃的饭多,而是吸收的糖份用不了,不能顺利进入细胞,不能顺利的转化为能量、脂肪、蛋白质,也就是不能顺利的消耗。我们是不是该把糖送到它该去的地方?

(5)一方面血糖居高不降,另一方面身体能量缺乏。每天吃的那点东西仅够“生存”的需要,身体的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是不是病就会越来越多越重?

(6)糖尿病人,越减少吃糖,是不是并发症来的越快?

(7)市场大肆推崇“无糖食品”,就花大钱买来“无糖食品”过瘾。“甜”和“粘”是不是糖的共性?既然没糖还有什么吃的价值?没糖怎么会是甜的?这不是高深的医学,也不是尖端的科学,这只是普通的生活常识。甜的就有糖,有糖才会发粘,无糖面粉没糖能蒸成馒头?

(8)牛和羊是吃草的,照样生血、长骨、产奶,它们身体也照样产糖。我们吃饭为的什么?就是为了转化成糖,才保持人体的正常体温和正常活动,包括生理活动、思维活动以及行为活动。我们天天摆脱不了糖的影子,人即使一点甜的都不吃,其它食物照样会合成糖,只要我们吃东西就会合成糖。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本能,想躲都躲不掉。否则,我们的体温哪里来的?我们的力气哪里来的?

(9)过去的中国老百姓穷,什么都吃不到,一个月吃一回肉,那时候得的是“贫贱病”,营养匮乏。现代人富裕了,想吃什么吃什么,天天大酒大肉,却又得了“富贵病”,营养过剩。确切的说,应该是“营养混乱病”。那时候是有什么吃什么,而今天的我们已经不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人家一说吃虾补钙,于是就多吃虾,其实是“瞎吃”。现代人的现代病,不是补不补的问题,而是身体能不能吸收的问题?能不能转化的问题?能不能利用的问题?能不能代谢的问题?

(10)爷能吃一两肉,到了爹,能吃一两半肉,再到了孙,能吃二两肉,这是人类循序渐进的进化过程。人类吸收、消化、利用等系列功能是一点一点转化进步的,爹吃一两肉,而到了儿就吃半斤或更多的肉了,身体的功能还没有进化(完善)到这种程度,身体能不出问题吗?

(11)一个人好吃肥肉,而且吃了一辈子肥肉,结果倒也活了80多岁。而又有人想吃肥肉,吃一两次,身体就受不了,结果得了病,这就是“个体差异”。西药先在动物身上做试验,完了按照数据结果再用于人类服用,人与人都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更何况人类与动物有着天壤之别。你知道现在的药吃来吃去会吃出什么毛病?是不是不吃或少吃为妙?

(12)小鸡吃泥沙能消化,而且下的鸡蛋皮更硬,否则下软皮鸡蛋。而人吃了泥沙却吸收不了,人吃了沙子拉沙子。人类经过几千年的进化,吃的就是“五谷杂粮鸡鸭鱼肉”,这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自然界中筛了又筛选了又选所保留下来的基础食物结构,无论从营养的角度还是安全的角度都是最好的。所以大自然赋予人类的食物才是我们应该吃的,吃了几千年,我们也是一代一代繁衍生息,越来越好。“螺旋藻”等是海洋里的产物,是鱼类吃的,人吃了会不会出问题?明智的人总不能拿自己当实验品吧?我们就老老实实的吃我们应该吃的东西,不该我们吃的东西最好别乱吃,不然我们还会遭遇“非典”。谁知道吃其它什么东西会在什么时候又会爆发出什么问题?

八,轻松的结束语

正文写完了,总觉得还欠缺点什么?好像想说的话没有说完,说什么呢?真又不知道写点什么轻松的话题。康友曾批评我的文章“急风骤雨”般,让人感到压抑,没有“春风化雨”的轻松和惬意。所以总想说点轻松的话题缓解一下,可有些问题又不得不说。尽管不少朋友对我的文章持以非议,但我绝非对谁怀有成见。只是把自己的体会拿出来和康友们探讨交流。分歧在所难免,但总不能含贬义或者出口伤人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胸怀大点不好吗?

妻子给我生了一对双胞胎,是龙凤胎。朋友羡慕至极,都说我命好,可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一个多月来,不管白天晚上,孩子一哭,就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总怕是哪里出了问题,妻抱一个我抱一个,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到嘴里怕化了”,同时也感悟到了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养育我们的艰辛和“舔犊之情”。

我们都有自己的幼儿时期,那时候我们想什么?干什么?我们都不知道,只能通过养育自己儿女的时候来体会。就像现在的两个小生灵,他们又都会干什么呢?慢慢下来,也就摸索出一些规律,不仅没出什么闪失,孩子们也健康地成长。

看着她们熟睡中笑得那么甜美,我就想,她们那幼小世界里有什么呢?为什么在笑呢?笑什么呢?这似乎是人类永远解不开的一个谜。虽然我们都曾经都拥有过那段美好,但我们谁也无法记忆那确切的梦境。于是我又展开我的遐思,企盼从他们身上能否找回自己?还真有所感悟,不妨与朋友分享。

小孩子一生下来双手是攥着的,为什么所有的小孩出生的时候都这样呢?“手握双拳打天下吗”?人死的时候,双手又都是撒开的,我们都叫“撒手西去”。为什么死的时候都这样呢?是否在表达各自的遗憾?人有着很多解释不透的谜,比如小孩一生下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哇哇”大哭,是否宣告自己的到来?小孩为什么总是哭呢?还真有一些奇妙包含在里面。晚上寂静的时候,你守在他们旁边,他们就会很踏实地睡觉或自己舞弄小手玩。可你一离开,他们就会马上哭闹。我琢磨着,这应该是他们感到失去了安全感。小孩醒了,第一件事也是哭,但哭法不一样,是哭一两声等一等,看有没有大人的动静。哭个一两次发现没人管,就会连起来哭。再没人管,就会“嗷嗷”大哭。再接下来就会恼怒地哭,哭得喘不上气来。如果大人抱起来,拍一拍,哄一哄,他们就会把哭变成细小的“嘤嘤”之哭,或者“一嗯一嗯”地哭,好像表达自己的委屈。于是我总结出,小孩子的哭还真有些学问:孩子一哭,要先看看钟点是不是他们饿了?如果没到喂奶的时间那就要看看尿布,是不是拉了、尿了?如果也不是,那就是“闹觉”,就要抱着她们唱催眠曲。小孩子用哭表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利用的表达方式。小孩子用哭表达他们的饥饱冷暖,这是他们唯一能够利用的生存本能。如果不用爱心的话,我们就不会理解这些哭的含义。

我们利用这些本能,都慢慢地、健康地成长起来。而我们长大了以后呢?我们学会了很多的表达方式,也学会了很多生存的本领,但我们似乎丢掉了原有的那些本能。小孩子一生下来就会“啯奶”,这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生存本能。有的时候孩子哭,就找个胶皮奶头哄他们,可他们不认账,用小舌头一个劲地往外拱。成年以后,为什么我们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和拒绝的态度却不如了孩提时代?尽管抽烟对身体不好,可我们仍然会吞云吐雾。尽管喝酒对身体不好,可我们仍然推杯换盏。尽管我们的脾胃已经难经折磨了,可我们仍然喝冷饮扎啤。尽管我们知道很多行为是错的,可我们仍然乐此不疲。人类在幼小的时候,尚能够自我保护。为什么掌握了更高级的生存本领以后,生存的规则却有些肆无忌惮了。

我们的祖先,“敬天、畏天、顺天承运,无为、自然、天人合一。”。这是经过日积月累,才沉淀成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才能五千年不死。文化是传承的,你可以继续积淀,却不能更新换代,因为他已经五千岁。而我们还是乳臭未干,连走路都还跌跌撞撞。

什么是天?什么是人? 庄子说,牛马四足,这就是天,这就是天然。 络马头、穿牛鼻,改造自然,这就是人。老子说,天之道,取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有人说人定胜天,那是痴人说梦,蚍蜉撼树谈何易,螳臂挡车谁玩完?现代人自以为有了高科技,又开始冲昏了头脑,不知道天有多高,不知道地有多厚。不要以为现代人一定比古人聪明,现代科技未必就能解决一切。人体存在着太多太多之谜,企图用科学战胜人体,恐怕还要几万年,明智的办法就是顺应人体。不要拿着科学对着人体瞎折腾,最科学的做法还是尊重人体,可惜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妄想的人太多。

天之道,是说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利者用之,弊者避也。人之道,是说我们应该恪守社会规律,智者倡之,愚者退也。最古老而又还活着的,才是生命的保障,也最具有生命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0151/868124687496.html

更多阅读

民间秘方疑难杂症秘方 30个疑难杂症的小秘方

  中医的历史悠久流长,有些不为人知的小秘方也逐渐被公开,专治各种疑难杂症的小秘方,各位亲一定要试一试哦~~狠有效!  1、艾叶熏蒸治偏头痛  将端午节采集回来的艾叶一把,放在锅内烧开,煮20分钟后端下,趁热用布蒙住头进行熏蒸。

脚垫怎么去除民间偏方 民间治脚垫的几个小方

民间治脚垫的几个小方威灵仙/于郑州(本图书馆方剂请咨询医师或药师后使用)           1、巧治脚垫:在鞋里垫上鞋垫,把鞋垫对准脚垫患处挖一个比脚垫略大一点的小洞,使脚垫悬空不受力不摩擦,这样走起路来不痛了,而且两三个月后

民间治病绝招大全 不花钱也能治病的10大绝招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但生病之后,如何才能少花钱多办事呢?美国健康杂志教你不花钱就能治病的10个绝招。  1.攀爬动作治背痛  美国医学运动协会劳伦斯博士表示,攀爬动作可使平时很少拉伸的肌肉得到锻炼。但动作一定要循序

五百钱秘传绝技 韩玉森教授秘传中医失传的绝技

      转载]韩玉森教授秘传中医失传的绝技+用药传奇:治癌效  原文地址:韩玉森教授秘传中医失传的绝技+用药传奇:治癌效药重壁虎+改变毒素表现,阳水性是作者:东东韩玉森教授秘传中医失传的绝技   2010 12 16       中医

中医家传祖传绝技秘方 祖传绝技秘方,简单实用

祖传绝技秘方,简单实用 分类: 民间偏方 | 转自 嘟嘟龙123 | 被1249人转藏 | 2009-09-18 21:30:54 人工解决电脑问题,7x24小时专业在线服务民间治病的绝技秘方,简单实用一、刺血救命法,简单实用,孝子必读!如果你关

声明:《民间治病的绝技秘方 民间治病救命绝技---破解高血压和糖尿病》为网友太机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