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可增强语文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为学生的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可为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可让学生搜集到丰富的网络资源,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而使语文课堂更活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 应用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了许多传统教学媒体没有的优越性:因特网——全球最大的网络,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无穷无尽的信息资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集合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各种媒体信息。因此,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谈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 用于课始导入,营造教学氛围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多媒体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如《欢乐的泼水节》一课,引入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当泼水节的热闹场
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情趣高涨,仿佛置身泼水的欢乐现场。这样,情随境生,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又如教学《月亮湾》,上课时,我先用多媒体动画播放社会主义新农村“月亮湾”的美景:“村前”、“村后”美景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翘着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月亮湾的美丽和新农村兴旺发达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便油然而生。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 用于突破疑难,提高课堂效率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而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教学中如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阅读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如教《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要使学生真切感知,深入领悟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我节选一些影片段播放,加上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一下子就被带进了一个悲壮的感情世界。这样,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领略到了钱江大潮磅礴的气势,并沉醉其间,回味无穷。又如《蚕姑娘》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其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蚕的整个生长过程。为此我用百度图片网上搜索下载《蚕姑娘》的示图,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受。用百度在中教网搜索蚕姑娘的图片,让同学们对蛾姑娘的形成有切身体验。这一过程直观地再现出来,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 用于指导朗读,激起情感波涛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激趣,引起共鸣的作用。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营造、意境的复现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多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我运用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蝴蝶谷的美景,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仿佛被带到了千里之遥的台湾蝴蝶谷,亲眼目睹了蝴蝶谷的壮观景象,自然而然地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水乡歌》一课,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
屏幕上的水乡秀丽风光展现在学生眼前,水乡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此时,我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水乡生活的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此外,教师指导朗读时,还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段落进行闪烁、变色,放大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 用于活跃思维,开发创新潜能 在阅读教学中,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如学习《欢乐的泼水节》一课,学到“清水市吉祥如意的象征,我设计了“我想把清水泼在▁▁▁▁身上,祝▁▁▁▁▁▁”边欣赏屏幕上的例句,边引导学生想象,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从而内化文本语言。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看教师善不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维,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用于课外搜集,发展学习能力
互联网上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知识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因此,如果我们能合理恰当的运用这些资源,就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积累更丰富的知识,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会更活跃。如教学《问银河》一文前,我引导学生上网搜集有关的银河科学知识。由于学生在网络中阅读了充实的材料,说的欲望异常强烈,银河呀,在你 的 里,有 吗?有 吗?学生们争先恐后河问了好多好多问题,他们问出了对银河的向往与好奇呀!,那情景,真令我看到了祖国明天的希望。又如学习《晚上的太阳》,请学生课后搜集有爱迪生的资料,有的下载了爱迪生的名言名句,有的下载了爱迪生对人类的卓越贡献。这些搜集来的资料与教材发生碰撞、摩擦和融合,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摩擦和发散。使一般性学习上升为探索性学习,一般性获取上升为个性化获取。并且,学生参与网络资源的搜集,本身又是语文实践活动,能得到多方面的收益,如速
读和浏览的能力,自己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增加学习兴趣和信心、计算机应用能力等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如果说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绽放的花蕾,那么,在课堂中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是锦上添花的绿叶,在课外用网络搜集资料就好似给予营养的雨露。美的花需要绿叶的映衬,雨露的滋润,由此可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必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它能给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现代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精彩
随着高效课堂走进武宁,课改势在必行。在新形势下,老师们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富精彩。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
我们要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多元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让阅读教学更精彩呢?我认为:
一、情境教学,呈现精彩
语文课堂的精彩,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并要有浓厚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生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爱因斯坦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并趋向某种事物特有的意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求知欲,由“要他学”变为“他要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而良好的教学情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画面,多媒体计算机的声、光、色、形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兴趣。因此,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在教《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根据教材特点,我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及其重点词语的定格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必将大大提高。
二、配乐教学,凸显精彩
音乐,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声音不同于文字,它就象河流一样,具有不可逆性,稍不留神就可能漏过关键信息,在这点上它能起到凝聚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有效利用声音的这一特性必能事半功倍,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小英雄雨来》时,把鬼子和雨来对峙时的一段描写制作成录音,让学生注意分辩人物身份,并试着概括对话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学生的感官被充分调动,注意力高度集中,对话中富有个性的语言和语气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较之一段简单的文字,效果别之天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的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利用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
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如在教《荷花》一文,课文语句优美,用词精确,有一种超然的意境之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切呢?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作了如下设计:
(1)配乐示范朗读,把学生带进优美的情景之中。
(2)学习荷花的样子时放一段有关荷花的录像片,师配乐解说,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并展开讨论,体会荷花的千姿百态,荷叶的挨挨挤挤。
(3)学生配乐读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运用现代技术提供的朗读配乐素材可以随意控制,按自己的进度进行跟读、自读、感情朗读,朗读时注意语速、节奏,尤其要符合作者的感情。对于配有画面的课文朗读,可以通过声道的选择,让看画面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作者的情感及作者的技巧,从而使语文教学得到有效的提高,课堂更富精彩。
三、网络教学,绽放精彩
internet 网络系统具有丰富的信息承载,这些信息一旦用于教学当中,就会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就会产生无比神奇的力量,因此,当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阅读教学的重点就应该放在“读什么”和“怎样读”上了。在教学当中教师就是要通过课文这个例子去见“缝”插“针”,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学生的阅读。在扩展阅读中,语文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阅读材料。那么,教师应该向学生推荐哪些阅读材料呢?我认为:教师向学生推荐的课外阅读材料,应是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相统一的,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以及语文教学需要,兼顾劳逸结合的原则,合理进行安排。这样,学生在大量感知祖国优秀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就能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通过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奇、描写之实,从而形成了以课文的字、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课内与课外阅读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了网上阅读材料《海滨小城》、《迷人的张家界》、《海滨仲夏夜》等精美短文,使学生凭借大量具体可感的语言材料,形象地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命脉”。这比起教师单纯地分析或学生孤立的自悟更容易形成清晰的印象。再比如学习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后,学生又从网上了解了大量的互联网的知识、
功用,不用老师解释,什么internet、e--mail等名词,他们便能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有了网络,语文课堂无处不绽放着精彩。
信息技术如一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走进了语文课堂,深入到了课改的前沿。通过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网络教学给小学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和工作平台。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实践已经证明了它的重要性和作用,由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善于审时度势,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处处绽放精彩!
山区彝族孩子快乐地学习汉字 西街口中心小学 冯琳
中国汉字构字十分复杂,同音字,形近字特别多,对于汉区低年级小朋友来说都特别容易混淆,在用字时往往张冠李戴。而对于少数名族地区的彝族孩子就更难了,他们从小就在彝语的环境中长大,很少接触汉语,更别说说汉语了,所以对于彝族孩子这项识字任务是艰巨而繁重的。要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生字,怎样巩固生字,实现由“不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转变,获得汉字学习的主动权和高效率。通我通过过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根据山区彝族孩子不会汉语这一重要特征,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展开了识字教学。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克服孩子畏难的识字心理。
前两年我教过高年级知道彝族孩子的汉语水平很差,平时用汉语交流沟通都很困难。当我接到二年级的时候,才知道低年级的孩子汉语不是一般的差,他们连最起码的汉语拼音都读不准,更别说识字,用字,说汉话了。在家里他们只能听到彝话,在生活中他们只讲彝话,甚至在课堂上他们也只只能用彝话交谈。刚开始的时候我只能把所教知识灌给他们,强让他们记住,但是学生反馈给我的信息是无奈、勉强,看着他们因记不住字音字形无辜害怕的表情,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根据半学期以来跟他们的不断磨合,耐心了解沟通,我知道要让他们学好汉字,就得克服他们的畏难心理,让他们主动愉快的学习汉字。
具体做法是: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他们体会主动学习的乐趣,在心理上让学生没有负担,哪怕再多的生字也让学生有兴趣去学、去认、去记。我改变了以往教学中教师总处于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特殊位置,动辄发号施令,指挥学生的教学方式。自己主动放下架子,亲近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如教“闯”字的时候,我先做了一个让学生预想不到的动作,从讲台上迅速的闯到学生中间,让他们用一个字来形容我做的动作,很多学生会用“跳”“跑”等表示动作的词,这时候出示生字卡片“闯”字,让学生观察字形,有的学生会说外面一个“门”字,里面一个“马”字,因为他们不能用汉语很好的表述“门”和“马”的联系。我顺机指出生活中的例子,一匹马被关在门里面很久了每人管它,那它又饥又渴的时候就会破门而出,这就是“闯”。有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会说:“老师,我家的马是自己跑进门里的”这就很好的记住了“闯”字的字形。每当这个时候我会抓住低年级学生思想单纯,爱听好话的特点,开始表扬发言积极的孩子,这一表扬他们劲头十足,表现得更出色了,哪怕只会读的同学也会勇敢举手。只要敢开口、能举手、会回答、会思考的同学,我一一都加以鼓励表扬。我开始学会“哄”孩子,准备了一百顶高帽子给他们戴,并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我常挂在嘴边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进步了,老师真为你高兴!要继续加油哦!”……有时学生说得好,我还会和他们一起鼓掌,教他们拍有节奏的“龙的呼唤”,鼓励学生的丁点进步,于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有时候他们听不懂我说话,但只要加上表情、动作,他们会意识并懂得我说的,并能主动的跟着学,跟着做和说。师生亲密无间配合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做到了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汉语识字都有了很大进步。
二、充分利用教学媒体资源让学生轻松快乐的识字。
针对山区彝族孩子条件差、见识少这一特点,我充分的利用了网上的教学资源。在课前我先认真翻看本课的教学课件,利用网上的有用资源,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课文内容,并能轻松快乐的识字。比如《台湾的蝴蝶谷》一课,学生在生活中根本没有去过台湾,更不知道台湾的地形特征,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进入到黄蝶谷的学习时,就让学生观看相应的教学课件。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浓厚,出
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来学习,给了他们更多的发现问题的机会和可能,更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动脑能力。每个学生却都看得那么认真、仔细,不停的发出“哇!”“呀!”的惊叹声,像是走进了人间仙境,又像是井底的青蛙突然跳出了进口看到了一望无际的天空。看到同学们兴高采烈的学习劲头,再看他们露出的天真满意的笑容,孩子们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美丽和神奇。这样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就能理解课文内容,他们的学习就不会感到疲劳,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
三、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将课堂转变为学堂。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在探求识字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课堂”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联系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识字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中识字,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汉字,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如果教师出示某个字,直接告诉学生这个字哪边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即便当时记住了,也很容易遗忘,因为他们并没有经过主观的努力。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所获得的知识才会印象深刻。“授之以鱼,只供他餐;授之以渔,终身受益”。因此,我在教学中,逐步教给学生正确的学法,先扶后放,尝试学生自己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 其涉及的方面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之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小老师”们的兴趣很高,“学生”们的兴致也很高,课堂上常常小手林立。如教“洋”字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字形,课学生都知道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羊”。让学生分别读“羊”和“洋”字,知道“羊”就代表整个字的读音。再询问学生“洋”字为什么是“氵”(因为和水有关)。
总之,要让山区彝族孩子快乐的学习汉字,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要清楚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避免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不能把握,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虽然场面很“活”,学生发言积极,也很快乐地学习,
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玩不成教学任务。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汲取好的教学经验,缩小少数民族地区和汉区的教学差距,让学生能过学以致用,体验快乐的学习汉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