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较强。自然分布区年平均温度13-17℃,年降水量500-1500mm。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粘质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扦插、压条、分蘖、嫁接繁殖。
以种子繁殖为主。从杜仲树皮的形态特征可分为粗皮杜仲(青冈皮)与光皮杜仲(白杨皮)两种类型,栽培以光皮杜仲为优。种子繁殖:选20-40年生的生长发育健壮、树皮光滑、无病虫害和未剥过树皮的植株,9-10月果实成熟后采摘,晾干,扬净,切忌曝晒。尤以有光泽、饱满、新鲜、色呈淡褐色者为优。种子寿命短,不宜用陈种。千粒重57-130g。播种期为冬播(11-12月)或春播(2-3月),以冬播为宜。春播因种子外皮含胶质,干燥后会影响发芽,播前将种子在20-25℃温水中浸泡2-3d,每日换水1次,待种子膨胀后再湿砂拌匀,每隔2-3d,每日换水1次,待种子膨胀后再用湿砂拌匀,每隔2-3d翻动1次,约经15d左右种子即可萌动。每1hm/2用种量75-150kg.播种方法用条播法,按行距20-30cm开条沟,沟深4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覆土1-1.5cm,稍加镇压,烧水,覆盖草,以防霜冻。出苗后,幼苗5-7cm时,选阴天时行第1次间苗,苗高15-20cm时进行第2次间苗或定苗。苗期适量灌水,保持土壤湿润,7-8月生长旺盛时,加强施肥,全年施肥6-8次,有机肥和无机肥交替施用。培育1-2年移植。穴栽,行、株距各2.5m×3m。
种子繁殖: 宜选新鲜、饱满、黄褐色有光泽的种子于冬季11-12月或春季23月月均温达10℃以上时播种,一般暖地宜冬播,寒地可秋播或春播,以满足种子萌发所需的低温条件。种子忌干燥,故宜趁鲜播种。如需春播,则采种后应将种子进行层积处理,种子与湿沙的比例为1:10。或于播种前,用20℃温水浸种2-3天,每天换水1-2次,待种子膨胀后取出,稍晒干后播种,可提高发芽率。条播,行距20 - 25厘米,每亩用种量8-10千克播种后盖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后,于阴天揭除盖草。每亩可产苗木3万-4万株。扦插繁殖:剪取一年生嫩枝,剪成5-6cm长的插穗,5月初按行、株距 20cm X 10cm开穴扦插,插入土中三分之二,留三分之一于地面,扦插后搭棚遮荫,保持土壤湿润,待生根后第2年移栽。亦可用50 X10-6萘乙酸处理24h,可提高插条成活率。
压条繁殖:用普通压条或高空压条。普通压条在早春(l~2月)植株未萌动前,将母株近根部的健壮枝条,压人土中20cm左右,使枝梢露出地面,1年后即可生根成苗,与母体分离后栽种。高空压条,3~4月或6~7月,选2~3年生,直径1cm粗的枝条,割伤后用塑料薄膜或对半开竹筒盛装肥土,包裹于枝条割伤部位,经常检查湿度,生根后与母株分离栽种。
分蘖繁殖:用砍树后的技桩培土,促进萌生新芽,初冬劈开分株栽种。
嫁接繁殖:取二年生苗作砧木,选优良品种的一年生枝条作接穗,用切接法于早春进行嫁接。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立枯病,4月下旬至6月中旬病苗近茎基部腐烂变褐,收缩腐烂,倒伏干枯。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和注意田间排除积水,发病时拔除病株,并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叶枯病,为害叶片,出现褐色病斑或破裂穿孔,发病期间,可喷50 %多菌灵1000倍液。另有根腐病为害。虫害有六星黑点木蠢蛾、褐蓑蛾、黄刺蛾、扁刺蛾。在杜仲剥皮后再生新皮时遭受相夜蛾、樱桃双斜带卷叶蛾、黑色甲虫为害。可用5o%西维因可湿性粉剂1:400倍液或50%西维因1:50倍液,加入一定量牛胶(约0.5%)涂剧在新皮上、下两端的树干上,形成两个“保护圈”,可防虫害袭击。其他还有蚜虫等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