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辜负孟小冬 他没有辜负“梅兰芳的儿子”这份荣耀与责任



今天早晨,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辞世,享年82岁。

 本文为梅葆玖先生的外甥范梅强回忆梅葆玖先生的故事。

(范梅强为梅兰芳外孙、梅葆玥之子,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导演)

问:梅葆玖先生一直都特别致力于发展和传承梅派艺术。您是梅葆玖先生的外甥、梅葆玥女士的儿子,作为他的亲人,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范梅强:梅兰芳诞辰100周年的时候,他还是中年,前面有师哥,张君秋、杨荣环,有很多老一辈的艺术家,他那个时候也没觉得自己是一个顶梁柱似的人。但是随着这些老艺术家的过世,他慢慢意识到,这个重担得要他挑。一些学术的报告、研讨会、涉外活动,能接受的他都会欣然接受。而且他这个人在性格上很像我爷爷,他不会拒绝别人,不管是自己多累,他也一定会参加。最后一次是3月29日在第二外国语学院,下面坐了好多留学生,而且是在大讲堂里。他把戏服、戏装、演出中用的道具什么的全都带去了,还带着自己的学生,化上妆来示范演出。他觉得这是一个推广京剧的最好的机会。

梅兰芳辜负孟小冬 他没有辜负“梅兰芳的儿子”这份荣耀与责任


梅葆玖的《贵妃醉酒》

好多人都说他收了那么多徒弟,教得过来吗?家里人聊这个的时候,他就说:“毛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有徒弟是甘肃的、是云南的,这一个徒弟就能发挥他很大的传承的力量。”他还有一个徒弟是在日本,还收了好多票友徒弟,在美国、加拿大都有他的票友会以及票友徒弟。所以,我觉得他在这方面真的挺有眼光的。

他教学生的时候我也见过,他说,老院长(就是说梅兰芳)是这么演,我比老院长胖,我就是那么演。至于你怎么演,怎么顺、怎么舒服怎么演。他不是说刻意地告诉你,必须得学得跟我学的一模一样的。他致力于推广,但也不是说只讲京剧,他有的时候也讲斯坦尼、布莱希特,然后比较,我们帮他做PPT,他来讲,挺时尚的一个老头儿。

问:梅葆玖先生的性情也是特别的温和、特别亲和。

范梅强:是,我妈妈跟舅舅特别要好,妈妈演老生,他演旦角,两个人是一对。我也是从小就喜欢戏剧,老围着他,他是一个很细心的人。他手特别巧,会粘飞机,粘轮船,自己会装无线电收音机。他不光是兴趣在唱戏上,他上台的时候,那个麦克风搁在哪儿合适,我妈妈唱的时候,他老帮她整理麦克风。他说你不能搁得太近,搁得太近你一动,声音容易炸掉,要有一定的距离,声音特别好。


梅兰芳与福芝芳及子女于40年代初合影(第一排小男生即幼年梅葆玖)

开始的时候爷爷培养舅舅,从小学就开始培养他。我妈也喜欢戏曲,但是我妈妈大嗓好,舅舅是小嗓好。所以我妈就学老生,学老生那时候,卢燕姑姑的妈妈叫李桂芬,是中国第一代女演员。而且她跟奶奶,就是福芝芳,很要好,像闺蜜似的,她带着女儿就住在我们家。然后她自己跟我奶奶说,我来教葆玥。然后我妈一开始学就是李桂芬开蒙,有那么一张照片,特别宝贵。梅葆玖是王幼卿教,然后这边是我妈妈,是李桂芬教的。

我妈妈是大学毕业,舅舅是高中毕业。他是教会学校的学生,所以他英文也挺好的。而且小的时候,他爱弹钢琴。《黄河大合唱》他也能弹两下。他不识谱,但耳音特别好,听完了就能弹出来。

1978年的时候,正式恢复梅剧团,然后又是他们两个人一起演,我妈演男的,他演女的,《武家坡》、《大登殿》。再唱《穆桂英挂帅》,过去他们演杨文广、杨金花,我爷爷演穆桂英。这次复排再演,舅舅是演穆桂英,我妈妈演杨宗保,两人往上升一格。他们两个人感情特别好。妈妈过世以后,舅舅对京剧倾注心血更多了。因为他周围很多老先生都走了。


梅葆玖幼年照片

他做了30年的政协委员,近10年,提出好多提案,要重视戏曲、保护老剧场等等。今年的两会,他还提了一个,要在小学里头普及戏曲教育,普及书法。

这次他去二外讲学,之前那天就有点喘,我说你要紧不要紧?他说我没事。他一直就是没把喘当回事,我们给他弄一个氧气瓶搁在床头。他也很倔强,他说我要跟它斗争,我一吸氧就有氧气依赖,拿不掉了,然后我什么事都不能做。他是一个很闲不住的老人,就是老要做事,老会想出一个题目来去把它做好。


梅葆玖先生指导青年演员演戏

梅派学习班有全国各地的学生,和戏曲学院一起办的。全国的学生,有的回青岛了,有的回大连了,都会汇报演出,然后都请他去。那时候正好是冬天,我们就说,冬天出去你要小心,你喘得厉害。然后他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他都是我的学生,哪个我都得去。而且,你真的想象不出来,他不是坐在台下正儿八经在那看。他会在那个后台,学生化妆的时候他就在那儿,帮着整理整理衣服,整理整理装束。然后就在那个台帘的边上,我们戏曲叫把场子。台帘边上风大,要给他披上一个棉袄什么的,他说我不要。因为学生演完了,他还得要西装一整,上台去。非常追求完美的这么一个老头。他喘的时候也不会说当着你喷药。他会找一个没人的地方。然后让你看见他老是这么精神的一个老人。

问:关于梅派的艺术,因为一些历史原因,男旦在很长一段时间在舞台上是比较沉寂的。梅葆玖先生做了很多努力。

范梅强:解放以后,尤其是戏曲改革以后,1964年以后,就不提倡男旦了,一直到现在。他去日本,跟歌舞伎有交流,那时候我正好也在。中村歌右卫门是歌舞伎协会会长,就等于咱们戏剧家协会会长,跟他一块聊天的时候说起继承人的事,然后他说葆玖你有没有学生?他那会儿还没收文阁。中村歌右卫门就说,你一定得收一个。当时我跟我妈妈也在场,老先生就问我说,是不是也学戏?我说我也学戏,我是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感觉还很骄傲的。然后他很不以为然,他说怎么会到戏曲学院去学习?为什么不是家传?他说你得跟你妈妈学、跟你舅舅学。还问我学不学旦角?他们就是认为,日本在文化财业的保护上,是财产的财啊,文化财业的保护上,无形文化财业,做得特别好,就是原汁原味地把它保留下来。


梅葆玖与他的猫

他特别跟舅舅说,男人演女人,一定比女人还注意女人是什么样的。男人得先观察女人,然后学习完了以后上台,他演出来的就比女人还柔美、还妩媚。所以舅舅这些话都听进去了,回来了以后,人家也给他介绍文阁,开始的时候他没有说一上来就收文阁,他也考虑文阁踏实不踏实。旧社会的时候,有些男旦就是让人觉得特别恶心,一说话老是那样。你看梅葆玖平时看就是一个大男人,上台瞬间就变成女人了。所以他很注重这个。然后他也考察了一段文阁,看文阁,文阁那个时候京剧的底子不太好,他是秦腔的基础。后来文阁在我们家那小四合院里头,苦练了三年,舅舅的师妹王志怡老师,也是梅兰芳的学生教的,从零开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凤还巢》,全都学了。他一看,这学生不错,挺用功。然后,很慎重地收了文阁为徒。他说男旦一定要个顶个的要看得上他才收,随便收一个不行。所以他走到哪儿,老带着文阁。然后他也老跟文阁说,说咱们比女的中气足,男声唱出来以后很丰满,女的声音尖,唱出来不一样。所以,舅舅教文阁的时候,也很民主的,不是说你非要像我这样。

问:我们知道梅葆玖先生的朋友特别多,在梨园当中也是人缘甚好。

范梅强:是。舅舅是梅兰芳的儿子,大家伙都对他特别尊敬。但是他也没什么架子,我们家和马连良就走得特别近,“文革”的时候马连良受冲击很厉害,然后我奶奶就把马连良的夫人接到我家住。一住就住十多年,文革一直住在我们家。马小曼我们叫她小姑姑,马姑姑,她也住在我们家。然后马姑姑管梅兰芳叫干爹,我妈妈没拜马爷爷,但是马爷爷教我妈。然后,九叔也随着我妈叫马爷爷干爹。他们就是父一辈、子一辈的关系。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还有张君秋老师,梅兰芳100周年的时候,张君秋是最有威望的,好多张派弟子都云集身边。后来张大爷收了好多好多学生,但是张大爷教出来的学生,你让他自己教课的时候,唱出来是梅派的,很怪的。因为他小的时候,学的是梅的那个路子,然后梅兰芳的老师是王瑶卿,然后舅舅的那个老师是王幼卿,学出来也是王派。你听有一张《祭塔》,是梅葆玖1954年录的,1954年的时候他是20岁。他真的唱得非常规范,很规矩,而且满宫满调。他嗓音像梅兰芳,但是那个腔还是王派的腔,所以唱出来以后,人家说是梅派。但是他的行腔和王派并不冲突。所以是这么一个传承的关系。

问:他老人家还是一个特别有生活情趣的人。

范梅强:他的乐趣就是听音乐,自己弄发烧音响。现在身体不好了,不是特别迷了,过去摩托车、航模什么都喜欢玩。现在年岁大了,他最开心的那个世界,就是请几个发烧友一起到家里来听听发烧的音响。这个机器是听人声的,那个机器是听小提琴的,然后互相把它借过来欣赏。

他最后那几天可累了。纪念赵荣琛100周年是3月28日,他3月29日去讲课,3月30日邮票公司找他,中午就病了。4月2日纪念袁世海100周年,他本来要发言的。所以,日程排得满满的,我们都觉得他有点超负荷。他说我身体好、底子好,吃牛排就没事了,并不在乎。那天他病倒之前的5分钟,我们还跟他通电话,我在四合院打扫房间,然后给他沏茶,就说一会儿他就过来了。还准备自己开车过来,然后放下电话,他去洗手间就发生突然晕厥了。我们就都跑到医院去候着、守着、抢救,他也没有醒过来。

那天晚上我回来,他的那些机器全都预热好了,我关那个机器的时候,就坐在那儿一个人哭了半天。您说他要再听听音乐有多开心是吧?

问:那么请您在艺术方面,对梅葆玖先生做一个评价吧。

范梅强:他说,我这一辈子,继承得多,创作得少。为什么?他说没给我创作的空间,因为“文革”的时候正好是他30多岁的时候,你看梅兰芳的创作,《俊袭人》《黛玉葬花》都是他二三十岁时创作的。人随着年龄增加,慢慢就会趋于保守一点。恢复了老戏的时候,我舅舅是45岁,大概我妈是49岁,两个人马不停蹄排了很多爸爸的戏,继承都来不及完成。然后又赶上“音配像”工程,把爸爸演过的戏全都音配像把他声音留下来,配了好几十出音配像。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他一辈子就是很实实在在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往前走。你说他有多少创作?他老跟我说,你必须要扎扎实实地继承下来,才有可能去创作点什么。因为我喜欢写书法,所以他说你比别人更懂得这个道理,你前面的柳公权、颜真卿、王羲之你写不好,后面你自己就谈什么发明创造。他说戏曲也是一样,你要把梅兰芳的多少出戏拿下来,昆曲多少出戏拿下来,再谈发明创造,那就是很简单的事了。他跟他所有的学生也是这么说的,就是你们先要把老先生的这些优秀的传统剧目全部都它瓷瓷实实地拿下来,化为自己的表演,然后才有创造的资本。

最后奉上梅葆玖先生与张学津先生合作的《大唐贵妃》 第32分钟处是广为传唱的《梨花颂》



关键词回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0251/716224320102.html

更多阅读

图文:刹那烟花不再一代名伶孟小冬的不了情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副刊) 图为:舞台上的孟小冬图为:生活中的孟小冬图为:孟小冬图为:孟小冬与梅兰芳编者按:在浮华如梦的20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孟小冬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她一生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誉为“冬皇”。但是她的名字之所以能

电影《梅兰芳》中的十三燕和孟小冬 梅兰芳最后一面孟小冬

《梅兰芳》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看过一遍,当时对京剧了解的不是很深,现在回过头来再一看,拍得挺让我恶心的。 一.十三燕毫无疑问,这位十三燕的原型就是京剧的集大成者,曾经的“伶界大王”谭鑫培。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开头讲梅唱堂会误了

孟小冬老照片 梅兰芳孟小冬

孟小冬,女,京剧老生。乳名若兰,本名令辉,艺名小冬。北京人。出身梨园世家。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她的父亲、伯、叔都是京剧演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孟小冬别无选择地走上了从艺的道路。她九岁开蒙,向姑父仇月祥学唱老生,十二

梅兰芳与孟小冬恋情揭密_武汉大伟 梅兰芳解放后见孟小冬

梅兰芳与孟小冬在我前一篇博客伶界大王《梅兰芳》生命传奇中说,电影《梅兰芳》中的第二部分含蓄的讲述了梅兰芳与孟小冬的邂逅和分离,事实上梅兰芳与孟小冬有过四年多短暂的婚姻,他们究竟有着怎样扑朔迷离的恋情呢?梅兰芳分别与两位妻

孟小冬与梅兰芳的传奇爱情故事 梅兰芳孟小冬

梨园冬皇孟小冬 刹那芳华已成风一代名伶梅兰芳梅兰芳与孟小冬合影电影《梅兰芳》已经公映,章子怡与黎明联袂演绎了孟小冬与梅兰芳的一段坎坷情缘。梅兰芳与孟小冬在80年前的婚姻往事再度成

声明:《梅兰芳辜负孟小冬 他没有辜负“梅兰芳的儿子”这份荣耀与责任》为网友魂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