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布依族系由古代百越族群中的骆越一支发展而来。据贵州《黔西州志》和《独山县志》的记载和现今七、八十岁的老人吟唱的古歌,都说布依族是贵州红水河和南、北盘江流域“土著之民”。布依旧称“仲家”或“仲苗”.红河州河口县桥头地区则自称“东苗”或“都匀人”。民-国《马关县志》说:“其种来自黔省都匀,故又称‘都匀人’

爱华阅读配图

  一、婚姻

  布依族的婚姻是建立在私有家庭经济基础上的一夫一妻制。同宗同姓严禁通婚,与汉族、壮族通婚的很多。1949年前盛行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婚。

  青年男女婚前恋爱自由,每逢节日或街期,三五成群相约于空旷田野对调唱歌。彼此倾诉爱情和询问家世,这种活动称为“赶表”(布依语叫“杨兜杨哨”)。“赴表”的场地必须向阳,男、女间隔二、三米,无论年龄大小,一定要互称“哥”和“姐”,不准说下流话,更不准动手动脚,黄昏前必须别离.有互相看中者,必须通过第三者(嫂嫂或姐姐)出面斡旋后,才能单独对唱和互赠信物,通常是男方用银手镯,女方用亲手绣制的花鞋或腰带互换,然后各自禀明父母,由男方请媒提亲。但是,父母之命和八字相生相克至关重要,往往有痴情男女因父母不允和八字不符,而造成终生遗憾。

  订亲后,男方向女方赠送酒、肉、粑粑和礼银,彩礼无论是钱和物,均须冠以六,如六十、十六、三百六等,象征衣禄长在。经过算命先生择定吉日后,再由媒人通知女方家,当地人叫“传摈榔”。结婚时,新郎不迎亲,而由相好的男女小件至女方家迎接新娘。新娘起行时,一定要由自己的哥哥由屋内背上马(无论路途远近均须骑马),再由弟弟牵马照顾同行,男方媒人代新郎向女方哥弟送“红包”(内装3.6元或6元钱)表示感谢。新娘骑在马上,顶一块花头巾、打一把花伞遮羞。新娘至男方家后,经过拜堂仪式后送入新房,其仪式与汉族同,但姑娘需把从娘家带来的糯米粑粑切成若干小块,分送前来参加婚宴的亲友。新婚之夜,夫妇不得同房,新娘由送亲的女伴相陪,新郎则和亲友们畅饮通宵。次日,新郎陪同新娘至岳父家认亲,谓之“回门”,当天,新郎独自回家,姑娘仍留娘家“坐家”,只是逢年过节或农事大忙之际,由夫婿接回去住几天。“坐家”的时间,过去有长达七、八年者,现在虽然沿袭,但时间大为缩短,一般三、五个月甚至个把月就与丈夫公婆常住了。

  二、家庭

  封建家长制的父系小家庭是布依族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家庭之中,父亲是掌握生产和分配的决策者,母亲是家务主持人。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父亲的意志,妇女地位低于男子,至今仍不能参与村社祭祀,解放前连读书的权利也没有。舅父在外甥家庭中享有特权,娶亲嫁女、起房盖房、分家讼诉、落户迁徙等,一定要取得舅父的同意,并分给1份“舅爷钱”。家中有女丧,舅父不到不得人殓安葬。

  三、节日

  布依族除以汉族过相同的节日外,还有一些特殊节日:

  二月二。祭龙,即献祭村寨保护神和共同的氏族祖先,地点是在村寨附近的树林中。过去一定要杀猪作祭品,解放后,有的村寨已简化为用鸡和各种熟菜果品献祭。献祭由村寨中辈份最高的男姓长者任主持人,请道公诵经祈祷。祭场内任何人不许说笑打闹和放屁,妇女和家中有孕妇、产妇的男子不得参加。节期3天,头两天就停止一切农事活动,青年男女盛妆打扮,聚集于田野中对唱山歌。第三天正式举行献祭仪式。祭品除按村寨户口分1份外,其余部分由参与祭祀者就地野餐。主祭人宣布新年的乡规民约。

  三月三。每家为孩子蒸染红蛋和花板,给小孩盛妆打扮,让他们尽情玩耍。接连3天,男女青年游山对歌,许多青年趁此良机物色意中人。洒扫村寨内外,驱火魔和送太岁,祈保人畜平安,家家都到祖坟上添土、挂纸钱和以荤素供品献祭。

  六月六。杀鸡宰鸭,用白纸做成小旗,沾上鸡血插在庄稼地内,家家大扫除,晾晒衣服被盖,沐浴净身,宴请亲友,故又有过小年之称。节日来历有二说:一说是祭祀人类的始祖盘古。布依人认为,其子新模进一步提高了栽培技术。盘古死后,其继妻虐-待新横,盘古显灵而使她悔悟。六月六是盘古逝世日。另一说是悼念为争取布依族解放而牺牲的英灵。六月六是布依抗暴起义的日子。起义失败后,留下了许多孤儿寡妇,以后每到六月六,遗孀们总要洗晒丈夫在世时一家人所穿用的衣物,边洗晒边哭着唱述对死者的哀思,故又有人称寡妇节。有一首《哭夫调》唱道:“年年有个六月六;家家户户晒红绿,别家有夫红绿晒,寡妇无夫晒孝服。”河口地区因六月六正值栽插大忙时节,改在七月初一。

  四、丧葬

  人死后,先用鸣火枪对空放3响和击鼓报丧,然后由死者子侄披麻戴孝亲自到亲友家跪拜讣告,并送上一瓶酒和几张白布孝帕,亲友闻讯即带着粮米酒肉前来奔丧。丧家请道公择吉念经,又请风水先生选择坟地。经济条件稍好的人家,都要在堂屋内布置灵堂,以彩纸扎制的纸人、纸马、纸花、纸钱悬挂装饰。至亲好友也馈赠相同的冥物。棺木忌用铜、铁钉。在家停丧3天。停丧期间,丧家房屋左侧竖一棵去枝留尖的鲜竹,上面垂吊一幅与竹杆相同长度的白布,白布上端缝一块一尺见方的红布.再用白布或白纸写上死者的家谱和生辰缝贴在红布上。开丧头晚,前来吊祭的亲友,要陪同死者亲属国格唱孝歌。发丧前,由道士唱诵《开路经》,意为把亡灵送往祖先居住的地方。“点主”和安理形式同汉族,但埋葬完毕后,送葬者要按辈份而不分男女,互相染抹黑脸.安葬7~9天后,再请道士做道场诵经,叫作“正七假九”。从报丧到安埋,每天都要有酒肉款待前来吊唁者。

  五、禁忌

  布依族日常生活中有如下禁忌:大年初一,不开箱柜,不扫地,不梳头,不晒晾衣服。初一到初三不动土,正月十五不动刀,菜也只能用手扭断。禁在村前村后埋坟.扫寨时禁外人入村,驱鬼时禁外人进家门。禁已出嫁的姑娘在娘家生小孩。家有产妇,在门口挂红布和篾帽拒人进家,男子不得进人妇女分娩的房屋。禁在屋内吹口哨、唱情歌。非正常死亡的人,忌以鼓声报丧。

  六、语言文字

  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但红河州布依族四、五代以前就不会讲布依话了,只有在日常用语中,还保留少许布依语的词汇。男女老小均通壮话、汉话。历史上没有文字。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过去很少有人读书。新中国建立后,布依族地区都开办了学校。1984年,国家又拨巨款,在老汪山布依族傣族乡政府所在地新建了1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小学校。1985年,全乡适龄儿童已全部入学,升入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的有40人。布依族不仅在县、区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中有了于部、职工、教师、科技人员,而且在广大群众中还掀起了一个学文化、学科学的高-潮。

  七、文学艺术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他们创造丰富的文化。虽然没有文字记载的作品,但口碑流传的有关本民族历史、歌颂英雄业绩、揭露阶级社会黑暗、追求自由光明的神话、诗歌、故事等很多。著名的有《十二个太阳》、《卜丁射日》、《祖王和安王》、《无娘儿》、《牧童和财主》、《刘大力气》、《人虎斗智》等,内容深刻,情节生动,极富哲理。

  男女老幼都爱唱歌,而且能即兴吟唱,连续几天几夜不歇的歌手也不少。民歌有五言句和七言句,每首句数不定,四句为一组、一、二、三、四句必须押韵,曲调优美,语言精练,比喻贴切,富于想象。

布依族的风俗习惯

  民间乐器有唢呐、月琴、萧、笛、巴乌、锣、鼓、钹。布依族唢呐尤负盛名,有大、小调之分,按不同场合吹奏,喜庆时热闹欢腾,悲哀时如泣如诉,激愤时高昂奔放。

  工艺方面以蜡染(布依语叫“牍典”)和刺绣最为突出,其次是石雕和竹、棕、草的编织,工艺精巧而实用。

  九,宗教信仰

  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许多神祗和菩萨亦受到敬奉。在老董上寨发现的一本《打保符开坛书》中,所列举的神、佛就有玉皇大帝、三清大道拾极高真神、敕封解斗母娘娘、下坛五猖兵马神、太白星君、文昌帝君、关胜帝君、释迦如来、观音势至、十八罗汉、唐僧、孙悟空、山神、土地、灶君、姜子牙等。但村寨中找不到1座寺庙,也没有专业的神职人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05971/746219831.html

更多阅读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

湘西苗族的风俗习惯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人口众多,分布辽阔。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苗族在服饰、图腾、节庆、婚嫁、饮食、教育、禁忌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一、服 饰苗族的服饰款式多样,工艺独特,其款式 多达130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5 傣族的风俗习惯

中国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傣族的风俗习惯傣族,缅甸境内称掸族,泰国境内称泰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中国傣族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

转载 传统习俗----给宝宝过百日百岁 的风俗习惯及

原文地址:传统习俗----给宝宝过百日(百岁)的风俗习惯及现代含义作者:笑笑 还有一个星期,笑笑就要过百日(百岁)了,一直说“百岁”,到底怎么来的,又有啥讲究,我在自己“百岁”的时候无从知晓,现在

满族人的风俗习惯

满族的风俗习惯1.饮食民俗 满族饽饽。满族人喜欢吃粘食,因为粘食耐饿,便于外出射猎活动。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制作精巧,风味独特的各种点心,统称为"满族饽饽",因此素有"满点汉菜"之说。满族饽饽历史悠久,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栗子面窝窝头"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活动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蒙古族的风俗习惯赛马:是草原上最激动人心的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赛程通常是五十至七十华里。赛手不穿靴袜,只穿华丽的彩衣,头上束着红、 绿绸飘带,显得既轻便又英武。当骏马疾驰的时侯,赛马人骑在马上如腾空一般,表现出娴熟

声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为网友撩人不撩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