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化学试题汇编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解质溶液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解质溶液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1.(2012·广东)23.对于常温下pH为2的盐酸,叙述正确的是

 A.c(H+) = c(Cl-) + c(OH-)

B.与等体积pH=12的氨水混合后所得溶液显酸性

 C.由H2O电离出的c(H+) = 1.0 ×10-12 mol·L-1

D.与等体积0.01 mol·L-1乙酸钠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c(Cl-) = c(CH3COO-)

 

解析:A 选项涉及的是电解液中的电荷守恒,A正确;因为氨水是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因此与盐酸混合后还有过量的氨水,整个溶液显碱性,B错误;常温下,Kw=10-14,pH为2的盐酸溶液中盐酸电离出的c(H+) 为1.0 ×10-2 mol·L-1,因此水电离出的氢氧根等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为1.0 ×10-12 mol·L-1,C正确;D因为醋酸根的水解有:c(Cl-)> c(CH3COO-)。

 

答案:A C

 

2.(2012·福建)11.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 NH3 的是

A.二氧化氮   B.钠    C.硫酸镁     D.二氧化硅

 

解析:NH4+ + H2ONH3·H2O + H+ ,只要能使平衡往正方向进行,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温度升高或者氨水的浓度足够大就可能生成NH3,A项:产生NO气体,错误; B项:钠消耗了H+而且该反应放热可以产生氨气,正确;C项:不能产生氨气,错误;D项: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氟酸反应,跟其它酸很难反应,所以也没有氨气产生,错误。

 

答案:B

 

3.(2012·四川)10.常温下,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新制氯水中加入固体NaOH:c(Na+)=c(Cl-)+c(ClO-)+c(OH-)

B. pH=8.3的NaHCO3溶液:c(Na+)>c(HCO3-)>c(CO32-)>c(H2CO3)

C. 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l-)=c(NH4+)>c(OH-)=c(H+)

D. 0.2mol·L-1CH3COOH溶液与0.1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2c(H+)-2c(OH-)=C(CH3COO-)-C(CH3COOH)

 

解析:本题考查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A项不符合电荷守恒,错;pH=8.3的NaHCO3的溶液中,则HCO3-的水解大于电离,故CO32-的浓度小于H2CO3,B错;pH=11的氨水与pH=3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氨水过量,溶液显碱性,C项错误;根据物料守恒,的项正确。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涉及到单一溶液和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4.(2012·山东)8.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解析:NaClO属于盐,为强电解质,A项错误;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制备Fe(OH)3胶体,B项正确;HCl属于共价化合物,C向错误;根据电解NaCl溶液的阴极反应;2H+ + 2e-=H2↑,产生标准状况下22.4L H2,转移2NA个电子,D项错误。

 

答案:B

 

5.(2012·重庆)11.向10mL 0.1mol·L-1 NH4Al(SO4)2溶液中,滴加等浓度Ba(OH)2溶液x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10时,溶液中有NH4+、Al3+、SO42-,且c(NH4+)>c(Al3+)

B. x=10时,溶液中有NH4+、AlO2-、SO42-,且c(NH4+)>c(SO42-)

C. x=30时,溶液中有Ba2+、AlO2-、OH-,且c(OH-)<c(AlO2-)

D. x=30时,溶液中有Ba2+、Al3+、OH-,且c(OH-)=c(Ba2+)

 

解析:当x=10时,Al3+过量溶液中存在Al3+,过量的Al3+为 mol,而NH4+没有参与反应,少量水解,A项正确,B项错误;当x=30时,OH-过量溶液中存在AlO2-, D项错误。此时c(OH-)>c(AlO2-),C项错误。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离子反应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6.(2012·重庆)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 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

C.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值不变

D. 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解析:因为氨水是弱碱,当溶液为中性时,溶质为氯化铵与氨水的混合物,A项错;稀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增大,但氢离子浓度减小,pH增大,B项错;饱和石灰水中加入CaO,恢复到室温仍然是其饱和溶液,即pH值不变,C项正确;胶体显电中性,不带电,氢氧化铁胶粒带正电,D项错。

答案:C

 

7.(2012·浙江)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后,溶液的pH=4

B.为确定某酸H2A是强酸还是弱酸,可测NaHA溶液的pH。若pH>7,则H2A是弱酸;若pH<7,则H2A是强酸

C.用0.2000 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HCl与CH3COOH的混合溶液(混合液中两种酸的浓度均约为0.1 mol/L),至中性时,溶液中的酸未被完全中和

D.相同温度下,将足量氯化银固体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①蒸馏水、②0.1mol/L盐酸、③0.1 mol/L氯化镁溶液、④0.1mol/L硝酸银溶液中,Ag+浓度:①>④=②>③

 

解析:醋酸为弱酸,稀释时会促进电离,H+浓度的减小会小于稀释的倍数,即稀释后溶液的pH小于4而大于3,A项错误;NaHA的水溶液呈碱性,能说明HA-在水解,能说明H2A是弱酸,但若NaHA的水溶液呈酸性,只是说明HA-的电离程度比HA-的水解程度大,而不能说明H2A能完全电离,也就不能说明H2A为强酸,B项错误;强酸溶液正好完全中和时,所得溶液的pH=7,而强碱与弱酸正好完全中和时,溶液的pH>7,若所得溶液的pH=7说明碱不足,C项正确;Ag+浓度最大的是④,其次是①,最小是③,D项错误。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pH计算、滴定和离子浓度比较。

8.(2011·安徽)12.氢氟酸是一种弱酸,可用来刻蚀玻璃。已知25℃时

①HF(aq) + OH-(aq) = F-(aq) + H2O(l)  △H=-67.7KJ·mol-1

②H+(aq) + OH-(aq) = H2O(l)          △H=-57.3KJ·mol-1

在20mL0.1·molL-1氢氟酸中加入VmL0.1mol·L-1NaOH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氟酸的电离方程式及热效应可表示为:

HF(aq) = H+(aq) + F?(aq)   △H=+10.4KJ·mol-1

B.当V=20时,溶液中:c(OH-)=c(HF) +c(H+)

C.当V=20时,溶液中:c(F-)<c(Na+)=0.1mol·L-1

D.当V>0时,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F-)>c(OH-)>c(H+)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将①式减去②式可得:HF(aq) = H+(aq) + F?(aq)   △H=-10.4KJ·mol-1,因此A错误;当V=20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F,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c(OH-)=c(HF) +c(H+),也可由物料守恒:c(Na+)=c(F-) + c(HF),及电荷守恒:c(Na+) + c(H+) = c(F-) + c(OH-)来求,由于HF为弱酸,因此F-水解,故溶液中存在:c(F-)<c(Na+)=0.05mol·L-1,知B正确,C错误;D选项,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取决于V的大小,离子浓度大小的关系可能为: c(F-)>c(H+)>c(Na+)>c(OH-)或c(F-)>c(Na+)>c(H+)>c(OH-)或c(F-)=c(Na+)>c(H+)=c(OH-)或c(Na+)>c(F-)>c(OH-)>c(H+),故该项错误。

 

答案:B

 

9.(2011·安徽)13.已知室温下,Al(OH)3的Ksp或溶解度远大于Fe(OH)3。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Fe(NO3)3和Al(NO3)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列示意图表示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合理的是

 

 

 

 


 

解析:根据题意Ksp[Al(OH)3]>> Ksp[Fe(OH)3],因此向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时,首先应生成Fe(OH)3沉淀,当Fe3+沉淀完全后,再生成Al(OH)3沉淀,继续滴加NaOH溶液,则Al(OH)3+OH- === AlO2-+ 2H2O,而题意是生成Al(OH)3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故C项图像符合实际情况。

 

答案: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及化学反应的竞争性。。

10.(2012·天津)5.下列电解质溶液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同浓度、同体积的强酸与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

B.在含有BaSO4沉淀的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c(Ba2+)增大

C.含l mol KOH的溶液与l mol CO2完全反应后,溶液中c(K+)=c(HCO3-)

D.在CH3COONa溶液中加入适量CH3COOH,可使c(Na+)=c(CH3COO-)

 

答案:D

 

解析:A中不明确强酸和强碱分别是几元酸、几元碱,故溶液的pH不一定等于7,错误;B中加入硫酸钠固体后,溶液中的钡离子浓度降低,错误;C 中碳酸氢根水解,小于钾离子浓度,错误;D 正确。

 

点拨:此题综合考查了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知识。

11.(2012·海南)11.25℃时,a mol·L-1一元酸HA与b mol·L-1NaOH等体积混合后,pH为7,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a=b    B.a>b    C.c (A-)=c(Na+)    D.c (A-)<c(Na+)

 

解析:由于酸碱中和后溶液的pH为7,说明溶液中存在:c (OH-)=c(H+),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c (OH-) + c (A-)=c(H+) + c(Na+)。可推出:c (A-)=c(Na+),选C。

答案:C

 

 

点拨:此题以酸碱中和为基础,考查了溶液中的离子守恒知识。

12.(2012·海南)3.下列各组中,每种电解质溶液电解时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的是

A.HCl、CuCl2、Ba(OH)2      B.NaOH、CuSO4、H2SO4

C.NaOH、H2SO4、Ba(OH)2    D.NaBr、H2SO4、Ba(OH)2

 

解析:根据我们所学的电解原理,电解CuCl2时阳极析出氯气,阴极析出铜,A排除;电解CuSO4时阴极析出铜,排除B;电解NaBr时,阳极析出溴单质,D排除。

 

答案:C

 

点拨:此题考查电解基本原理知识,解答时要抓住电解时阴阳离子的放电顺序。

 

13.(2012·全国新课标卷)11.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 a=b                            

B. 混合溶液的pH=7

C. 混合溶液中,c(H+)= mol·L-1  

D. 混合溶液中,c(H+) + c(B+) = c(OH-) + c(A-)

 

解析:此题为中档题,A答案中a=b,但是无法知道酸与碱是否为强酸、强碱,反应后不一定成中性。B答案中,PH=7,因为温度不一定为常温25℃,同样也不能说明中性的。C答案中, c(H+)=c(OH-),溶液当然显中性。D答案是溶液中的电荷守衡,无论酸、碱性一定成立,不能说明溶液就显中性。

 

答案:C

 

点拨:电解质溶液、电离、电荷守恒、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PH

14.(2012·上海)7.水中加入下列溶泣对水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是

A.NaHSO4溶液  B.KF溶液    C.KAl(SO4)2溶液    D.NaI溶液

解析:NaHSO4电离生成的H+能抑制水的电离;KF中电离生成的F-能水解生成弱电解质HF而促进水的电离;KAl(SO4)2电离出的Al3+能水解生成Al(OH)3而促进水的电离。[]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

15.(2012·上海)8.过量的下列溶液与水杨酸()反应能得到化学式为C7H5O3Na的是

 

A.NaHCO3溶液  B.Na2CO3溶液  C.NaOH溶液  D.NaCl溶液

 

解析:由于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C6H5OH>HCO3-    ,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反应生成C7H4O3Na;D项不发生反应。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性质。

16.(2012·上海)10.用滴定法测定Na2CO3(含NaCl杂质)的质量分数,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值偏高的是

A.试样中加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标准酸液进行滴定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待测溶液进行滴定

D.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注入待测液,取20.00 mL进行滴定

解析:滴定管应用待装液进行润洗,否则会引起待装液浓度下降,若为标准酸液会引起测定值偏高,若为待测液会引起测定值偏低。

答案:B

点拨:本题考查酸碱中和滴定的应用。

 

17.(2012·上海)17.将l00mLl mol/L的Na2CO3溶液等分为两份.其中一份加入少许冰醋酸,另外一份加入少许Ba(OH)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两份溶液中c(CO32-)的变化分别是

 

    A.减小、减小    B.减小、增大    C.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

 

解析:加入少许冰醋酸发生反应:HCO3- + CH3COOH === CH3COO-+CO2↑+ H2O,导致c(HCO3-)减少,电离平衡HCO3-H++CO32-向左移动,溶液中c(CO32-)减小;加入少量Ba(OH)2固体后,发生反应:2HCO3- + Ba2+ + 2OH- = 2H2O + BaCO3↓+ CO32-,溶液中c(CO32-)增大,故答案为:B。

 

答案:B

 

18.(2012·上海)21.常温下a mol/L CH3COOH稀溶液和b mol/L KOH稀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若c(OH-)>c(H+),a=b    B.若c(K+)>c(CH3COO-),a>b

C.若c(OH-)=c(H+),a>b    D.若c(K+)<c(CH3COO-),a<b

 

解析:若CH3COOH与NaOH恰好完全中和,满足c(OH-)>c(H+),此时,a=b,A正确;若CH3COOH略过量,满足c(OH-)>c(H+),此时,c(K+)>c(CH3COO-),且a>b,B正确;若CH3COOH过量,可以满足c(OH-)=c(H+),此时,a>b,C正确;若a<b,即CH3COOH不足,不可能出现c(K+)<c(CH3COO-),D错误。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

 

19.(2012·江苏)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s) = CaO(s) + CO2(g)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B.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C.N2(g) + 3H2(g)=2NH3(g)  △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D.水的离子积常数Kw 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水的电离是放热反应

 

解析:A选项,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即熵增大,因而反应不自发,则反应为吸热反应,即△H>0,该项错;B选项,铁铜构成原电池,铁作负极,加快了铁的腐蚀,该项正确;C选项,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2的转化率减小,该项错误;D选项,KW=c(H+)·c(OH-),升高温度, KW增大,即c(H+)、c(OH-)增大,说明升温促进了水的电离,故可说明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该项错误。

 

答案:B

点拨:化学反应原理的分析。

 

20.(2012·江苏)15. 25℃时,有c(CH3COOH)+c(CH3COO-)=0. 1 mol·L-1的一组醋酸、醋酸钠混合溶液,溶液中c(CH3COOH)、c(CH3COO-)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pH=5. 5 的溶液中:

     c(CH3COOH)>c(CH3COO-)>c(H+)>c(OH-)

  B.W点所表示的溶液中:

     c(Na+)+c(H+)=c(CH3COOH)+c(OH-)

  C.pH=3. 5 的溶液中:

    c(Na+)+c(H+)-c(OH-)+c(CH3COOH)=0. 1mol·L-1

  D.向W 点所表示的1. 0 L溶液中通入0. 05 mol HCl 气体(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c(H+)=c(CH3COOH)+c(OH-)

 

 解析:A.pH=5.5比4.75大,从曲线来看CH3COOH的电离在增大,CH3COO-的水解在减小,不可能出c(CH3COOH)>c(CH3COO-)。B、C选项,W点表示溶液中:c(Na+) + c(H+)=c(CH3COO-) + c(OH-)是完全正确的,其实这关系在溶液中始终存在。pH=3.5溶液中c(Na+) + c(H+)=c(CH3COO-) + c(OH-)再把题干中的c(CH3COOH)+c(CH3COO-)=0.1 mol·L-1代入即可。D.向W点所表示溶液中通入0.05molHCl气体,原有平衡被打破,建立起了新的平衡。

 

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为:c(Na+) + c(H+)=c(CH3COO-) + c(OH-) + c(Cl-);物料守恒关系为:2c(Na+)=c(CH3COO-) + c(CH3COOH) =0.1 mol·L-1 ,不可能得出上述结论。

 

答案:B、C

 

点拨:本题属于基本概念与理论的考查,落点在水解与电离平衡、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溶液中存在水解与电离两个过程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似乎是考试热点内容,高三复习中要反复加强训练。

 

21.(2012·北京)25.(13分)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               。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2-):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

  

n(SO32-):n(HSO3-)

91:9

1:1

1:91

pH

8.2

7.2

6.2

 

①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      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2016高考化学试题汇编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解质溶液

 

a.c(Na+) = 2c(SO32-)+c(HSO3-),

 

b.c(Na+)>c(HSO3-)>c(SO32-)>c(H+)=c(OH-)

 

c.c(Na+)+ c(H+) = c(SO32-) + c(HSO3-) + c(OH-)

 

(4)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

 

①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               。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          

 

解析:(1)SO2形成硫酸型酸雨时,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得到硫酸:SO2+H2OH2SO3,2H2SO3 + O22H2SO4;(2)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制备亚硫酸钠溶液时:SO2 + 2OH- === SO32-+H2O;(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n(SO32-):n(HSO3-)=1:91时,溶液的pH值为酸性,故NaHSO3溶液显酸性,在NaHSO3溶液中HSO3-存在:HSO3- H+ + SO32-和HSO3- + H2O  H2SO3 + OH-,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故溶液显酸性。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c(H+)=c(OH-),由于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故c(Na+)+ c(H+) = 2c(SO32-) + c(HSO3-) + c(OH-),可推出:c(Na+) =2c(SO32-) + c(HSO3-),a正确;由于n(SO32-):n(HSO3-)=1:1时,溶液的pH值为7.2,故中性时一定有n(HSO3-)>n(SO32-),可推出:c(Na+)>c(HSO3-)>c(SO32-)>c(H+)=c(OH-),b正确;(4)根据电解槽所示变化可知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HSO3-+H2O-2e- === 3H+ + SO42-;H+在阴极得电子生成H2,溶液中的c(H+)降低,促使HSO3-电离生成SO32-,且Na+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

 

答案:(1)SO2+H2OH2SO3,2 H2SO3 + O22H2SO4;(2)SO2 + 2OH- === SO32-+H2O;(3)酸; HSO3-存在:HSO3-SO32-+ H+和HSO3-+ H2O === H2SO3+OH-,HSO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ab;(4)HSO3- +H2O-2e- === 3H+ + SO42-;H+在阴极得电子生成H2,溶液中的c(H+)降低,促使HSO3-电离生成SO32-,且Na+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

 

点拨:此题以二氧化硫形成酸雨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离子方程式书写、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解原理等知识。

 

22.(2012·福建)24. (16分)

 

                                  

 

 

 

 

 

 

 

 (1)电镀时,镀件与电源的    极连接。

(2)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镀层。

 

① 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用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应。

 

② 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 变化如右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 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            

 

 

(3)酸浸法制取硫酸铜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① 步骤(i)中Cu2(OH) 2CO3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步骤(ii)所加试剂起调节pH 作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③ 在步骤(iii)发生的反应中,1 mol MnO2转移2 mol 电子,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④ 步骤(iv)除去杂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3Fe3+ + NH4+ + 2SO42- + 6H2O === NH4Fe3 (SO4)2(OH)6 + 6H +

过滤后母液的pH=2.0,c(Fe3+)=a mol·L-1,c (NH4+)=b mol·L-1,c(SO42-)= d mol·L-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           (用含a 、b 、d 的代数式表示)。

 

解析:(1)电镀时,待镀件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溶液中的镀层金属离子得到电子在镀件上析出。(2)①化学电镀的原理就是利用置换反应将镀层金属离子从溶液中置换出来,从铜盐中置换出铜常用Fe等还原剂。②由图可以看出溶液pH低于9时,该化学的反应速率为0,因此可调节pH略低于9反应即可停止。(3)①Cu2(OH) 2CO3溶于H2SO4的反应:Cu2(OH) 2CO3 + H2SO4 === 2CuSO4 + CO2↑+ 3H2O。②加入的NH4HCO3中的NH4+水解显酸性,HCO3-水解显碱性,且可以与溶液中的H+反应,故起调节pH作用的离子是HCO3-。③溶液中具有还原性的只有Fe2+,再根据1molMnO2转移2mol电子,即可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Fe2++4H+Mn2++2Fe3++2H2O。

 

④化学平衡常数就是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乘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乘积的比值,注意溶液中的沉淀和水的浓度看作是1。

 

答案:(1) 负   (2)①还原剂   ②调节溶液pH在8~9之间

   (3) ① Cu2(OH)2CO3 + 2H2SO4 === 2CuSO4 + CO2↑+ 3H2O。 ② HCO3-

     ③ MnO2 + 2Fe2+ + 4H+=== Mn2++ 2Fe3+ + 2H2O。      ④

 点拨:本题考查了电镀原理、化学平衡的应用和物质的制备。

2012-11-09  人教网 下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0651/194053040824.html

更多阅读

2016泰安中考化学试题 2016年泰安化学中考试题卷

对于教师们而言,他们一般都会知道试题卷的练习,将会有助于学生们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2016年泰安化学中考试题卷,欢迎阅读!2016年泰安化学中考试题卷以上就是小编为你带来的2016年泰安化学中考试题卷,希望能

2016四川高考化学试题 2016年四川中考化学试题

教师们除了在日常的练习题上应该去锻炼和检测学生们的学习能力,而且应该制订一份良好的考试卷去检验和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下面是有小编为你整理的2016年四川中考化学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2016年四川中考化学试题以上就是小编

声明:《2016高考化学试题汇编 2012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电解质溶液》为网友善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