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通告称,陕西广联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存在购销非法回收药品或为购销非法回收药品企业违法提供发 票等严重违法行为。由此可见,非法高价收药行为仍然十分猖獗。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如今的“高价收药”已经开始渐渐转向更为隐蔽的网络,通过医保套现等方式,暗中形成了洗白、分销的灰色利益链。那么,药贩收到的药品究竟流向了何方?药贩又是如何从中谋取利益的?
网络收药更为隐蔽
2月15日,记者走访了郑州市区的几家三甲医院,虽然已经找不到立着广告牌的药贩子,但是在医院周边的报栏、厕所等地方仍能找到一些“高价收药”的小广告,广告上只简单地写着药贩子的联系方式。
一位药贩告诉记者:“私人回收药品属于非法行为,现在管得严了,为了躲避监管,大部分药贩都‘低调不少’,改变了以往的销售方式,通过印贴小广告,或者在更为隐蔽的网络中进行药品回收生意。”
“长期收购药品”“求购肿瘤药品、高档针剂”……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搜索“收药”,就能看到不少相关的收药群和公众号。这些社交平台的成员和粉丝非常多,每天都有人发布相关的收药广告。
记者看到,在网站上,有位自称纪先生的药贩,他不仅提供了联系地址和方式,还罗列了收购药品的种类,其中不乏一些治疗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高价药。随后,记者拨通了该药贩的电话,在交谈中记者得知,这些药贩大多回收的是常见病药,并且患者需要长期服用且价格高昂。至于回收价格则高低不等,一般会按照市场价的5~8折进行收购,具体看药品的紧俏程度,像治疗高血压的药品大多为市场价的5折左右。
当记者询问该药贩是否回收快过期的药品时,他告诉记者,愿意以低价进行收购,不过只给市场价的2~3折。此外,该药贩还鼓励记者使用医保卡进行套现,具体流程是按照他给的单子去医院刷卡买药,买过后他支付给记者现金,以五六折的价格把药品收购回来。在采访中记者得知,医保套现已经成为药贩回收药品的主要途径之一。
药品回收暗藏利益链
不少人疑惑,药贩费尽心思收购回来的药究竟去向何方?对此,一位从事药品销售的资深人士黄旭说:“有部分药品卖给了长期服药的‘老病号’,一些被药贩卖到了农村地区,因为农村地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非常多,这类药品需求量很大。加上药品的市场价格昂贵,不少农村地区的百姓更愿意购买低于市场价的回收药,这为非法回收药品提供了温床。”
“这类药品存在一定的风险,有部分不法药贩会将快到期的药品重新换上包装,然后再进行二次销售。”黄旭说,“药贩主要依靠药品回收和二次销售的差价来赚取利润,而百姓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很可能服用的是过期甚至快过期的药品。”
除此之外,今年1月份,陕西广联药业有限公司等7家药品经营企业被曝光为购销非法回收药品企业违法提供发 票。那么,回收的药品是如何回到药品经营企业手里的呢?
对此,一位知名药企的内部人员告诉记者:“小部分药品流向了农村,大部分药品回收后经过药贩洗白、层层批发进入到正规的企业当中。具体来说,从市民手里收到药品的为底层药贩,他们通过加价将手里的药品卖给所谓的上级药贩,上级药贩买通部分药品经营企业,通过其提供的虚开发 票,让这些回收的药品通过合法的身份卖给相关的医药批发公司,医药批发公司再将药品转售给零售药店,最终‘换了装’的药品又重新回到了患者的手中。”
阻断非法收药刻不容缓
针对药品回收的行为,律师事务所律师表示:“药品是国家特殊管理的一种商品,国家对其实行经营许可制。销售药品必须取得有资质的药品经营许可证才能销售,通过个人倒卖回收的行为是不允许的。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除中药材外,药品的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必须从具备药品生产、经营资格的企业购进药品。而国家出台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也规定,禁止非法收购药品。由此可见,私自回收倒卖药品是违法的,一旦发现,就要追究药贩的法律责任。”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药品回收者多为个人药贩,流动性强,加上回收方式越来越隐蔽,监管起来十分困难。
据了解,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药品电子监管码制度,通过追溯监管,有效打击了非法收药行为。如今,河南电子监管码制度也已经全面铺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正规渠道购来的药品盒上均有一个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凡是进入药店或医院的药品必须进行扫码才能进行销售,而扫码后,药品从生产、出厂到流通的信息都能查询到。
“电子监管码要求一盒一码,不仅能够防止不法分子制假造假行为,还能够防止一些不明来路的药品进入正规的药品销售渠道,遏制利用医保套现等手段非法回收倒卖药品的行为。”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说,“在未来的药品监管中,要充分发挥监管码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监管码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建立完善快捷的查询投诉方式,在打击非法回收药品中发挥民众的力量,从源头上斩断药品非法回收的利益链。”
延伸阅读:药也敢“缺斤少两” 药品“抽条”也可维权CFDA发布《2015年度食品药品监管统计年报》福建药品集采新变化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推进部分药品报价大降九成 福建药品招标可省40亿骗购医保药品异地倒卖 法院宣判“药虫”团伙四川运用抽检大数据科学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