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 、诗眼: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或一个词称为“诗眼”,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 悠然见南山”中的“ 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例1、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在这里,一个“剩”字引人注目,作者并没有用“留”“见”,其妙处就在 “剩”虽与“留”意思相近,但“剩”字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的意思;另外“剩”字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
    例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3、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湿”言“光”,“疏”言“影”,本身就不寻常,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     2 、意象:
    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
    “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
    “亮”代表思乡之情;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 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思》
    这首曲叠用九个名词,描写了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并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3、意境 :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雄浑壮观、恬淡自然、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 骆宾王《易水送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王维《使至塞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陶渊明《饮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 王之涣《凉州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陆游《卜算子 . 咏梅》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乐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 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 字)、长调(96 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三 、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      1、写景诗: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 王维《鸟鸣涧》 )       2、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3、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杜牧《赤壁》 )       4、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南宋 . 郑思肖《寒菊》)     菊:清高的隐士,坚贞不屈的志士       5、山水田园诗:     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陶渊明《饮酒》           6、边塞诗:     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王昌龄《出塞》

    四、分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1、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 齐巳《早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       2、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3 、选材方面的反衬:
    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例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王籍《入若耶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贾岛《题李凝幽居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韦庄《题金陵图》
        绝句二首(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这样看来全诗更主要的技巧是以乐景衬哀情,极写春景之美,更能衬出归心的殷切和乡思之深。     4、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 “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
    第四句 “ 鱼跳 ” 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 “ 静 ”     5、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前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6、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杜甫       李约《观祈雨》: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其前两句讲的是饱受旱灾之苦的农民到龙王庙去祈求下雨;后两句说的是富人们不希望下雨,他们担心下雨会使乐器受潮影响看歌舞。 统治阶级的醉生梦死,丝毫不理会百姓死活的残酷由此可见。李约在诗中没置一评,但其意褒贬立现。     7、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 阿鲁威《蟾宫曲 . 咏史》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文分层次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8、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夏日绝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辛弃疾《永遇乐 . 京口北固亭怀古》       注意: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1、古诗词语言风格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王维、孟浩然)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陶渊明)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李商隐、李贺)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白居易)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唐人七绝)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 注意:
    1、其实一种语言风格不是那一个诗人所独有的,大部分诗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而已。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例如:    (1)简洁又表述为: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2)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3)质朴清新、 淡雅 、自然,
   (4)词藻华丽
   (5)明快:明白通畅。
   (6)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还有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2、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 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3、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 
    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在语言结构上,倒装一般表强调, 例如: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西江月》辛弃疾)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秋兴八首》杜甫)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1、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2、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 宋.林逋《山园小梅》     “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3、借代:
    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 温庭筠《忆江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杜甫           4、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木兰诗》          5、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望庐山瀑布》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李白《秋浦歌》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古诗鉴赏题后,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练习: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云长,路茫茫。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
   (1)这首词写景极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面对自己仕宦生涯的不如意,感叹前路茫茫,难于把握。在回答第二题时,就必须注意到注释所给予的信息,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了晏殊的宦途遭遇,才能联想到“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是作者人生失意的迷茫感叹。而不会错理解为闺怨词。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小结:如果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寻找到一些基本规律,鉴赏诗歌是能游刃有余的。我们注意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这十个方面,是可以成为诗词苑囿中的好“园丁”的。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0951/378961081827.html

更多阅读

游建平教案及反思《旅鼠之谜》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游建平《旅鼠之谜》教案及反思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2.知道作者生平,初步把握科学小品的文体特征。3.从文中找出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并学习本文在对话中讲述故事、传播知识的写法。能力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联类引

古诗平仄规律1 诗平仄完全不对

近体诗的平仄规律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对联“领字”平仄规律初探 对联的平仄格式

对联“领字”平仄规律初探文/钟胜天所谓“领字”,就是对联中在句前具有统领作用的文字。对联领字的数目一般为一至三个,偶有四个,它在联语间不仅具有统领的作用,而且具有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是对联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关于对联中领

声明:《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古诗鉴赏十大规律》》为网友无伤大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