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社会阶层4类群体 触摸撕裂各阶层、群体的〝上帝之手〞,我看到了中国隐秘的新变化



在心理的思维中,

大家盯住的都是标签,

而标签之下没有无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关于“雷洋事件”,可以揭穿的已然揭穿。


在《雷洋之死与一个超级“假自我”的背后:中产,还有下层的命运玄机》这篇文章中,我说5月17日雷洋家属对涉嫌导致雷洋死亡的几个警察、辅警的控告,使博弈迎来了经典时刻,考验“权威树立的逻辑和绑架国家机器的逻辑”。


两天之后,5月19日,北京市公安局表态,说“坚决尊重事实、尊重法律,坚决依纪依法处理,绝不护短。”


看上去事态的发展已经向权威树立的逻辑大幅度倾斜。但它仍是一个有回旋空间的姿态,心理上进可攻,退可守。还有尸检等重要的博弈筹码。博弈格局的变化仍是动态的。


媒体报道,5月20号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时强调,让群众在每一项公安执法中感到公平正义。


所以,结果已经不难预料。


我暂时不想再说这个事了,恰在这时,接到了一个官员打来的电话。


这个电话,让我决定把目光,扫向这个事件的外围:中国社会各阶层、群体心理的一个隐秘的地方。


问题


这个官员不是神秘人物,而是我的中学同学。


当年我曾开他玩笑:“最好不要鱼肉乡里!”


电话一接,废话几句作为铺垫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权威人士的定调经济,对政治会有什么影响?”


如果你说,你不知道前段时间在人民日报出现,纵谈经济的那位神秘的权威人士是谁,我会晕过去的——还有谁敢在如此重要的喉舌上说自己是权威人士呢?


看到权威人士对经济定调,能想出对政治有什么影响,这位同学的政治敏感性我真的佩服。


既然大家知根知底,都不装逼,那就聊聊。


我给他说了一堆口水话,能回忆得起的大概是下面的内容。如有巧合,实属雷同。


注意,我不是在回答他的问题,只是讲一个远在美国的,关于一个团伙的故事给他听,希望他有所启发。


在美国发生的故事,总是很精彩。



故事

这个美国故事是:你要当老大,首要的一件事就是在兄弟们,还有观众面前树立权威。这是铁的逻辑,跟这个逻辑有冲突的都要靠边站。


这一点你肯定能理解的。若还有不理解的同志,也请装作已经理解。


在老大已经掌控整个局势之后,心理上、逻辑上会向这个方向调整关注和着力点:有什么问题存在,会挑战权威?挑战整个团伙的生存秩序?


有。


比如“经济下行”。它是一个大问题。


这个问题搞不好,会导致对老大权威的质疑。而且,在有美国特色的秩序下,经济不行是一种比较可怕的东西,它会冲击社会结构,再携带着经济和社会的两股巨大能量冲击政治结构。


所以,现在回到中国,权威人士需要定调中国经济。


这个定调有三个意思,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只能显示得模糊一些:中国经济靠印钞等“打鸡血”的方式要略有变化;要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可能需要对政治结构注入激励;要给自己和老百姓一个“不要慌”的心理预期。


官员同学捕捉到了第二个意思,确实是高手。


变化

我们又回到美国。绕来绕去也挺让人晕的,但有什么办法呢。


老大需要下面的人干活。但突然发现,小弟系统是服服帖帖(或装得服服帖帖)了,可在干经济方面好像没有活力,因为谁都发现,干事是有风险的。而一个没有活力的小弟系统,怎么可能给大家他们可以扭转经济下行的信心呢?


所以要整治他们的“不为”。


但这个逻辑仍然属于权威树立的逻辑范畴。它需要有针对小弟系统的激励措施。而这一激励措施,应能解除小弟干事的心理负担。


老大(及其军师)绝对是比小弟,以及我们这些观众聪明的。你不承认这一点我就没办法了。


好了,讲完了美国团伙的故事,我们结束在两个半球之间的穿梭。


中国的政治结构将会趋向于这样的变化:从对内(权力结构)和对外(社会结构)的高度控制中趋向可掌控之下的开明——尽管是极为谨慎的,尽管从下到上反过来对权威结构的强化可能已经形成阻碍,尽管对风险的把控等动态因素,很可能让这一点难以真的显示出来。


但预先看到未来,很重要。


揭开

官员同志不关心社会结构到底是怎么回事,会变成什么样子,他可能更关心的是个人如何顺着权力阶梯往上攀爬。


但我非常关心。中产和下层的阶层关系如何,警察、医生这些群体和大家在心理上有没有隔阂(甚至对峙),这个社会会怎样演变……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安全和利益。


我们毕竟活在由每一个具体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空间中,不是碰到这个人,就会碰到那个人,不是碰到这件事,就会碰到那件事。


新的社会阶层4类群体 触摸撕裂各阶层、群体的〝上帝之手〞,我看到了中国隐秘的新变化

在“雷洋事件”中,我看到的不仅是对那几个涉嫌导致雷洋死亡的警察的质疑,也看到了对其它警察的不信任。从对不受制约的权力的心理防御上看,这种不信任是有必要的,它针对的不是具体的人。但弄成心理上对每一个具体的警察不信任就没意思了。警察也有好人坏人。


除了雷洋事件,在这段时间,杀医事件也颇为醒目,频频发生,医生和患者群体进一步撕裂。


我想说,在一个权力由上到下可以进行封闭性控制的系统里,要改变政治结构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并不是很难。但你要改变社会结构,那就相当难了。


这里面有很多神秘的机制是超出了政治结构的控制的。在讲了那么多之后,我想揭开的正是这一点。



冲突

这两种东西是什么呢?


一种就是利益分配的规则,大概相当于我讲的社会价值排序中的利益食物链。


科普一下:社会价值排序=利益食物链+心理食物链+审美价值链。


在这条食物链的链条上,位于上面的人,其对社会的影响方式和生活系统,都已经跟中、下层社会隔离。甚至他们赚钱,都是通过代理人的方式。


换句话说,人家可能洗劫了我的财富,我都不知道是谁,还看不见人。


在美国的那个团伙故事中,有一个精彩的插曲,就是观众们特别恨小弟——虽然他们也想让自己或子女挤进团伙里去当小弟,但奇怪的是,却很崇拜老大。难道不是因为体制的安排让你约束不了小弟们的权力,才导致他们收保护费时多收而且态度粗暴吗?


观众是不懂这个逻辑的。他们之所以这样,除了心理上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常和小弟碰面,在利益上直接被吃。但他们不可能见到老大,即使见到老大,老大也是一副慈眉善目的样子。


这意味着,在这个社会,从中层开始,由于大家只能吃一小点肉,或者喝汤,甚至汤都喝不上,所以,利益的分配,越来越接近零和博弈,你要得到就要从我手上拿去。所以,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体制外,大家在心理上、利益上,都会有对峙和冲突。你在医院要多创收,就必然只能从患者身上打主意。一些小电商店卖假货,坑害的也只是跟自己大致阶层处境差不多的人。


所以,医生和患者,警察和老百姓,还有这个群体那个群体,这个阶层那个群体,本来大家阶层处境并不差异悬殊,但因为这种利益分配的规则安排,必然构成一种心理上和结构上的冲突。


逻辑

另外一种,是心理逻辑。


估计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心理逻辑,因为此前没有人揭示过。我想友情提醒的是,你要想烛破世道人心,大概少不了它。


用过的人才知道它的威力,不用过,口水讲干都没用。


我不想说它的威力,而是想说它很简单,你也很熟悉。比如你玩夸张,玩比喻,玩“形象思维”,就是用心理在思维,也就是你的那套逻辑是心理逻辑,不是在头脑上进行逻辑推理。


有些人肯定还不明白。


那我再举两个举子。我们都说某人做事不过大脑,但他还是做了这事了,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在驱动他?是内心的东西。而这个内心的东西,就是用心理逻辑在推理。


下面我给你演示一下心理逻辑的推理过程:


最Low的那种。比如有的女人会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她可能被某几个男人骗了;

她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智商上或素质上,自己是有责任的,想要把责任推出去;

同时,为了再次避免伤害,在不敢正视自己,可能也没有智商和素质去辨别具体的、不同的人的情况下,她必须把防御对象归结到一个普遍化的标签上,比如“男人”;

所以,在她的心理上,必须理解为是被“男人”骗了,而不只是被那几个特定的人,跟其它男人无关。她必须感受到好像是被所有男人伤害了,必须对所有男人产生心理防御;

受伤+防御,推出了这个结果:“男人不是好东西”。


这个心理逻辑的结果是很可怕的,会让一个原本对男人,对世界怀着美好情感的人,产生了对男人世界的偏见甚至怨恨。换句话说它把一个女人变成了一个受迫害妄想症患者,以及跟男人有心理隔阂的人。


在她心理上,其它男人似乎仅仅因为有“男人”这个标签,就要为那几个男人的行为埋单。可这关他们什么事呢?


未来

我想你已经看到了,在本该过大脑的时候,偏要用心理逻辑去推理的后果了。


我们把目光,从这么Low的例子上移开,看一下宏观的社会结构和它的演变。


在这里终于要说破:一切的歧视,包括地域、性别、职业、生理、心理、学历、群体等,都是心理逻辑干的好事。


仇富,中产阶层和下层的隔阂,公务员群体与民众的相互心理防御,这个群体与那个群体之间的撕裂,杀医事件频频发生,一定程度上都是拜大家用心理逻辑去推理所赐。


而当隔阂、对峙、撕裂发生时,不可能有谁愿意主动去体谅对方,因为在心理的思维中,大家盯住的都是标签,而标签之下没有无辜者。有些医生确实不怎么样,但有些患者真的也不是什么好鸟。




请原谅我无法再举例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头脑的理性逻辑有一个特点:如果你讲道理,我也讲道理,再是对手,也可以达成某些共识,不会翻脸。因为它是理性的。但是,心理逻辑恰恰是相互强化的,你不舒服我,会给我一个心理上的刺激,让我也不舒服你,而我不舒服你又会强化你对我的不舒服。逻辑上的结果就是隔阂、撕裂加深。


就是说,这个社会,在利益分配的规则让大家在心理上、结构上构成冲突时,心理逻辑这个法术,也把大家的隔阂、撕裂强化、凝固了。你所看到的无数社会现象,都可以从这里得到解释。


但在这里我要澄清一下,心理逻辑本身不坏。它之所以看上去坏,是本该用头脑时,却用了它,并且不是自然情感,而是玩了心理保护。


它在很多方面甚至很美好。我们在爱中,在欣赏艺术作品中,用的都是心理逻辑(这个时候还用头脑不仅没意思,而且体验不了)。


因为这种美好,也因为人的自然情感的存在,所以,希望不灭。



出品 | IMP心理(ID:xinli-fenxi)
作者 | 石勇
整理 | 空



猜你喜欢


雷洋之死与一个超级“假自我”的背后:中产,还有下层的命运玄机

长叹一声:穷人其实从一开始就输了,而原因你并没有想到

解读《欢乐颂》:屌丝逆袭之难

「人大硕士嫖娼被抓后死亡」事件会有什么结果:我负责揭穿,你负责看透

“人大硕士嫖娼被抓后死亡”背后:你来到了《1984》和《娱乐至死》夹击的时代


关注微博:@IMP心理


IMP心理公号群上线了

欢迎大家来交流分享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我负责揭穿 你负责看透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331051/279861865566.html

更多阅读

济南市社会保障 参建保障房是房企新的社会责任

日前,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在北京开幕,本届峰会以“全球经济治理:共同责任”为主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峰会间歇表示,中央政府提出的今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目标可以完成的

创业团队的重要性 Web2.0网站发展,须看其创业团队社会阶层

  Web2。0发展至今吸引了大批创业者加入,但很多网站走入关门边缘,在求发展与求获利中挣扎。想要再融资难度太大,因为亚洲地区的创投界已经不像以前这么看好这个领域。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市场局面?笔者认为,Web2。0的发展基础是社会学,因此一个Web2。0网

中国社会企业家 中国需要新的社会企业家

  这两天,达沃斯大连论坛正在召开。我注意到会议的议题中有创想研究室之社会企业家,与社会企业家一起从创造性视角审视社会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最近数年以来,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并立志成为以完善社会为己任的社会

汲取力量 向社会汲取新的力量

在草根的、非商业的社会人群身上,可能孕育着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钥匙和密码 文/牛文文 这两天很多演讲嘉宾告诉我们:中国的企业还是“少年企业”,还很稚弱;但企业的任务又很重,要达到多重目标。很遗憾,我们这个年会的主题“全球化时代

声明:《新的社会阶层4类群体 触摸撕裂各阶层、群体的〝上帝之手〞,我看到了中国隐秘的新变化》为网友与君长诀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