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妈妈,今天我在学校里和小强吵架,他往我腿上踢了一脚。但是,我没有还手,我没有打他,所以老师夸我了!说我是个特别懂事,特别好的小朋友!”
虽然有些疑惑不解,听不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婷婷妈妈还是放下了手中的包,拉着儿子到一旁坐下,仔细问问,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老师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但是一听老师的处理方式,婷婷妈妈大吃一惊。
“没有然后了呀,老师说这种事都是小事,小强也只是轻轻踢了我一下,老师让他下次不要再这样就没了。”才刚上小学的儿子一脸兴奋,开心地和妈妈说到:“老师夸我了呢,夸我是个特别懂事的好孩子。我以后也要像今天一样,做个特别懂事的好孩子,就算他们打我我也不还手。”
这,虽然的确是一件小事情没有错,但是,孩子却被这件小事给误导了,竟然觉得自己被人欺负、被人打了以后不还手是一件特别光荣,特别懂事的表现。
照这样发展下去,这样的价值观固定了以后,孩子岂不是遇到了所有的争执都先选择退让一步,彻彻底底成为一个怕事、躲事的窝囊废吗?
自家的孩子毕竟是个男孩,顶天立地,挡风遮雨那才是一个男孩子成长为男人时应该有的模样。躲事甚至怕事,将来走上了社会,只有永远吃瘪的未来!婷婷妈妈生怕自己的孩子被老师的一句随口鼓励扭曲了原本应该正常的价值观,赶紧给老师打电话。
“哦,这个事啊,你家孩子做得挺好的呀,我觉得。反正也没有什么大事情嘛,得饶人处且饶人。要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他一样,遇到事情都退一步,该多好呀!”
这样看似对孩子好的“谆谆教导”,实际上却在某些方面对孩子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最关键的是,这样的“谆谆教导”,往往充斥在孩子身边!!!
“哎呀,别太在意了,孩子还小嘛,你体谅一点。别害怕,勇敢点,打碎了什么东西妈妈赔!去玩吧。”
“宝贝干得真漂亮,这样的臭的要死的流浪汉就应该这样对付他们!”
“没事没事,不就是一个口红嘛,我来和我女儿说。”
“哥哥是不是很厉害?以后咱们也要娶这么有钱的姐姐当老婆好不好?”
“你是不是傻啊,超市里那些东西放着不就是给人吃的嘛。走,妈妈带你再去拿点水果吃吃。”
“回家告诉你妈妈,今天这个玩具是叔叔买的,她不会找你麻烦的。快去玩吧。”
……
怎么样,这样的“谆谆教导”,是不是很耳熟?人生在世,保不齐周围就有这么多的奇葩亲戚、奇葩邻居、奇葩朋友。而他们的一些奇葩价值观,往往都通过这些“谆谆教导”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往你孩子耳朵里面灌。
就算你严防死堵,你的孩子还是会耳闻目染一些,足以污染、扭曲他们价值观的人和事。
你告诉孩子, 拿别人家东西是不好的。但是他会看到,来自己家串门的亲戚家孩子,眼睁睁地拿了他心爱的玩具回家;他会看到,超市里的大爷大妈,偷偷把试吃摊的水果带走;他会看到,爸爸的朋友给他买了玩具,还让他不要告诉别人……
你告诉孩子,打架是不好的。但是他会看到,打架最好的孩子成了孩子王;他会看到,电视上的画面在播放着大人们打架的画面,而爸爸看得津津有味;他会看到,班级里的男生在欺负女生……
你告诉孩子,这样那样的做法都是不可以的,但是孩子眼中,却看到了身边的那些人是怎么做的,而其他人是怎么对他们的表现大加赞赏,甚至鼓励他一起加入进来,做那些妈妈说是不可以的事。
这样的不当鼓励,源于他人扭曲的价值观,却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污染着、扭曲着孩子的价值观。
孩子是一张白纸,就看大人在他们身上怎么画。
但是,就算你画上了锦绣江山,看画的人,却能在嬉笑怒骂间,打翻了你画画的墨水,把整幅图变成了一张废纸。而你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都变成了无用功。
所以,我们才这样重视教育,才会有孟母三迁这样的典故,才会反复提倡着素质教育,才会努力孩子们接触到高素质的人,努力筛选着孩子们身边最常接触的伙伴。
环境造人。家长们,你们的教育做得再好,再到位,禁不起周围人的一通和稀泥。我们能做到的,是努力提升自己和自己身边众人的素质,从而营造一个相对优异的环境,让孩子不被奇葩扭曲了原本正常的价值观。
教育这条路很长,但是我们必须一直在前进。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