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小高考”之称的自主招生日益成为广大高考生及家长的关注热点,因为借助自主招生,很多仅凭高考成绩难以企及目标高校的考生们实现了理想的大学梦。然而不同于高考的是,自主招生考试的选拔性极强,当然就存在激烈的竞争了。自主招生竞争热度持续不减,那么它是怎样逐级把不同层次的考生区分开了呢?下面学科竞赛网的老师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通过初审淘汰没有材料证明具备相应能力的考生
自主招生的宗旨就在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当然平时成绩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在材料审核这一关,考生就必须拿出靠谱的材料来向目标高校证明其具备这些特质,如果没有这些证明的话就不好意思了,乖乖回去高考吧。
那什么是学科特长证明呢?最常见的就是五项学科竞赛奖项了,上至国一下至省三,都可以成为你的证明,当然竞争力也是随着等级提升而增强的(如果你以前得过此类奖项,赶紧找到证书去复印几份准备好吧,千万别说已经弄丢了去ps一张)。文科生也别着急,如果你有获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等奖项或是在省级期刊发表过相关论文等等之类,都可以成为你通过审核的砝码。
至于创新潜质,如果你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奖项,还有发明专利之类的,都可以报考相应的学校和专业。
还有就是如果考生的综合成绩、单科成绩有突出的地方,也可以作为自主招生申报的条件。比如2015年自主招生招生简章中中,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名条件第3条:单科成绩年级排名前1%的高中毕业生;上海外国语大学报名条件第3条规定:高三外语成绩排名在全年级前5%以内;西安交通大学报名条件第3条规定:高中阶段数学、物理或化学单科成绩单科平均排名在全年级前5%的考生。当然最好是提供历次大型考试的成绩证明,这样可以排除偶然的嫌疑,从而提升竞争力。
2、通过笔试和面试淘汰综合素质不够格的考生
假如考生挤过了初审的独木桥,也不要急着沾沾自喜,更严格的考核还在后面。前面的材料审核你只是提交了书面材料证明你的能力(可能部分还有作假嫌疑,虽然作假不易也不提倡),即使你有这些能力那也是过去式了。笔试在加深了的高中学科知识(难于高考)考核之外,还有专业知识方面的考核,所以大部分学习能力不够的考生就此出局。
面试考核内容更是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社会热点、生活常识……考核形式也多种多样: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小组辩论式……虽然说难不难,但是需要你在短时间内面对数位考官理清思绪对答如流,结果又会刷下那些仅仅通过死记硬背等模式化学习、临场应变能力不强的考生。
3、通过高考成绩淘汰计划能力不强的考生
高考成绩对自主招生的录取结果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虽然不是高校有意为之,但是却能帮助高校选拔到统筹、计划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尤其在自主招生考试时间调整至紧接高考之后,使得考生不得不在高三的紧张时间里同时准备两种风格不同的考试,这种情况就要求考生制定一份严密的备考计划、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戒骄戒躁、沉着应对。可想而知,如果考生没有超强的计划能力,没有将有限的时间合理分配,那么在备考过程中肯定会顾此失彼,最终在自主招生中败下阵来。